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160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docx

《工作报告之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报告之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docx

工作报告之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篇一:

“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

胡剑更新时间:

2013-6-316:

55:

29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注实验与探究能力体现了“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在实验中比较容易表现出学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和策略已经在生物课程中被广泛采用,在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上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我国过去的近十年间,许多生物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为新课程推广探究式教学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本人在生物实验与生物中、高考的关系问题上从事过研究,现想进一步研究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有关问题。

主持人通过万网和中国知网查阅了相关的探究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有53576篇的科研论文和课题,其中和生物有关的有5531篇,和中学生物有关的有1008篇,在这1008篇文章中和中学实验有关的有210篇,涉及到实验教学的有32篇,主持人仔细查阅了这些相关的文章发现:

这些文章虽然涉及到实验教学,但主要是从书本上个别试验进行阐述,或者多数上从探究实验的角度去设计实验,从整个中学阶段(初、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来研究的不多,而

这一方向正是我们研究方向,当然,我们也在《中学生物学》、《生物学教学》上也看到一些相关的文章,对我们也有一些帮助。

二、研究目标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案来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以此来了解这些方案对学生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影响,对教师的一项。

三、研究内容

1、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了解和现状分析、调查。

2、设计一系列实验教学方案

(1)把验证性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演示实验

(2)把验证性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

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只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

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能力,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都较理想。

虽然它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和理解生物学规律,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参差不齐,实验中容易产生各种与结论不符的意外结果,这必然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的怀疑。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不得不重做实验,直至得出满意的结论。

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某些演示实验,如“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高效性”、“人呼出的气体”、“小麦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改为学生探究实验,不仅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

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且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将验证性学生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学生实验

1)有关实验材料探究

通过对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教材上的实验要选择此种材料,它是不是最佳材料,如果没有可以换用当地的哪种材料,材料不同对实验有什么影响等等,让学生明白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与材料的选择是密不可分的。

如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选择材料常用新鲜的绿叶如菠菜,但由于气温缘故市场上菠菜价格高,对其去根、茎后利用率也较低。

为此尝试用其他的绿叶代替,如马蹄莲、金盏菊、苜蓿叶、青菜叶。

另外,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后,材料改为苹果、桔子、香蕉等。

通过探究,让学生更关注日常生活。

2)有关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的探究

在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中教材中介绍使用玻璃毛细管,画滤液线用火柴梗或牙签效果如何,引导探究。

3、开放设计型实验(研究性课题)探究

研究性课题可根据教材给出的课题目的要求、开展课题研究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讨论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全过程。

学生通过这类完整的探究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作出预测或假设,制订调查或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收

集、记录、分析和解读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检验假设,把得到的结论以各种形式与他人交流。

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体验、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机会,培养了他们学习生物的持久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根据高中生物教材知识内容,可选择从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部分):

(1)植被对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作用的探究。

(2)探究微量元素硼对花粉的萌发的影响。

(3)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4)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及探究光照强弱对叶绿体分布的影响。

(5)设计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仪器。

(6)设计一个实验测定玉米胚芽鞘对光的敏感部位

(7)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农药污染是否有净化作用。

根据初中生物教材知识内容,可选择从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部分):

(1)尝试对仙人掌植物的嫁接。

(2)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3)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生活在水中的2—3种动物独特的运动方式。

(4)探究蚂蚁用什么语言交流。

(5)探究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一直收集资料并学习交流,文献法贯穿在课题始终。

以及有关探究——建构教学等专题学习研究。

2、问卷法:

学生对通过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了解现状调查;实验教学方案实施后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查。

3、行动研究法:

设计一系列实验教学方案。

研究通过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影响。

五、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9年9月1日~11月):

对学生进行实验基础知识调查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

第二阶段(2009年12月1日~2010年3月):

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了解和现状分析、调查;对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分析评价、表达交流等步骤进行培训。

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1年6月):

针对相关的实验课题(如前)设计一系列实验教学方案,进行探究,教师适当予以指导,开放性设计型实验课题探究。

【篇二:

探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语文分层探究性学习模式”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分层探究性学习模式”课题研究报告

一、前言:

为大面积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初中语文分层探究性学习模式”作为市级重点研究课题,从2005年9月开始实验,为使该课题的研究能深入地进行下去,通过验收并进行大面积推广。

现就两年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二、实验内容和目的:

(一)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1.教师角色与职能的转变:

(1)教师应具备的理论基础:

一是确立以学习者中心的教学主体观,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因此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分层探究性学习”,就要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绝不能因为学正文

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彼。

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一种全员参与、共同发展、分层递进的现代教育科研理念,注重教学科研的大众性,普遍性。

二是确立以学习论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观,推动学生这个教育主体去“学会学习”,教学主要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是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现代学习质量观。

(2)进行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辅导和实践,以期求得学生的了解、理解、参与及评价;就“分层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课外阅读,制定学生课外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方法、步骤、要求、目的等;尝试建立灵活、客观,立足于平常的“分层探究性学习”评价方法,以期不断激励学生对“分层探究性学习”的参与,并强化他们对语文学习能力的追求。

2.学生的学法及实施过程:

学生一般在课前的自主课文预习中,先通过以下几种常见的质疑方法(类比生疑法,联想生疑法,异同对比生疑法,借果推因生疑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由教师在作业批阅中将这些问题分类,综合为有挑战性,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

然后在课堂上提出来,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求知,在同桌探讨,四人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辩论赛等形式中,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学习、分析、理解语文的能力。

针对课外阅读学生需要做好三件事:

如何使用图书馆,阅览室,为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服务;如何制作文摘卡及网页,建立探究性学习的资料库;如何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加以整理、总结。

(二)实验目的:

1.减轻学生语文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他们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实际应用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在教学中体现人本精神。

3.培养学生搜集、利用、加工现代信息,应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自主式小组合作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及动手实践

能力,在学生中培养和树立一种终身学习观,形成一种能适应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学习能力。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三个面向”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四、实验的方法和条件:

1.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这是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运用于整个研究过程中,即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

发现的研究问题是在实际工作之中,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计划中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并非确定之后一成不变,允许随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上进行充实和调查,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调整,最后再实践。

运用行动研究法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改进实际工作。

(2)调查法:

在研究初期采用该方法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进行较为科学的分层,为开展研究做好准备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该方法实时了解学生的变化情况并积累相应资料;在研究末期采用该方法对整个研究的效果作评价,并及时反馈、矫正。

(3)案例法与比较法相结合:

在研究过程中将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随机抽取案例,将其在研究过程前后的变化结果进行比较,及时了解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以利于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重点采取比较实验法。

担任实验班的教师采用“初中语文分层探究性学习模式”组织教学;对照班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在“九五”、“十五”期间承担过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培养了一批勤奋敬业、有教育科研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不仅从经费上提供保证,而且在管理制度和考评制度上进行了完善,有利的促进了教师开展科研的积极性,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2)课题主持人及实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热情执着,肯于钻研,能够随时沟通交流,并且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持人有很强的凝聚力,能够进行理论指导及实践协调。

课题组依靠学校的科研实力,能够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前来指导、听课、评课,进行专题报告,及时解决研究中的疑问,纠正不足,并且能够根据学校科研室的要求定期检测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做到有的放矢,使研究规范、严密、科学。

(3)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课题研究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使课题研究具备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在此课题研究之前,课题组成员就已取得了相关的一些成果,这一研究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论指导实践。

五、实验的措施与步骤:

l.合理划线分组,定出层次。

实验前,充分了解学生,可通过观察、交往、调查、考试和民主的自我鉴定的方式,采取以学生自愿为主,教师辅之以审核和微调,进行合理分层。

分层前,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使学生真正认识分层的目的,了解分层的必要性,防止由分层而产生负面影响.分层后,又逐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作些调整,合理地进行升降,保持动态平衡,让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的层次之中.一般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差、中、优分成a、b、c三个层次,人数比例大致以2:

4:

2为宜。

学生层次划分后,再按a、b、c--个层次人数的比例,兼顾性格互补,性别搭配的方式合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比如我校实验班有学生56人,a层次和c层次的学生各14人,全班分成7个小组,每组a、c层次的学生各二人,其余4人为b层次的,c层次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辅导a层次的学生和帮助b层次的学生解难释疑.这样既便于互帮互学,又能使学生的能力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

2.针对学生层次,设制不同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备课时针对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各层次目标是在保证全体学生合格的基础上,让各类学生既能“吃到”、“吃了”,也能“吃饱”,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同时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制订向高层次过渡的递进目标。

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到层,细化到人,有利于增强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成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3.实行因材施教,以单元教学为框架,灵活选择教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单元教学为框架,具体采用分层推进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每一阶段,都尽可能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教学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分层指导、设疑解难、引导提问、讨论小结的方法,使优生学得充实,潜能生经过努力也能消化得了。

对a层次的学生应多关注一分,厚爱一层。

每一阶段的要求,难度小一点、问题可简单点,采取一些“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的教育原则,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和b、c层学生的牵带下,克服困难,拾级而上。

而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放开走,设计的问题可灵活一些,难度大一点,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设计等级化作业,采用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

为了调“众生”口味,使各层次学生都有题可做。

在作业的设计中,根据教材的弹性、大纲的最基本要求、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量体裁衣”,设计等级化作业.对a层次的学生,练习作业难度可降低,并给予必要的提示,铺设坡度,切实减轻潜能生的学业负担,增强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纠错补漏。

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可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效大的选做题,让他们完成,培养他们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b层次介于两者之间,并鼓励他们选做c层作业。

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如面批、小组内互改、小组集体批改等等,评分可采取等级制、百分制、更要用评语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对学生作业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要予以肯定,对见解独特、作业态度认真、正确率高的作业等,可加鼓励性评语,对出现了错误的作业,暂不评分,待学生订正后再重新评分,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采用分层测试,实施分层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是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

然后通过考分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等级,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分层评价采用个体差异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层次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总分为100分的试卷中,60分为基础题,40分为层次题。

基础题为各层次学生必做题,层次题指选做题,难易程度不一.各层次学生可做相应的题目,难

【篇三: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沈阳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申请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指导教师:

姓名:

李坤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提交时间:

2008年1月4日

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科学》教材在3—6年级已经开始使用,科学课程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几年来,我们的“科学探究”开展的如何呢?

稍作调查,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存在,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低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探究活动的低效性主要表现在:

(一)探究材料的随意性。

在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中材料的准备是关键,但在一线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中对探究材料的准备还缺乏重视,对探究材料的科学优化和呈现上缺乏技术,材料的结构性不强,随意现象比较普遍。

(二)思想的盲从性。

探究活动可以说是小学科学课中的一大热点,许多教师都在采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

但有一些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运用探究活动这一方法来进行教学,而是盲目的跟从于这种教学模式,没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结果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三)探究活动的无序性。

小学生的制约能力差,自由探究活动时,课堂难于掌控。

如果教师没有较好的调控能力,学习过程有时会陷入混乱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浮燥的状态,对科学现象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夸大其辞。

(四)探究活动的被动性。

实验探究过程中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有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而是各说各的,以自我为中心。

彼此之间的合作不是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前提下进行的。

在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

(五)探究活动的浅表性。

学生的科学探究还只是停留在儿童嬉玩活动的层次。

虽然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了陶冶,但是热闹有余、思维不足,科学探究的更重要的任务建构知识层面缺失,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后续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列举的这些现象绝非个别现象,可以它们还存在着很大的普遍性,而这样的现状却直接影响着我们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能力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形成、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可以说也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

所以,研究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策略对于现在的科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新科学课程实施这几年来,大家对先进的科学教学理念也能说上一二,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味道也浓烈了很多。

这些都表明小学科学教学在多年课改洗礼下,课堂教学局面已经有了改观。

但是,探究式教学的现状仍然令人担忧。

据有关测查数据显示,有10%-20%的学生没有达到及格水平。

我们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测查可能存在一些科学性的问题,但数据还是反映出了问题: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效益水平不高。

另外,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由优变劣的现状也反映出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低效性伴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

度有丧失的危险。

所以研究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是一个紧要的课题,它对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会起到一个参照的作用,同时对于我们将来从事教学也能够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二)现实意义

本课题以“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的教学策略”为目标,将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建出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法和技巧。

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活动的情景,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本课题研究形成的课堂教学策略将能够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性有明显的提高。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解决教师“教”的科学性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它的提出其实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间相互争论的产物。

在国外探究性学习至少被大规模倡导过三次。

最近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70年代的欧美等国,主要代表是布鲁纳、施瓦布等人。

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理论,而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的“探究学习”则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以小主人公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他们从理论上论证了“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合理性。

此外,还有美、法等国进行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其实这也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它的思想是不注重教育的结果,不追求学生说出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等。

此外我在网上查询到一些相关文章。

如嘉善县魏塘四小的金华在《构建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困惑与对策》一文中提出了几点困惑:

(1)探究主题谁来确定?

(2)已被证实科学结论的探究活动是否有必要花大精力去探究?

(3)无法获得成功的探究活动是否需要?

(4)没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活动是否要继续?

等等,也提出几点对策:

(1)教师要真正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2)科学探究不要仅仅为了寻求某一个科学结论。

(3)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4)提供充足的材料。

叶胜红在《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小学科学开展深入探究学习的思考》提出以下观点:

(1)开展深入探究学习的微观思考:

选准切入点,挖掘生发点,把握观察点,抓住发散点,发现延伸点。

(2)开展深入探究学习的宏观思考:

处理好唯一性和多元性的观念,遵循“探究性学习”发展的规律。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的策略》(作者不详)一文中提出实现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应该从营造科学探究氛围的和谐性、挖掘科学探究材料的结构性、体现科学探究内容的生活性、确保科学探究时间的充足性等八个方面来采用教学策略。

以上研究成果为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基础,我可以以他们的理论为指导,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吸取他们实践中的经验及教训,更好地开展论文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主要研究内容

对小学科学课堂出现的低效性教学进行原因分析,并借用案例的分析来提出可适行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五、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

六、论文主体框架

一、概念的界定

(一)探究

(二)科学探究

(三)有效的科学探究

二、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性的表现特征

(一)正确的教学目标

(二)和谐的师生效流

(三)准确的知识传授

(四)高效的小组合作

三、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低效性的表现特征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低效性的表现特征

1.材料的随意性

2.思想的盲从性

3.探究的被动性

4.合作的低效性

5.活动的浅表性

(二)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低效性的原因分析

1.来自教师的原因

2.来自学生的原因

3.来自探究内容的原因

四、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创设和谐的探究氛围

1.用实验创设探究氛围

2.用故事创设探究氛围

3.用生活实事创设探究氛围

4.用旧知识创设探究氛围

5.用游戏创设探究氛围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否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吻合

2.现有的资源是否适合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学目标是否适合认知的需要

(三)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

1.小组的性质

2.小组的合作方式

(四)给予恰当的过程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探究问题

2.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探究方法

(五)融入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