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 )
A. 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 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 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D. 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2.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
“吾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
A. 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3.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强学会
D. 保国会
4.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峪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爹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多龙、李遂亦卑辞乞降。
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 )
A. 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B. 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C. 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 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
5.“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相对于皇帝倒了||,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
可见剪辫( )
A. 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B. 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C. 断绝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
D. 意味着新思想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
6.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辛亥革命
8.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正式成立是在1912年
B.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C. 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D. 同盟会成员掌握实权
9.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
A. 《临时约法》
B. 《钦定宪法大纲》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民国宪法》
10.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一部法律文件对新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设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华民国宪法》 D. 《共同纲领》
1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 《资政新篇》 B. 《钦定宪法大纲》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下列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③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④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③④
13.图一到图二国旗的变化||,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意图是( )
A. 建立公民社会
B. 反对专制统治
C. 反对封建迷信
D. 实行责任内阁制
14.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
A.
B.
C.
D.
15.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了《平民政治》||,出版时易名为《共和政治》……《困粹学报》一段时间销路不畅||,改名《共和杂志》后||,变得十分抢手。
这表明( )
A. 平民对待传统文化淡漠
B. 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
C. 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D. 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
16.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备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
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17.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
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
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
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
而君之正||,不可数见。
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
”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在得到袁世凯拥护共和的承诺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于袁世凯。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临时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无可因袭”的理由宣告临时约法无效。
——据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治取代人治的原因。
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规定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临时约法》“命途多舛”的原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二:
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结束了。
诏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溥仪宣布退位||,袁世凯致电赞同共和||,孙中山践行誓言||,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这样||,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的手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说明它是如何体现民主精神?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革命任务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
并从主客观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两点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注意理解题干||,所给出的情境的时间是民国二年||,那时清王朝已被推翻||,但农村还出现这种感激皇恩为内容的春联||,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即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尤其是对农村的影响不大||,A项表述违背史实。
C项根本无法考证。
联系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才称帝||,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描述现象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中分析。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此老农根本不了解辛亥革命为何事||,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未对广大农村带来多大影响||,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不准确||,材料中也无体现。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③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3.【答案】B
【解析】【分析】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D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团体||;均可排除。
故选B。
【点评】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4.【答案】B
【解析】【分析】A辛亥革命主要依靠资产阶级||,极少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故A错误||;
B“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等关键语句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报刊对辛亥革命起到了客观推动作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和全城人士欢声雷动爹张督知人心已去可知||,报刊的消息加快了革命的进程||,难度一般。
5.【答案】A
【解析】【分析】A剪辫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剪辫的切身体验更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B剪辫和资本主义发展无直接的联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C张勋复辟帝制表明剪辫并未起到断绝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D新思想早就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是关键信息。
6.【答案】D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反映出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但是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与材料不符||,因为材料中提到了“大足板子毕业生”说明当时教育并未出现日渐衰落的趋势。
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
①受西方影响明显||,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②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但在偏远农村则变化不大。
③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7.【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武汉”、“推翻专制”、“共和”这些信息提示||,联系教材所学可知||,指的是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实行共和制||,其它选项不符合题干条件||,答案为D。
8.【答案】B
【解析】【分析】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政府大部分成员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派||,同盟会成员掌握实权。
因此ACD都是正确的。
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的政府||,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因此B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华民国政府的性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是为民国元年。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学习美国的三权分立的体制||,用以约束袁世凯的权力。
辛亥革命的相关情况如辛亥革命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9.【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其中规定中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模式||,答案选A||,B是清政府颁布的宪法||,CD两项分别出现在1913年和1946年均晚于《临时约法》。
【点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由来及在中国的命运:
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
1912年3月11日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开始施行||,于1914年5月1日因《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的法律)的公布而被取代||,1916年6月29日为大总统黎元洪所恢复。
1917年9月10日以广东为基地建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展开护法运动||,所护者即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答案】A
【解析】【分析】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和“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从而明确这是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此本题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能力||,理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出台与性质||,引导学生注意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与总结。
11.【答案】D
【解析】【分析】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南京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国民享有平等、自由等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故选D。
【点评】《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它宣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而且也寓意含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1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意和选项可知||,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1912年1月||,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1912年3月||,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限制袁世凯权力颁布||,③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是1912年3月||,袁世凯接任大总统||,④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是1912年2月||,故顺序应是①④②③||,排除A、B、D。
故答案为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3.【答案】B
【解析】【分析】B清朝的龙旗体现出的是清政府的皇帝独裁||,而五色旗则体现出的是五族共和。
A选项无法从中体现出||;
C选项错误||,龙并不代表着封建迷信||;
D选项错误||,无法从五色旗看出责任内阁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清朝的龙旗清朝的龙旗反应的是皇帝专制||,是君主独裁||,而五色旗反应的是民主||,共和||,结合辛亥革命的目的、临时约法的内容和辛亥革命的结果影响可以地出结论||,难度中等。
1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同时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选B项。
【点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后”、“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成就||,而ABC项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较简单。
由材料中多次出现的“共和”字眼可判断出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
(1)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经济上||,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
(3)理解:
①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说明共和政体的失败||;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救亡道路(或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意义从政治、经济和思想回答即可。
材料一显然是从积极角度评价辛亥革命||,材料二中“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说明是从失败角度说明。
结合辛亥革命失败的不是政体以及失败的教训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问题
(1)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答题时注意角度:
政治、经济、思想等
(2)辩证地评价辛亥革命||,理解其成功与失败
(3)分析失败的原因。
17.【答案】
(1)制度:
郡县制。
作用:
提高了行政效率(或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管理模式)||;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原因:
人治导致国家治少乱多。
原则: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
(3)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共和制的基础相对薄弱(专制传统影响较深)||;政局动荡||,反动势力的破坏||;共和思想的影响不够深入||;国民的民主素养普遍欠缺。
【解析】【分析】
(1)制度:
根据“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
郡下设若干县”可得出郡县制。
作用:
根据“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得出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根据所学得出郡县制长官由皇帝根据政绩任免||,使官僚政治取代以血缘为依据的贵族政治。
(2)原因:
根据“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而君之正||,不可数见。
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得出人治导致国家治少乱多。
原则:
根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得出主权在民||;根据“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得出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
(3)原因:
根据所学可知||,《临时约法》不能顺利推行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结合材料并联系近代中国动荡的政治环境、思想状况分析总结。
故答案为:
(1)制度:
郡县制。
作用:
提高了行政效率(或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管理模式)||;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原因:
人治导致国家治少乱多。
原则: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
(3)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共和制的基础相对薄弱(专制传统影响较深)||;政局动荡||,反动势力的破坏||;共和思想的影响不够深入||;国民的民主素养普遍欠缺。
【点评】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
(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
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地相联。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
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孙中山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从社会史观看||,以剪发辫、废除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