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7535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doc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doc

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

(试行)

·只限国内发行·

地质出版社

本规程是委托青海省地质局负责起草的,经过一九七四年九月在河南新乡召开的全国水文地质普查规范会议上讨论修订后,从一九七五年起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局及国家计委地质局直属队范围内试行。

本规程对一般高山岛状冻土区和高纬度带的常年冻土区亦可作为参考。

目前还缺乏高原冻土区的工作经验,请各单位在试行过程中,通过生产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使之日趋完善。

国家地质总局

国家地质总局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

(试行)

(只限国内发行)

*

地质总局书刊编辑室编辑

地质出版社出版

地质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

1975年10月北京第一版·1975年10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印数1—18,000册·定价0.07元

统一书号:

15038·新136

一、一般工作要求

1、多年冻土地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普查工作的主要任务为:

(1)研究多年冻土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成因;

(2)初步查明多年冻土地区各含水层的岩性、厚度、水位、水质、水量、埋藏条件和分布范围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

(3)初步查明地下水在多年冻土发育条件下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4)研究河、湖融区及构造融区的形成和分布及融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

(5)调查矿泉和热矿泉的成因及分布,并初步确定其使用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及矿泉和热矿泉对多年冻土的影响;

(6)对测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供水有利的地段,应为工业供水、牧业供水等做出初步评价;

(7)调查多年冻土区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8)结合测区内重点工程建设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搜集必要的资料。

2、地貌测绘,要求对地貌形态和不同成因类型的微地貌进行详细描述,尤其对冰川地貌,冰缘地貌应进行重点调查。

(1)对冰蚀地貌,如:

粒雪盆、冰斗、角峰、鰭脊、槽谷、悬谷、盘谷、冰坎等要描述其分布特征、海拔高度、形态规模、发育程度,并鉴别其相对新老;对冰磧地形,如:

终磕垄、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扇等,要描述其分布地区.形态特征、组成物质和相互关系;

(2)对于现代冰川,应调查其分布地区、冰川类型及其发育程度等l、

(3)对多年冻土地区特有的冰缘地貌,如:

寒冻石流、融冻滑坍、热融沉陷、疙瘩状地形、冻胀丘、冻胀裂缝、沼化湿地、冻土沼泽、湖塘、冰锥、冰丘、爆炸性充水鼓丘等,要详细描述其分布的地质地貌条件,形成原因、特征及其活动规律等。

3、第四纪地质调查,应弄清各类沉积物分布、成因类型、相对新老及岩性岩相变化规律。

在地层出露比较好的地区,要实测第四纪地质剖面。

对于粗颗粒岩石地层应描述:

颜色,颗粒组份、矿物成份、分选性、粘粉土含量、磨圆度、胶结程度、砾石的排列方向、风化程度、表面特征及夹层的分布情况等;对细颗粒地层,要详细描述其颜色、岩性、矿物成份、层理结构、层面特征、夹层透镜体的分布情况、成岩程度等,并要注意采集化石,若无化石则应系统地采集孢粉样品。

4、沉积岩地区应查明含水层的岩石性质、分布范围、厚度、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富水性等。

注意研究红层中盐类矿物的含量、分布和在汇水面积中所占比例以便评价其对水质的影响。

5.在火成岩分布地区,应调查火成岩的产状与分布范围、岩石的构造和矿物成份,火成岩侵入和喷发的时代以及各岩体间的相互关系。

在变质岩地区须鉴别岩石种类,确定变质因素,研究劈理、片理、带状构造及小型褶皱与断裂现象。

应调查各类岩石的风化程度、风化厚度、风化带的分布规律及风化产物的渗透性。

6.查明构造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分布及充水条件以及稻皱形态、类型、破碎程皮。

组成褶皱的地层岩性、裂隙发育程度,并对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的地层,进行一定数量的裂隙统计。

调查新构造运动的性质、类型、强度与冰川冻土的关系。

7.在多年冻土区的勘探地质编录工作中,除了详细描述岩性外,还要详细描述土壤中的含冰量和冻土构造(参阅附录2中的表1、表2),进行冻土构造的划分和进行含冰量的划分(参阅附录5中的表2)。

8.应查明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的多年冻土的上限、下限和多年冻土的厚度,并有适当数量的地温孔,观测多年冻土的温度及其变化规律。

多年冻土区的许多物理地质现象有明显的季节性。

因此,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调查最好在二、三、四月份做冰椎、冰丘调查;八、九、十月份做冻土上限深度的勘测工作

二、水文地质测绘

9、野外测绘中,以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

在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重点地段,可适当地加密路线。

在穿越路线观察的基础上,对重要的地质现象要进行追索。

在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区路线间距可适当放宽。

在通行条件困难地区,应在加强航空照片解释的基础上,适当放宽路线间距。

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地质界线、地质体和不漏掉水点为原则。

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密度,要服从调查效果;观察内容的描述要服从观察日的,避免机械地套用。

路线调查要进行认真、细致、全面、连续地观察记录。

凡重要的地质、地貌界线和水点均应有一定的点线控制,对有意义的地质地貌现象要做重点记录、素描或拍照。

在条件比较复杂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地段,要做路线地质剖面。

l0、对常年积雪的山区,应测绘积雪范围、雪线高度、积雪和融雪量及现代冰川分市范围、标高、数量以及概略计算冰雪融化后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并应重视调查地表径流量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

11、在多年冻土地区,对河流和湖泊的调查,要注意:

(1)对于多年冻土地区的河流,不仅要调查其水质、流量,还应查清其畅流期和封冻期,冬季是否冻透,冬季河床内是否有冰锥发育,冰锥的发育地段和冰锥的迁移性。

要实测河谷剖面,弄清河床组成物质和阶地的发育情况;

(2)对于湖泊,应调查其成因、分布大小、水深、水质、封冻期及冬季冻结深度。

测制剖面,确定湖岸阶地的发育程度、湖积物的分布范围等;

(3)对于小型积水洼地,应查明洼地的成因、分布规律、集水面积、积水深度、积水封冻期;积水与冻结层上水的关系、积水对多年冻土的影响等。

12、对多年冻土地区的河流融区、湖泊融区、构造融区的调查工作:

河流融区:

要调查河流融区的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分布范围及融区内含水层埋藏条件水质、水量、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等。

湖泊融区:

要调查湖泊融区的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分布范围及融区内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质、水量、地下水与湖水的水力联系等。

构造融区:

多分布在构造复合部位。

要调查地质构造的性质、破碎带宽度、长度及构造融区分布范围、发育特点、融区内地下水的水质、水量、水温与冻结层下水、冻结层下水及冻结层问水的水力联系和对多年冻土的影响。

构造融区是多年冻土地区的供水有利地段,在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中应投入一定工作量。

l3、冰锥、冰丘是多年冻土地区地下水露头的特殊表现形式,应做详细调查。

对于冰锥,应调查其形态特征、发育和消融时期,冬季是否充水,历年来的迁移变化规律,冰锥出露的地质地貌条件,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含水层的水质、水量、水位等;对于冰丘,应调查其形态特征、分布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溢出排泄条件和冰丘的活动规律。

对于冰锥和冰丘的调查,应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

普查工作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冰锥、冰丘进行调查勘探,查清冰锥、冰丘附近多年冻土的上限及下限、多年冻土的厚度变化、多年冻土的温度、含水岩层的分布与埋藏条件、地下水的水质、水量、水头压力及地下水溢出通道,进一步分析冰锥、冰丘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4、对于发现的矿泉和热矿泉,要进行大比例尺草测,调查泉水的分布、泉华的成分与沉积范围,实测矿泉和热矿泉的流量、水温等。

取分析水样、溢出气体分析样、泉华的化学全分析和特殊项目分析样等。

查清矿泉附近的地质构造条件,特别是断裂系统的分布与延伸方向。

详细调查矿泉和热矿泉的利用历史,对目前利用程度以及对今后开发利用的前景提出建议。

在矿泉和热矿泉附近要系统地测量地温,确定热矿泉附近融区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等。

15、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冻结层上水、冻结层间水及冻结层下水(参考附录1)。

通过普查与勘探,应查明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及埋藏特等

16、冻结层上水是埋藏在多年冻土层上的季节融化水,以冻结层作为融水层。

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其相态不稳定。

季节融化层厚度不大,水量较小,一般水质较好,通过边面测绘与勘探工作,了解季节融化层的厚度及变化规律,冻结层上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量水质的变化等。

冻结层上水可做为小型的季节性的供水水源地。

17、冻结层下水是埋藏在冻结层以下的非冻结带内的地下水,分布较广泛,水量较稳定,是多年冻土区的可靠供水水源地。

在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中,应查明冻结层下水的埋藏条件,水质、水量、水温、水头、冻土的上限及下限、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冻结层下水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18、冻结层间水是埋藏于多年冻土层内的水,经过通道与冻结层上水或冻结层下水发生水力联系。

在水文地质勘探中,应查明冻结层间水的类型、分布规律、循环条件、水质、水量以及供水意义。

19、水质调查,应查明水化学的水平与垂直变化规律,查明水质与地质构造、含水层岩性、补给、径流条件的关系。

对高原冻土区地下水中的充气现象,应系统地采集气体样,查明气体成份和形成原因。

对高原多年冻土区具有工业价值的盐湖,应进行调查,取得必要的水化学资料。

三、工程地质测绘

20、野外工作应详细描述和测绘各种物理地质现象,如:

冰锥、冰丘、热融滑坍、热融沉陷、沼泽化湿地、厚层地下冰等,并查明其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危害程度。

21、应注意查明各类岩石成因、时代、分布范围、风化程度、岩石强度、构造要素,并进行工程地质分类与评价。

对测绘工作区内的第四纪各类土层,根据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下同,取少量具代表性样品进行野外及室内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水理性质等试验,取得岩:

土的试验指标,为评价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提供依据,

22、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地震的震级,危害程度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对测绘地区的工程建筑物所发生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应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研究其治理措施及效果。

研究地下水水质对建筑物基础的侵蚀性。

23、在查明多年冻土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冻土的成分、岩性、含水量(如附录5中的表1,表2,表3),进行冻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24、多年冻土的上限深度与工程建筑有直接关系。

如基础的埋深、路堤的建筑及斜坡的稳定等无一不与多年冻土的上限有关。

确定冻土的上限深度及其变化的主要方法是:

(1)在最强融化季节,通过勘探或实测地温直接进行鉴定;

(2)根据季节融化层含水程度判散上限位置。

往往厚层地下冰的上沿附近即是上限位置;

(3)利用融化界面中间段的线性规律,推上限深度;根据有关参数,如地温当量、导温系数、地温峰值、迟后时间等计算上限深度。

25、调查、研究各类天然或人工边坡在不同的地貌条件或地质条件下的稳定程度。

特别注意研究由于地表水、地下水的融冻作用,对岩石或土层边坡稳定性所造成的影响。

因此要注意查明山坡的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