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三四单元数学备课.docx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三四单元数学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三四单元数学备课.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三四单元数学备课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小黑板,三角尺
备
课
人
王玮玮
角的初步认识
3
新授
1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大小。
难点:
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看,他是谁。
学习小伙伴介绍自己,并介绍所带来的礼物——与角相关的实物图例。
教师出示三角尺,找一找角。
你能找找教室里的角吗?
2、合作探究(学生小组探讨的内容)
观察了这么多的角,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
同学们摸摸三角尺的角,引导学生用顶点接触皮肤,用手试试角的两条边。
通过我们的观察、接触,谁能说说什么是角?
例如:
角是尖尖的,角有两条直边。
教师总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用数学语言这样介绍角:
顶点、边。
课件出示。
角的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做顶点,两条直边我们叫做边。
学生说另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
3交流释疑(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如何突破难点、重点
小灵通想带着大家去动物乐园参观,可是必须有开锁密码才能把门打开。
大家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说说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
4、达标测试
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刀,还剩几个角?
引导学生明白,思考问题要考虑全面,把事物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
5、归纳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实物
备
课
人
王玮玮
角的初步认识
3
练习
2
教学
目标
1、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
2、充分利用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
3、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教学
重点
难点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
充分利用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预设出师生对练习的互动情况)
1、基本练习
2、巩固练习
3、拓展练习
4、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练习你都掌握了吗?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学具盒、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备
课
人
王玮玮
玩调皮猴
3
新授
3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2、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3、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用学具做一个角。
同位互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角的大小。
2、合作探究(学生小组探讨的内容)
出示信息图
1.师:
为什么两个调皮猴不一样高呢?
2.请大家量一量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你能不能证明一下自己的猜想
3.讨论一下:
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用三角板比一比,把两个角重叠下来,描一描,比一比。
折出一个角的大小,放到另一个上面比一比。
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角正确的方法:
先把两个教的顶点对齐,使一条边重合,然后看两条边落到什么位置。
4.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5.请大家分一分不同的角。
师:
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小组同学互相比一比,你们组谁做的角最大,谁的最小。
3交流释疑(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如何突破难点、重点)
锐角、钝角的教学通过与直角的对比引出来。
先出示直角,让学生辨认,再出示锐角和钝角,引发学生思考:
这两种角的大小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呢?
启发学生把这两个角和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知道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锐角、钝角,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
4、达标测试
1、同学们刚才学习的非常认真,那你能不能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这些角?
你的周围又没有这样的角?
你的生活中又没有这样的角?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再交流。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来折一折锐角和钝角。
然后用三角板来验证一下,折的对不对。
用纸片来拼一拼锐角和钝角。
3、你会画锐角和钝角吗?
那就请你来画一个吧。
5、归纳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备
课
人
王玮玮
玩调皮猴
3
练习
4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2、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3、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预设出师生对练习的互动情况)
1、基本练习
用三角板先来比一比,比直角小得角就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
在班级中交流的时候,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角的,为什么说他们是锐角和钝角。
2、巩固练习
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能数出个数就可以,不要再过多的扩展,以免增加学生的难度。
3、拓展练习
让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准备两个长短不一样的活动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你都掌握了吗?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备
课
人
王玮玮
实践活动
新授
1
教学
目标
活动是在第二册已经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
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初步学会与伙伴交流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1)、通过怎样才能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呢?
复习有关厘米和米的知识,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2)、教师向学生了解询问知道自己身上有哪些小秘密,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我们身上还有其它的小秘密,进入活动。
由此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合作探究(学生小组探讨的内容)
1、在认识庹、身高、脚长、拳的周长,让学生们进行估测,来调节课堂气氛,进一步加深对估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29页的插图。
提问:
插图中学生是如何分工的?
都是由做什么的?
他们各自是如何进行测量的?
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他们是如何准确读出测量结果的?
如何记录?
学生小组研究讨论,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整理。
3交流释疑(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如何突破难点、重点)
3、小组测量。
(1)小组内分好工,有测量的、被测量的、记录的,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进行指导,真实的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
(3)小组整理记录让学生填写p29上的表,做到记录准确,书写认真。
4、分析整理。
小组内同学进行比较分析测量数据,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比较的方面。
如每位同学的庹长与身高的关系、拳的周长与脚长的关系、同学与同学庹长、身高、拳的周长、脚长的关系等。
然后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汇报、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关注规律的总结,启发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加深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特别是与自己身边的关系,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
三、书写活动报告。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测量后,组织学生进行书写本次的活动报告。
书写时要提醒学生做到说清活动的内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收获、以及在活动中的感想。
在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存在数学,落实《新课标》中的“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新知识以及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
让学生通过书写活动报告,更深入的了解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4、达标测试
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庹长、身高、拳的周长、脚长的关系。
虽然我们重新研究和发现了他们存在的各种关系,但毕竟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老师祝贺你们的成功,老师这里有一个新的问题不能够解决,老师想让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帮老师解决,这也是一次你们自己发现获得知识的机会。
一、调查内容。
1、每个人的身高与腿长的关系?
2、腿长与裤子长短的关系?
3、你关心自己的身高吗?
4、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成长呢?
二、调查方法。
先通过同学了解每个同学的身高、裤子的长短,同学家长的身高、裤子的长短,然后全班或小组内进行交流信息,并进行记录、整理。
三、调查表。
姓名
身高
腿长
裤长
5、归纳小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实物
备
课
人
王玮玮
缝沙包
4
新授
1
教学
目标
1、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
重点
难点
经历6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和凯蒂去小红家做客,并一起做几个沙包,你们高兴吗?
瞧,你看到了什么?
2、合作探究(学生小组探讨的内容)
1、现在凯蒂正在小红家做客,小红家都有什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说了些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看你们能不能编一个小故事,想想小朋友们都会在一起说什么?
(小组讨论时间充分一些,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图意)
2个小组的同学讲讲他们编的故事
缝一个沙包要用6块布、他们共缝了6个沙包、沙包真难逢……
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缝3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缝5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桌上一共有多少个纸杯?
墙上一共挂着多少只纸鹤?
凯蒂见大家那么聪明,他想请大家帮忙算算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你愿意帮忙吗?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用加法加出来的(让学生说说如何列式边列算式边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分别求出要用多少块布说一说,在小组里摆一摆,编一遍,说一说。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编制的儿歌呀?
)、可以列乘法算式让学生一一列出……
你们能根据列的算式编出其他的关于6的口诀吗?
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
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3交流释疑(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如何突破难点、重点)
2、刚才我们编制了儿歌,现在我们就借助儿歌来编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乘法更方便。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6的乘法口诀。
进行相关记忆。
(让学生观察6的口诀及算式从中找出规律进行记忆)
3、刚才我们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看谁最有办法!
茶几上放了多少个纸杯?
谁来解决?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4、达标测试
5、归纳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实物
备
课
人
王玮玮
缝沙包
4
练习
2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巩固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预设出师生对练习的互动情况)
1、基本练习
你能根据要求请你把口诀填完整,然后想一想,怎样填,才能填得又对又快。
(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所有同学都填完)
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巩固练习
想一想,各用哪一句口诀计算。
自主完成计算题,然后想一想,怎样填,才能填得又对又快。
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
3、拓展练习
瞧,小明带来了许多气球装饰教室?
你能估一估,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吗?
4、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课本
备
课
人
王玮玮
叠纸啪
4
新授
3
教学
目标
1、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3、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
重点
难点
在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操场看凯蒂下课和小朋友们游戏的情况。
你们高兴吗?
瞧,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根据图意编故事。
2、合作探究(学生小组探讨的内容)
1、现在凯蒂正在和小朋友玩什么什么?
图上的小朋友都有在玩什么?
说了些什么?
(2个小组代表说故事)
叠纸啪、每人叠7个、一共能叠多少个?
玩老鹰捉小鸡的有2组、玩转圈的有4组……
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叠纸啪的同学每人叠7个,一共能叠多少个?
玩老鹰捉小鸡的有2组,一共有多少同学?
玩转圈的有4组,一共有多少同学?
凯蒂见大家那么聪明,她想请大家帮忙算算7个同学叠纸啪,每人叠7个,一共能叠多少个?
你愿意帮忙吗?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我们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小组里摆一摆,编一遍,说一说。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编制的儿歌呀?
用加法加出来的、用口诀算出来的……
你们还能编出其他的关于7的口诀吗?
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
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3交流释疑(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如何突破难点、重点)
2、刚才我们编制了儿歌,现在我们就借助儿歌来编7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乘法更方便。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7的乘法口诀。
进行相关记忆。
3、刚才我们编制了7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看谁最有办法!
有多少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
谁来解决?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有多少同学在玩转圈?
谁来解决?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4、达标测试
游戏:
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全班齐背口诀
同位互背口诀
开火车背口诀
5、归纳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课本
备
课
人
王玮玮
叠纸啪
4
练习
4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巩固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预设出师生对练习的互动情况)
1、基本练习
一个星期有几天你们知道吗?
你能根据要求填出来吗?
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巩固练习
请你把口诀填完整,然后想一想,怎样填,才能填得又对又快。
(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完成的最快)
先自主完成计算题,然后想一想,怎样填,才能填得又对又快,然后将答案一致的锁与钥匙连线。
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
老师订正有错误的提出来强化讲一讲
3、拓展练习
4、课堂小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备
课
人
新授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2、合作探究(学生小组探讨的内容)
3交流释疑(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如何突破难点、重点)
4、达标测试
5、归纳小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备
课
人
练习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预设出师生对练习的互动情况)
1、基本练习
2、巩固练习
3、拓展练习
4、课堂小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备
课
人
新授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2、合作探究(学生小组探讨的内容)
3交流释疑(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如何突破难点、重点)
4、达标测试
5、归纳小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备
课
人
练习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预设出师生对练习的互动情况)
1、基本练习
2、巩固练习
3、拓展练习
4、课堂小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备
课
人
新授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2、合作探究(学生小组探讨的内容)
3交流释疑(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如何突破难点、重点)
4、达标测试
5、归纳小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备
课
人
练习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预设出师生对练习的互动情况)
1、基本练习
2、巩固练习
3、拓展练习
4、课堂小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备
课
人
新授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2、合作探究(学生小组探讨的内容)
3交流释疑(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如何突破难点、重点)
4、达标测试
5、归纳小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备
课
人
练习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预设出师生对练习的互动情况)
1、基本练习
2、巩固练习
3、拓展练习
4、课堂小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备
课
人
新授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2、合作探究(学生小组探讨的内容)
3交流释疑(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如何突破难点、重点)
4、达标测试
5、归纳小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单元
课型
课时
教具
学具
备
课
人
练习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计算天地(口算练习)
二、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预设出师生对练习的互动情况)
1、基本练习
2、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