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4558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docx

《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docx

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

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

.申请

()申请学校须是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学制不低于四年、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其申请认证的专业应该是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业领域范围内的,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已有三届毕业生、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工科专业。

()申请学校应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递交申请表(格式见附件),学校的认证申请当年度有效。

()学校应根据认证协会秘书处的要求,对申请表中有关问题做出答复,或提供相关材料。

()学校申请被受理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国家核定标准交纳认证费用,交费后进入认证工作流程,开展自评工作。

()如申请因为不符合条件而未被受理,学校可在达到申请认证的基本条件后重新提出申请;如果申请符合要求,但因为年度认证专业数量所限未予受理的,其申请有效期可保留一年。

.自评

自评目的

自评和撰写自评报告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阶段,是接受认证专业对办学状况、办学质量的自我检查,主要检查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结果是否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以及是否采取了充分措施,以保证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

自评方法

自评工作由学校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精神,自始至终体现真实性、客观性、综合性,专业所在院(系)和学校应组织教师、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该项工作。

自评工作应对照指标要求,从学校办学的特点出发,通过举证的方式,详细说明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所开展的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各教学环节的安排与保障、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等),阐释其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以及目标达成的程度。

撰写自评报告是自评工作的主要内容。

自评报告要对专业教育的各项内容进行自我评价、说明并附以证明材料,以供审核。

自评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自评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要求见“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附件),自评报告撰写的有关问题及解答可参考附件。

自评报告的补充修改

学校提交自评报告后,应根据专业类认证委员会的要求,对自评报告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或补充材料。

补充修改的内容可作为自评报告附件单独提交,不必在原报告上进行修改。

.现场考查准备

现场考查条件准备

现场考查将在学校正常教学期间进行,接受认证专业所在学校的学校应为现场考查专家组的入校考查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应为现场考查专家组准备一间专用工作(会议)室,室内应备有供专家查阅的最基本的有关教学和教学管理等资料,如学生的作业、设计、试卷、报告、论文等;

()应安排有专人负责配合现场考查专家组的工作;

()应为专家组准备考查期间教学、实践等环节的课表;同时准备各类人员名单,供专家组抽取部分进行访谈;

()不安排认证无关的活动;

()遵守认证工作有关纪律。

考查报告意见反馈

现场考查结束后,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将“现场考查报告”送交学校征询意见。

学校应在收到“现场考查报告”后核实其中所提及的问题,并于日内按要求向相应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回复意见。

学校逾期不回复,则视同没有异议。

学校可将“现场考查报告”在校内传阅,但在做出正式的认证结论前,不得对外公开。

.认证结论申诉

接受认证专业所在学校如对认证协会理事会做出的认证结论有异议,可在收到认证结论后日内向监事会提出申诉。

逾期未提出异议,视为同意认证结论。

申诉应以书面形式提出,详细陈述理由,并提供能够支持申诉理由的各种材料。

监事会应在收到学校申诉的日内提出维持或变更原认证结论的意见。

监事会提出的意见为最终裁决,对申诉学校和协会理事会都具有约束力。

最终裁决结论由认证协会发布。

认证结论为“不通过认证”的专业点所在高校,需经过一年建设期后方可重新申请认证。

.认证状态保持

通过认证的专业所在学校应认真研究“认证报告”中指出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认证结论为“通过认证,有效期年”的,学校应每年向相应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以及秘书处提交改进报告(格式见附件),汇报改进情况和专业进展情况。

认证结论为“通过认证,有效期年”的,学校应每两年向相应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以及秘书处提交改进报告,汇报改进情况和专业进展情况。

如果学校未按时提交改进报告,秘书处将通知其限期提交;逾期仍未提交的,则终止其认证有效期。

通过认证的专业在有效期内如果对课程体系做重大调整,或师资、办学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应立即向秘书处申请对调整或变化的部分进行重新认证。

重新认证通过者,可继续保持原认证结论至有效期届满;否则,终止原认证的有效期。

重新认证工作参照原认证程序进行,但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简化。

通过认证的专业如果要保持认证有效期的连续性,须在认证有效期届满前至少一年重新提出认证申请。

本文件的解释权归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附表学校工作用表

附表:

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书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办法》有关认证申请资格的规定,我校以下专业满足申请条件,现申请参加工程教育认证。

申请认证学校:

申请认证专业:

申请书所有材料完全属实,特此承诺。

附表与资料:

一、学校及专业联系人

二、学校及专业简介

三、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四、其它材料

学校公章

年月日

一、学校及专业联系人

申请学校

申请专业

所在院系

学校教务

部门联系人

电子信箱

办公电话

手机

专业负责人

电子信箱

办公电话

手机

认证工作

联系人

电子信箱

办公电话

手机

通信地址

二、学校及专业简介

.学校简介

简要介绍学校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不超过字)。

.专业概况

简要介绍专业发展历程、学生规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情况(不超过字)。

.专业参加认证情况

已参加过认证的专业填写,简要描述上次认证的结论及存在问题,采取的改进措施及效果。

三、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原文,无须展开说明。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可用矩阵图或其他适当形式说明。

.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本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可用矩阵图或其他适当形式说明。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机制,包括评价方法、数据来源、评价机构、评价周期、结果反馈等,并任选项毕业要求项举例说明评价实施情况。

四、其它材料

.上轮的认证报告及分年度改进报告(已通过认证的专业提供);

.正在执行的培养方案;

.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最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清单(包括就业单位、单位性质等基本信息);

.《专业基本状态数据采集表》及《专业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附表:

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

撰写与提交自评报告以及现场考查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

自评报告中应该清晰地描述本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说明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以及对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与过程。

这些内容应通过清晰翔实的表格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字叙述来表述。

本指导书所列内容紧密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学校提供撰写报告的范本。

指导书中所列内容为审阅者判断该专业是否达到认证标准各项要求提供基本依据;反之,这些内容缺失或者含混不清会对报告审阅者的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

专业在撰写自评报告应该按照本指导书中的格式与描述顺序编写(保留其间用黑体字插入的通用标准原文,专业补充标准应分别在相应位置列出并举证说明是否达成)。

其中极少量内容有重复是为了方便审阅者对照认证标准审阅。

自评报告中不应包含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包含不能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达成证明的“标志性成果”。

自评报告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

其具体要求将在本指导书中说明。

对本文件所用部分名词的说明:

●列出相关文档索引:

指要求对于该部分描述的内容,提供相关的管理文件,教学活动历史记录,质量控制记录,合作协议,或其它相关记录的名称。

在现场考查时应能提供查阅。

●对于教学活动的持续自我检查过程,使用下列说法:

⏹评估:

评估是指确定、收集和准备所需资料和数据的过程,以便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

有效的评估需要恰当使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以便检测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

评估过程中可以包括适当的抽样方法;

⏹评价:

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

评价过程判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机制:

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

关于本指导书中所用字体的附注:

黑体部分为标准原文;楷体部分为应提供的说明;宋体部分为要求的表格。

工程教育认证

自评报告

 

学校:

专业:

完成时间:

专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学校负责人签字:

学校盖章:

 

背景信息

认证专业

信息

专业名称

所在学校

所在学院

授予学位

学制

院系网址

认证联系人

信息

姓名

电子邮件

电话

手机

通信地址

(邮编)

本专业所在学校的简介(这一部分限字以内);

本专业发展沿革简述(这一部分限字以内);

本专业以前参加认证的情况。

(如果不是第一次认证,在附件中提供上次的认证意见与改进报告。

学生

()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描述本专业当前生源基本状况;描述吸引优秀生源相应的制度与措施,包括学校的支持。

用列表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近年招生情况

招生省份

招生数

学校分数线

本专业分数线

第一志愿录取比例

招生省份

招生数

学校分数线

本专业分数线

第一志愿录取比例

招生省份

招生数

学校分数线

本专业分数线

第一志愿录取比例

()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

以列表方式提供下列信息(指导方式可分为:

学生咨询定期宣讲事件启动;指导频度是针对定期宣讲方式的。

收益人数为最近两年的数据,分学年提供):

学生学习指导

渠道名称

指导执行者

指导方式

指导频度

受益人数(近两年)

学年

学年

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渠道名称

指导执行者

指导方式

指导频度

受益人数(近两年)

学年

学年

学生心理辅导

渠道名称

指导执行者

指导方式

指导频度

受益人数(近两年)

学年

学年

其它学生指导(如果没有可以省略)

描述上述辅导的执行落实情况以及效果。

(在附录中提供相关文档索引)

()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

用文字说明本专业学生获取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基本要求。

描述如何根据跟踪评估的数据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是否有学业预警制度,对受到预警的学生是否有帮扶措施。

以列表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学生能力达成跟踪评估

评估目标

评估方式及内容

评估人

评估周期

形成的记录文档

附注:

评估目标可以按照“社会能力”、“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分类,这里主要是描述基本评价机制和方法,具体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在第项“毕业要求”部分详细描述。

评估内容主要指评估基于的数据内容及来源。

附注:

评估方式应该包括考试以及其它对学生能力与水平评估的方式,并说明如何确认这些方式及其结果能反映毕业要求。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年份

毕业生数

毕业率

获学位率

一次就业率

分类就业状况

附注:

分类就业状况可按照读研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企其它企业入伍出国划分;特定专业也可以按照行业性质划分企业

()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

描述相应的认定过程以及制度性文档索引。

详细描述转学、转专业的学生必须补修课程的相关规定;详细说明对已有学分的认定过程,特别是不须补修的课程或其它有学分的教学活动能否支撑本专业相关毕业要求如何认定。

提供转专业、转学学生补修或已修学分认定的执行实例(如果有)。

培养目标

()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说明制定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简述本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关系,毕业生主要的从业领域及预期,主要的社会竞争优势)

用单独的段落列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全文。

描述采用哪些渠道与措施使得教师与学生能够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并对社会公开。

()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描述当前执行的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制度,包括基于的数据、数据来源以及收集的周期、主要评价人及身份、最近一次的评价结果。

描述当前执行的培养目标修订制度,包括修订周期、修订过程、参与人员以及主要执行人。

描述最近一次修订,包括修订时间、改动的内容、改动的理由、参与修订的行业与企业专家以及他们发挥作用的方式与内容。

在附录中提供相关文档索引。

毕业要求

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

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

(下面列举的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所列的项基本要求,每个专业不必照搬这条要求,仅需在自己提出的毕业要求中完全覆盖这些要求)

()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沟通: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用单独的段落明确列出本专业对于学生毕业的要求,并明确其中各项与上述项基本要求之间的关系,确保上述要求完全被覆盖。

用矩阵图的方式说明毕业要求如何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

目标

目标

……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

描述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方法和机制。

评价应该基于相关教学活动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或考核结果数据。

评价方法是指由这些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某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与否的规则。

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项进行评价,应分别描述,并说明每种方法适用范围。

评价机制是指基础数据来源及其合理性评判、按照上述固定规则进行评价的过程、周期、各环节的责任人。

以列表方式证明专业所列的各项要求可以证明被达到。

针对每一项要求提供以下信息:

关于***项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内容与过程(注意:

对专业列出的每一项毕业要求,均要分别给出单独的下面式样的表格。

指标点

相关教学活动

学生考核方式

达成度评价周期

最近一次评价结果文档索引(备查)

指标点

指标点

……

附注:

()指标点是指对每项毕业要求进行分解,所得到的可以安排教学内容并可衡量其效果的具体要求,一般毕业要求的每一项对应于多个指标点;一个指标点的实现可以由多个教学活动承担。

(例如:

可以将通用标准毕业要求项下的第二项“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分解为以下指标点:

“()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能够针对一个复杂系统或者过程选择一种数学模型,并达到适当的精度要求;()能够对于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严谨的推理,并能够给出解;()能从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试图改进”)

()这里的教学活动必须是有学分并对所有参与的学生有明确考核结果的课程、实践活动以及其它教学活动。

如果对应于一个指标点的活动不至一项,则分别列出,并列出各活动的相对权重。

持续改进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教学环节、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促进毕业要求的达成;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描述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架构与运行方式,包括每个环节的主要执行者与责任者。

以列表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

环节名称

质量要求的要点与考核责任者

考核基于的基本数据

考核周期、结果与相应的改进措施

形成的记录文档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描述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包括组成部分,运行方式,覆盖面及频度、使用的载体,相关文档索引。

描述当前正在运行的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的内容,形式,成员构成及其工作方式,近两轮评价记录

()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列举对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考核结果用于改进的措施及效果。

列举毕业生反馈中哪些信息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列举社会评价机制近五年内对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修订,以及目标达成度提升所发挥的作用,并在附录中提供实例与相应记录。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提供完整的专业教学计划。

用图表说明具体课程体系及必修课先后修关系。

并在附录中提供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应明确: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课程考核方式)。

提供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以汇总方式列出必修课总学分。

描述关于学生选课的有关规定,包括如何控制学生选学的课程能满足对各类课程学分分布的要求。

用矩阵形式表示课程支撑诸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在该矩阵中用特殊符号表示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关联度最高的门课程。

并在附录中提供所有课程的任课教师以及最近届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

描述课程体系设计与修订的过程与工作方式,描述最近两次教学计划修订参与的企业与行业专家名单、身份、参与方式和发挥的作用。

课程体系必须包括:

()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列举本类课程以及相应学分。

如果必修课不能达到总学分的,描述对学生选课的相应规定,以保证每个学生毕业时在本类课程中获得的学分达到要求。

()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按照“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分别列举相应课程及学分。

如果必修课不能达到总学分的,描述对学生选课的相应规定,以保证每个学生毕业时在本类课程中获得的学分达到要求。

描述在对课程评价时采用什么方法保证标准中提及的相关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的实现。

并在附录中提供相关评价记录的索引。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

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以列表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实践教学体系

环节名称

内容要求与教学方式

学分要求

考核与成绩判定方式

形成的结果

每个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

内容与工作量要求

学分要求

考核与成绩判定方式

近三年学生成绩分布

(分年度列出)

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企业学习经历(指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待在企业的学习经历,不包括部分学生参与的活动,也不包括在校内特设的实训基地的学习经历,没有则不必提供)

类别

内容要求与教学方式

时间及学分要求

考核与成绩判定方式

形成的结果

以团队形式完成的实践教学活动(不包括课外活动,如果没有则不必提供)

环节名称

内容要求与教学方式

学分要求

考核与成绩判定方式

形成的结果

近三年毕业设计(论文)分类情况(如果不分类,则作为一类填写)

类别

分类基

本描述

对该类论文内容

的基本要求

该类论文所占

学年

学年

学年

(类别指各专业自行定义的毕业论文类型,如工程设计、理论研究、试验研究、软件设计等)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的情况

基地

名称

校外

合作方

承担的

教学任务

学生在基地

考核方式

每年进基地学生数

学年

学年

学年

描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控制机制,特别是如何保证达到标准中规定的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提供有关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考核的有关信息。

在附录中提供近三年毕业设计(论文)清单,内容包括题目、类别、成绩、是否在企业完成、校内外指导教师等。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列举本类课程以及相应学分。

如果必修课不能达到总学分的,描述对学生选课的相应规定,以保证每个学生毕业时在本类课程中获得的学分达到要求。

描述在对课程评价时采用什么方法保证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