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86562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教学难点】

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

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明朝的对外关系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

教师出四张中国人民邮票,这些邮票(1985年)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生:

郑和下西洋。

见第2张PPT。

过渡:

那么郑和下西洋到底是怎样的?

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个板块: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第一篇章:

郑和下西洋

师:

介绍郑和(1371—1435)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人,回族。

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

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

人称三宝太监,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

见第6张PPT。

课件展示:

学生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见第7张PPT。

师提问:

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

现在文莱以西各地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教师提问:

郑和的船队会遇到哪些困难?

见第8张PPT。

学生活动:

1、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2、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3、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思考讨论:

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

见第9张PPT。

学生活动:

1、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3、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4、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

5、统治者的支持。

教师:

点评学生的讲述。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1、目的:

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见第10张PPT。

2、起止时间:

1405——1433年。

3、次数:

先后七次。

4、主要人物:

明成祖、郑和。

5、出发地点:

刘家港

6、到达地区:

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7、意义:

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课件展示: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出发地点、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及详细路线。

见第11张PPT。

课件展示:

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郑和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其甲板面积大约相当于4个篮球场的面积,或一个标准足球场。

见第12张PPT。

师:

郑和每到一处,赠送礼物,表达友好平等交易。

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师生互动: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之比。

见第13张PPT。

1、郑和从1405—1433年,航海7次,所用共200余艘船只,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

有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哥伦布从1492—1504年,航海4次,所用共17艘船只,旗舰长24.5米,宽6米,船上有罗盘针。

有1000~1500人,到达美洲。

3、达·伽马从1497—1498年,航海1次,所用共4艘船只,长34米,宽8米,船上有罗盘针。

有160人,到达印度。

教师明确:

郑和下西洋——1、时间早、规模大、到达范围广。

2、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师生互动: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见第14张PPT。

学生讨论:

1、郑和的远航,连接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

2、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师:

我们要学习郑和航海中的什么精神呢?

郑和精神是什么呢?

见第15张PPT。

学生讨论:

1、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2、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过渡:

明朝沿海的倭寇又是怎样剿灭的呢?

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

戚继光抗倭。

第二篇章:

戚继光抗倭

师:

什么叫倭寇?

见第17张PPT。

自主学习:

从元末明初开始,一些人在国内失意的日本武士、商人纠集一批无赖,聚在海上进行武装走私和海盗抢劫,被称为“倭寇”。

师:

什么叫倭患?

自主学习:

倭寇与中国一些走私商人和不法豪绅狼狈为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长期侵扰我国沿海被称为“倭患”。

课件展示:

戚继光: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

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

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见第18张PPT。

师生互动:

戚继光斗争经过。

戚继光在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严格训练组建“戚家军”。

在广东、福建和俞大猷配合,荡平倭寇。

见第19张PPT。

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结合地图)见第20张PPT。

学生讨论: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见第21张PPT。

一、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三、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课件展示: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师:

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见第22张PPT。

学生活动: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郑和下西洋,了解其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认定戚继光为民族英雄,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师:

史海扬帆的时候到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史海扬帆。

练习:

1.明朝时,我国最伟大的航海家是()

A.戚继光  B.吴承恩 C.郑和D.徐霞客

答案:

C

2.下列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   )

  A郑和 B.岳飞C.文天祥 D.戚继光

答案:

D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①波斯湾②红海一带③非洲东海岸④非洲最南端

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C

4、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明朝社会安定,国力强盛,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B、掠夺土地和财富

C、明统治者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答案:

C

4.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后,渤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

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材料三:

明宪宗时有的大臣劝阻皇帝说“三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回答问题:

三则材料分别说明郑和下西洋的利弊是什么?

答案:

(1)增强了中国的威望,促进中国与西洋各国的经济交流。

(2)宣扬了中国文化,同时丰富了国人的海外地理知识,开阔了国人眼界。

(3)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难以为继

4、感情提升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5.布置作业

(1)写一篇想象作文“我随郑和舰队下西洋”

(2)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条件

1.郑和下西洋时间、目的、次数、人物、地点地位、意义

明朝的对外关系

倭寇的形成、抗倭经过

2.戚继光抗倭

胜利的原因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

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板块:

(一)郑和下西洋、

(二)戚继光抗倭。

两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足方面:

学生的参与度较广,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

学生上台展示和回答问题时,有点放不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