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904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docx

《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docx

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

浅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

  内容提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保机构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正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

本文应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原因,进而分析担保机构在解决融资难问题的运作机制,并比较不同形式的贷款信用担保机构,最终得出结论,互助性担保机构是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贷配给 互助性担保机构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

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

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体系内在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

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股市涨跌、就业与失业、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担保难问题。

而要解决担保难、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的作用就必须选择适合国情的担保体系。

因此,从理论层面来分析担保难的本质原因,进而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是破解我国中小企业担保难的关键所在。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框架内的担保机构运行原理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框架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从内容上可以区分为隐藏行动(HiddenActions)和隐藏信息(HiddenInformation)。

前者是指由于当事人的行动只被他自己知道,或只被一个契约中所有的签约人知道,而局外人不能观察到;后者是指由于信息分布不平衡,签约一方对他本人的知识(个人特征)知道得很多,而其他人不知道或知道很少,或者可能影响契约自然状态的知识,某个人知道而另外的人不知道。

  信息不对称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

前者是指发生在交易双方缔约前的信息不对称,后者是指发生在交易双方缔约后的信息不对称。

事前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问题,事后信息不对称会造成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

  逆向选择是指在建立委托—代理关系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委托人却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而这些不为委托人所知的信息有可能对委托人不利。

代理人为谋求自身利益可能采取损害交易委托人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配置是缺乏效率的。

由于信息掌握的不对称,“高质量”的代理人被“低质量”的代理人挤出市场,与委托人签订合同的往往是“低质量”的代理人。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逆向选择的根源。

  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契约签订之后,代理人知道自己的行动,而委托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无法观察代理人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并不承担他们行为的全部结果,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接受由不确定性和不完备或受约束合同带来的全部利益或损失,这种不完备或受约束合同阻止了代理人接受全部利益或损失。

道德风险的存在将破坏市场均衡或导致市场均衡的低效。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原因——信息不对称问题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对称信息、完全竞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完善市场条件下,信贷市场的价格杠杆一利率会调节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使得竞争性的信贷市场产生均衡或称瓦尔拉斯(Walars)均衡,同时信贷市场均衡使得信贷资源达到帕累托(Pareto)最优状态,从而金融资源配置具有帕累托效率。

但是,这种完美的假设在现实世界是很难实现的,而现实中的普遍现象是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无处不在。

  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资本供求双方的信息配置更多的是处于一种非对称状态。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交易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表现在风险信息的非对称、双方努力履约程度信息的非对称和决策信息的非对称等等方面,从而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交易减少甚至交易消失、市场瓦解、扭曲资源配置,降低金融市场效率。

  在银企关系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点在中小企业信贷上表现尤为明显。

中小企业由于各方面的不规范,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管理状况、客户关系以及合同关系对于银行来说都是私人信息,银行难以根据中小企业的资产现状、贷款用途和过去的违约记录等资料在事前就确定其风险,而且在贷款发放后也较难进行监管。

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面临着中小企业过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经营业绩优良、还款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往往会充分考虑自身的偿付能力,仅在借款收益大于利息支出时才愿意借款。

相反,那些经营业绩较差、还款能力弱的企业反而不充分考虑自己的偿付能力,为顺利融资,愿意支付比一般企业更高的利率。

  因此,在较高利率水平下银行所发放的贷款通常是流向风险较高的企业。

这就是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

另外,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可能会隐瞒一些不利信息甚至会提供一些虚假信息;贷款发放后,由于银行难以对企业进行有效监控,企业可能去投资一些高风险的项目。

这就是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

因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有两个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一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高风险;二是较高的交易和管理成本。

  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频繁、更严重,因而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更严重,这成了阻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信贷资金的主要障碍

  

(二)信贷配给的产生及其解决

  1、信贷配给的产生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信贷配给现象的发生。

微观经济理论将信贷配给现象描述为:

在信贷市场上,出于违约风险的考虑,银行在某一既定的利率条件下,拒绝一部分借款人的货币需求,而不是提高利率以出清市场。

  在社会总体福利视角下,信贷配给均衡只是银行从自身收益最大化角度出发的单一均衡、局部均衡。

而社会总体福利要求具有同等边际收益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相同的金融支持。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受信息成本的限制,将具有同等风险水平与边际收益的中小企业排挤出信贷市场,对银行来说可能是m于理性行为,但对全社会而言却意味着总体福利的降低。

 因此要使得社会福利提高、局部均衡向总体均衡收敛,就必须降低信息成本以改变均衡信贷配给的位置。

理论上,均衡信贷配给与总体福利均衡的最佳契合点,在于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边际信誉成本趋于—致。

  2、信贷配给的解决——担保机构

  信息非对称问题的实质是一种市场失灵,在这种市场上,价格不再仅仅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为了实现社会总体福利的最大化,就不能仅仅依赖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而有必要引和入第三方来弥补市场缺陷。

信用担保将增加企业的信贷契约执行激励。

Hillier和Ibrahimo(1993)认为,即便借贷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但如果企业能够提供充足的抵押,或者找到第三方为自己的贷款进行担保,也有可能激励企业执行信贷契约,从而降低违约的风险,并使贷款人在违约发生后得到一定的补偿。

中小企业一般都无法提供足额的资产进行抵押,而信用担保则弥补了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的缺陷,从而使其贷款具有了与抵押贷款相类似的性质,回避了中小企业的信用困境。

  专业化的信用担保机构正是以信息资源作为其经营对象的,而其产品正是信用供给。

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作为第三方,可以通过信用担保的形式为中小企业的债务履约风险提供保证,从而降低了后者融资的风险水平,补充了其信用不足,同时也分散了银行甚至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促进了融资交易的发生。

信用担保的产生修正了金融市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状态。

担保机构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一样,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的节约以及风险的分散。

  在总体福利视角下,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引入信用担保机构突破银行信贷配给瓶颈,实现局部均衡向总体福利均衡的收敛。

而这是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风险处置上的优势所决定的。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以通过降低对中小企业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边际信息成本,并进而通过信用供给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整体风险水平,使得信贷配给的均衡位置发生位移,促使局部均衡向社会总体福利均衡收敛。

  3、信用担保发挥作用的核心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挥作用,其核心在于直接减少信息不对称或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中小企业融资边际信息成本的降低,将使得界定均衡的结构发生变化。

在初始均衡确定的利率与贷款数量下,信息成本降低意味着信息搜集与处理范围的扩大,进而规避和抑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这将改变界定均衡的位置,使得更多具有较高边际收益的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

因此就界定均衡而言,引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高了信贷配给的有效性,即使其在结构上向总体福利均衡逼近。

这样在信贷市场上,通过信用担保,将使得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边际信誉成本真正达于一致,在控制银行贷款风险的基础上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属性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社会意义

  正是由于存在金融机构拥有可贷资金无法贷出,而企业渴望贷款却借不到钱的情况,才使得社会信用链条存在断层。

信用担保机构具有稳定金融交易,节约交易成本,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

从宏观看,信用担保可以放大信用,修复社会信用链条。

弥补货币供求断层、信用担保放大信用,主要是通过担保机构资本放大倍数来实现的。

信用担保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不仅是通过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来提升信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杠杆,可以拉动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

  如图l所示,如果把担保基金作为自变量x,那么其引致的投资量的函数为Y=Ax(A1),图中Y1-Y=A(x1-x)。

投资量放大了A倍,也就是从现有的Y增加到Y1。

  从图1还可得出结论,从微观看,担保贷款可以提高每笔贷款效益,维持企业效益水平。

从现实情况看,由于担保贷款投放于不同的企业个体,对个体而言具有数量的有限性和极度的稀缺性,因此每笔贷款都会产生相同的效用。

如图1所示,u表示效用,x表示担保贷款数量,总效用曲线u为一直线,所以曲线上各点边际效用相等。

从社会角度来讲。

随着贷款数量的增加,所产生的效用也在以相同的级数在增加,因而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属性——准公共品

  中小企业担保具有如下特征:

(1)担保的收益与承担的风险不对称,目前商业性担保的担保费率在2%-3%左右,政策性担保在1%左右,处于以较低的收益承担较高的风险或以固定的收益承担不确定的风险的状态,其收益远远无法覆盖风险,而若大幅提高担保费率,会增加中小企业的负担,使其无法承受。

(2)所担保的风险难以转嫁,使信用担保集中了贷款银行的信贷风险和受保企业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在风险分摊机制尚不健全的条件下,信用担保产品实际上成了承担风险的最终产品。

(3)担保产品外部效益的承受者是社会和政府。

  评价—项新制度的标准有两个:

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一希克斯改进。

帕累托标准是指制度安排为其覆盖下的人们提供利益时,没有一方会因此受到损失;卡尔多一希克斯标准是指,尽管新制度安排损害了其覆盖下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另一部分人因此获得的收益大于受损人的损失,总体上是正效益。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现有情况下,国内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对于银行而言是理性的,也就是说在没有担保机构介入的情况下,其也是处于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中小企业要解决融资难问题会带来银行风险的提高。

在政府通过担保机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政府在这项制度安排下是净支出,包括资金和劳务,其余三方——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都是净收益。

当然,从社会效益方面讲,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创造利税等方面的贡献也可视同政府的利益。

这种制度下,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所失,故信贷担保制度可以说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鉴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上述特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属性应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由于存在搭便车问题,生产者的成本得不到补偿,市场供给不足,低于最佳数量,将产生效率损失,因此采取公共方式提供,以弥补因供应不足导致的效率损失。

  (三)供给曲线对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属性的印证

  如图2所示,S曲线和D曲线是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曲线和银行的贷款供给曲线。

两曲线相交于A点。

在A点达到平衡,消费量为Q2。

但是,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高于社会平均风险水平,基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银行在提供贷款时,其利率要低于平衡点的利率。

R曲线表示银行索取的最高利率,即市场利率水平,包括信贷风险的溢价收益,高于这一利率水平,银行将认为风险过高而不担保的介入,使得银行风险降低,在同样利率条件下,供给曲线s右移至s‘曲线,此时,信贷的供需得以平衡。

  但是应该看到,D曲线仅代表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需求,而社会需求则更高,因为中小企业的效益很大一部分体现为社会效益,国家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D‘曲线代表社会需求曲线,这一曲线的高低取决于信用担保产品的外部效益的大小。

外部效益高则曲线位置高,反之则低。

  在这种情形下,在需求曲线右移的情况下,信贷缺口再次产生,即Q2Q3。

要消除信贷缺口,则供给曲线将继续右移,即s”。

此时,供需再次得到平衡。

鉴于逆向选择的存在,在利率恒定的情况下,要增加供给,达到平衡,就必须减少银行的风险。

此时,银行可以通过设定担保来实现。

因此,要消除信贷缺口,将担保界定为互助性担保,不以营利为目的,如此在不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至少增加量是轻微的),将不足以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情况的产生。

  而如果采用商业性担保,则中小企业的成本仍然要高于银行所确定的最高利率R,如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仍将存在。

在利率为R的水平上,需求量(Q2-QY1)得不到满足,通过信用担保,由借款人承担担保费,在分散银行风险的情况下,将可以增加供给。

同时由于担保费率的存在和货币供给数量的确定性,确保了信用担保的安全有效。

在宏观上担保费率的可行范围,也就是担保费率不能高于(R‘-R),如果担保费率超过(R‘-R)的范围,则会导致贷款需求量萎缩至Q2以下,则将出现信贷缺口。

由于中小企业信贷属于高风险产品,商业性担保机构要采用高收益(高担保费)来覆盖风险,该费率将高于(R‘-R)的范围,正因为如此,商业性担保机构将无法成为主导的担保机构。

  当然。

不论是要解决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情况的信贷缺口,由于其收益是体现为社会收益,则担保应当采用公共品的方式来解决。

  四、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的选择

  

(一)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机制

  我国从1992年起,各地陆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具体可分为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体、两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即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辅。

然而实践证明,尽管我国的担保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其效果仍不理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缺口十分巨大,担保机构的效能需要进一步发挥。

为此,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担保机构运行模式至关重要。

  总之,担保机构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

一是担保机构需要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信用担保本身应具有非营利性,担保本身具有准公共品性质。

在这两个基础上,我们可通过分析担保机构的运作来判断担保机构的模式选择。

  1、担保对逆向选择的制度规避

  担保机构的介入必须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使得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得到修正。

在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担保机构需借助人缘和地缘的相对信息优势进行甄别,筛选出成功概率较大的项目提供担保。

在模式选择上,商业性担保机构和政策性担保机构相比银行而言,并无明显优势,甚至是处于劣势。

而相反,互助性担保机构由于是基于商会、产业集群等建立的,成员之间彼此了解和熟悉相互的生产经营情况,其信息来源渠道更多、信息内容更准确,担保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会得到缓解或解决。

在假设信用担保机构和融资主体之间信息对称情况下,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契约转变为担保公司与借款人之间的完全信息契约。

由于完全信息,借款人的努力是可以观察的,担保机构能够直接对不努力的融资者给以惩罚,或者对按时还款者以一定的激励,使努力的结果优于不努力,努力的情况下社会的净产出为正,既鼓励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也利于担保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

  2、担保对道德风险的契约修正

  在巴罗的借贷交易成本担保理论中,担保是执行贷款合约的一个机制。

传统观点认为,担保机构作为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中介,在信贷合约中与银行签订保证合同的同时,与借款人签订反担保合约,要求提供人或物的反担保。

担保机构与借款人对担保物价值评价是有差异的,担保物价值对于借款人来说更高。

由于设定担保,担保物价值对于借款人而言是一种或然损失,担保物的转让对于借款人归还贷款产生激励机制。

所以设定担保对于信贷合约的执行产生激励和制约效应,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

但实际上,在这个方面,若采用现有模式,担保机构与银行相比,并无优势,因为担保机构能采取的反担保措施银行一样可以采用,甚至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做得比担保机构更好。

  另外,中小企业到期无法偿债时,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同银行一样,处置担保物时的价值将远低于中小企业使用时的价值。

而若组建互助性担保机构,则担保机构的会员更接近借款人的经营,在发生违约时更容易实现反担保品的价值。

互助性担保机构都以产业集群加以组建,出现违约的借款者提供给担保机构的反担保物或者其他财产,将可以更高价值予以变现,减少担保机构的损失。

在这一点上,银行和其他类型的担保机构是无法与互助性担保机构相比拟的。

  

(二)政府支持信用担保的路径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存在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时,政府必须介入和干预市场,手段主要有行政法律手段、财政金融手段等,这些手段的实施是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某些混合产品实现的。

公共产品有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广泛的外部经济性,且市场规律对公共产品供给的调节作用是甚微的,这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因此,政府的介入就成为一种自然的和必然的结果。

  从信贷融资均衡配置要求出发,政府以注资方式,通过专业担保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目的在于使信贷资源实现新的市场均衡,即希望通过融资的信用担保实现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从非均衡向均衡转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政府提供信用担保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还得取决于市场规律。

在西方发达国家里,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的介入和干预,绝不等于政府生产全部的公共产品,而更多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市场来提供,即间接提供而非直接生产。

具体而言,政府间接提供就是委托私人企业进行公共产品生产,包括以下各种方式,如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政府参股等。

  实践证明,由政府直接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再由信用担保机构根据政府政策或指令对中小企业进行担保,这种提供方式往往是无效的。

鉴于互助性担保机构的上述优势,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设立互助性担保机构,并通过注资、税收减免、风险补偿、再担保等方式支持其发展,这种方式符合市场经济下信用担保的运行机制。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一体两翼”担保体系无法充分发挥担保的作用,改变其运作模式是关键所在。

从信息不对称理论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于担保难,而担保难的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比而言,互助性担保机构较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更具明显优势,因此,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上,应以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主,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辅,政府提供政策、制度支持。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商学院)

愿意提供贷款。

  在利率为R的情况下,将产生信贷缺口Q1Q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