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70563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醴陵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醴陵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醴陵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醴陵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醴陵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醴陵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doc

《醴陵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醴陵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醴陵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doc

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目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3

第二节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4

第三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4

第四节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5

第五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5

第六节市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6

第七节市域重大市政设施规划 6

第八节市域重大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7

第九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7

第十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

第十一节市域空间管制与协调 8

第四章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9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9

第二节城市规模 9

第五章城市用地布局与发展方向 9

第六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0

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0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11

第三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11

第四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1

第七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2

第八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3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3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14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15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15

第六节环境卫生规划 15

第九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15

第十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16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17

第十二章附则 17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醴陵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2条规划依据

1、城市规划的法规、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国家、湖南省关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务院,1996年18号文件)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设部)

3、湖南省、醴陵市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规划、计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

《株洲市“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核心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一2020》(醴陵市人民政府)

《醴陵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

第3条规划原则

1、贯彻落实国家“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建设要求。

努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对接长株潭,促进区域一体化。

注重统筹兼顾,促进醴陵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联系,达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3、突出醴陵市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中心城市职能建设,强化醴陵在长株潭地区乃至湖南省的核心竞争力。

4、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修编,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延续性,加强对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

5、充分吸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等研究成果,与省市“十一五”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醴陵市各部门、行业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为2010—2030年。

近期为2010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30年;2030年以后为规划远景。

第5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由醴陵城区(含阳三、西山、黄泥坳、来龙门4个街道办事处)和板杉乡、孙家湾乡、东堡乡、东富乡、王仙镇的全部行政辖区组成,总面积为557.65km2。

在规划区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6条规划层次

1、市域范围:

是指醴陵市所辖行政区用地范围,面积是2157.2km2。

2、中心城区:

是指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范围,由醴陵现状建成区和板杉乡、孙家湾乡、东堡乡、东富乡、王仙镇的部分用地组成,面积为323.32km2。

3、城市规划区:

由醴陵现状建成区和板杉乡、孙家湾乡、东堡乡、东富乡、王仙镇的全部行政辖区组成,面积为557.65km2。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7条城市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按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要求,促进醴陵“两型社会”的建设;积极发挥醴陵市作为长株潭城市群山水园林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世界釉下五彩陶瓷之都、湘东赣西现代物流中心的作用;将醴陵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良、科教进步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8条城市发展策略

1、优化传统产业,引入新兴产业

做大做强陶瓷和烟花两大传统产业,引入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先进制造配套、服装加工、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多层次复合化的两型产业结构。

2、保护山水环境,建设低碳城市

保持醴陵现有的山水格局,塑造醴陵山水园林城市风貌,促进城乡土地的集约利用,积极使用清洁能源,倡导绿色交通方式,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3、对接长沙株洲,融入区域分工

加强与长株潭核心城市的互动与交流,积极融入长株潭区域分工当中,提升醴陵在区域中的地位。

4、强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

强化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商务、商业、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扩大醴陵在长株潭外围东部地区的辐射及吸引能力,提升城市竞争力。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第9条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引领市域城乡发展

整合资源要素,打造精品城市,形成整个市域的增长极核与驱动中心。

加强重点镇的建设,在市域范围内形成若干增长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通过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进步。

2、分区统筹优势互补,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将市域空间划分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创新发展区、小城镇优化发展区、小城镇促进发展区、生态涵养区等五大片区。

对于不同的功能分区,采取不同的政策进行引导,以实现特色集聚和优势发展,在市域范围内实现资源特色优势互补。

3、民生设施均衡布局,城乡一体保障公平

通过民生设施的城乡均衡布局,促进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建设,缩小当前城乡生活设施配置水平的差异,逐步实现交通、市政、基本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覆盖城乡。

4、保护自然山水格局,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切实保护山水资源,处理好城市规模扩张与自然山水格局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产业两型化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维持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第10条城镇化战略

醴陵城镇化发展战略是:

“强化中心,培育集核,以点带面,协调发展”。

形成城镇体系完善、空间分布合理、经济全面发展、城镇功能健全、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宜居、人口转移顺畅、公共服务共享的市域城乡发展新格局。

第11条乡村发展战略

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经营,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模式,扶持农业生产服务业发展,同时鼓励农村非农产业合理发展。

2、通过基础设施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节约农村建设用地,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的现代农村居民点。

3、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实现就业多元化,稳定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改善乡村生活水平。

4、建立健全乡村社会保障机制,尽快制定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制度和建立健全有关机构,保障农村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第二节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12条市域人口规模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110万;2030年市域总人口123万。

第13条市域城镇化水平

2015年,市域城镇化水平48%,城镇人口为53万;203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70%,城镇人口为86万。

第三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14条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城一带两廊五区”

1、“一城”指的是醴陵中心城区。

规划对现有的城市功能进行优化,促进城市产业两型发展,保持传统山水格局,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带动区域“两型”社会创新发展的窗口。

2、“一带”指的是东部城镇密集发展带。

规划促进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在106国道沿线的集聚与整合,加强小城镇的建设,注重培育小城镇的城乡服务职能,优化发展传统产业。

3、“两廊”指的是渌江创新发展走廊和交通综合发展走廊。

渌江创新发展走廊以渌江为依托,规划大力发展科技农业、观光旅游、休闲服务等创新产业,构建城乡一体的两型产业体系,切实保护渌江水体及两岸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空间廊道。

交通综合发展走廊以上瑞高速公路、320国道为依托,规划发展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休闲旅游等产业,通过对现有产业和城镇的整合与重构,构建沿交通线延伸并向两翼辐射的综合空间走廊。

4、“五区”指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创新发展区、小城镇优化发展区、小城镇促进发展区、生态涵养区等五大片区。

规划对于不同的功能分区采取不同的政策进行引导,以实现特色集聚和优势发展,在市域范围内实现资源特色优势互补。

第15条市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

规划醴陵市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按照“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三级设置。

I级城镇:

即醴陵中心城区,规划人口50万。

II级城镇:

包括白兔潭、泗汾、均石、官庄、新霞等5个重点镇,各镇规划人口3-10万人。

III级城镇:

包括潼塘、王仙、大障、船湾、神福港、板杉、黄达咀等7个一般镇,各镇规划人口1-3万。

第16条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城镇职能结构分为综合型、工业型、农业服务型、生态旅游型四大类别。

规划市域各城镇的职能引导重点以产业空间承载、农业支持服务、商贸物流集散、休闲旅游服务等为主。

综合型:

包括醴陵城区、白兔潭、泗汾、均石、仙霞等5个综合性城镇。

工业型:

包括潼塘、王仙、大障、船湾等4个工业型城镇。

农业服务型:

包括板杉、黄达咀等2个农业服务型城镇。

生态旅游型:

包括官庄、神福港等2个生态旅游型城镇。

第四节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第17条产业发展战略

在规划期内,大力提升陶瓷和花炮传统产业,在技术、品牌、特色上加强创新。

应对长株潭市场需求,重点打造休闲旅游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

对接长株潭产业配套和沿海产业转移,积极谋划高新材料、装备制造配套、生态型劳动密集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第18条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1、规划106国道沿线为传统产业提升带,主导产业为陶瓷和花炮,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乡镇在现有的基础上,做特做专,形成以某类陶瓷或花炮产品为重点的专业镇。

2、规划“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为创新产业发展区。

其中,醴陵城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高科技陶瓷产业以及相关的陶瓷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

醴陵城区以外的乡镇(主要集中在渌江沿线和官庄水库周边)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有条件的新霞镇在镇区周边也可适当发展陶瓷新材料产业。

第五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19条市域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以国家及区域的交通为依托,以长沙和株洲市区为主要联系方向,加强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呈开放态势的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沪昆高铁(醴陵段)、渌水通航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市域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