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方向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7070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方向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方向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方向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方向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方向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方向北师大版.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方向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方向北师大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方向北师大版.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方向北师大版

中考方向

一、近五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题型及考点分析

近年来,安徽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基本题型为:

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或分析与探究)等五种题型,题量变化不大(2012年,组合列举和辨析改错各为两大题;从2013年开始,组合列举为三大题,辨析改错为一大题),卷面分值为70分,其中,选择题为20分,非选择题为50分。

1.单项选择

题号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1

商鞅变法

分封制

黄帝(华夏之祖)

谥号、庙号和年号(历史素养)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中国古代战争)

2

经济重心南移

火烧圆明园

玄奘西游(中国古代外交)

春秋战国时期

唐太宗的治国智慧

3

《马关条约》

国民革命

南方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科举制诞生

民族英雄

4

南昌起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徽墨(安徽地方史)

古代安徽籍的数学家(2013年底,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辛丑条约》(近代不平等条约)

5

九一八事变

改革开放

中英《南京条约》(近代不平等条约)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渡江战役(解放战争)

6

“一五”计划

安徽正视现实的近代思想家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抗战歌曲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求同存异”方针(新中国的外交)

7

世界古代科学成就(阿基米德)

伊斯兰教

深圳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罗马共和国建立时间

8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历史年代的计算(历史素养)

希腊文明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9

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

生物进化论

工业革命

10

阿拉伯数字

列宁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欧盟

马歇尔计划

《权利法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南北战争(美国发展史)

规律分析:

(1)中国古代史部分:

注重对政治制度(如分封制、科举制)、经济政策(如闭关锁国政策)、民族关系(如古代政府对新疆或西藏的管辖)、外交成就(如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如儒家思想、金文、司母戊鼎)等内容的考查。

(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注重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运动(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列强侵略(如火烧圆明园、近代不平等条约、卢沟桥事变)、国共两党关系(如北伐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外交(如“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关系)等内容的考查。

(3)世界史部分:

注重对重要改革(如查理·马特改革、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美国南北战争、马歇尔计划)、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人民宪章》《共产党宣言》)、三次科技革命(如蒸汽机的作用、生物工程)等内容的考查。

2.组合列举

题号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11

历史遗迹(人文初祖“黄帝”、都江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皖籍抗日名将方振武)

中外教育的发展(太学、维新变法、明治维新、安徽大学)

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华佗、李时珍)

安徽经济开发与建设成就(铜陵铜官山、浆染业、马鞍山钢铁公司)

12

国家主权[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驻藏大臣)、香港回归(一国两制)]

中外法制建设(汉谟拉比法典、商鞅变法、拿破仑法典)

中俄两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台儿庄战役、延安、斯大林格勒战役)

非洲文明(金字塔、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绥靖政策)

中华文化(杜甫、苏轼、《红楼梦》)

13

美好出行发明成果(指南针、火车、飞机)

国与家的关系(王位继承制、雅典民主政治、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土地改革、战略导弹部队)

新中国建设成就(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从分散到联系紧密,今天我们生活在“地球村”(新航路开辟、交通通讯工具、联合国)

规律分析:

(1)第一种形式是集中考查安徽地方史内容(如考查安徽历史名人、安徽经济发展)、与某国或某地区有关的事件或人物(如考查非洲文明)。

(2)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国水稻种植、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等。

(3)第三种形式是跨越年代和国界考查中外法制建设、中外历史名人、社会的变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等。

3.辨析改错

题号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14

制度创新(科举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齐民要术》、洋务运动、状元实业家张謇、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民族关系和国家统一(西域都护的设置、驻藏大臣的设立、香港回归、阿拉伯半岛统一)

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遵义会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百团大战、一五计划)

美洲人民为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作出的努力和斗争(美国独立战争、玻利瓦尔、古巴革命、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规律分析:

(1)辨析改错题是近五年出现的新题型,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判断三句话的对错,并改正;另一种是查找一段话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2)第一种考查形式是跨越考查中外历史相类似或相联系的知识,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某国或某地区的历史发展。

4.材料解析

题号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15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中国教育发展史(孔子和百家争鸣、京师大学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红军长征)

中国近代化探索(近代同样遭受侵略后中国与日本的区别)

报纸(大众传媒的媒介及面对众多信息的积极态度)

16

大国关系(美国独立战争、“冷战”、中美建交)

新中国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国际会议)

中国近代化起步和英国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发展(英国工业革命、中国洋务运动)

苏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通过苏俄与中国的改革来考查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改革的相似之处与给我们的启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探索(罗斯福新政、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弊端)

规律分析:

(1)近年来,考查题量稳定在两题,前一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后一题考查世界近现代史内容。

(2)中国史部分集中考查近代化探索、国共关系、新中国历史变迁、新中国外交成就等。

(3)世界史部分集中考查三次科技革命、大国崛起、经济全球化、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5.分析与探究

题号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17

全球化[新航路开辟、第三次科技革命、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科学革命(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等)、政治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等)

历史上法德关系的发展演变(一战、二战、欧洲的联合等)及启示

古代中国丝绸之路与近代西方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中国梦(抗战胜利、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等)

规律分析:

(1)近年来,探究题题型和分值基本不变。

(2)一般是联系社会热点,综合考查中外历史知识,集中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中日关系演变、中国和平崛起等。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的提出

近年来,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共识,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

2016年9月13日,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其落实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结合历史学科的本质及特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被界定为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

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

3.核心素养解读与真题评析

(1)时空观念

【概念】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课标要求】①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②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描述过去。

③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④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

⑤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查。

【考查形式】历史纪年、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阶段特征、年代尺等。

【真题评析】

(2017年17

(1)题)材料一

图3

(1)15世纪大多数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图3中远航路线__B__和__D__(填字母)就是证实地圆学说过程中的积极探索。

(2分)

评析: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路线,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

(2)史料实证

【概念】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课标要求】①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②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③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④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考查形式】史料运用、论证观点、史料辨析、史料分类(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

【真题评析】

(2017年10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C )

A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B

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

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C

美国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根据《欧洲联盟条约》发行欧元

欧洲具有统一的货币政策

评析:

本题以通过史实辨析论证结论的形式考查了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

(3)历史理解

【概念】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简单记忆和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课标要求】①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

②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

③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

④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

⑤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考查形式】材料分析、名人名言、图片解析等。

【真题评析】

(2017年8题)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

“吸引你的,就是神秘。

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

”这说明该画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B )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蒙昧主义

评析:

本题以文艺复兴的成就为主题,考查了对名人名言和历史作品的理解,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历史理解。

(4)历史解释

【概念】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课标要求】①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②能够客观论述历史问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③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④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考查形式】材料整理、探讨因果、史料解读、追溯起源、判定地位、说明影响、分析趋势等。

【真题评析】

(2017年17(3)题)材料三 “世界是平的”,可扁平的世界却以自由流通的名义悄然完成社会分层,导致贫富分化。

如何解决世界贫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

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一带一路”以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复兴丝绸之路文明,以期开创共同发展与文明复兴的美好前景。

——摘编自王义桅《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

(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

古代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之间联系的桥梁,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明交融。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但殖民扩张也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的灾难。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既给各国带来机遇,也加剧了贫富分化。

“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共同发展的契机,有利于缓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消除贫富差距,顺应了时代要求。

评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也有涉及。

(5)历史价值观

【概念】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课标要求】①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作出的主观评判。

②能够认识到分辨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

③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考查内容】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播、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真题评析】

(2017年12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捍卫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

(1)明末,__郑成功__收复台湾,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2)清朝设立__驻藏大臣__,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3)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__一国两制__”构想首次成功实践。

评析:

本题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历史价值观。

目标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正义与否自主判断的能力。

三、备考策略

安徽中考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试,考生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1.开卷不用记忆;2.答案在教材和资料里找得到;3.见题就翻书;4.抄得多考得好。

根据历年题目设置可以看出,历史部分直接能查到的分值约40分,其余分值需要考生综合运用历史学科能力作答。

因此,想得到高分要靠平时的积累,既有知识的积累,也有解题能力的积累。

夯实基础

中考开卷考试,速查最基本的就是对主干知识的熟悉和掌握,所以在复习和考前一定要多翻看考点,做到准确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便能快速查找。

安徽中考中的关键词类型:

可以分为名词类关键词、数词类关键词、时间类关键词以及具有唯一特指词汇。

具体如下:

名词类关键词:

①人物名称:

拿破仑、汉武帝、秦始皇、毛泽东、邓小平、孔子、穆罕默德等;

②事件名词:

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

③文献、著作、法律文件名词:

如《本草纲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等;

④机构或企业等名词:

如大生纱厂、京师大学堂、西域都护、伊犁将军等;

⑤制度名词:

如: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科举制等;

⑥地点名词:

如雅典、苏联、深圳、香港、巴尔干半岛等;

⑦成果类名词:

如冰裂纹瓷器、交子、蒸汽机等;

⑧口号类名词:

如“还我青岛”、“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

数词类关键词:

如4.5亿两等;

时间类关键词:

1949年10月1日,1938年等;

唯一特指词汇:

某些考点要求考生用某一特定词汇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如用其他词汇会被视为错误,如“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等。

提升能力

中考历史有五大题型:

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或分析探究。

其中以材料解析和活动探究解答难度最大,我们重点介绍这两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题型:

材料解析

【命题特点】

材料解析大多通过文字或图表(如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材料,创设生动、活泼、直观的情境,问题设计灵活开放,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获取和整合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解题方法】

可分为三个步骤:

一读懂材料;二审清题目;三规范答题,可以概括为“一读、二想、三答”。

一、“读”:

要明确读什么?

(即阅读内容)如何读?

(即阅读顺序)。

1.阅读内容:

材料和设问都要读全,找出关键词句,去粗取精,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特别是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等说明性文字应予以重视,不可漏读。

2.阅读顺序:

先读设问,带着问题读材料,可以有目标、有主题地阅读材料,做到了有的放矢,节约了时间。

二、“想”:

审题思考是解题的关键。

要边读边想边找。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再去材料里找相应的关键词句,做到“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2.找材料与教材之间的联系:

“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无论题目设置得多么创新、灵活,都必然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会有一个主题,每个材料和题目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或中心来设置的,找准这个主题或中心,确认材料设计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

准确、规范、有序的答题是解题的落脚点。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坚持“问什么答什么”,扣“问”简“答”,不要脱离材料,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题对答案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

注意按点按分列点,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

3.书面语言答题:

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用白话。

题型:

分析探究

【命题特点】

探究类试题往往是通过提供历史材料或创设历史情境,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着重考查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反映了当今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要求。

探究类试题题型多样,呈现出不同题型的互融性、灵活性、多样性。

【解题方法】

第一步:

审清题目,领会题意。

首先要明确题意,完整准确地把握好试题的要求。

其次要审明材料的观点。

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所有的材料和问题最终归结起来都可以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答”三种情况。

第二步:

回归课本,寻找结合点。

我们在解题时应以课本知识点为依据,切忌脱离课本盲目判断、东拉西扯、高谈阔论。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领会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结合点,体会、总结创造性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步:

注重发散思维,多种方法并用。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发散思维。

如观点例证型试题应选择自己较熟悉的观点作答,必须有理有据,解答议论型试题要结合史实,将自己的感想、体会等写进去。

但这些想法都是建立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有感而发,不能空谈。

所以发散思维要紧扣试题要求和论述观点,做到“形散神不散”。

第四步:

规范答题,力求完整。

在找到知识要点、确定答题思路之后,还要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

这既包括答案要书写整洁、语言流畅、要点清晰、合乎逻辑、还要包括答案的全面性,即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回答,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如答案涉及多个知识点,还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