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4生物圈中的人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75668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4生物圈中的人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4生物圈中的人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4生物圈中的人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4生物圈中的人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4生物圈中的人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4生物圈中的人1.docx

《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4生物圈中的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4生物圈中的人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4生物圈中的人1.docx

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4生物圈中的人1

2019年09月16日xx学校初中生物试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近年来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下列属于食品安全应考虑的内容是()

A.食品的保质期B.食品的营养价值

C.食品含热量的高低D.食品含维生素的种类

答案:

A

解析:

食品安全是指:

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

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根据题干分析可知A是食品安全要考虑的问题。

故选:

A。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

掌握食品安全的具体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中不是食品安全相关标志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A、质量安全图标,带有“QS”标志的产品就代表着食品生产企业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产品是必须经过强制性检验且合格的。

该选项是食品安全相关标志;

B、禁止吸烟图标,标志吸烟危险!

吸烟有害健康!

该选项不是食品安全相关标志;

C、绿色食品是对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的总称。

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

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

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则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此标志为AA级绿色食品的标志。

该选项是食品安全相关标志;

D、无毒害农产品合格图标,买面粉等植物性食品时一定要看是否是检疫合格的。

该选项是食品安全相关标志。

3.某人吃西瓜时把西瓜种子也吞进了肚里,这粒种子将在其体内经历的旅程是(  )

A.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答案:

A

解析:

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所以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它的旅行路线是: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4.馒头中含有较多的淀粉,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这两种营养物质分别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

A.口腔、胃B.小肠、胃C.小肠、小肠D.口腔、小肠

答案:

A

解析: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故A符合题意。

5.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m、n可分别代表蝉、螳螂

B.图乙是24小时内植物释放氧气情况曲线图,a点积累的有机物比b点多

C.图丙表示3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Z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D.从图丁曲线变化可知,农药对具有抗药性变异的害虫进行了选择

答案:

B

解析:

A、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分析可知n以m为食,因此m、n可分别代表蝉、螳螂,A正确;

B、图乙是24小时内植物释放氧气情况曲线图,a点积累的有机物比b点少,因为b点进行的光合作用的时间比a点时间长,积累的有机物要多,虽然中间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但光合作用强度始终大于呼吸作用,只是积累的有机物相对少些。

B错误;

C、图丙表示3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Z曲线只在D小肠减少,说明其只在小肠被消化,而脂肪才只在小肠消化的,因此Z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C正确;

D、从图丁曲线变化可知,农药对具有抗药性变异的害虫进行了选择,曲线一开始下降表示没有抗药性的害虫被大量杀死,而用药一段时间后,有抗药性的害虫开始繁殖逐渐增多。

D正确。

故选:

B。

图甲:

是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知n的数量m数量少,同时n数量随m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可推知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n生物以m生物为食。

图乙:

从6点到18点,图中曲线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始终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释放氧气。

图丙:

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可推知:

X:

淀粉;Y:

蛋白质;Z:

脂肪。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6.如图中甲、乙、丙曲线分别表示三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器官(依次用a、b、c、d、e表示)中被消化的程度。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消化道的d段表示小肠

B.蛋白质主要在消化道的c段被消化

C.乙曲线表示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

D.丙曲线表示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

答案:

A

解析:

A、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d表示的消化道是小肠,它是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

A正确;

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B错误;

C、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曲线乙表示脂肪的消化。

C错误;

D、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

D错误。

故选:

A。

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脂肪的消化从小肠开始;观察图示可知:

曲线甲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曲线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

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大肠和肛门。

蛋白质、糖类、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常用如图所示的消化曲线来表示,该曲线表示了这三种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和最终被消化完毕的部位,因此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前提。

7.右图是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示意图。

其中a、b表示某物质或血液,M表示相应的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表示脂肪,b表示脂肪酸和甘油,则M表示胃

B.若a表示蛋白质,b表示氨基酸,则M表示口腔

C.若a、b均表示静脉血,则M可表示小肠

D.若a、b均表示动脉血,则M可表示肾小球

答案:

D

解析:

A、脂肪的消化是从小肠开始的,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所以,若a表示脂肪,b表示脂肪酸和甘油,则M应是小肠,A错误;

B、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若a表示蛋白质,b表示氨基酸,则M应为小肠,B错误;

C、血液流经小肠,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若M是小肠,则a流动脉血,b流静脉血,C错误;

D、肾小球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里面都流动脉血。

若a、b均表示动脉血,则M可表示肾小球。

D正确。

故选:

D。

1、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肾小球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里面都流动脉血。

掌握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有关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肠液和唾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B.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脂肪

C.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D.水分、无机盐和麦芽糖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

答案:

C

解析:

A、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唾液只含有一种消化酶:

唾液淀粉酶,A错误;

B、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一般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B错误;

C、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它能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把脂肪消化为脂肪微粒,C正确;

D、水分和无机盐不经消化可直接被吸收,而麦芽糖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D错误。

故选:

C。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掌握消化道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熟记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9.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答案:

B

解析: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故选:

B。

10.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到37℃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B.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C.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变蓝色

D.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答案:

C

解析:

11.下列关于“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

B.淀粉液与清水或唾液应充分混合

C.两试管置于37℃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D.充分反应后滴加碘液,乙试管中液体变蓝

答案:

D

解析:

12.某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两支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后应充分搅拌

C.1号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己被分解为麦芽糖

D.该实验结果说明低温抑制淀粉的消化

答案:

A

解析:

13.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A错误。

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B正确。

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除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外,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C错误。

②③不能作为对照实验,因为变量不唯一,D错误。

14.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某同学设置了三组实验(如图所示),一起放到37℃温水中,一段时间后,请比较三组试管内剩余淀粉的含量(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

答案:

B

解析:

该实验中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①号试管内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③号试管中的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没有被完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也变蓝色。

②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因此,一段时间后,三组试管内剩余淀粉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②>③>①。

故选:

B。

15.下列四组物质中,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组是()

A.水、糖类、蛋白质B.水、无机盐、维生素

C.糖类、脂肪、蛋白质D.糖类、脂肪、维生素

答案:

B

解析:

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因此选项B中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吸收;选项A中的糖类、蛋白质,选项C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选项D中的糖类、脂肪不能直接吸收利用。

故选:

B。

16.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可以通过小肠和大肠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分子蛋白质被重新吸收

C.呼吸运动实现了肺内的气体交换

D.唾液和胃液都能分解蛋白质

答案:

A

解析:

A、能吸收维生素的器官是小肠和大肠,A正确;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B错误。

C、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C错误;

D、胃液、肠液和胰液都能分解蛋白质,D错误。

17.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  )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A、新鲜的大豆具有活的胚,能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生物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酒精,B错误;

C、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为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大多数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

B。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此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应理解掌握。

18.下列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很长

B.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答案:

D

解析:

A、小肠长约5﹣6米,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A不符合题意;

B、内表面有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B不符合题意;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C不符合题意;

D、小肠壁内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无直接关系。

D符合题意;

故选:

D。

19.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其结构中不能体现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是()

A.小肠约长5-6米,是人体最长的器官

B.[1]和[2]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2]中密布[3],提高了消化和吸收能力

D.[2]和[3]的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

答案:

C

解析:

20.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胃B.肾小管C.大肠D.小肠

答案:

D

解析:

小肠之所以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小肠很长,约5~6m,小肠内壁上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选:

D。

营养物质的吸收只在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道内进行。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21.小肠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是(  )

A.维生素B.淀粉C.蛋白质D.脂肪

答案:

A

解析:

22.人体的消化液中,对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肠液和  ;  无需消化,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极为需要的一类有机物。

答案:

胰液;维生素;

解析:

肠液和胰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和蛋白质、脂肪都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维生素属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评卷人

得分

二、读图填空题

23.下面每一组图都为你提供了一个相关的问题情景,请你运用《合理营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糖类能为人体提供______,所以图组一中的小朋友可能是因为没吃早餐,体内糖类供应不上,而导致头晕现象。

为了避免图组一现象的发生,你应该怎样做?

______。

(2)图组二中的小朋友牙龈出血,是由于该小朋友挑食,可能缺乏______所致。

你应该建议他多吃______。

(3)看了图组三情景,你最想对这位偏食小朋友说的一句话是:

______。

(4)你对图组三情景中的爷爷的一条最佳建议是:

______。

答案:

能量 按时起床,不贪睡,并合理用餐;要吃饱,吃好早餐 维生素C 新鲜蔬菜水果 请你合理膳食,不偏食 多吃清淡食物,减少食盐摄入量

解析:

在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被称作三种供能物质,其中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所以要按时用餐,并合理用餐。

(2)牙龈出血是坏血病的症状,说明小明体内缺乏维生素C,他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为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

(3)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

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

4:

3.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

(4)通过图组三可以得出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

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可见水的作用很大,要注意补充水分,不能用饮料代替补充水分等,常吃煎炸食品会造成脂肪堆积,而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故答案为:

(每问(2分),只要答案科学合理均给分)

(1)能量;按时起床,不贪睡,并合理用餐;要吃饱,吃好早餐;

(2)维生素C;新鲜蔬菜水果;

(3)请你合理膳食,不偏食;

(4)多吃清淡食物,减少食盐摄入量。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合理膳食的知识,可结合合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来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的含义,并掌握主要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注意灵活答题。

24.如图是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及物质在体内运输的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食物通过______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进入体内;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______系统进入体内,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进入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______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最终进入______中被利用。

(3)上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统一,这有赖于____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答案:

消化 呼吸 循环 线粒体 神经

解析:

(1)食物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进入体内;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进入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最终在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3)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也需要统一协调。

这些都有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故答案为:

(1)消化;呼吸

(2)循环;线粒体(3)神经

人体的各个系统既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又不能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功能,例如人在运动时,需要呼吸、循环、排泄等器官系统的相互配合、协调活动。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答本题要认真读题,掌握人体的各个系统。

25.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

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了。

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

Ⅰ:

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

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Ⅱ:

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实验过程如图: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______。

(2)实验过程D中,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内液体的颜色将______,原因是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1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

(4)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

具体操作是______。

答案: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变蓝 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形成对照 重复以上实验

解析:

(1)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能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促进了化学性消化的进行;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就属于物理性消化,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就是模拟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2)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该组实验中,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号试管里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3)该实验中,设置1号试管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4)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

具体操作是重复以上实验。

故答案为:

(1)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2)变蓝;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3)形成对照;

(4)重复以上实验。

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

关键是熟练掌握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的实验。

26.如图,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填空。

(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

(2)人体消化系统最大的器官是序号[],它能分泌,能乳化脂肪。

(3)[8]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答案:

(1)消化道;消化腺;

(2)1;胆汁;(3)小肠

解析: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7.新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感。

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

小科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