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辩》宋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0312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子辩》宋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诸子辩》宋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诸子辩》宋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诸子辩》宋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诸子辩》宋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诸子辩》宋濂.docx

《《诸子辩》宋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子辩》宋濂.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诸子辩》宋濂.docx

《诸子辩》宋濂

诸子辩

(明)宋濂

诸子辩(一名龙门子)。

本书据顾颉刚先生标点《诸子辨》(再版校正)朴社民十七年七月第三版整理排录,竖排繁体改横排简体,其中间有标点分段等处,则据文意重加整理。

顾颉刚先生所在《序》、《再版弁言》及增补目录仍旧。

洛阳老庄研究院潇雨整理排录。

宋濂(1310~1381)明初散文家。

字景濂,号潜溪。

先祖潜溪人(今属浙江金华),至宋濂时迁到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宋濂自幼好学,曾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人学习。

元至正时被荐为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就,隐居龙门山著书10余年。

朱元璋起兵取婺州,召见宋濂,命他为五经师。

朱元璋称帝后又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

洪武二年(1369)奉命修《元史》,为总裁官。

当时朝廷祭祀、朝会、诏谕、封赐文章大多由他执笔。

累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洪武十年因年老辞官还家。

后因长孙犯法,又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茂州,中途病故于夔州。

正德时追谥文宪。

  宋濂散文,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最为出色。

如《秦士录》写文武兼长而怀才不遇的邓弼磊落性格及坎坷命运。

《杜环小传》及《李凝传》分别叙写两个中、下层人士仗义助人、赈济病贫的品德。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五伤流俗之嗜利也。

传其事以劝焉”。

《记李歌》则写出了生于娼门的少女李歌,拒绝豪华生活诱惑,维护尊严的不屈性格。

再如《王冕传》中王冕豪放孤傲性格也刻画得十分鲜明。

  宋濂有寓言体散文集《燕书》及《龙门子凝道记》。

如《尊卢沙》讥讽了好说大话、贻误国事之人,文章以“终身不言。

欲言,扪鼻即止”作结,颇有谐趣。

《鼠□狸□》则写因享受而丧失搏斗能力的狸□竟望鼠而抖,表现长期养尊处优之害。

其他如《成阳□借梯》、《越人溺鼠》、《白雁啄奴》等皆风趣诙谐,启人深思,为较好讽刺小品。

  宋濂写景散文佳作亦不少。

如《环翠亭记》写亭外竹林“积雨初霁”,“浮光闪彩,晶荧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秀丽清新。

《桃花涧修禊诗序》、《看松庵记》等皆文笔简洁。

《阅江楼记》,情景畅达,此类文章,后成“台阁体”的先声。

有《宋文宪公全集》53卷,亦有版本称《宋学士全集》或《宋学士文集》。

《篇海类编》20卷。

《洪武正韵》16卷。

《元史》210卷等。

 

  序

  自从《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后,许多人知道我曾在五六年前辑集辨伪的文字,很劝我把这些东西整理付印。

我既拗不过他们的好意,但也找不到时间把搜得的材料整理就绪。

因想宋濂的《诸子辨》卷帙最少,不妨先印出来,稍塞同志们的责望;并且可以把它作一回尝试,如其销场不坏,以后还可由朴社印些大部的辨伪著作,如万斯同的《群书疑辨》之类。

所以现在便把这书印出来了。

  这书原来编在宋濂的文集里,没有单行本。

我最早知道它,是由于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的短序中说的“明宋景濂有《诸子辨》,予合经、史、子而辨之”一句话。

但我并没有宋濂的文集,所以不曾读到。

直至民国九年十一月中,因标点《古今伪书考》而检得此书,一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浦江傅氏刻《宋文宪公集》本,一为京师图书馆所藏明刊《宋学士全集》本,便依据了这两本钞录了。

可惜这两本的刊刻都不精,误字很多。

现在发印此书,凡两本异同处,择善而从;至于两本一例错误的地方,非灼知其为某字之误则不轻于改正,因为恐怕随意改了反而更错。

标点旧籍是很不易的,希望读者诸君肯把我的误处随时见告。

  宋濂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主修《元史》,这想是大家都知道的。

他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一三一0),卒于明太祖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七十二。

这本书是元顺宗至正十八年(一三五八)做的,他那时年四十九。

那时明太祖的将邓愈打下了建德,宋濂遣妻孥到诸暨山中避难,自己独住在浦江很寂寞,便把平日积蓄的意见写成此书。

在跋上看,他著这书始于是年三月丙辰(十八日)之后,至六月壬午(十五日)脱稿,不满三个月。

因为家室屡次迁徙,没有书籍存留,单凭记忆,所以定得并不详细。

过了两年,他就受明太祖的征召了。

  宋代辨伪之风非常盛行,北宋有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南宋有郑樵、程大昌、朱熹、叶适、洪迈、唐仲友、赵汝谈、高似孙、晃公武、黄震等。

宋濂生在他们之后,当然受到他们的影响,所以他的书里征引他们的话很多,尤其是高似孙、黄震二家,而此书的体裁也与《子略》和《黄氏日抄》相类。

接着这书的,有他的弟子方孝孺《逊学斋集》中《读三坟》、《周书》、《夏小正》诸篇和他的乡后学胡应麟《四部正讹》诸书。

这一条微小而不息的川流流到了清代,就成了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公然用了一个“伪书”的类名来判定古今的书籍,激起学者的注意了。

  我们现在要表章这此著作,只为它们的作者肯用一点自己的心思,能给与读者一个求真的暗示之故,并不是说他们的批评和考证都是很精确的。

老实说,在现在时候,这些著作是早该没有价值的了。

即如此书,你看宋濂在序跋中所说的话,成见何等的重,态度何等的迂腐,他简直是董仲舒请罢百家的口气。

他恨不使庄子受孟子的教诲,恨不强葛洪改学《六艺》,恨不把《公孙龙子》烧毁了。

他一方面既以《吴子》的“五胜者祸,一胜者帝”的话为然,一方面又以吴起的“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的事为合理,这是怎样的矛盾自陷?

他称许《尉尉子》的“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的话为慈仁,却忘记了本书中尚有“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威加海内”等鼓吹杀人的话。

这种遮遮掩掩,缚手缚脚的态度,真使我们看了难过。

就是考证方面,也有许多很浅陋的地方。

如他信《鬻子》非伪书,而其理由只是“其文质,其义弘”。

他不信《化书》为宋齐丘作,而其理由只是“使齐丘知此,则何为不得其死也?

”(里面自然也有很好的,如《亢仓子》、《子华子》、《淮南子》、《文中文》诸条。

)总之,他是用善恶功过的信条来论定古书的真伪的。

这种的观念,在现代的学术界里是绝对站不住的了。

  我们既经看出他们的态度是卫道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浅薄的功利思想,入不得现代的学术界的,为什么还要表章他们呢?

唉,这原是我们的学术界里的公同的羞耻!

我们的学术界真是太不长进了,在十四世纪是这样,到二十世纪还是这样,宋濂们的孤陋的见解比较了现代的一班陈腐的学究的头脑尚算得是新颖的。

我们现在要做一种开新的工作,还不得不从他们一辈人说起,请他们一辈人做我们的先导。

我希望这书出版之后,大家看了,知道在五六百年以前已经露出了这一线的求真的微光,便想起我们生在今日,应该怎样地努力,使得我们的成绩,可以超过他们。

若是我们连这一点也没有,甚至于捧了伪书当法宝看待,岂不令古人在地下笑人!

  再有一层,我们也须知道的。

我们现在能有这样清楚的头脑,能够作出比古人精密的考证,满目看出古人的错误,这并不是我们比古人一概聪明,乃是我们遭值的时势比古人一概好。

我们固然要不辜负自己的“一切要求解放”的时势,但也须原谅古人在他们的"不许发展自己理性"的时势之下所作的贡献。

在他们那样的时势之下,能有这一点怀疑的趋向,一点一滴地留传给我们以零碎的疑古的遗产,使得我们增加了许多寻求真理的勇气,这真是可以感谢的呵!

  我常说,只要大家在作一件事情时肯想一想,世界的进步不知将怎样地快。

读者们,如果以我这意见为然的,请在读这一本书时就想一想罢:

"我们对于他所批评、所考证的应不应信它?

如其我们对于他的话觉得不对,我们自己便该怎样做?

"

  顾颉刚中华民国十五年七月廿七日

  再版弁言

  北京社中来信,说《诸子辨》第一版售罄了,豫备再版。

自这本书出版后,我便发见了几个错字。

现在有改正之望,这是使我很快乐的。

到厦门大学图书馆中一查,见有嘉庆庚午金华知府严荣所刻《宋文宪公全集》和同治中胡凤丹所刻《金华丛书》中《宋学士全集》,便借来校对一过。

结果,这一本小册子里竟改正了二十个错处。

这使我很惶恐了!

我敬致歉忱于购买初版《诸子辨》的读者!

  顾颉刚中华民国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

  

序(宋濂)

  诸子辩者何?

辩诸子也。

通谓之诸子何?

周秦以来,作者不一姓也。

作者不一姓而立其言何?

人人殊也。

先王之世,道术咸出于一轨,此其人人殊何?

各奋私知而或盭大道也。

由或盭大道也,其书虽亡,世复有依仿而托之者也。

然则子将奈何?

辞而辩之也。

曷为辩之?

解惑也。

 

  鬻子

  《鬻子》一卷,楚鬻熊撰。

熊为周文王师,封为楚祖,著书二十二篇,盖子书之始也。

《艺文志》属之道家,而小说家又别出十九卷。

今世所传者,出祖无择所藏,止十四篇。

《崇文总目》谓其八篇已亡,信矣。

其文质,其义弘,实为古书无疑。

第年代久邈,篇章舛错,而经汉儒补缀之手,要不得为完书。

黄氏疑为战国处士所托,则非也。

序称熊见文王时,年已九十。

其书颇及三监曲阜时事,盖非熊自著,或者其徒名"政"者之所记欤?

不然,何有称"昔者文王有问于鬻子"云?

  管子

  《管子》二十四卷,齐大夫管夷吾撰,夷吾字仲。

其书经刘向所定,凡九十六篇,今亡十篇。

自《牧民》至《幼官图》九篇为《经言》,《五辅》至《兵法》八篇为《外言》,《大匡》至《戒》九篇为《内言》,《地图》至《九变》十八篇为《短语》,《任法》至《内业》五篇为《区言》,《封禅》至《问霸》十三篇为《杂篇》,《牧民解》至《明法解》五篇为《管子解》,《臣乘马》至《轻重庚》十九篇为《管子轻重》。

予家又亡《言昭》、《修身》、《问霸》、《牧民解》、《轻重庚》五篇,止八十一篇。

题云"唐司空房玄龄注",或云非也,尹知章注。

是书非仲自著也。

其中有绝似《曲礼》者,有近似老庄者,有论伯术而极精微者,或小智自私而其言至卑汙者。

疑战国时人采掇仲之言行,附以他书成之。

不然,"毛嫱西施","吴王好剑","威公之死,五公子之乱",事皆出仲后,不应豫载之也。

朱子谓仲任齐国之政,又有"三归"之溺,奚暇著书?

其说是矣。

先儒之是仲者,称其谨政令,通商贾,均力役,尽地利,既为富强,又颇以礼义廉耻化其国裕如,(潇雨按:

张舜徽选编《文献学论著辑要》本作"余如",属下句。

)《心术》、《白心》之篇,亦尝侧闻正心诚意之道,其能一匡天下,致君为五伯之盛,宜矣!

其非仲者,谓先王之制,其盛极于周,后稷、公刘、大王、王季、文、武、成、康、周公之所以制周者,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勤,经营之难,积累之素,况又有出于唐、虞、夏、商之旧者矣,及其衰也,而仲悉坏之,何仲之不仁也!

呜呼!

非之者固失,而是之者亦未为得也。

何也?

仲之任术立伯,假义济欲,纵其致富强,而汲汲功利,礼物俱丧,其果有闻正心诚意之道乎?

周自平王东迁,诸侯僭王,大夫僭诸侯,文、武、成、康、周公之法,一切尽坏,列国尽然,非止仲一人而已也。

然则仲何如人?

曰:

人也,功首而罪魁者也。

曰:

齐之申、韩、鞅、斯之列,亦有间乎?

曰:

申、韩、鞅、斯刻矣,而仲不至是也,原其作俑之意,仲亦乌得无罪焉?

薄乎云尔。

  晏子

  《晏子》十二卷,出于齐大夫晏婴。

《汉志》八篇,但曰《晏子》。

《隋》《唐》七卷,始号《晏子春秋》。

与今书卷数不同,《崇文总目》谓其书已亡,世所传者盖后人采婴行事而成,故柳宗元谓墨氏之徒有齐人者为之,非婴所自著。

诚哉是言也!

  老子

  《老子》二卷,《道经》、《德经》各一。

凡八十一章,五千七百四十八言,周柱下史李耳撰。

耳字伯阳,一字聃。

聃,耳漫无轮也。

或称周平王四十二年,以其书授关尹喜。

今按平王四十九年入春秋,实鲁隐公之元年。

孔子则生于襄公二十二年,自入春秋下距孔子之生,已一百七十二年。

老聃,孔子所尝问礼者,何其寿欤?

岂《史记》所言"老子百有六十余岁",及"或言二百余岁"者,果可信欤?

聃书所言,大抵歛守退藏,不为物先,而壹返于自然。

由其所该者甚广,故后世多尊之行之。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家祖之。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神仙家祖之。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兵家祖之。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庄、列祖之。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申、韩祖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张良祖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曹参祖之。

聃亦豪杰士哉!

伤其本之未正,而末流之弊,至贻士君子有"虚玄长而晋室乱"之言。

虽聃立言之时,亦不自知其祸若斯之惨也。

呜呼!

此姑置之。

道家宗黄老,黄帝书已不传,而老聃亦仅有此五千言。

为其徒者,乃弃而不习,反依仿释氏经教以成书。

开元所列《三洞琼纲》,固多亡缺。

而祥符《宝文统传》所记,若《大洞真》,若《灵宝洞玄》,若《太上洞神》,若《太真》,若《太平》,若《太清》,若《正一》诸部,总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又多杂以符咒、法箓、丹药、方技之属,皆老氏所不道。

米巫祭酒之流,犹自号诸人曰"吾盖道家!

吾盖道家!

"云。

  文子

  《文子》十二卷,老子弟子所撰,不知氏名。

徐广曰:

"名鈃。

"李暹曰:

"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

"裴骃曰:

"计然姓辛,字文子,其先晋国公子也。

"孟康曰:

"姓计名然,越臣也。

"葵谟曰:

"《计然》者,范蠡所著书篇名,非人也。

谓之'计然'者,所计而然也。

"颜师古曰:

"葵说谬矣。

《古今人表》计然列在第四等。

计然一名计姸。

《吴越春秋》及《越绝书》并作计倪。

倪与姸、然三音皆相近,故讹耳。

"由是观之,诸说固辩矣,然是书非计然之所著也。

予尝考其言,壹祖老聃,大概《道德经》之义疏尔。

所谓"体道者不怒不喜,其坐无虑,寝而不梦,见物而名,事至而应",即"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涤除玄览"也。

所谓"上士先避患而后就利,先远辱而后求名,故圣人常从事于无形之外而不留心于已成之内,是以祸患无由至,非誉不能尘垢",即"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荣守辱"之义也。

所谓"静则同,虚则通,至德无为,万物皆容",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也。

所谓"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即"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也。

其他可以类推。

盖《老子》之言宏而博,故是书杂以黄、老、名、法、儒、墨之言以明之,毋怪其驳且杂也。

计然与范蠡言,皆权谋术数,具载于书,绝与此异,予固知非著是书者也。

黄氏屡发其伪,以为唐徐灵府作,亦不然也。

其殆文性之人,祖老聃而托之者欤?

抑因裴氏"姓辛,字文子"之说,误指为范子《计然》十五卷者欤?

  关尹子

  《关尹子》一卷,周关令尹喜所撰。

喜与老聃同时,著书九篇,颇见之《汉志》。

自后诸史无及之者,意其亡已久矣。

今所传者,以《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为名。

盖徐藏子礼得于永嘉孙定,未知定又果从何而得也。

前有刘向序,称盖公授曹参,参薨,书葬;孝武帝时,有方士来上,淮南王安秘而不出,向父德治淮南王事,得之。

文既与向不类,事亦无据,疑即定之所为也。

间读其书,多法释氏及神仙方技家,而藉吾儒言文之。

如"变识为智","一息得道","婴儿蕊女,金楼绛宫,青蛟白虎,宝鼎红炉","诵咒土偶"之类,聃之时无是言也。

其为假托,盖无疑者。

或妄谓二家之说实祖于此,过矣。

然其文虽峻洁,亦颇流于巧刻。

而宋象先之徒乃复尊信如经,其亦妄人哉!

  亢仓子

  《亢仓子》五卷,凡九篇。

相传周庚桑楚撰。

予初苦求之不得,及得之,终夜疾读,读毕叹曰:

"是伪书也!

剿《老》《庄》《文》《列》及诸家言而成之也。

"其言曰:

"危代以文章取士,则剪巧绮繿益至,而正雅典实益藏。

"夫文章取士,近代之制,战国之时无有也。

其中又以"人"易"民",以"代"易"世"。

"世民",太宗讳也,伪之者其唐士乎?

予犹存疑而未决也。

后读他书,果谓"天宝初,诏号《元桑子》为《洞灵真经》,求之不获。

襄阳处士王士元,采诸子文义类者,撰而献之。

"其说颇与予所见合。

复取读之,益见其言词不类,因弃去不复省。

《农道》一篇,虽可读,古农家书具有之。

或者谓可孤行,吾亦不知其为何说也。

  邓析子

  《邓析子》二卷,郑人邓析撰。

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子产之世,数难子产之法。

子产卒后二十一年,驷歂为政,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夫析之学,兼名法家者也。

其言"天于民无厚,君于民无厚,父于子无厚,兄于弟无厚",刻矣。

夫民非天弗生,非君弗养,非父弗亲,非兄弗友,而谓之无厚,可乎?

所谓"不能屏勃厉,全夭折","执穿窬诈伪诛之","尧舜位为天子,而丹朱、商均为布衣","周公诛管蔡",岂诚得已哉?

非常也,变也。

析之所言如此,真"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者哉!

其被诛戮,宜也,非不幸也。

  鶡冠子

  《鶡冠子》,楚人撰,不知姓名。

尝居深山,以鶡羽为冠,著书四卷,因以名之。

其书述三十变通古今治乱之道,而《王鈇篇》所载楚制为详。

立言虽过乎严,要亦有激而云也。

周氏讥其以处士妄论王政,固不可哉!

第其书晦涩,而后人又杂以鄙浅言,读者往往厌之,不复详究其义。

所谓"天用四时,地用五行,天子执一以守中央",此亦黄老家之至言。

使其人遇时,其成功必如韩愈所云。

黄氏又谓"韩愈猎取二语之外,余无留良"者,亦非知言也,士之好妄论人也如是哉!

陆佃解本十九篇,与晁氏削去前后五卷者合。

予家所藏,但十五篇云。

  子华子

  《子华子》十卷,程本撰。

本字子华,晋人,曰魏人者非也。

《艺文志》不录。

予尝考其书,有云:

"秦襄公方启西戎,子华子观政于秦。

"又稽《庄周》所载子华子事,则云:

"见韩昭僖侯。

"夫秦襄公之卒在春秋前,而昭僖之事在春秋后,前后相去二百余年,子华子何其寿也?

其不可知者一。

《孔子家语》言孔子遭齐程子于郯,程子盖齐人。

今《子华子》自谓"程之宗君受封于周,后十一世国并于温"。

程本商季文王之所宅,在西周,当为畿内小国。

温者,周司寇苏忿生之所封。

用襄王举河内温、原以赐晋文公,温固晋邑也。

孰谓西周之程而顾并于河内之温乎?

地之远迩,亦在可疑。

其不可知者二。

后序称子华子为鬼谷子师。

鬼谷,战国纵横家也。

今书绝不似之,乃反类道家言。

又颇剿浮屠、老子、庄周、列御寇、孟轲、荀卿、《黄帝内经》、《春秋外传》、司马迁、班固等书而成。

其不可知者三。

刘向校定诸书,咸有序,皆渊悫明整,而此文独不类。

其不可知者四。

以此观之,其为伪书无疑。

或传王銍性之、姚宽令威多作赝书,而此恐出其手,理或然也。

然其文辞极舂容,而议论焕发,略无窘涩之态,故尤善惑人。

人溺文者,孰觉其伪哉?

  列子

  《列子》八卷,凡二十篇,郑人列御寇撰。

刘向校定八篇,谓御与郑缪公同时。

柳宗元云:

"郑缪公在孔子前几百载,御寇书言郑杀其相驷子阳,则郑繻公二十四年,当鲁缪公之十年,向盖因鲁缪公而误为郑尔。

"其说要为有据。

高氏以其书多寓言,而并其人疑之,"所谓御寇者,有如鸿蒙、列缺之属",误矣。

书本黄老言,决非御寇所自著,必后人会萃而成者。

中载孔穿、魏公子牟及西方圣人之事,皆出御寇后。

《天瑞》、《黄帝》二篇,虽多设辞,而其"离形去智,泊然虚无,飘然与大化游",实道家之要言。

至于《杨朱》、《力命》,则"为我"之意多,疑即古杨朱书,其未亡者剿附于此。

御寇先庄周,周著书多取其说。

若书事简劲宏妙,则似胜于周。

间尝熟读其书,又与浮屠言合。

所谓"内外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弗同也。

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非"大乘圆行说"乎?

"鲵旋之潘(合作番)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沈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非"修习教观说"乎?

"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

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

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虽穷难终。

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

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以学幻",非"幻化生灭说"乎?

"厥昭生乎湿,醯鸡生乎酒,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久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非"轮回不息说"乎?

"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非"寂灭为乐说"乎?

"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可(潇雨按:

可当作何)存?

"非"圆觉四大说"乎?

中国之与西竺,相去一二万里,而其说若合符节,何也?

岂其得于心者亦有同然欤?

近世大儒谓华梵译师皆窃庄列之精微,以文西域之卑陋者,恐未为至论也。

  曾子

  《曾子》,孔子弟子鲁人曾参所撰也。

《汉志》云十八篇,《唐志》云二卷。

今世所传,自《修身》至《天圆》凡十篇,分为二卷,与《唐志》合,视《汉》则亡八篇矣。

其书已备见《大戴礼》中。

予取而读之,何其明白皎洁,若列星之丽天也!

又何其敷腴谆笃,若万卉之含泽也!

《传》有之:

"有德者必有言。

"信哉!

"七十而从心",进学之序;"七十免过",勉人之辞。

其立言迥然不同也,周氏不察而讥之,过矣!

"君子爱日",诲学者也;"一日三省",自治功也。

语有详略,事有不同也,高氏以辞费诮之,亦何可哉?

或谓《大孝篇》有及乐正子春事,固出后人所辑,而非曾子所自著,则庶几也。

  言子

  《言子》三卷。

言子名偃,字子游,吴人。

近新昌王爚裒《论语》书所载问答而为此书,不知者直谓为偃所自著,盖非也。

大抵古书之存于今者,多出于后人之手。

如《孔子家语》谓为孔安国所录壁中之文,往往多钞《左传》、《礼记》诸书,特稍异其辞耳,善读者固不敢与之。

世传贾谊《新书》,谓谊所作,亦不过因《过秦论》、《吊湘赋》而杂以《汉书》中语足之,似非谊本书也。

此犹有所附丽而然。

古《三坟》书亡已久,宋毛渐特出之。

《山坟》则言君臣、民物、阴阳、兵家,谓之《连山》。

《气坟》则言归藏、生动、长育、止杀,谓之《归藏》。

《形坟》则言天地、日月、山川、云气,谓之《乾坤》。

与先儒所言《三易》大异。

《阴符》古无是书,唐李筌特出之,以为黄帝所作,皆取兵家谲诞不经语,而文以奇涩之辞。

又妄说太公、范蠡、鬼谷、张良、诸葛亮等训注,皆凿空扇虚以惑世,尤使人惊愕不止。

是果何为哉?

予读《言子》之书,于是乎有感。

  子思子

  《子思子》七卷,亦后人缀缉而成,非子思之所自著也。

中载孟轲问:

"牧民之道何先?

"子思子曰:

"先利之。

"轲曰:

"君子之告民者,亦仁义而已,何必曰利?

"子思子曰:

"仁义者,固所以利之也。

上不仁则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乐为诈,此为不利大矣。

"他日,孟轲告魏侯罃以仁义,盖深得子思子之本旨。

或者不察,乃遽谓其言若相反者,何耶?

  慎子

  《慎子》一卷,慎到撰。

到,赵人,见于《史记》列传。

《中兴馆阁书目》乃曰浏阳人,浏阳在今潭州,吴时始置县,与赵南北了不涉也,误也。

《汉志》云四十二篇。

《唐志》云十卷,不言篇数。

《崇文总目》言三十七篇。

今所存者,唯《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耳。

《威德》篇曰:

"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

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

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官长也。

"《民杂》篇曰:

"大君者,太上也,兼蓄下者也。

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

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取去焉。

"《君人》篇曰:

"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则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矣。

然则受赏者虽当,望多无穷;受罚者虽当,望轻无已。

"皆纯简明易,类非刑名家所可及,到亦稷下能言士哉!

庄周、荀卿称之,一则曰慎到,二则曰慎到,虽其术不同,亦有以也。

  庄子

  《庄子》十卷,战国时蒙人漆园吏庄周撰。

《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总三十三篇。

其书本《老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承日月,骑风云,上下星辰而莫测其所之,诚有未易及者。

然所见过高,虽圣帝经天纬地之大业,曾不满其一哂,盖仿佛所谓"古之狂者"。

惜其与孟轲氏同时,不一见而闻孔子之大道。

苟闻之,则其损过就中,岂在轲之下哉?

呜呼!

周不足语此也。

孔子百代之标准,周何人,敢掊击之,又从而狎侮之?

自古著书之士,虽甚无顾忌,亦不至是也。

周纵曰见轲,其能幡然改辙乎?

不幸其书盛传,世之乐放肆而惮拘检者,莫不指周以藉口。

遂至礼义陵迟,彝伦斁败,卒踣人之家国,不亦悲夫!

金李纯甫亦能言之士,著《鸣道集说》,以孔、孟、老、庄同称为圣人,则其沈溺之习,至今犹未息也,异说之惑人也深矣夫!

《盗跖》、《渔父》、《让王》、《说剑》诸篇,不类前后文,疑后人所剿入。

晁氏谓:

"孔子没,道术散,老子始著书,周起而羽翼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