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74911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A)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A.利益B.权力C.公共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的分配。

A.强制性B.权威性C.限制性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

A、整体性B、系统性C、层次性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B.综合C.分配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BCD)

A.利益选择B.利益整合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BD)的导向。

A.文化B.观念C.条件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BC)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C.间接引导D.主观引导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

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功能:

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3、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既是“多数人”的公共性,同时又是“少数人”的公共性,一方面它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数,另一方面它也应当尽可能地保护少数;在对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具有正当的利益要求的弱势群体加以保护。

4、利益选择:

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

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源于政治统治的目的。

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以说明利益研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指英、法)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每一个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这种共同的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

“‘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

(2)整体性。

(3)超前性。

(4)层次性。

(5)多样性。

(6)合法性。

(7)公共性。

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依据我们的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三种。

4、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在通常情况下,下列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者。

5、公共政策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

公共政策学科首先在美国形成并获得巨大发展,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曾指出,公共政策学之所以诞生于美国,是因为美国“的确具有适合公共政策学生长的土壤”。

所谓适合公共政策学生长的土壤是指当时的美国社会所具有的三种特别因素:

普遍流行的行为主义方法、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接受政策替代方案的文化。

正是这三种社会文化因素构成了公共政策学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

(1)第一个因素是普遍流行的行为主义方法。

(2)第二个因素是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

(3)第三个因素是接受政策替代方案的文化。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以说明利益研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二)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政府常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并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

(三)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公共政策确实有分配利益的功能,但这种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

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增进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分配的基础是选择利益和整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利益落实。

在社会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整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四)增进社会利益

人们按照戴维·伊斯顿“分配”的思路理解公共政策显然是不够的,这就如同经济学所讲的那样,仅讲分蛋糕不行,还要做蛋糕。

公共政策不仅要分配利益,更要增进全社会的利益。

增进全社会的利益与效率有关,分配全社会的利益则更体现在公平上。

(五)公共政策的本质

我们认为,在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上,应突出以下内容:

①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②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③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④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⑤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⑥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

2、试述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学家列夫林(Rivlin)指出,政策科学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乃至美国社会发生的一场无声的革命。

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

“政策科学”一词是由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在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

近来在范畴和方法上的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该书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等内容做出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

政策研究从此就建立在科学之上,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二)形成时期

西方公共政策学进入正式形成阶段的标志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教授叶海卡·德洛尔(YehezheDror)在1968年至1971年旅居美国期间,写出了被称为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政策科学探索》(1971)、《政策科学构想》(1971)。

(三)自我批判时期

拉斯韦尔、德洛尔等人所提倡的政策科学研究范式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在70年代之后的发展中碰到一些难题。

1986年,德洛尔在其新著《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中,探讨了政策科学在近二三十年来的发展,提出了政策科学需要在十四个方面加以突破。

(四)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

  20世纪90年代,西方公共政策的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趋势。

一种趋势是对原有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化;另一种趋势是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关于对原有主题的深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一个问题是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另一个问题是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D)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A)。

A.党政二元结构B.两党制C.议会负责制D.总统负责制

3.(B)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D.执政党

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C)

A.托马斯·戴伊  B.古德诺  C.詹姆斯·E﹒安德森D.罗伯特·达尔

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

A.公共政策主体B.公共政策客体C.非官方决策主体D.执政党

6.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A.公民B.非政府组织C.利益集团D.大众传媒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ABCD)。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BC)。

A.企业B.非官方决策者C.官方决策者D.核心主体

3.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ABCD)。

A.利益集团B.政治党派C.大众传媒D.思想库和公民

4.利益集团的特征有(AB)

A.共同的利益和主张B.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C.影响并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D.处于同一个组织之中

5.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AB)。

A.官方决策者B.非官方决策者C.企业D.核心主体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主体: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和政策。

在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策环境下,各国的立法机关所拥有的权力不尽相同。

3.利益集团:

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团体利益聚合功能。

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度、经济文化水平、利益分配状况等会影响利益集团的发展状况、活动方式和作用大小。

利益集团的的财力资源、社会地位、组成方式、团体规模、凝聚程度、领导技巧、成员素质、竞争性组织是否存在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行为。

4.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章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它表明一个人对国家的隶属关系,既包括统治者,也包括被统治者。

5.思想库:

思想库或脑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主体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四、简答题

1.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官方决策主体的构成。

官方政策主体是指处于政治体制之内,拥有并行使法定决策权力、能够主导政策制定过程的组织或人员,一般囊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三大系统分别掌握着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各司其职,彼此独立却相互制约,依照国家宪法赋予的权力制定各类公共政策。

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2.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

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其具备以下两大特征:

一是具体性,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绝大部分是把同级党委和人大所制定的政策具体化;二是补充性,对党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政策尚未涉及的领域,行政机关制定出一些补充性的政策规定。

因此,行政决策在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3.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第一,在政策议程设定阶段,大众传媒可以看作“守门人”和“议程建构者”。

第二,在政策议程创建之后到政策正式出台的中间阶段,往往是各种相关力量进行表达和游说的关键时期。

第三,在正式政策出台之后,大众传媒主要扮演“政策的宣传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4.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

专家政治指导派是基于如下事实和逻辑产生的:

(1)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中各个决策领域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旧知识范式已失去效力,越来越依赖新的知识范式。

(2)当代社会问题越来越需要专业政策分析人员通过提出或运用新的专门知识来解决。

(3)政策选择在技术上的复杂性,为高水平的专业政策分析家直接介入政府决策过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地位较高的专业政策分析人员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增强了他们对重要决策施加影响的能力。

(5)政治家对专业政策分析家的依赖性不断增长,本身就削弱了政治家原有的决策权力,政府决策权事实上已经开始从政治家向政策分析家转移与分散。

5.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

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决策体制建构较差。

第二,利益协调机制欠缺。

第三,政治沟通渠道受阻。

第四,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第三章公共政策客体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A)

A.社会问题B.公共问题C.集体问题D.个人问题

2.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B)

A.史密斯B.西奥多·罗威C.威廉·邓恩D.德罗尔

3.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C)

A.全球性B.突发性C.多样性D.复杂动态性

4.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A.公共政策客体B.目标群体C.思想库D.政策目标

5.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 A )

A.社会问题B.目标群体C.个人问题D.集体问题

6.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B)

A.社会问题B.目标群体C.个人问题D.集体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ABC)

A.分配性问题B.调节性问题C.再分配问题D.整体性问题

2.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ABD)

A.结构优良性问题B.结构适中问题C.结构平衡问题D.结构不良问题

3.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ABCD)

A.全球性B.突发性C.结构不良性D.复杂动态性

4.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BCD)的要求。

A.政策主体B.政策环境C.政策资源D.政策问题

5.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ABC)。

A.客观因素B.主观因素C.环境因素D.军事因素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客体:

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一方面,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围绕着社会问题展开的,只有首先界定好社会问题,才有可能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

另一方面,公共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的,社会成员或目标群体则构成了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

2.社会问题:

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镜框,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

3.目标群体:

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规范目标群体的行为和目标群体之间的关系来调整社会利益和分配社会价值,因此目标群体作为政策对象,关系着政策的最终实现和完成,故而研究政策过程中的政策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四、简答题

1.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社会结构的迅速变迁,导致公共管理领域发生一系列变革,使社会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

(1)全球性。

(2)突发性。

(3)结构不良性。

(4)复杂动态性。

2.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群体与政策共生共存。

(2)目标群体的边界因政策而异。

(3)目标群体的边界确定要适当。

3.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1)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政策目标群体作为政策的被影响者,与政策过程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同时在实际社会操作中,政策目标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又与政策主体的身份有所重合,因此政策目标群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2)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支持和顺从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政策执行的顺利与否和政策的有效性。

4.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环境因素。

(1)客观因素。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客观因素主要指的是政策主体及政策内容方面对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影响。

(2)主观因素。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以及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三个方面。

(3)环境因素。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策环境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5.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

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策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停地进行互动,主体带着一定的意向和目的去认识和改造客体,客体又不断向主体施加影响,政策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在这种相互趋近的双向运动中实现的。

首先,这里的政策客体主要是针对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而言的。

由于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的高度复杂性,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无疑存在着较为强烈的互动。

当然,由于公共政策系统及公共政策过程的复杂性,公共政策主体和公共政策客体的划分只是相对意义上的。

作为公共政策客体的目标群体和公共政策主体之间是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

一方面,对于许多处于中间层次的人、团体和组织而言,他们往往充当了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双重角色,也就是说,公共政策主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客体而存在,公共政策客体也可以作为主体而存在。

另一方面,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和解决问题的目标直接规定了目标群体的范围和性质,而目标群体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能动性,对公共政策主体起着反作用。

 

第四章公共政策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系统论角度看,(A)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A.公共政策B.公共政策主体C.公共政策客体D.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2.(B)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A.公共政策主体B.公共政策环境C.公共政策客体D.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3.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C)

A.系统性B.互动性C.全球性D.复杂性和多样性

4.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B)

A.国际政策环境B.国内政策环境C.经济社会环境D.政治法律环境

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A)

A.自然地理环境B.经济社会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D.文化环境

6.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D)

A.传统习俗文化B.政治文化C.教育文化水平D.心理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AB)

A.国内政策环境B.国际政策环境C.客观环境D.主观环境

2.国内政策环境包括(ABCD)

A.自然地理环境B.经济社会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D.文化环境

3.国际政策环境包括(ABC)

A.全球化B.信息化C.知识化D.动荡化

4.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ABCD)

A.相互联系B.相互依存C.相互影响D.相互作用

5.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ABCDE)

A.系统性B.互动性C.联动性与定向性D.复杂性和多样性E.稳定性与突发性

三、名词解释

1.政策环境:

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国内政策环境:

国内政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包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历史、行政区划、国土与资源、人口与社会、国民经济、人口状况、军事国防、科教文体等,我们把这些总成为基本国情。

3.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的生存、发展和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

4.知识化:

是指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被人们吸收、创新,转化利用,从而提高个人素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

知识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则又成为知识化的重要载体。

5.政治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构成及运行的组织制度,即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以使政权得以运作的规则体系,它具有权威性、阶级性、党派性的特征。

四、简答题

1.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

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主要有四个:

(1)生产力发展很快,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

(2)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转向集约;

(3)不均衡的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仍然较为突出;

(4)新型社会阶层不断出现,社会各阶层、集团的利益分化加剧。

2.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

具体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既有的规范性法律政策体系,如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国家政策等。

第二,涉及实际政治权力分配的国家政权制度,如整体制度、国家结构形式、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舆论控制制度、决策制度等。

第三,国内政治形势及特定时期的政治人物。

任何国家及政府在特定的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奋斗目标。

3.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有三个,即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

(1)全球化。

全球化通常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和各国制度的差异界限趋于模糊,甚至消失。

它是以市场化与信息化为基础,不以任何国家、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进程。

(2)信息化。

信息化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

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3)知识化,是指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被人们吸收、创新,转化利用,从而提高个人素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

知识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则又成为知识化的重要载体。

4.如何理解全球化。

首先,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其次,全球化是与信息化和知识化相伴相成的过程。

再次,全球化是国际主体参与全球事务的过程。

最后,全球化是文化相互冲击、融合的过程。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

换句话说,公共政策环境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反之,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它在适应政策环境的前提下,又可以能动地利用和改造政策环境。

(一)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主体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环境、把握环境,并了解各种优势和弊端,预测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政策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尊重和适应政策环境。

可以说,政策环境对于政策的基础性影响是全方位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二)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的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