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424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docx

《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

(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计划:

内容名称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实间

4

本单元

教学内容

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与本单元相关的学生特

征的分析

本单元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教学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二、分课时教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1课时

课时总计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2课时

课时总计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

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3课时

课时总计

3

教学内容

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

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4课时

课时总计

4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

教学目标

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

(一)单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再教设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

(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计划:

内容名称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

教学用时

16

本单元

教学内容

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与本单元相关的学生特

征的分析

本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单元教学难点

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二、分课时教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1课时

课时总计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2课时

课时总计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3、14页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之后,巩固加强计算

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

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

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3课时

课时总计

7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对应用题形

成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知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应用题的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感知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应用题的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4课时

课时总计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

教学重点

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5课时

课时总计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6课时

课时总计

10

教学内容

10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退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7课时

课时总计

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9-20页

教学目标

在学生清楚退位减法的法则的基础上,能基本表达出笔算减

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的口语表达

教学难点

学生的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8课时

课时总计

12

教学内容

课本22页第10、1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应用题的结构,会根据条件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9课时

课时总计

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P23例4 用数学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10课时

课时总计

14

教学内容

练习课

(一)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11课时

课时总计

15

教学内容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12课时

课时总计

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

2、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式计算。

3、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应用题的多种解。

2、加连减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应用题的多种解。

2、加连减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13课时

课时总计

17

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练习

教学目标

加强学生所学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14课时

课时总计

1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15课时

课时总计

19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第16课时

课时总计

20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

(二)单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再教设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计划:

内容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用时

4

本单元

教学内容

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与本单元相关的学生特

征的分析

本单元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单元教学难点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二、分课时教学设计:

分课时顺序

1

课时总计

2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p38—39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有两个大小一样,但边的长度不一样的三角形纸)、三角板等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2

课时总计

22

教学内容

直角的初步认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3

课时总计

23

教学内容

角的分类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P38~4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4

课时总计

24

教学内容

剪角和数角(活动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剪一剪,数一数”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学会数角的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吹塑纸或硬纸片所做的角的图形3个,长方形纸,剪刀等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再教设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计划:

内容名称

表内乘法

(一)

教学用时

13

本单元

教学内容

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

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

与本单元相关的学生特

征的分析

本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单元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单元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二、分课时教学设计:

分课时顺序

1

课时总计

2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44页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2

课时总计

26

教学内容

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4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

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重点

能同时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

教学难点

能同时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3

课时总计

27

教学内容

练习课(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文字题的初步接触

教学难点

文字题的初步接触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4

课时总计

2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学准备

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5

课时总计

29

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3—5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

游戏的图片、学生准备小棍若干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6

课时总计

30

教学内容

乘加乘减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6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投影、卡片、图片等

教学流程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课时顺序

7

课时总计

31

教学内容

提问题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