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5667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8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docx

《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docx

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

富源县大河镇

大沟煤矿

 

编制单位: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

编制日期:

二O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报告

第一章煤矿企业概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1、大沟煤矿矿井位置及交通情况

大沟煤矿隶属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民委员会管辖。

矿区有简易公路约35km通至大河镇接主干公路通富源城,矿区至富源城57km,距曲靖120km,交通较为方便。

2、大沟煤矿矿井生产建设情况

大沟煤矿属生产矿井,自2010年以来,煤矿加大对矿井的投入,整改了原有矿井巷道断面狭小、巷道坡度过大,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局面,永久巷道全部使用钢支护,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生产产量也有大幅提高。

3、矿井证照、生产能力核定、矿井瓦斯登记鉴定情况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经济类型为私营企业,注册地为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为原煤采掘和销售。

煤矿“六证”齐全,并已经通过年检,生产能力核定为6万吨年。

二、大沟煤矿综合管理评估情况

1、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安全保产量,在煤矿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矿村和谐相处,积极推进矿村共建项目,多次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好评。

2、大沟煤矿管理人员从业经历简历

董事长工作简历: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董事长从事煤矿管理工作20余年,具有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

总经理工作简历: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总经理原为国有大型煤矿井长,从事煤矿井下管理工作40多年,具有丰富的煤矿管理经验。

矿长工作简历: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矿长在大沟煤矿工作7年,一直从事矿长工作。

总工程师工作简历: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总工程师从事煤矿技术工作8年,先后在三个煤矿当任过技术副矿长。

地质测量副总工程师工作经历: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总经理原为国有大型煤矿地质测量副总工程师,从事煤矿地质测量工作20多年,具有丰富的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经验。

大沟煤业配备了采矿技术员2人、通风技术员1人、安全技术员1人、机电技术员2人、地测技术员4人。

二、企业从事煤炭开采及安全生产情况

1、从事煤炭生产年限情况。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营业执照证书编号:

530325100006238。

从事煤炭开采,煤矿企业所属矿井1个,即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

至评估时有6年高瓦斯煤炭生产年限。

大沟煤矿属非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和突出危险矿区区域。

2、煤炭近三年安全生产情况

大沟煤矿近三年以来(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企业法人和全体矿委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未发生任何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0,也为发生过任何瓦斯事故,死亡人数为0,瓦斯超限次数为3。

在近三年中,我矿着重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矿各级安全管理机构

2)、完善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严格落实了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3)、按上级要求推进了支护改革,实现金属化支护,消灭木支护,确保了顶板管理的安全。

4)、加强了“一通三防”管理,重点抓了瓦斯治理工作,完善了“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

5)、加强了防治水工作,在新井建设中,完成了对老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消除了矿井的水患威胁。

6)、完善了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系统、瓦斯抽放系统的建设,保证了各系统正常运行。

(见附表1: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一览表)。

三、企业组织架构

1、企业组织架构(见下图);

2、煤炭生产经营情况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自2010年8月由云南曲靖工投矿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兼并以后,煤矿企业性质属于私营企业;注册资本:

2000万元;融资能力5亿元。

企业经营范围为原煤开采和销售,大沟煤矿现处于基建时期,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

3、煤矿企业矿井基本情况一览表(见附表2:

煤矿企业矿井基本情况一览表)。

第二章机构和人员

一、企业人员概况

大沟煤矿在册人员为300人,工程技术人员为8人及占在册人员的比例为2.6%。

二、企业瓦斯防治机构

1、机构设置图:

2、机构人员组成

董事长:

张志龙

总经理:

钱富廷:

技术副矿长:

和芬华

安全副矿长:

余永红

生产副矿长:

蒋小书

机电副矿长:

李因学

通风副总:

方程

3、瓦斯防治工作管理职责:

(1)董事长(赵志龙):

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负责,是煤矿瓦斯治理的第一责任者。

(2)总经理(钱富廷):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3)矿长(杨智飞):

负责井下瓦斯监控部分的工作,并对瓦斯治理工作进行布置、监督、检查。

(4)技术副矿长(和芬华):

组织制定煤矿瓦斯治理管理制度、标准、细则和规定,并认真组织实施。

组织制定和落实瓦斯治理规划,组织审查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5)通风副总工程师(方程):

参与瓦斯治理政策、计划和技术管理制度的制定,并组织落实。

负责组织审批按规定上报的各类“一通三防”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

协助总工程师组织制定和落实瓦斯治理规划,审查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

(6)安全副矿长(余永红):

负责职工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和特殊工种培训等,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协助组织公司“一通三防”和瓦斯综合治理的隐患排查,监督落实瓦斯治理方面的问题和隐患的整改情况。

对瓦斯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监督瓦斯治理重大问题的现场贯彻落实情况。

(7)生产副矿长(蒋小书):

认真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方针,认真落实“以风定产”杜绝超通风能力生产。

负责贯彻上级颁布的有关瓦斯治理方面的精神、政策、指令、决定、规定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负责贯彻执行公司有关瓦斯治理方面的方案、规划、计划和措施,并把瓦斯防治措施落实到区队。

(8)机电副矿长(李因学):

负责抓好井下安全供电,组织落实掘进工作面通风实现“三专两闭锁”、瓦斯重点管理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

组织对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进行检查,杜绝失爆现象。

负责主要通风机安全运行的技术管理工作。

(9)生产技术科:

配合矿长制定矿远期和近期计划,制定瓦斯防治措施。

参与瓦斯治理规划、计划和安全费用的审查。

在矿井开拓、生产布局等方面落实瓦斯治理的有关规定。

负责组织矿井搞好通风巷道的维修工作,确保巷道通风断面满足需要。

在采掘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瓦斯治理的管理规定。

合理组织生产接续,确保瓦斯治理工程与采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投入使用。

(10)通风科:

在矿井开拓、生产布局等方面落实瓦斯治理。

检查、督促瓦斯治理工程计划的实施和瓦斯治理措施的执行,及时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方案。

定期组织召开“一通三防”专业会议,分析矿井瓦斯治理状况并提出改进意见。

负责排查重大瓦斯事故隐患,并对隐患治理措施、治理方案进行审查。

(11)安全科:

督察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在全煤矿的贯彻落实。

负责全煤矿瓦斯治理的监督检查工作。

对各生产矿井和职能部门的瓦斯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2)机电科:

负责抓好井下安全供电,预防发生无计划停电造成的停风事故。

对因机电原因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要认真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组织落实掘进工作面通风实现“三专两闭锁”、瓦斯重点管理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

组织对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进行检查,杜绝失爆现象。

(13)带班副矿长(王小荣、田光荣、尹荣江):

经常深入现场,及时解决和处理分管范围内的瓦斯治理技术问题和瓦斯事故隐患。

(14)调度室主任(问来稳):

参与制定重大瓦斯事故抢救方案,并参与事故的抢险工作

(15)办公室主任(尹启宁):

对矿所需材料计划落实,食堂、治安、材料、库房、泵房、炸药库、报工、工资发放造册进行管理,在总经理的领导下配合矿长工作。

(见附表3:

煤矿企业瓦斯防治技术人员配备一览表)。

三、瓦斯防治专业队伍

1、专业队伍

矿井瓦斯防治队伍建设情况(见附表4:

专业化作业人员与特种作业人员一览表)

2、专业队伍培训

为加强矿井瓦斯治理和防突队伍建设,矿对防突队全体人员进行岗前专题培训,确保所有防突工、探放水工熟练使用光学瓦检器等仪器仪表,严格按上级培训中心培训期次派出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和复训,确保全体人员持证上岗。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大沟煤矿煤矿由于建矿时间长,逐步配足配齐了各类特种作业人员:

矿长1人、技术副矿长1人、生产副矿长1人、安全副矿长1人、机电副矿长1人、安全员15人、瓦斯检查员16人、绞车司机14人、井下放炮员5人、井下电钳工6人、瓦斯监控员4人、井下爆破工3人、通风工4人、信号把钩工10人、井下排水工2人、瓦斯抽放工3人、主扇司机3人。

(见附表4:

专业化作业人员与特种作业人员一览表)

第三章系统设施

一、矿井生产系统

矿井的开采条件、开拓方式、生产布局、采煤方法、回采工艺、采掘工作面个数介绍如下:

1、矿井开采条件

a、地质构造

大河镇大沟煤矿出露地层自下而上有:

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下三叠统卡以头组、飞仙关组第一段及第四系。

从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主要为陆相沼泽—湖泊相含煤沉积、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菱铁岩及煤层组成,地层厚度170.30-200.59m,平均195.50m,含大羽羊齿状化石,含煤28—50层,煤层总厚度33.75m,含煤系数为17.26%,煤层编号的有M1—M24,根据含煤特征,岩石类型及标志层、将龙潭组自下而上分为二段。

1、龙潭组第一段(P2l1):

上至M16煤层顶板,下至玄武岩顶界,地层厚度约71.76-97.85m,平均72.10m。

岩性主要为浅灰、灰黑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

含较多星点状,结核状黄铁矿,含煤9—12层,其中可采煤层二层,根据主斜井所揭露的M16煤层以下的地质特征与邻近矿区对比,将两层可采煤层对比为M16、M19煤层。

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呈假整合接触。

(本矿区内P2l1地表未出露)。

2、龙潭组第二段(P2l2):

上至M7煤层顶板,下至M16煤层顶板,地层厚度约69.00-107.84m,平均71.30m。

岩性为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薄层状、似层状菱铁岩。

含煤7-20层,矿区内含可采煤层四层,即M7、M9、M13、M15煤层。

(二)长兴组(P2c)

上至M1煤层顶界,下至M7煤层顶板,地层厚度75.00-129.10m,平均89.88m,岩性为灰色,黄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及少量似层状、透镜状菱铁岩及煤层组成。

含煤7-10层,局部可采煤层一层,即M3煤层。

与下伏地层龙潭组(P2l)呈整合接触。

(三)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C)

地层厚度70-120m,一般90m,下部为灰色、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含多量叶肢介动物化石,上部为灰色、黄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夹少量中厚层状灰色细砂岩,基本不含化石,与下伏地层长兴组呈整合接触。

(四)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

岩性以灰紫色、紫红色薄层状泥岩为主,并与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互层状产出。

泥岩中富含蠕虫状方解石为特征,该段地层矿区内出露不全,出露地层厚度大于90米。

与下伏地层卡以头组(T1C)呈整合接触。

(五)第四系(Q)

由坡积物、残积物、冲积物和耕植土所组成,多为岩块、砂、砾和粘土堆积,零星分布于沟谷、凹地及大沟煤矿炼焦场地,厚度0—10米。

二、构造

大沟煤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I1),滇东台褶带(I2),曲靖台褶束(I34)的东南部。

在区域上夹持于富源—弥勒大断裂,营上—阿岗大断裂之间。

矿区内地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11~35度的单斜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由于该矿位于杨梅山—小达村南北向断层与北西向次级断层夹持的三角断块中,在矿区内发现断层5条,即F1、F2、F3、F4、F5,其中F1、F2、F3为正断层,F4、F5为逆断层。

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断层:

F1正断层:

位于矿区中部,区内走向长度大于840米,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断距110米,在地表断层下盘M7煤层与断层上盘(T1C)中下部地层呈断层接触。

F2正断层:

位于矿区中部,区内走向长度大于640m,南北向贯穿整个矿区,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西,倾角76°,落差40米左右。

F3正断层:

位于矿区中东部分,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5°,断层落差15米,区内走向长度大于600米,南端被F4走向逆断层所切断,并有一定位移。

F4逆断层:

位于矿区东南部,断层走向近似东西向,倾向北,倾角48°,断层落差20米,在地表M7下部地层重复约20米,将F3、F5断层切割并发生位移,对M13煤层影响较大。

F5逆断层:

位于矿区东部,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西,倾角46°,断层落差8米,断层影响深度P2c至M13煤层,往下逐渐变小。

b、煤层及煤层对比

一、煤层

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2l)及长兴组(P2c)。

(一)上二叠统长兴组(P2c)

上至M1煤层顶界,下至M7煤层顶板,地层平均厚度89.88m,含煤7-10层,煤层总厚度4.89米,含煤系数为5.44%。

含局部可采煤层一层,M3煤层。

(二)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二段(P2l2)

上至M7煤层顶板,下至M16煤层顶板,该段地层厚度平均71.30米,含煤9层,煤层总厚度9.60米,含煤系数13.46%。

含可采煤层4层,即M7、M9、M13、M15煤层;局部可采煤层2层,即M8、M11煤层。

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

(三)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一段(P2l1)

上至M16煤层顶板,下至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地层平均厚度约为72.10米,含煤9-12层,煤层总厚度7.17米,含煤系数9.94%。

含可采煤层2层,即M16、M19煤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即M21、M22、M24煤层。

二、煤层对比

该矿区煤层多,但可采煤层仅有6层。

煤层对比主要运用煤层结构、煤层夹矸、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煤层间距等标志进行综合对比。

经矿山多年开采证实煤层对比可靠。

对比可靠的有M5、M7、M9、M13、M15、M16、M19煤层,对比较可靠的有M3、M8、M11、M24煤层。

三、主要可采煤层

M7煤层:

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2l2)顶部,煤层厚度1.40~2.30米,代表性结构为1.22(0.03)1.05米,为黑色块状、粉状半暗—半亮型煤,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夹矸为棕灰色细晶质高岭石泥岩。

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夹似层状菱铁岩,底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伪底为0.18米泥岩。

M9煤层:

上距M7煤层26.76米,煤层厚度1.60~2.73米,代表性煤层结构为0.70(0.03)1.02米,为黑色粉状、鳞片状、碎块状半亮型煤,夹矸为褐色高岭石泥岩,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顶板为厚3.46米灰色细砂岩夹多量似层状菱铁岩,伪底1.06米为灰色泥岩。

M13煤层:

上距M9煤层27.84米,煤层结构0.50(0.03)0.60米,为黑色粉状、鳞片状半暗—半光亮型煤,夹矸为灰色泥岩,全区可采稳定煤层。

顶板为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底板为灰色泥岩夹似层状菱铁矿。

M15煤层:

上距M13煤层9.28米,煤层厚度2.47~2.83米,煤层结构一般为1.24(0.03)1.55米,为黑色粉末,鳞片状半亮型煤,裂隙发育,易碎裂。

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状菱铁岩,底板为深灰色泥岩,遇水易碎裂。

M16煤层:

上距M15煤层6.83米,煤层厚度1.64~1.37米,代表性煤层结构为0.67(0.03)0.79米,为黑色粉状、块状半暗—半亮型煤,夹矸为泥岩,煤层顶板为灰褐色泥岩,底板为层状砂岩。

M19煤层:

上至M16煤层12.67米,煤层厚度0.96~1.28米,代表性煤层结构0.47(0.04)0.63米为块状半暗—半亮型煤,裂隙发育,易碎裂,煤层顶板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底板为中厚层状泥岩。

2、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设置三条井筒:

主斜井、副斜井、回风井。

主斜井井口坐标为(x:

2826103.09;y:

35440036.65)井口顶板高程为1968.18m,以方位角184°,坡度25°掘至1840m水平落平;副斜井井口坐标为(x:

2826103.09;y:

35440028.46)井口顶板高程为1963.82m,以方位角205°,坡度20°掘至1840m水平落平;风井井口坐标为(x:

2826106.0;y:

35440094.0)井口顶板高程为1998.0m,以方位角90°,坡度18°掘至1925m水平与1925水平回风巷通连通。

3、生产布局

大沟煤矿现开拓有主斜井、副斜井及风井三个井口,矿山采用斜井开拓,开采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

用斜井掘进到煤层,然后沿煤层走向掘出开采运输巷道,把煤层分片分盘,掘进次一级运输巷道构成壁式工作面进行开采,各风井与主井相联络,形成通风系统和开拓系统。

目前主采C7、C9、C13煤层,1850水平以上C7煤层已开采完,准备向下部煤层拓展。

矿井为缓倾斜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地质构造较为中等,地层走向及倾向变化不大,平均倾角17°。

矿井主斜井和副斜井布置在煤层底板中,主斜井井口标高+1968.18m,副斜井井口标高+1963.62m,布置下车场和矿井中央水仓。

矿井风井井口标高+2002.88m,为穿层布置,倾角30°,在+1840m水平落平后与主斜井和副斜井下车场沟通,形成开拓系统。

根据断层的分布,矿井以F1和F2为界将矿井划分为一、二、三共3个采区,其中矿区范围中部即F1和F2之间的为一采区,F2以东为二采区,F1以西为三采区。

矿井利用主斜井作为采区的轨道运输上山,主斜井内垂直高度每隔30m施工区段车场和石门,通过区段石门分别揭露并进入各煤层,然后再沿各煤层布置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

矿井通风上山沿煤层真倾斜布置,与矿井总回风石门相连,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

矿井各区段平巷通过区段石门与主斜井、副斜井和煤层通风上山相连,区段平巷沿煤层走向布置,坡度5‰。

矿井各煤层采区联合布置方式,共用主斜井、副斜井、区段车场、石门和风井,通风上山各煤层独立布置形成完整的生产系统。

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老系统采煤方法为穿巷式采煤法,区内前进式开采,采煤工艺为风镐落煤,木支柱支护采场顶板,人工采煤,借助溜槽,煤在重力的作用下自溜溜入运输巷人工装车,人力推至车场。

新系统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工作面采用DZ22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A——1000型铰接顶梁支护顶板,支柱排距1.0m,柱距0.6m。

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控顶方式为“三、四”排控顶,最小控顶距3.2m,最大控顶距4.2m,放顶步距1m。

工作面选用SGD420——30A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煤。

5、掘进方法及工艺:

掘进采用7655型凿岩机湿式打眼,爆破掘进。

4Cw水泵洒水防尘,耙抓机装渣,锚喷巷道,巷道按3%坡度进行施工,净断面宽2.7m,高2.75m。

半煤岩巷及煤巷采用风镐掘进,迎头紧跟前探梁及喷雾洒水装置。

6、采掘工作面个数

本矿开采缓斜中厚煤层,根据煤层赋存情况,采用分层布置,自上而下采用下行开采,两煤层分别在轨道上山、输煤上山和通风上山两侧布置回采工作面进行开采。

(1)、一采区巷道布置:

在1840运输大巷水平沿煤走向掘一采区运输石门,,沿C13、C15煤层倾向布置回风上山和轨道上山。

两条上山掘到1925水平回风巷联通。

在C13、C15轨道上山两翼布置对拉工作面。

(2)、二采区巷道布置:

在1840运输大巷水平沿C9煤运输上山两翼布置工作面。

(见附表5:

矿井生产布局一览表)。

二、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

中央并列式

1条专用回风井、2条回风上山(C9煤回风、C13煤回风上山)等,围岩性质稳定。

局扇型号:

FBD№5.62×11,四台;FBD№5.6,6台。

安设位置:

C9煤进风上山安设两台FBD№5.62×11型局部通风机和两台FBD№5.6型局部通风机;C13煤进风上山,安设了两台配置了两台FBD№5.62×11型局部通风机。

每个供风点均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和自动切换开关。

风筒规格:

φ500mm

主要通风机型号:

FBCZNO12.555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运行负压:

500~2000Pa

风量:

2000~1000m³min

(见附表6:

矿井通风系统一览表)。

三、矿井抽采系统

我矿现在建有一套高负压瓦斯抽放系统。

共两台抽放设备:

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瓦斯抽放泵的型号为2BEA-253水环式真空泵。

极限压力3300pa,转速660rmin,最大抽速35m3min,功率55Kw。

目前正在准备建设一套低负压瓦斯抽放系统,预计5月份完成,投入使用。

(见附表7:

矿井抽采系统一览表)。

四、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型号:

KJ90N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分站型号:

KJ9016

分站数量:

4个

甲烷传感器30台

一氧化碳传感器4台

风速传感器8台

温度传感器4台

液位传感器2台

负压传感器2台

远程瓦斯断电仪二台(采面一台,掘进一台)

安设位置:

各作业点安装了瓦斯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通风机开停传感器、负压传感器,并设有专人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开展了甲烷超限断电功能测试,主井、副井、瓦斯抽放房、配电室、1840水平运输巷、一采区运输石门、C13煤运输上山、C9煤运输上山、1925水平回风巷、总回风巷。

掘进工作面安设了T1和T2瓦斯传感器,采煤工作面安设了T1、T2和T3瓦斯传感器,各测风站均安设了风速传感器。

安设位置全部按照《规程》要求合理悬挂。

安装使用时间:

2011年5月

二、人员定位系统

工作主机型号:

KJ128型,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分站数量:

4台,

KJ128A-F1读卡器17台

KJ128A-K2无线通信识别卡300个

安装使用时间:

2011年5月

两套设备正常投入使用,24小时连续运行。

(填写附表8: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一览表)。

五、淘汰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

大沟煤矿自矿井建设以来,严格把好机电设备和生产工艺关,井上下无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设备,生产工艺符合要求。

 

第四章瓦斯防治管理

一、瓦斯等级管理

大沟煤矿为技改矿井,经云南省煤炭工业局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后,鉴定结果为高瓦斯突出矿井。

煤矿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建全矿井通风设施,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同时加强瓦斯监测制度,以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二、瓦斯防治规划

曲靖市大沟煤业当前执行的瓦斯防治规划期限为1年;主要目标是完善瓦斯抽放系统和完成重点项目专用回风井的建设;资金计划180万元;保障措施:

每生产一吨原煤,提取30元作为瓦斯专项治理使用资金。

见附件二:

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规划审批文件复印件

三、年度瓦斯防治目标

1、大沟煤矿年度瓦斯防治目标与产量计划、瓦斯防治资金预算安排(见附表)。

2、大沟煤矿年度瓦斯防治目标(原煤产量、瓦斯抽采量、抽采率、瓦斯超限控制次数、抽采专用巷、保护层开采面积、瓦斯抽采钻孔量)、产量计划、矿井通风能力、抽采能力等情况(见附表9)。

四、岗位责任制

为进一步加强瓦斯管理,落实《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消除瓦斯事故,特制定本责任制。

第一部分主要领导瓦斯治理责任制

一.董事长瓦斯治理责任制

1.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负责,是煤矿瓦斯治理的第一责任者。

2.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