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三、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校一线的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你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们认为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原因有:
1、口算不过关
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
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
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
2、计算法则不过关
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
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
4、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
如:
72×125。
5、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
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
通常验算的方法有:
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
在通常做题时还发现学生没有估算意识。
6、做题缺乏耐心
有部分学生看到数字比较大,计算比较复杂时,静不下心来认真计算。
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数学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得到加强,就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思维,善于动脑,而计算教学就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深刻性、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和严谨学习态度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
那么,我们的计算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什么呢?
怎样才能体现改革的方向呢?
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
1、重视计算法则,优化训练方法。
小学阶段计算主要包括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内容,其中整数四则运算是计算教学的基础内容。
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均有各不相同的计算法则。
恰当建立和熟练地掌握基本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计算的前提与立足点。
计算法则教学,最好采用“从计算中来,到计算中去”的方式。
即教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尝试性计算,初步感知,了解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算式,计算过程,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从中发现规律,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优化出计算法则,然后运用法则规范学生的计算。
这样,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经历“由感性到理性,有特殊到一般”计算法则的形成建立和“有抽象到具体,由理性到实践”计算法则的应用验证过程。
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刻体验计算法则,源于计算又作用于计算的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法则计算的自觉性,提高计算的正确和快捷度。
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善于“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学习策略意识,发展学生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为学生探索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
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
在练习课中,有复习练习课,有巩固练习课,有新授练习课等等。
在每一节练习课中,有基本训练练习,有针对性练习以及整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等。
此外,练习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
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题目多的时候要特别认真,在要求质量的同时再要求速度。
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练中拓展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同时,多表扬,鼓励,努力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要认真组织练习内容,明确目标导向,进行正确的认知操作和及时的信息反馈。
计算部分的复习应以训练为主,在练中悟理,在练中提高。
2、加强口算练习,做到循序渐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口算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一个根本。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因此,我们一定要设法帮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口算训练。
口算快、准确,计算必然佳。
要让口算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
我们为了提高带所带班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在课堂中安排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另外,口算的形式要注意多变:
听算、抢答、接力赛等数学游戏、计算竞赛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刺激学生的争胜心,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
通过这样不断的反复的强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都在逐步提高。
当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计算起来就感觉不吃力,学习的兴趣也会浓厚,计算的速度、准确率自然跟着提高。
另外,可以鼓励学生把口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提高的口算兴趣。
3、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
要求学生做好作业后能检查,自查或互查,良好的验算习惯。
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地没审清就运算,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
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也要求学生找出草稿中有无错误。
再次要加强辨析比较和学会检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地针对学生容易产生感知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学生对旧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检验对计算错误能起到补救作用这个良好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强调,并持之以恒,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的数学问题,大都需要学生收集来自情境图、表格、表述、对话、文字等多方面信息,然后选择与组合,最终才能正确的提出问题或恰当的列式计算。
这样的问题设计与呈现方式,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综合应用能力。
而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无疑需要关注来自不同方位的相关数据,需要学生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在不同对象之上,但是,由于小学生注意、观察、思考与分配能力,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思想涵盖面相对窄,所以,他们在处理相关数学信息时常常因顾此失彼而造成列式或计算错误。
因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和一丝不苟的书写计算习惯,避免由于粗心、马虎造成的表象模糊、感知错误、遗漏数据、误解题意等方面的失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尤为重要。
②培养学生善于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估算是判断与匡定结果大致范围的心算方法。
估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预知计算结果,选定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发展数学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
验算则是通过不同方式,检验先前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自我验证方法。
计算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检查,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严谨、认真学习态度的形成。
培养学生善于估算和勤于验算的良好习惯,关键在教师的指导与激励。
③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独立作业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消除依赖思想,发展自主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形成顽强学习意志和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措施。
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一是是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消化、练习和独立作业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计算任务,要求他们把过程与方法准确无误、简洁明了的落实在纸上,避免出现眼高手低,会说不会做和脱作业的现象发生;二是采取分层要求、分层作业、分层指导的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计算学习的成功和进步,计算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这样,从低年级开始,早起步,严要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会逐步形成。
4、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实践能力
从学生以有的经验和需要出发,将计算学习与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计算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价值,发挥计算养成性、发展性和情感性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热情、智慧和信心,调动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小学计算能力培养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
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
还在于教师在演示时规范的板书所起的示范作用。
也在于教师能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在于教师们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训练与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的训练意志,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效果
1、所选择的“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的策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计算时,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觉地进行算前的估算和算后的验算,良好的计算习惯已形成。
3、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不仅降低了计算的错误率,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小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班级两名计算后进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进步,而且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都有了很大改变,这既归功于课题的研究,也离不开“智囊团”成员的共同努力。
六、课题研究的体会
1、有句俗话说得好“不怕慢,就怕站”,的确如此,教学中遇到问题,就要去研究,不能站在那里观望,观望后,溜走的是学生的宝贵时间,而留下的却是自己内心的愧疚和遗憾。
2、方法的选择只要适合学生实际,就是好的。
尽管有些方法比较老套,但老套的方法却能够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如策略中所选择的“口算训练”一策,它确实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就不失为一良策。
3、通过近两个月的实践与研究,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
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要放弃,只要用心走近他们,他们也愿向你敞开心扉,从而促进他们学习上的进步与提高。
4、只要做就会有收获,收获无论大小,都会让孩子受益,都会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