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6517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819 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819 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819 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819 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docx

《1819 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 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docx

1819第4单元19南朝诗两首

19 南朝诗两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潜虬(  ) 徇禄(  ) 卧疴(  )

衾枕(  )褰开(  )岖嵚(  )

祁祁(  )豳歌(  )灞涘(  )

飞甍(  )流霰(  )

【答案】 qián xùn kē qīn qiān qīn qí bīn sì ménɡ xiàn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薄

(2)方

(3)许

(4)易

(5)景

【答案】 

(1)动词,靠近 动词,看不起,轻视 形容词,微薄的 形容词,与“厚”相对 

(2)副词,将要 名词,土地方圆 名词,方法,计策 名词,方向 (3)句末语气词 名词,处所,地方 动词,同意,赞同 数词,表约数 (4)形容词,容易 动词,交换、调换 动词,轻视,轻慢 (5)名词,阳光 名词,景色 名词,通“影”,影子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白日丽飞甍   (    )______________

(2)飞鸿响远音(    )______________

(3)潜虬媚幽姿(    )______________

(4)薄霄愧云浮(    )______________

(5)杂英满芳甸(    )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色彩明丽 

(2)形容词作动词 发出声音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媚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惭愧 (5)形容词作动词 开满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池塘生春草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蓄水的坑。

(2)潜虬媚幽姿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有意讨好。

(3)初景革绪风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景色。

(4)初景革绪风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事物的开端。

(5)索居易永久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绳索,寻找。

【答案】 

(1)池,园地;塘,堤岸。

(2)自赏,自我怜惜。

(3)阳光。

(4)残留。

(5)孤单。

[常识·速览]

山水诗人——“大小谢”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诗人。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居会稽,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

又因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谢康乐。

少好学,性奢豪。

曾任永嘉太守,后获罪被诛。

喜爱山水,常率众肆意游玩

作品风格

谢灵运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其诗用语富丽精工,与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作者简介

谢朓(464—499),南朝齐著名的山水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与谢灵运同族,因此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曾任宣城太守等职,因此亦被称为“谢宣城”

作品风格

其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其诗诗风清新、秀丽,对于诗歌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主要作品

有《谢宣城集》

谢灵运作为南朝门第最为华贵的士族家庭的子弟,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爵位继承人,又自幼颖悟过人,长成后骄纵自负,在政治上自然抱有很大的雄心。

而宋武帝刘裕去世后,诸子年幼,形势不稳,又使他深深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

刘裕的长子刘义符(少帝)即位后,大臣徐羡之等人把持朝政。

刘裕次子刘义真(庐陵王)过去甚得父亲的欢心,颇有觊觎帝位之意。

他与谢灵运关系密切,常对人说,如果他做皇帝,便用谢灵运为宰相。

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

而谢灵运完全是诗人的性格,高傲、袒露、褊躁,不擅长政治权谋。

他常对徐羡之等施以批评攻讦,引起对方的猜忌,终于在永初三年(422)被逐出京都,迁为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

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

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至明年(景平元年)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抒写郁闷之情。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是诗人谢朓登上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回首眺望京城时所作。

描写了诗人在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

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

山水诗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

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永明诗体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

又称新体诗。

谢脁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

他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四声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问题,提出了“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8位文学家:

萧衍、沈约、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

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脁、沈约和王融。

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先后有90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登池上楼》写作者贬官永嘉、久病初起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仕宦不得志的感伤情怀。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在即将离开京城建康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绘登楼美景 ②抒去京之情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登池上楼》

1.诗人欣赏到了哪些景物?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欣赏到了波澜、山峰、阳光、池塘、春草、园柳、鸣禽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温暖、色彩明丽、充满生机的春色图。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初景”与“绪风”相对,“新阳”与“故阴”相对。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生”和“变”好在哪里?

从炼字角度仔细品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炼字

“生”写出了春草生长的过程;“变”写出了季节转变,禽鸟的鸣声也随之转变,突出了冬日的冷落和春天鸟声的喧闹。

“生”、“变”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借歌咏山水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

诗的前六句以三组对比来倾诉诗人矛盾的性情,接着极力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春景,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欲遁世离尘又徘徊不决的苦闷,情调低沉哀伤。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历来为诗家所称道,请你从表达技巧与炼字等角度仔细品评,体会其妙处。

角度

具体赏析

对比

①色彩:

②动静:

修辞

③比喻:

炼字

【答案】 ①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 ②霞动江静,动静相谐 ③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 ④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显出“静”。

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5.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动静结合。

静景:

夕阳、澄江、杂英等;动景:

喧闹的小鸟。

(2)调动多种感官:

既描写绚丽的色彩,也描写美妙的声音。

(3)运用比喻:

余霞像彩锦,澄江像白练。

6.诗中描写美景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描写美景的目的是表达对京城的留恋。

景色越好,诗人就越舍不得离开,下文就自然转入对思念之情的抒发。

7.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在诗篇中抒发了对京城的眷恋之情。

他即将离京前往外地,不知何时回京,因此登山回望京城,抒发怀乡之思。

■合作探究····················································································

8.从《登池上楼》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谢灵运与谢朓的山水诗风格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将玄言与山水加以沟通,寓理于情带有一些“玄言”色彩。

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朓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9.有人说谢灵运的山水诗很美,也有人说他的诗并不美。

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谢灵运的山水诗确实很美,诗歌语言富丽,文辞华美。

如《登池上楼》中对春色的描绘: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诗人准确地捕捉了具有代表性的初春景物的形象特点,画面清新明丽,言辞优美华丽。

(观点二)谢灵运的诗虽然描写工细,但不免有人工雕琢之感。

如《登池上楼》,他旨在从外物远景的角度寻求自我解脱,然而由于过分逼真地再现自然,反而失去了山水之乐,终不如陶渊明诗的自然天成。

登池上楼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以乐景写哀情

本课两首诗都突出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登池上楼》以登楼临窗所见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色,写自己仕途遇挫的郁闷;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则以“登三山还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写自己去国怀乡的情感,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定义:

以乐景写哀情,是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即用让人感到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哀伤,表现心中难言之苦,难传之痛。

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可以使乐景与哀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人物的哀伤之情更加深厚,更加浓烈。

2.写法指导

(1)定感情基调。

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

下笔前要定好感情基调,定好写景材料。

(2)写美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的借景抒情;或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美景中,寓情于景。

3.迁移运用

请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洛阳城,牡丹开得正艳,大团大团的花朵堆砌在小径上,仿佛从文人墨客的画中翩翩而至。

彩蝶在花中飞舞,更为这美景增添了另一番韵味。

他在桌前举杯,想要开口,却难以言说,自己将要离别,那本是欢乐的容颜,也因悲伤而凄惨哽咽。

他将酒一饮而尽,仿佛醉了就不必离开。

若能如此,醉又何妨?

不为风花雪月而伤感,因为离愁本是人再常见不过的情感,他突然如是想到。

既然如此,离歌只一曲就够了,因为一曲,已足够叫人愁肠百结。

恍惚中,他仿佛策马走过洛城,身旁是春光明媚,花团锦簇。

然而再美的花,也有颓败的一天,再好的春光,也有离去的一天。

春风无情,说离开,就离开了。

留下那满地残红,似那道不尽的血泪。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登高望远心地宽

谢灵运登楼远眺,排解心中苦闷;谢朓登山还望,抒发离京愁思。

他们在登高望远的时刻,使自己饱受束缚的心灵得到暂时的释放,使自身得到片刻的自由空间。

他们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遭到贬斥,但他们为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只有登高远望,寄情山水,才能处在喜悲之外,才能淡看江湖风雨,从容不迫地向人生的另一处高峰发起挑战。

【应用角度】 “登高望远”、“寄情山水”等。

2.精彩应用

山水如同人的灵魂,不管我们是背着沉重的人生行囊,还是春风得意缓步徐行,山水总牵系着纷乱的心,平息着浮躁的心,抚慰着破碎的心。

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因看出当政者“唯以文义见接”,并无政治上加以任用的意思后,终于寻觅到保持洁身自好的一种手段——寄情山水。

他带着矛盾的心情,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造物者的馈赠,与山水相接,尽情歌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诗画如一的佳境在他的笔下,终升华为一种性灵、理想……他的超脱离不开山水,他的艺术成就也离不开山水!

[佳作·领悟](教师用书独具)

【导读】 南朝“二谢”的山水诗,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从此,自然山水成为人类独立的审美对象,更成为人们远离尘嚣、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李汉荣的《攀登我的南山》正是突出地表现了这样的特征。

攀登我的南山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

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

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

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

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是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的。

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却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

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境,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

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

孔子独对大河而感慨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跃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②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

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而带来太丰富的精神礼物。

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境”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

④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在心中攀登我的南山。

⑤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①学铺垫

文章开篇先写人离不开人群,为下文转写“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境,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做铺垫。

②学引用

引用诗词名句,写伟大的灵魂与天地间的对话,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突出了他们精神家园之辽阔和自由。

③学点题

在前面广泛举例的基础上点题,突出了“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的丰富的精神礼物,突出文章主旨。

④学对比

“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与前面孔子等哲人的叩问时空的精神追求,形成崇高与卑琐的强烈对比。

⑤学象征

南山象征远离世俗欲望的精神家园,或超越狭隘“单位”的崇高精神空间。

[训练——落实提升]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

42022162】

A.栖川怍渊沉 怍:

惭愧

B.薄霄愧云浮薄:

稀薄

C.无闷征在今征:

证明

D.初景革绪风景:

阳光

B [B项,“薄”应为“靠近”。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B [A项,流下;下面。

B项,将,正要。

C项,句末语气词;处所,地方。

D项,遥望;指望,期望。

]

3.下列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导学号:

42022163】

A.进德智所拙——想要增进德业,又被自己智力低劣所限。

B.离群难处心——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难让人安心。

C.持操岂独古——我所拥有的,难道只有在古代。

D.去矣方滞淫——我此去将在外久留。

C [C项,应为“坚守节操岂只有古人做得到”。

]

4.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谢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南朝宋代山水田园诗的鼻祖。

B.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诗句中,“小谢”指南朝齐代诗人谢朓。

C.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到“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其中“谢公”指谢灵运。

D.谢朓诗风清新、秀丽。

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去除了谢灵运诗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

A [A项,“山水田园诗”应为“山水诗”。

]

5.名句默写。

【导学号:

42022164】

(1)《登池上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将初春景色的清新,自然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________,________”将春日暮景的鲜明色彩用洗练流丽的语言描绘了出来。

(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体现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2)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3)佳期怅何许 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 谁能鬒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