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全书试题1014090901最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5239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原理》全书试题1014090901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德育原理》全书试题1014090901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德育原理》全书试题1014090901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德育原理》全书试题1014090901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德育原理》全书试题1014090901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原理》全书试题1014090901最终版.docx

《《德育原理》全书试题1014090901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原理》全书试题1014090901最终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原理》全书试题1014090901最终版.docx

《德育原理》全书试题1014090901最终版

.

德育道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

合标题问题要求的。

1.德育的本质是〔B〕。

A.培养人的活动

B.培养人的道德的活动

C.培养人的法纪不雅念的活动

D.培养人的思想政治不雅念的活动

2.德育的价值尺度是:

A.善B.美C.真

3.古代学校德育思想发生于(

)。

D.丑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本钱主义社会

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德育专著是()。

C.?

墨子?

A.?

大学?

B.?

论语?

D.?

荀子?

5.

A.?

共产党宣言?

B.?

反杜林论?

C.?

格达纲领批判?

D.?

费尔巴哈论?

【参考答案】1.B2.A

3.B4.A5.A

二、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德育学是研究德育规律的科学。

2.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法纪教育〔×〕

【参考答案】1.错误2.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

合标题问题要求的。

1.“三维布局说〞认为任何一种道德都是心理内容、心理形式和

.

.

(B)三者的有机统一体。

A.心理意识B.心理能力C.心理活动D.心理特征

2.道德开展的内部矛盾有几种底子类型,鄙人面答案中,〔〕

性质的矛盾不是道德开展的内部矛盾的暗示。

A.认识

3.在儿童道德开展研究中主要运用对偶故事法的学者是(

A.哈桑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班杜拉

4.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开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开展是有律的,

大致是从以()为中心开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开展到“自

律〞。

5.童年期道德开展的主要特征是()。

B.能力

C.思想

D.情感

)。

A.适应性B.情境性C.协调性D.动乱性

参考答案】1.B2.D3.B4.D5.C

二、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道德就是道德品质。

2.道德布局就是指道德的底子构成要素。

3.影响道德开展的先天因素就是个体的遗传本质。

〔√〕

4.人的道德开展具有阶段性,这是毫无疑问的。

5.既然德育要遵循儿童道德开展的底子规律,那么德育工作者

就必需完全按照儿童道德开展的现有程度施教。

6.既说环境和教育在儿童道德开展中起决定作用,又说人的社

会实践活动决定人的道德开展。

这显然是互相矛盾的。

【参考答案】1.错误;2.正确;3.正确;4.正确;5.错误;

6.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

合标题问题要求的。

.

.

1.在德育过程中德育主体是指()。

A.学生B.教师

C.集体

D.家长

)。

2.教师开展学校的核心理念是(

A.竞争B.合作

3.师德的核心是(

C.教学

)。

D.研究

A.师爱

B.忠于教育事业C.严于律己D.创新

4.德育主体本质布局的根底是()。

A.道德本质

C.教育本质

B.专业本质

D.身心本质

5.道德教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A.民主的B.权威的C.放任的D.专制的

【参考答案l1.B2.B3。

A4.D5.A

二、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道德教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权威的,学生应从命

教师。

2.作为德育主体的教师价值表达在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引导上。

其主体性的阐扬必需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

〔√〕

【参考答案】1.错误;2.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

合标题问题要求的。

1.(

)是贯穿德育活动和实现德育价值的中心环节。

A.德育内容B.德育方法C.德育目标D.德育环境

2.初次呈现了总体目标和小学、中学德育目标的分段德育目标

的是()

A.1988年公布的?

中共中央关于鼎新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的通知?

.

.

B.1986年颁布的?

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道德课教学大纲?

C.2000年12月下发的?

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

育工作的定见?

D.2001年9月下发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3.科学的世界不雅教育目标和正确的人生不雅教育目标属于。

A.政治教育目标B.思想教育目标C.法纪教育目标D.道

德教育目标

4.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的教育目标属于()。

A.政治教育目标B.思想教育目标C.法纪教育目标D.道

德教育目标

5.民主与法制教育目标和自觉纪律教育目标属于(

A.政治教育目标B.思想教育目标C.法纪教育目标D.道

德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l1.C2.A

3.B4.D5.C

二、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有人认为,“德育目标就是德育目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2.有人认为,“制定正确的德育目标,必需对峙主不雅与客不雅的统

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与看法。

参考答案l1.错误;2.正确。

四、简答题:

1.简述德育目标的功能。

2.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3.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历史沿革过程。

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

标题问题要求的。

.

.

1.古代社会道德教育内容以(

)为主。

A.国民公德B.职业道德C.私德D.民族公德

2.德育内容的底子制约因素是(A)。

A.政治经济制度B.德育目标C.受教育者道德开展规律D.学

生道德的实际状况

3.除了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内容外,美英德三都城有一大共同

的德育内容,即(

)教育。

A.环保B.性道德C.宗教D.职业道德

4.新加坡和韩国德育内容的共同特点之一是都重视()教育。

A.宗教道德B.公民C.民族传统

5.在学校德育中注重宗教为本,道德为用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印度

6.东西方国家在德育内容指导思想上的主要差别之一在于东方

D.儒家伦理

)。

国家强调(

)。

A.社会为本B.个报酬本C.民族意识D.群体意识

7.主张“小学学其事,大学穷其理〞的德育内容挨次的教家是

()。

A.孔子B.孟子C.王充D.朱熹

8.以“社会适应说〞道理为按照建构起来的学校德育底子内容

序列化安排的模式是()。

A.布局迁移说B.阶段持续说C.螺旋循环说D.系统编排

【参考答案】1.C2.A3.C4.D5.D6.A

7.D8.B

二、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德育内容的民族性与全人类性是互相矛盾的,德育内容应坚

持民族性为主.

2,德育内容具有社会历史性,要随着社会开展变化而变化,因

.

.

此不克不及进行系列化安排。

〔×〕

【参考答案ll.错误;2.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

合标题问题要求的。

1.学校德育过程的底子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

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和受教育者现有的道德程度之间的矛盾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过

程是()规律。

A.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B.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

的过程C.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D.持久、反复、不竭提高的过

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说明在德育过程中(

)。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B.知比行重要C.行比知重要

4.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与()的统一过程。

A.熬炼B.受教育C.自我教育D.修养指导

5.衡量人的道德的主要标记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性为

6.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

挨次应该是()。

A.以“知〞为初步,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6〔J晴“为初步,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视具体情况,可多种选择

D.以“行〞为初步,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

.

7.德育过程的底子要素包罗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A.德育手段B.德育内容C.德育方法D.德育影响

8.孟子所言“富贵不克不及淫,贫贱不克不及移,威武不克不及屈〞强调的

是()的力量。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性为

9.同一般社会影响比拟,德育过程具有()特点。

A.引导性与自主性

性D.决定性

10.同其他教育过程比拟,德育过程具有()特点。

A.引导性与自主性B.复杂性与多元性C.正面性与系统

性D.决定性

B.复杂性与多元性C.正面性与系统

11.()是认识和情感、理智活动和情感体验作用的产品。

A.道德思维B.道德判断C.道德信念D.道德概念

12.(

)是个体道德形成的根底。

B.体验C.认识D.自我反思

A.活动和交往

13.()是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外化为相应的道德性为的桥

梁。

A.活动和交往B.体验C.认识D.自我反思.

14.在德育过程的诸多矛盾中,有些学生在明确的错误面前,却

不成认本身犯了错误,这往往反映的是(

)层面上的矛盾。

A.认识性质B.能力性质C.思想性质D.态度性质

15.在德育过程的诸多矛盾中,有些学生常常会呈现好心办坏

事的现象,这往往反映的是()层面上的矛盾。

A.认识性质B.能力性质C.思想性质D.态度性质

16.在德育过程的诸多矛盾中,学生由于受不良不雅念的影响,

往往知错犯错,这往往反映的是()层面上的矛盾。

A.认识性质B.能力性质C.思想性质D.态度性质

.

.

17.德育过程既要强调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又要强调受教育者

的自由选择,这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

A.知、情、意、行统一B.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C.持久、反

复、不竭提高的过程D.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开展矛盾积极转化

18.在现实教育中,经常呈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反映了

德育过程是()规律。

A.知、情、意、行统一B.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C.持久、反

复、不竭提高的过程D.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开展矛盾积极转化

19.“教是为了不教〞要求德育过程应遵循(B)规律。

A.知、情、意、行统一B.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C.持久、反

复、不竭提高的过程D.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开展矛盾积极转化

20.就德育过程内部自身而言,德育过程具有(

A.引导性与自主性B.复杂性与多元性C.正面性与系统性

D.决定性

【参考答案】1.D2.C3.A

)特点。

4.C5.D6.C7.D

8.16.C17.B

19.B20.A

18.C

二、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

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3.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只需按照社会要求施加教育影响,不消考

虑受教育者的要求。

4.在德育过程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彼此割裂的。

5.道德认识和道德动机是判定个体道德的底子尺度。

〔×〕

6.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主宰和控制的过程。

7.德育过程同智育过程、美育过程是不相干的。

8.德育过程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授道德常识和概念,培养其道德

.

.

思维能力。

〔×〕

【参考答案l1.错误;2.正确;3.错误;4.错误;5,错误;

6.错误;7.错误;8错误。

四、简答题:

五、阐发阐述题:

1.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持久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程?

2.试阐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

3.试阐述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过程。

案例阐发

下面是一段师生对话:

师:

见到果皮纸屑要怎样做?

生:

要主动捡起来。

师:

不小心碰了同学应该怎样做?

生:

赔礼抱歉。

师:

赔过礼了,还要不要再发生争执?

生:

不要。

师:

说得是不错,那大师又做得怎样呢?

王今天早上见到卫生区

的废纸没有及时的捡起来,值班老师让他捡起来,他却跑了。

还有李

和刘早上因为不小心互相碰了一下不单没有互相抱歉反而大打出

手⋯—

请结合上述情境对话,运用关于德育过程规律的相关常识谈谈如

何促进个体道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

合标题问题要求的。

1.在德育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了)原那么。

A.正面教育原那么

B.集体教育原那么C.知行统一原那么

.

.

D.因材施教原那么

2.以下原那么中属于德育原那么的是()。

A.因势利导原那么B.直不雅性原那么C.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D.发

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那么

3.“尊重是水,要求是船〞说明的是()的重要性。

A.提高认识与指导实践相结合的原那么B.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和

一致性相结合原那么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那么D.热爱尊重

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那么

4.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的德育原那么

是指(

)。

A.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那么

B.知行统一原那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那么D.教育

影响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原那么

5.“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

)德育原那么。

A.共产主义标的目的性与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B.知行统一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相结合

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克不及突出体

现的德育原那么是()。

A.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

B.标的目的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那么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

素原那么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那么

6.“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

话反映的德育原那么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那么

B.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那么C.因材施教原那么D.说

.

.

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那么

7.德育原那么与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A.德育原那么依据德育规律制定B.德育原那么决定德育规律C.德

育原那么指导德育规律D.德育原那么就是德育规律

8.?

学记?

提出的“长善救掉〞的教育主张反映德育应遵循的原

那么是()。

A.知行统一原那么B.因材施教原那么C.德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

贯性原那么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那么

9.按照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

底子要求,通常称作为()

A.德育形式B.德育原那么C.德育内容D.德育途径

O.学生道德形成过程中的成人化、一般化做法,,是灭对)

德育原那么的违反。

A.知行统一B.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C.因材施教D.集

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11.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抓“闪光点〞以提高学生道德的做法,

表达了()的德育原那么

A.说理疏导B.标的目的性和现实性相结合C.发扬积极因素、克

服消极因素D.以点带面

12.人们能够发现、认识、掌握、运用,但不克不及改变、拔除是()

A.德育原那么B.德育规律C.德育方法D.德育规那么

【参考答案】1.D2.D3.D4.C5.D

6/,皇27.A8.

D11.C12.B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择一项最符

合标题问题要求的。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孑L子的这句

.

.

名言表达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典范示范法C.道德评价法D.实践熬炼

2.直不雅性特点比拟突出的德育方法是()。

A.语言说理法B.形象传染法C.道德评价法D.道德修养

3.()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开展。

A.皮亚杰B.杜威

C.柯尔伯格D.班杜拉

4.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

A.出产力与科技开展程度B.政治经济制度C.学生道德形成

开展规律D.社会意识形态

5.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熬炼,以提高品

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道德性为习惯的方法是

)。

A.语言说理法B.形象传染法C.实际训练法D.道德评价法

6.有利于阐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当真读书、独立思考

道德问题和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

A.讲解法B.阅读指导法C.讨论法D.谈话法

7.充实阐扬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

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常识的德育方法是(

)。

A.示范法B.讨论法C.陶冶法D.讲解法

8.主要功能是训练学生道德性为的德育方法是(

)。

A.道德

修养法B.实际熬炼法C.道德评价法D.示范陶冶法

9.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己内省〞,

也就是说要(

)。

A.“过那么勿惮改〞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言必信,

行必果〞

D.“一以贯之〞

Io.儿童不克不及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尺度和道德尺度,不克不及正常与

.

.

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暗示,一般被称为(

A.心理异常B.不适应暗示C.不良暗示

11.倡导“道德两难法〞的教育家是()。

)。

A.杜威B.班杜拉

C.杜德海姆D.柯尔伯格

12.在德育方法体系中,()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加以使用的。

A.说理法B.传染法C.自我教育法D.道德评价法

1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达了()的要求。

A.陶冶法

B.典范示范法C.道德修养指导法D.自我教

育法

14.在一按时期内对学生道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长处,

克服错误谬误,不竭长进的方法,是()。

A.奖励法B.惩罚法C.评比法D.操行评定法

15.通过参不雅、示范、陶冶,以直不雅为手段,师生之间呈现出

半开放半独立的关系的德育方法是(.)。

A.道德修养指导法B.形象传染法C.实际训练法

言说理法

D.语

16.道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促进社会的开展B.提高自身的道德程度C.改善物质生

活条件D.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

17.教师自觉地操纵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

默化的熏陶和传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传染感动的德育方法是

A.讨论法B.谈话法C.陶冶法D.讲解法

()。

18.以下哪个不属于陶冶教育法的方式(

A.人格传染感动B.环境熏陶C.隐性课程

D.艺术熏陶

19.在本质上区别于唯心主义“闭门思过〞式道德修养的是

)。

A.自我道德认识B.自我道德评价.C.自我道德体验D.自

.

.

我道德熬炼

20.操行评定是指在一按时期内(

)。

A.对学生道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发展善救掉、不竭长进的

方法

B.对学生道德做出比拟评价,以表彰先进、敦促后进的方法

C.对学生不良道德做出否认评价,以使其克服和改正的方法

D.对学生优良道德做出必定评价,以使其不竭断稳固和开展的

方法

【参考答案】1.B2.B3.C4.C

5.C

6.B

7.9.B10.D13.C16.B1’7.C18.C

19.D20.A

二、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德育方法就是教育方法。

2.德育方法具有阶级性,因而,我们不成采用本钱本主主义国

家的德育方法。

3.新课改布景下我们要充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评价学生方

面都要用奖励、表彰的方法。

〔√〕

4.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要求德育方法也应更加丰富。

5.学生道德的开展必需颠末主体有意识的内化,所有的德育方

法都是促进内化的手段。

〔√〕

【参考答案l1.错误;2.错误;3.正确;4.正确;5。

正确。

五、阐发阐述题:

1.请你就“德育有法而无定法〞,理论联系实际,加以阐发。

案例阐发

有一次班长愁容满面地问我,听到别人的议论时该怎么办。

我笑

着说:

“在答复这个问题之前,得先给你讲一个故事。

一天,有祖孙

二人骑着毛驴去赶集。

路人议论着,两人骑一毛驴过于残忍,于是爷

.

.

爷下来让孙子骑。

路人议论着,孙子不孝,孙子赶紧下来让爷爷上去。

路人又议论说,爷爷心肠太硬。

后来两人都不骑了。

路人又议论说,

放着毛驴不骑太傻。

你说,这祖孙二人该怎么办?

〞班长会心地笑

了:

走本身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从此,这个班长放开手脚大

胆工作,学期末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以上案例中教师采用了何种德育方法?

在工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时应注意些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

合标题问题要求的。

1.下面哪一项为哪一项作为一般德育模式所不具有的特点(

A.可操作性B.有效性C.开展性D.生活性

2.下面哪种模式不是主情型德育模式(

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价值阐发模式D.非指

导性模式

)。

3.认知性道德开展模式是由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人创立,此中

皮亚杰的奉献是()。

A.理论建设B.德育模式C.理论和模式相结合D.实践操

作模式

4.麦克菲尔编写的教科书是实施体谅模式支柱的是(

A.?

生命线?

B.?

生日?

C.?

学会关心?

D.?

病院的风?

5.纽曼认为一个有道德的社会成员必需具有三种胜任环境的能

力,下面哪种能力除外(),

A.物质能力B.人际能力C.政治能力D.公民能力

【参考答案Jl.D2.C3.A4.A5.C

二、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柯尔伯格的认知性道德开展模式侧重的目的是道德认知而与

.

.

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性为毫无关系。

2.德育模式的现代化就是现

代德育。

【参考答案】1.错误;2.错误。

案例阐发

某农村小学地点地盛产水果。

本地老苍生经常向学校反映,说

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

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

常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了

严厉的处分。

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

于是德育

教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

活动內容与要

求如下:

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本地的老苍生家里要水果。

在规定

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

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布奖品,并要求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