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7352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docx

《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docx

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

高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

1、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意象型

  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意境型

  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

3、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炼字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4、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诗眼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5、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语言风格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表达技巧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地内容。

  第三步,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原因。

  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7、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理解诗句含义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8、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评价观点态度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原由。

9、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0、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

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

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11、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12、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13、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分析语言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

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14、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5、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

分析诗眼类

  (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

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

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

为什么?

2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

1.意境类:

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

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

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

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

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

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

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

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

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3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

  第一种类型:

分析意象类

  (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

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或: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离别类:

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2.情爱类:

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3.人格类:

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4.悲情类:

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5.其它类:

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

分析意境类

  (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

分析技巧

  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技巧?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

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技巧。

表现技巧一般分为抒情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此外还有结构特点)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情手法有:

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两种。

  表现手法主要有:

1、衬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2、联想想像: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

3、用典:

借用历史故事或化用前人诗句,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5、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6、烘托:

以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心绪、形象

7、抑扬: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8、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9、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修辞手法主要有:

  1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8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第四种类型:

分析主旨型

  (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

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

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

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

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

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

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

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五种类型:

表达技巧类

  (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

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或: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

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

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

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

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

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

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二、高中诗词鉴赏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鴻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 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 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

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

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解析】【分析】

(1)C项,“作者……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不对。

“红袖”不是诗人自己的衣袖,而是指女子的衣袖。

意思是梅花绽放,让闺阁中的女子也趣味盎然地聚在一起传杯饮酒,以致于酒泼洒出来沾湿了衣袖。

故选C。

(2)“望尘俗眼那知此”,反面讥诮俗人眼光低俗,不解梅花,“只买夭桃艳杏栽”。

拿俗眼不“知此”而“颇怪”“只买”与梅花实际情形形成对比,突出梅花形象与气质;同时,不“知此”又暗中与“议论者”(“我”)形成对比,突出“我”之眼光与追求。

由此,我们看到了作者王安石的独特的眼光与不同凡俗的追求。

联系作者的政治追求与作为,我们不难由此诗感受到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同时感受到诗人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落寞等复杂心理。

故答案为:

⑴C;

⑵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

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

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点评】⑴此题是综合考核诗歌鉴赏能力,做题时要注意全面理解诗歌。

诗歌鉴赏的技巧:

一是读题目,推测诗歌内容;二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思想;三是读注释,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四是抓关键词,推出诗歌的内容。

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题干要求。

做题时,先要全面理解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弄清诗歌表达的中心主旨;其次根据题目找到重点词句,结合全诗组织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杂诗(其四)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学习屈赋。

B. 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花,光彩照人。

C. “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D. 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

(2)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C

(2)①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表达自得之情;②“时俗”二句,说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

比喻自己不被重用,表达怀才不遇之愤;③“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解析】【分析】

(1)C项,“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错,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意思是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

此句是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而不是“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故选C。

(2)“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赋。

这首诗以佳人自比:

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表达自得之情;②“时俗”二句,说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

比喻自己不被重用,表达怀才不遇之愤;③“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点评】⑴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注解,所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把选项带入诗歌语境即可判断。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⑵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

把握诗歌情感,可以从诗歌的注解了解诗歌背景,从诗歌选取意象,诗歌情感语句把握诗歌情感动向。

赏析诗句的思想情感应从结构作用、景情关系、象征意味、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分析。

本诗歌诗人情感是很复杂的,因而学生要结合背景,结合诗歌意象,结合复杂的情感语句多角度分析,分点作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阴雨①

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②。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

本诗即作于赴任途中。

②北窗琴:

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张,又喜卧北窗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

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偏僻遥远。

B.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中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

C. 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D. 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立即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而享受幽独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2)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D

(2)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

【解析】【分析】

(1)D项尾联化用陶渊明置无弦琴的典故,是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表达了诗人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故选D。

(2)上句“望”,望京城,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云遮眼”,表现了渴望被重用而不得的苦闷。

下句“思乡”,直抒胸臆,“雨滴心”,因归乡不得而忧伤。

故答案为:

⑴D;

⑵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

【点评】⑴该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

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

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居即事①

韦应物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阅。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

燕居:

闲居。

②北窗:

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 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

C. 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

D. 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C

(2)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解析】【分析】

(1)C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

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很久,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

故选C。

(2)“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寂寞、沮丧。

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务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故答案为:

⑴C;

⑵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