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某连续梁支架计算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867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沪高速铁路某连续梁支架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京沪高速铁路某连续梁支架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京沪高速铁路某连续梁支架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京沪高速铁路某连续梁支架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京沪高速铁路某连续梁支架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沪高速铁路某连续梁支架计算书.docx

《京沪高速铁路某连续梁支架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沪高速铁路某连续梁支架计算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沪高速铁路某连续梁支架计算书.docx

京沪高速铁路某连续梁支架计算书

跨XX港连续梁支架计算书

1、工程概况

XX高速铁路在DK1204+627处跨越XX港,线路与XX港斜交,斜交角度为43°,桥跨布置为40+72+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桥梁结构型式为:

现浇连续梁箱梁构造形式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预应力砼连续箱梁。

箱梁桥面宽12m,底板宽6.7m,顶板厚40cm;腹板厚分别为48cm、60cm、90cm,按折线变化;底板厚40~100cm,按圆曲线变化。

中支点截面中心梁高6.2m,跨中2m直线段及边跨5.75m直线段截面中心梁高3.6m,梁底按R=217.117m圆曲线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及中跨跨中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过人孔,中支点横隔板厚2.4m,端支点横隔板厚1.15m,中跨跨中横隔板厚0.8m。

箱梁两侧腹板与顶底板相交处均采用圆弧倒角过渡。

箱梁横断面示意图(215#、216#墩)

箱梁横断面示意图(跨中)

整联箱梁设计共分五个阶段进行施工,即2个阶段一(长度为35m)、1个阶段二(长度为37m)、2个阶段三(长度为23.25m)。

具体图示如下:

阶段三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一阶段三

 

各阶段的施工顺序为:

先施工阶段一,阶段一张拉压浆完成后,进行阶段二砼的施工,阶段二张拉压浆完成后,进行阶段三砼的施工。

2、支架设计依据

2.1、基础资料

(1)施工图及设计文件

2.2、主要技术标准

(1)《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3、主要参考工具书

(1)《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杨文渊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2)《基础工程施工手册》,基础工程施工手册编写组编著,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3、支架设计原则

(1)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4、支架结构布置型式

本连续梁采用满堂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现浇施工,支架结构主要由:

模板系统,纵、横向分配梁、满堂支架支撑、支架基础几部分组成,结构见附后的《支架平面布置图》、《支架立面布置图》、《支架横截面布置图》。

4.1、模板

面板采用厚15mm的优质竹胶板;背肋采用10cm×10cm方木(平放),间距腹板下15cm(满铺),底板下20cm;支承横楞采用15cm×15cm工字钢,间距同支架纵距。

4.2、支架

立杆、横杆采用φ48碗扣式钢管脚手架。

立杆横截面布置方式为:

两边腹板下布置5根,间距0.3m,两侧翼板下各布置3根,间距0.6~0.9m,中部布置7根,间距0.6m。

立杆纵向布置为:

翼板下为1.2m,一阶段腹板下为0.3m,其余为0.6m。

水平杆步距:

腹板下为0.6m,其余为1.2m,支架顶部根据需要可以加密至0.6m。

可调底座KTZ-45,可调范围≤300mm;可调托座KTC-45,可调范围≤300mm。

另外横向每8排立杆设置一道剪刀撑,纵向设置7道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为45~60°,采用φ48×3.5mm扣件式脚手架钢管。

5、支架设计计算过程

5.1、荷载分析

5.1.1、恒载

该支架所受的恒载包括所浇注的连续梁自重、模板自重和支架自重。

各种荷载标准值为:

(1)、支撑架模板自重标准值:

模板及支承小楞均布荷载Q1=2.5kN/m2;

(2)、连续梁钢筋混凝土:

Q2=26KN/m3。

5.1.2、活载

支架所受的活荷载包括施工荷载、风荷载和温度荷载。

(1)振捣及施工荷载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值按均布活荷载Q3=1KN/m2;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为Q4=2kN/m2。

(2)风荷载和温度荷载。

本方案未考虑风荷载和温度荷载

5.2、脚手架整体稳定性验算

5.2.1、单肢立杆轴向力计算公式

   N=[1.2Q1+1.4(Q3+Q4)]·Lx·Ly+1.2Q2V

式中:

Q1——支撑架模板自重标准值;

  Q2——新浇砼及钢筋自重标准值;

  Q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Q4——振捣砼产生的荷载;

Lx、Ly——单肢立杆纵向及横向间距(m);

   V——Lx、Ly段的混凝土体积(m3)。

5.2.2、单肢立杆轴向力计算公式

只计算同等支架布置截面最厚的Ⅰ—Ⅰ、Ⅱ—Ⅱ断面,断面布置见下图:

(1)Ⅰ—Ⅰ断面

本截面梁高按照6.2m,顶板厚度0.4m,底板厚度1.0m。

横杆步距为1.2m,翼板支架纵距1.2m,其余为0.3m,翼板支架横距为0.9m,腹板为0.3m,底板为0.6m。

按照5.2.1公式列表计算得:

参数

部位

Q1

(kN/m2)

Q2

(kN/m3)

Q3

(kN/m2)

Q4

(kN/m2)

Lx

(m)

Ly

(m)

V

(m3)

N

(kN)

翼板

2.5

26

1

2

1.2

0.9

0.549

24.9

腹板

2.5

26

1

2

0.3

0.3

0.558

18.06

底板

2.5

26

1

2

0.6

0.6

0.504

18.3

(2)II—II断面

本截面梁高按照4.05m,顶板厚度0.4m,底板厚度0.6m。

横杆步距为1.2m,翼板支架纵距1.2m,其余为0.6m,翼板支架横距为0.9m,腹板为0.3m,底板为0.6m。

按照5.2.1公式列表计算得:

参数

部位

Q1

(kN/m2)

Q2

(kN/m3)

Q3

(kN/m2)

Q4

(kN/m2)

Lx

(m)

Ly

(m)

V

(m3)

N

(kN)

翼板

2.5

26

1

2

1.2

0.9

0.549

24.9

腹板

2.5

26

1

2

0.6

0.3

0.729

24.0

底板

2.5

26

1

2

0.6

0.6

0.36

13.8

5.2.3、单肢立杆承载力计算

单肢立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N≤φAf     

  式中:

A——立杆横截面积,0.0004893m2;

     φ——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按细长比λ值查《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C;

     f——钢材强度设计值,Q235A钢材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205MPa。

其中:

φ=k.μ.h/i

i——截面回转半径,查《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B得0.0158m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其值取1.155。

  μ——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查表得1.7;

  h——立杆步距,为1.2m

φ=1.155×1.7×1.2÷0.0158=149

根据φ=149,查《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C得φ值为0.312。

因此力杆容许轴力为:

φAf=0.312×0.0004893×205000=31.3(KN)

∵N≤φAf,∴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5.3、支架基础承载力计算

5.3.1、支架基础结构

本连续梁支架采用钢管立柱支承,支撑体系由下至上为:

Φ0.30m混凝土静压桩基础,C30钢筋混凝土承台,φ720×10mm钢管立柱,双拼I56b型钢横梁,I45b型钢纵梁,I14工字钢横向分配梁。

横断面见下图:

每横断面布置三个承台,每个承台设置2根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为550KN,施工过程中下压力满足要求且静压5分钟桩不再下沉后方能终止该桩压注。

桩顶伸入承台40cm(钢筋20cm,桩身20cm),承台顶预埋一块90cm×90cm×1cm钢板,钢板中部挖Φ50cm圆孔,钢板上焊接Φ16锚筋。

每个承台各设置一根φ720钢管立柱,立柱焊于承台顶预埋钢板上,单个承台立柱间横向设置20#槽钢联系梁。

在立柱顶放置双拼I56b型钢横梁,要求两者间焊接牢固;纵梁上铺I45b型钢纵梁;纵梁一般地段断面布置8列,两侧翼板下各1列,两侧腹板下各1列,底板下两列,纵梁与横梁相交的节点需要点焊;纵梁上横铺I14工字钢,用于支承支架,间距同支架纵距。

经查表、计算,支架所需的其它构件力学性能见下表:

材料名称

截面实量尺寸

弹性模量

E

惯性矩

I

截面抵抗矩

W

材料许用应力[σ]

备注

I14工字钢

210GPa

712cm4

101.7cm3

205MPa

I45b型钢

210GPa

33759cm4

1500.4cm3

205MPa

I56b工字钢

210GPa

48556cm4

1942.2cm3

205MPa

5.3.2、支架基础各部位承载力计算

(1)横向I14工字钢横向分配梁

横向分配梁支点为I45b型钢纵梁,其结构如下图:

所以,腹板下横向I14工字钢能承载上部荷载。

所以,底板下横向I14工字钢能承载上部荷载。

(2)、I45b型钢纵梁检算

①、翼板下纵梁

翼板下设置1列纵梁,荷载按1.4混凝土重量计算,按最大跨度4.75m段计算,翼板混凝土量2.32m3/m。

q=1.4×2.32×26=84.4KN/m

Mmax=ql2/8=84.4×4.752/8=238(KN.m)

σ=MMmax/W=238KN.m÷(4×387.2)cm3=154MPa<[σ]=205MPa

纵梁强度满足要求。

f=5ql4/(384EI)

=5×84.4KN/m×4.754m4/(384×210GPa×4×5808.3cm4)

=11.47mm<[f]=L/400=4750/400=11.87mm

纵梁挠度满足要求。

②、腹板下纵梁

腹板下设置2列纵梁,间距1.2m,荷载按1.4混凝土重量计算,其中跨度3.5m段:

截面最厚5.9m,腹板厚0.9m,还承载0.3m宽的底板(底板厚0.92m,顶板厚0.4m,因位于倒角处,底板、顶板共增厚0.3m)。

q=1.4×(5.9×0.9+(0.92+0.4+0.3)×0.3)×26=211KN/m

Mmax=ql2/8=211×3.52/8=323(KN.m)

σ=MMmax/W=323KN.m÷(1500.4×2)cm3=108MPa<[σ]=205MPa

纵梁强度满足要求。

f=5ql4/(384EI)

=5×211KN/m×3.54m4/(384×210GPa×(2×33759)cm4)

=2.9mm<[f]=L/400=3500/400=8.75mm

纵梁挠度满足要求。

其中跨度4m段:

截面最厚5.4m,腹板厚0.9m,还承载0.3m宽的底板(底板厚0.81m,顶板厚0.4m,因位于倒角处,底板、顶板共增厚0.3m)。

q=1.4×(5.4×0.9+(0.81+0.4+0.3)×0.3)×26=193.4KN/m

Mmax=ql2/8=193.4×4.02/8=387(KN.m)

σ=MMmax/W=387KN.m÷(1500.4×2)cm3=129MPa<[σ]=205MPa

纵梁强度满足要求。

f=5ql4/(384EI)

=5×193.4KN/m×4.04m4/(384×210GPa×(2×33759)cm4)

=4.6mm<[f]=L/400=4000/400=10mm

纵梁挠度满足要求。

其中跨度4.5m段:

截面最厚4.9m,腹板厚0.9m,还承载0.3m宽的底板(底板厚0.69m,顶板厚0.4m,因位于倒角处,底板、顶板共增厚0.3m)。

q=1.4×(4.9×0.9+(0.69+0.4+0.3)×0.3)×26=175.7KN/m

Mmax=ql2/8=175.7×4.52/8=445(KN.m)

σ=MMmax/W=445KN.m÷(1500.4×2)cm3=148MPa<[σ]=205MPa

纵梁强度满足要求。

f=5ql4/(384EI)

=5×175.7KN/m×4.54m4/(384×210GPa×(2×33759)cm4)

=6.6mm<[f]=L/400=4500/400=11.25mm

纵梁挠度满足要求。

③、中间纵梁

底板下设置2列纵梁,间距1.6m,荷载按1.4混凝土重量计算,其中跨度3.5m段:

底板最厚0.92m,宽4.8m,顶板厚0.4m。

q=1.4×((0.92+0.4)×4.8)×26=230KN/m

Mmax=ql2/8=230×3.52/8=352(KN.m)

σ=MMmax/W=352KN.m÷(1500.4×2)cm3=117MPa<[σ]=205MPa

纵梁强度满足要求。

f=5ql4/(384EI)

=5×230KN/m×3.54m4/(384×210GPa×(2×33759)cm4)

=3.2mm<[f]=L/400=3500/400=8.75mm

纵梁挠度满足要求。

其中跨度4m段:

底板最厚0.81m,宽4.8m,顶板厚0.4m。

q=1.4×((0.81+0.4)×4.8)×26=211.4KN/m

Mmax=ql2/8=211.4×4.02/8=423(KN.m)

σ=MMmax/W=423KN.m÷(1500.4×2)cm3=141MPa<[σ]=205MPa

纵梁强度满足要求。

f=5ql4/(384EI)

=5×193.4KN/m×4.04m4/(384×210GPa×(2×33759)cm4)

=5.0mm<[f]=L/400=4000/400=10mm

纵梁挠度满足要求。

其中跨度4.5m段:

底板最厚0.69m,宽4.8m,顶板厚0.4m。

q=1.4×((0.69+0.4)×4.8)×26=190.4KN/m

Mmax=ql2/8=190.4×4.52/8=482(KN.m)

σ=MMmax/W=482KN.m÷(1500.4×2)cm3=161MPa<[σ]=205MP

纵梁强度满足要求。

f=5ql4/(384EI)

=5×175.7KN/m×4.54m4/(384×210GPa×(2×33759)cm4)

=7.15mm<[f]=L/400=4500/400=11.25mm

纵梁挠度满足要求。

(3)、双拼I56b型钢横梁检算

荷载按1.4混凝土重量计算。

其中跨度为1.65m-3.5m段:

截面最厚5.9m,腹板厚0.9m,底板厚0.92m,顶板厚0.4m。

S砼=6.7×(0.92+0.4)+(5.9-0.92-0.4)×0.9×2+0.9×0.3+0.6×0.3

=17.538m2

P=1.4×17.538×26×(1.65+1.75)=2171KN

其中跨度为3.5m-4.0m段:

截面最厚5.41m,腹板厚0.9m,底板厚0.82m,顶板厚0.4m。

S砼=6.7×(0.82+0.4)+(5.41-0.82-0.4)×0.9×2+0.9×0.3+0.6×0.3

=16.17m2

P=1.4×16.17×26×(1.75+2.0)=2207KN

其中跨度为4.0m-4.5m段:

截面最厚4.93m,腹板厚0.9m,底板厚0.71m,顶板厚0.4m。

S砼=6.7×(0.71+0.4)+(4.93-0.71-0.4)×0.9×2+0.9×0.3+0.6×0.3

=14.76m2

P=1.4×14.76×26×(2.0+2.25)=2284KN

其中跨度为4.5m段:

截面最厚4.47m,腹板厚0.6m,底板厚0.6m,顶板厚0.4m。

S砼=6.7×(0.6+0.4)+(4.47-0.6-0.4)×0.6×2+0.9×0.3+0.6×0.3

=11.31m2

P=1.4×11.31×26×(2.25+2.25)=1853KN

所以,其中跨度为4.0m-4.5m段最重,P=2284KN

双拼I56b工字钢横梁3.9m跨度范围内承受荷载为1142KN.

受力分析如下:

M1=Pab/L=425.5×0.8×3.1/3.9=270.6(KN.m)

M2=Pab/L=391×2.4×1.5/3.9=361(KN.m)

Mmax=M2+M1×1.5/3.1=492(KN.m)

σ=Mmax/W=492KN.m÷(2446.5×2)cm3=101MPa<[σ]=205MPa

横梁强度满足要求。

f=Pc((2c+a)l2-4c2l+2c3-ac2-a3)/(6EIl)

=391×1.5((2×1.5+0.8)3.92-4×1.52×3.9+2×1.53-0.8×1.52-0.83)/(6×210GPa(2×33759)cm4×3.9)

=2.4mm<[f]=L/400=3500/400=9.75mm

横梁挠度满足要求。

(4)、钢管立柱检算

钢管立柱的直径为Φ720mm,壁厚为10mm,每排布置3根立柱,荷载按1.4混凝土重量计算。

其中跨度为4.0m-4.5m段最重。

立柱受力分析简图如下:

N1为翼板荷载,N2为底、腹、顶板荷载

N1=1.4×2.32×26×4.25/4=89.25KN

N2=2284/6=380.7KN

边立柱受力N边=380.7×2+89.25×2=940.0KN

中立柱受力N中=380.7×2=761.4KN

钢管面积A=3.14(0.722-0.702)/4=0.022294m2

惯性矩I=π(d4-d14)/64=3.14(0.724-0.74)/64

=14.05×10-4

回转半径i=(d2+d12)1/2/4=(0.722+0.72)1/2/4=0.251

立柱按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受力形式,u=2

λ=ul/i=2×6/0.251=48<λp=100所以立柱属于小柔度压杆。

按细长比λ值查《建筑施工手册》得:

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

φ=0.861

因此力杆容许轴力为:

φAf=0.861×0.022294×170000=3263(KN)

∵N≤φAf,∴立柱稳定性满足要求。

(5)、静压桩检算

阶段一段:

边立柱受力N边=380.7×2+89.25×2=940.0KN

中立柱受力N中=380.7×2=761.4KN

边立柱下布置三根静压桩,每根静压桩承受荷载为

N桩=940/3=313KN

中立柱下布置二根静压桩,每根静压桩承受荷载为

N桩=761.4/2=381KN

静压桩允许承载:

550KN

∴静压桩承载满足要求。

阶段二、三段:

S底、腹、顶板=6.7×0.858+(3.845-0.858)×0.6×2+0.9×0.3+0.6×0.3

=9.783m2

N底、腹、顶板=1.4×9.783×4.5×26=1602.5KN

N1=1.4×2.32×26×4.25/4=89.25KN

N2=1602.5/6=267.1KN

边立柱受力N边=267.1×2+89.25×2=713KN

中立柱受力N中=267.1×2=534KN

边立柱下布置二根静压桩,每根静压桩承受荷载为

N桩=713/2=357KN

中立柱下布置二根静压桩,每根静压桩承受荷载为

N桩=534/2=267KN

静压桩允许承载:

550KN

∴静压桩承载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