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卵巢癌诊疗规范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9531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卵巢癌诊疗规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9卵巢癌诊疗规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9卵巢癌诊疗规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9卵巢癌诊疗规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9卵巢癌诊疗规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卵巢癌诊疗规范版.docx

《9卵巢癌诊疗规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卵巢癌诊疗规范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卵巢癌诊疗规范版.docx

9卵巢癌诊疗规范版

卵巢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在我国,卵巢癌年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3位,位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恶性肿瘤之后,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死亡率位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包括多种病理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上皮性癌,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70%,其次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各约占20%和5%,本诊治规范主要针对卵巢上皮性癌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

(一)筛查方法和高危人群

Ⅰ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90%。

但是卵巢深处盆腔,当卵巢病变处于早期时常无特异临床症状,当因出现症状而就诊时,70%的患者已处于晚期。

因此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可是现有基于普通人群的资料,无论是CA125、经阴道超声单独筛查还是二者联合,均不能达到满意的筛查效果。

对于普通人群的筛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表明普通妇女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仅为1%左右,而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携带者在一生之中发生卵巢癌的风险分别达54%和23%,是卵巢癌的高危人群。

对于BRCA突变携带者,在未完成生育前,推荐从30-35岁起开始定期行盆腔检查、血CA125和经阴道超声的联合筛查。

BRCA1/2胚系突变的筛查可采外周血或唾液标本通过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的方法进行检测。

这两个基因突变的检测,不但有助于确定卵巢癌的高危个体,对于卵巢癌患者兼有预测预后和指导治疗药物选择的意义(详见靶向治疗部分)。

此外,还有Lynch综合征、利–弗劳梅尼综合征(Li-Fraumenisyndrome)家族的女性都是卵巢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需要检测的基因还包括MLH1、MSH2、MSH6、PSM2、TP53等。

对于家族史比较明显但无法判断属于哪种遗传性综合征的情况,可考虑行遗传相关的多基因检测。

检测结果应咨询相关医师,在发病风险、筛查方法以及诊断和治疗方面得到相应的指导。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上皮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

由于卵巢深居盆腔,卵巢上皮性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是非特异性症状,难以早期诊断,约2/3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

晚期时主要因肿块增大或盆腹腔积液而出现相应症状,表现为下腹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部分患者表现为短期内腹围迅速增大,伴有乏力、消瘦等症状。

也可因肿块压迫出现大小便次数增多的症状。

出现胸腔积液者可有气短、难以平卧等表现。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常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与上皮癌有所不同,早期即出现症状,除腹部包块、腹胀外,常可因肿瘤内出血或坏死感染而出现发热,或因肿瘤扭转、肿瘤破裂等而出现急腹症的症状。

约60%~70%的患者就诊时属早期。

2.体征

临床查体可发现盆腔包块、或可扪及子宫直肠陷凹结节。

上皮性癌多为双侧性、囊实性或实性,结节不平感,多与周围粘连。

有淋巴结转移时可在腹股沟、锁骨上等部位扪及肿大的淋巴结。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95%以上为单侧性。

合并大量腹水者腹部检查时移动性浊音阳性。

(三)辅助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查

血CA125、人附睾蛋白4(HE4)是卵巢上皮癌中应用价值最高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复发监测。

(1)CA125

最为常用的卵巢癌肿瘤标志物,尤其是浆液性卵巢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CA125的阳性率与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晚期、浆液性癌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及非浆液性癌患者(早期卵巢癌的阳性率约43.50%~65.70%,晚期卵巢癌的阳性率约84.10%~92.40%)。

有研究发现,CA125在绝经后人群的应用价值更高,在绝经后人群中,CA125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79.1%~90.7%)和特异度(79.1%~89.8%)均优于绝经前人群(敏感度69.8%~87.5%,特异度63.3%~85.7%)。

外科手术或化疗后,87%~94%的卵巢癌病例中血CA125浓度与疾病进程相关性较好,可提示肿瘤的进展或消退。

满意减瘤术后,7天内CA125可下降到最初水平的75%以下。

(2)HE4

HE4是近10余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标志物,其对卵巢癌的诊断特异度(约90%~95%)显著高于CA125(76.6%~86.5%)。

HE4水平不受月经周期及绝经状态的影响,在绝经前人群中,其诊断卵巢癌的特异度(88.40%~96.80%)优于CA125(63.30%~85.70%)。

(3)ROMA指数

ROMA指数是将CA125和HE4的血清浓度测定与患者绝经状态相结合的一个评估模型,其值取决于CA125、HE4的血清浓度、激素和绝经状态。

研究显示,对于绝经前的患者,ROMA指数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平均为76.00%(70.20%~81.00%),特异度约为85.10%(80.40%~88.80%),而在绝经后的患者中,其敏感度约为90.60%(87.40%~93.00%),特异度约为79.40%(73.70%~84.20%)。

(4)其他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包括:

甲胎蛋白(alpha-fetalprotein,AFP),升高可见于卵黄囊瘤、胚胎癌和未成熟畸胎瘤;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chormone,β-hCG),升高见于卵巢非妊娠性绒毛膜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升高见于未成熟畸胎瘤或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肿瘤;乳酸脱氢酶(lacticaciddehydrogenase,LDH),升高常见于无性细胞瘤;CA19-9,升高常见于未成熟或成熟畸胎瘤。

2.影像学检查

卵巢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经阴道/经腹超声)、CT扫描、MRI扫描等,可以明确肿瘤形态、侵犯范围等,有助于定性诊断;如怀疑有邻近器官受侵和远处转移,可相应行胃肠造影检查、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和胸部CT检查等。

综合应用上述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实现对卵巢癌的术前临床分期、术后随诊观察和治疗后疗效监测。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卵巢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明确卵巢有无占位性病变,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肿瘤形态学特征是超声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主要标准。

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探头接近卵巢,图像分辨率高,不受肥胖及肠气干扰,对卵巢癌的诊断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没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可采用经直肠超声。

经腹超声是阴道超声的重要补充,比如肿瘤过大,阴道超声无法获得整个肿瘤的视野。

此外,经腹超声还可以评估卵巢癌对周围脏器的侵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腹腔种植转移情况,如有无输尿管扩张、腹水、腹膜种植。

彩色多普勒有助于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同良性肿瘤相比,卵巢恶性肿瘤表现为更高的峰值流速、更低的血流阻力指数。

超声造影可见观察肿瘤内部血供情况,特别是与微血管的显示优于多普勒,有利于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特别是抗血管生成等分子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

另外可以用超声微泡对比剂介导靶向药物及基因治疗。

超声用于治疗后定期随访,廉价、无辐射是其最大的优势,重点观察肝脾脏有无转移、双肾有无积水、腹膜有无种植、有无腹水、阴道残端及周围有无新出现病灶、髂血管旁淋巴管囊肿有无及进展情况,髂血管旁、腹膜后淋巴结、锁骨上及腹股沟淋巴结有无转移。

另外老年或病情严重患者,需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血管超声检测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超声造影可协助鉴别瘤栓与血栓。

超声介入方面,对于预计难以满意减瘤或患者体弱难以耐受大手术的患者,可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获取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

穿刺部位可选择盆腔肿瘤、增厚的大网膜、腹膜等部位。

另外盆底腹膜增厚明显者,可经阴道或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术前综合影像评估无明确转移的孤立性卵巢肿瘤,尤其是可疑早期卵巢癌者,需谨慎选测穿刺活检,原因是避免因穿刺导致的医源性肿瘤播散。

(2)腹盆腔CT扫描

腹盆腔CT扫描是卵巢癌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观察病变内微小脂肪、钙化,有助于对卵巢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检出;CT扫描速度快,一次屏气即可同时完成对腹部和盆腔的扫描,对于评价肿瘤的范围及腹膜转移有重要价值,可辅助临床分期,为首选检查方法。

在患者没有对比剂禁忌的情况下应行增强扫描。

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的CT影像多表现为盆腔或下腹部不规则形或分叶状囊实性肿瘤,囊壁及囊内间隔薄厚不一,可伴结节状、乳头状突起;实性部分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腹水及腹膜、网膜转移在卵巢癌中常见,CT影像上可表现为网膜区扁平样、饼状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边缘不规则,界线不清。

腹膜转移表现为腹腔内、肝、脾、结肠等脏器表面不规则软组织结节及肿块等。

但CT对于早期卵巢癌、卵巢形态未发生显著改变者敏感度较低。

(3)盆腔MRI

软组织分辨率高,其多参数、动态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的组织成分性质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对于脂肪、出血等成分的观察有优势,其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准确度可达到83%~91%;MRI有助于确定盆腔肿块起源,并辅助CT进行卵巢癌的术前分期。

卵巢癌原发灶的MRI影像特点与CT相似,以囊实性肿块、不规则囊壁及分隔、乳头结节及不均匀强化为主要特点,但MRI扫描范围有限,且对因运动引起的位移敏感,因此对腹膜转移和大量腹水患者显示效果不如CT,可作为腹盆腔CT的有效补充。

盆腔动态增强MRI延迟期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可辅助临床对患者行肿瘤原发灶减灭术的术前评价;结合临床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可对卵巢癌术后复发进行预测和评价。

(4)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SPECT全身骨显像有助于卵巢癌骨转移的诊断,全身骨显像提示骨可疑转移时,对可疑部位可增加断层融合显像或MRI、CT等检查进一步验证。

(5)PET-CT

PET-CT是先进的功能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反应病灶的代谢状况,治疗前PET-CT显像有助于卵巢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利于发现隐匿的转移灶,使分期更准确;PET-CT同步增强CT扫描有利于小病灶的检出。

但PET-CT价格仍较高,并不推荐为常规检查。

主要用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分期不明确,有可能影响治疗方案、治疗后评价疗效或复发后确定转移范围等情况。

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指南,对于下列情况,如临床认为需要,可推荐使用PET-CT:

盆腔肿物良恶性难以鉴别时;

卵巢上皮来源肿瘤治疗结束后随访监测;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恶性性索间质肿瘤,随访过程中出现典型症状、体检发现异常或肿瘤标志物升高;

I期2、3级及Ⅱ~Ⅳ期的未成熟畸胎瘤、任意期别的胚胎性肿瘤、任意期别的卵黄囊瘤和Ⅱ~Ⅳ期的无性细胞瘤化疗后的随访监测。

3.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大多数卵巢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或胸腔积液,行腹水或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临床高度可疑为晚期卵巢癌的患者,腹腔镜探查活检术不但可以获得组织标本,还可以观察腹盆腔内肿瘤转移分布的情况,评价是否可能实现满意减瘤手术。

4.胃肠镜检查

在盆腔肿块患者中需排除胃肠道原发肿瘤卵巢转移者,尤其相对年轻,血清CA19-9、CEA升高显著的患者需行胃肠检查,排除胃肠道转移性肿瘤。

5.腹腔镜检查

作为一种微创性手术,对于部分盆腔包块、腹水患者需排除盆腔炎性包块或结核性腹膜炎时,可行腹腔镜探查活检,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腹盆腔探查还可用于判断能否实现满意的减瘤手术,这部分内容详见治疗部分。

三、鉴别诊断

临床上发现盆腔包块时,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子宫内膜异位症:

此病也可形成盆腔包块伴血清CA125升高。

但此病常见于生育期年龄女性,可有继发性、渐进性痛经、不孕等,血CA125多为轻中度升高,查体可伴有盆底、骶韧带触痛性结节。

2.盆腔炎性包块:

盆腔炎症也可形成囊实性或实性包块,与卵巢癌相似,多伴有血CA125上升。

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往往有人工流产术、上环、取环、产后感染或盆腔炎等病史。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下腹痛等,双合诊检查触痛明显,抗炎治疗有效后包块缩小,CA125下降。

3.卵巢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常发生于单侧,活动度较好,表面光滑,包膜完整。

患者一般状况较好,CA125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影像学多表现为壁光滑的囊性或实性包块,一般无明显腹盆腔积液。

4.盆腹腔结核:

患者常有结核病史和不孕病史,可有消瘦、低热、盗汗等症状。

腹膜结核合并腹水时,可合并CA125升高。

有时临床难以鉴别,腹水细胞学检查未能查到恶性肿瘤细胞,难以明确诊断时,可考虑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

5.卵巢转移性癌:

消化道、乳腺原发肿瘤等可转移至卵巢。

卵巢转移性肿瘤常表现为双侧实性或囊实性包块。

胃癌卵巢转移瘤也称为库肯勃瘤。

鉴别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病史、影像学、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鉴别。

四、病理分类和手术病理分期

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卵巢癌诊断的金标准。

卵巢上皮性癌主要病理类型有:

浆液性癌(80%),子宫内膜样癌(10%)、透明细胞癌(10%)、黏液性癌(3%),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少见病理类型(表1)。

其中浆液性癌最常见,分为低级别(LGSC)和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

在基因水平,低级别浆液性癌具有高频的KRAS和BRAF突变,但罕见TP53突变;高级别浆液性癌以遗传学高度不稳定和几乎所有病例皆有TP53突变为特征。

低级别浆液性癌通常是双侧发生,镜下有多种结构模式,包括单个细胞和形状不规则的小细胞巢杂乱地浸润间质,微乳头或较少见的大乳头,外围分开的透明空隙;不同的浸润模式通常并存。

很多LGSC有并存的交界性浆液性肿瘤/非典型增殖性浆液性肿瘤成分。

与HGSC相比,坏死几乎从未检测到,沙粒体很常见,核分裂活性很低(通常<3/10HPF)。

HGSC通常由实性细胞团块组成,有裂隙样腔隙。

常有乳头状、腺样和筛状区域。

坏死常见。

核大,深染和多形性,常有大的奇异形核或多核。

核仁通常明显,可能很大、嗜酸性。

核分裂象很多,常有非典型核分裂象。

沙粒体多少不一。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包卵黄囊瘤、无性细胞瘤和畸胎瘤三大类,还有一些起源于单胚层的肿瘤(表1)。

各种组织学类型的卵巢上皮癌在发病机制、免疫表型、突变基因和预后方面均有所不同(表2)。

病理报告强调规范化和标准化。

内容应包括肿瘤大小、生长方式、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脉管癌栓、转移范围等,早期癌还需明确卵巢表面或输卵管浆膜面是否受侵等,还有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病理学指标。

此外,还可附有与卵巢癌药物靶向治疗、生物学行为以及判断预后等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提供临床参考。

目前,基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酶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检查手段正在建立和应用,将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可能有助于预测肿瘤对治疗反应、转移复发倾向以及判断预后。

表1卵巢上皮癌/生殖细胞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浆液性肿瘤

ICD-O编码

良性

浆液性囊腺瘤

8441/0

浆液性腺纤维瘤

9014/0

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瘤

8461/0

交界性

交界性浆液性肿瘤/非典型增殖性浆液性肿瘤

8442/1

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微乳头亚型/非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癌

8460/2*

恶性

低级别浆液性癌

8460/3

高级别浆液性癌

8461/3

黏液性肿瘤

黏液性囊腺瘤

8470/0

黏液性腺纤维瘤

9015/0

交界性

交界性黏液性肿瘤/非典型增殖性黏液性肿瘤

8472/1

恶性

黏液性癌

8480/3

子宫内膜样肿瘤

良性

子宫内膜样囊肿

子宫内膜样囊腺瘤

8380/0

子宫内膜样腺纤维瘤

8381/0

交界性

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非典型增殖性子宫内膜样肿瘤

8380/1

恶性

子宫内膜样癌

8380/3

透明细胞肿瘤

良性

透明细胞囊腺瘤

8443/0

透明细胞腺纤维瘤

8313/0

交界性

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非典型增殖性子宫内膜样肿瘤

8380/1

恶性

透明细胞癌

8310/3

Brenner肿瘤

良性

Brenner瘤

9000/0

交界性

交界性Brenner瘤/非典型增殖性Brenner瘤

9000/1

恶性

恶性Brenner瘤

9000/3

浆-黏液性肿瘤

良性

浆-黏液性囊腺瘤

8474/0*

浆-黏液性腺纤维瘤

9014/0*

交界性

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非典型增殖性浆-黏液性肿瘤

8474/1*

恶性

浆-黏液性癌

8474/3*

未分化癌

8020/3

间叶肿瘤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

8931/3

高级别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

8930/3

混合性上皮-间叶肿瘤

腺肉瘤

8933/3

癌肉瘤

8980/3

生殖细胞肿瘤

无性细胞瘤

9060/3

卵黄囊瘤

9071/3

胚胎性癌

9070/3

非妊娠性绒癌

9100/3

成熟性畸胎瘤

9080/0

未成熟性畸胎瘤

9080/3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9085/3

单胚层畸胎瘤和起源于皮样囊肿的体细胞型肿瘤

卵巢甲状腺肿,良性

9090/0

卵巢甲状腺肿,恶性

9090/3

类癌

8240/3

甲状腺肿性类癌

9091/1

黏液性类癌

8243/3

神经外胚层型肿瘤

皮脂腺肿瘤

皮脂腺腺瘤

8410/0

皮脂腺癌

8410/35

其他罕见的单胚层畸胎瘤

鳞状细胞癌

8070/3

其他

表2卵巢上皮癌各亚型常见免疫组化标记和突变基因

常见免疫组化标记

常见突变基因

高级别浆液性癌

P53+

WT1+

Pax8+

HighKi-67

TP53

BRCA1,2

低级别浆液性癌

WT1+

Pax8+

p53野生型

LowKi-67

BRAF

KRAS

宫内膜样癌

ER+

Pax8+

Vimentin+

WT1-

p53野生型

PTEN

CTNNB-1(beta-catenin)

透明细胞癌

HNFbeta+

WT1-

ER-

KRAS

PTENPIK3CA

黏液性癌

CK20+

Cdx2+

CK7+

ER-

WT1-

KRAS

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腹膜癌及其他类型卵巢恶性肿瘤采用FIGO2014年修订后的分期系统(表3)。

表3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腹膜癌FIGO分期

FIGO

肿瘤局限在一侧或双侧卵巢/输卵管

ⅠA

肿瘤局限在一侧卵巢/输卵管

包膜完整、卵巢和输卵管表面无肿瘤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无肿瘤细胞

ⅠB

肿瘤局限在双侧卵巢/输卵管

包膜完整、卵巢和输卵管表面无肿瘤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无肿瘤细胞

ⅠC

肿瘤局限在一侧或双侧卵巢/输卵管并合并以下特征

ⅠC1

肿瘤术中破裂

ⅠC2

肿瘤术前破裂或肿瘤位于卵巢和输卵管表面

ⅠC3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有恶性肿瘤细胞

局限在真骨盆的一侧或双侧卵巢/输卵管癌

原发腹膜癌

ⅡA

肿瘤侵犯或种植于子宫/输卵管/卵巢

ⅡB

肿瘤侵犯或种植于其他盆腔脏器

卵巢/输卵管/原发腹膜癌伴病理证实的盆腔外腹膜或盆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ⅢA

ⅢA1

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

ⅢA1i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不超过10mm

ⅢA1ii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超过10mm

ⅢA2

仅镜下可见的盆腔外腹膜转移

ⅢB

肉眼可见最大径不超过2cm的盆腔外腹膜转移

ⅢC

肉眼可见最大径超过2cm的盆腔外腹膜转移(包括未累及实质的肝脾被膜转移)

ⅣA

伴有细胞学阳性的胸腔积液

ⅣB

肝脾实质转移

腹腔外脏器转移(包括腹股沟淋巴结和超出盆腹腔的淋巴结)

肿瘤侵透肠壁全层

五、治疗

手术和化疗是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

极少数患者可经单纯手术而治愈,但绝大部分患者均需手术联合化疗等综合治疗。

(一)手术治疗

手术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初始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手术目的包括切除肿瘤、明确诊断、准确分期、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卵巢癌的初次手术包括全面的分期手术及肿瘤细胞减灭术。

临床判断为早期的患者应实施全面分期手术,明确最终的分期。

临床判断为中晚期患者应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如果术前怀疑有恶性肿瘤可能,推荐行开腹手术。

近年来有腹腔镜手术用于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的报道,但仍有争议。

腹腔镜在晚期卵巢癌方面的应用主要在于明确诊断,协助判断能否满意减瘤。

1.全面分期手术

适用于临床Ⅰ期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

目的在于切除肿瘤,全面手术病理分期,并在此基础上评价预后、制定化疗方案。

手术步骤:

①取下腹部纵切口,进入腹腔后,首先取腹水行细胞学检查。

若无腹水,以生理盐水冲洗腹盆腔,取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

②全面仔细探查腹盆腔内脏器,包括所有壁层腹膜表面。

除可疑部位取活检外,还应对膀胱腹膜返折、子宫直肠陷凹、双侧结肠旁沟腹膜、膈下腹膜(也可使用细胞刮片进行膈下细胞学取样)进行活检。

原发肿瘤若局限于卵巢,应仔细检查包膜是否完整。

③切除全子宫和两侧卵巢及输卵管,于横结肠下切除大网膜以及任何肉眼可见病灶。

手术中尽量完整切除肿瘤,避免肿瘤破裂。

肿瘤所在侧的骨盆漏斗韧带应行高位结扎以切除。

④肉眼可疑阑尾表面或系膜肿瘤受累或卵巢黏液性癌应行阑尾切除。

由于卵巢原发黏液性癌并不常见,所以卵巢黏液性肿瘤患者必须对消化道进行全面评估,以排除消化道来源的可能。

⑤双侧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时,上界应达肾静脉水平。

2.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如果患者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对于ⅠA、ⅠC期卵巢上皮癌(低级别浆液性癌、G1子宫内膜样癌)、可行单侧附件切除+全面分期手术,保留健侧附件和子宫。

术中需对肿物行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评估。

对于临床判断为ⅠB期的患者,可行双附件切除+全面分期手术,保留子宫。

性索间质肿瘤、交界性肿瘤可行单侧附件切除+全面分期手术,保留健侧附件和子宫。

有生育要求的任何期别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如果子宫和对侧卵巢正常,都可以保留生育功能。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影像学及术中探查未见淋巴结转移征象者可不行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Ⅰ期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高,保留生育功能应谨慎。

冻卵、辅助生殖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拟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手术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孕育后代的可能。

3.肿瘤细胞减灭术(debulkingsurgery,DS)

适用于术前或术中评估有卵巢外转移的中晚期患者。

手术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降低肿瘤负荷,提高化疗疗效,改善预后。

如初诊患者经妇科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有可能实现满意减瘤(残存肿瘤≤1cm),则可直接手术,称为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rydebulkingsurgery,PDS)。

如判断难以实现满意减瘤或年老体弱难以耐受手术者,则在取得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诊断后先行新辅助化疗2~3个周期,一般不超过4周期再行手术;或者初次减瘤术后残存较大肿瘤,经化疗2~3个疗程后再行手术者称为间隔(中间)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debulkingsurgery,IDS)。

手术步骤:

①取下腹纵切口,全面探查盆腔及腹腔的肿瘤情况。

②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及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

③切除能够切除的肿大或者可疑受累的淋巴结。

如果盆腔外肿瘤病灶≤2cm者行系统的双侧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切除范围同全面分期手术。

④阑尾切除的原则同全面分期探查术。

⑤为实现满意减瘤术,可根据转移灶所在部位,切除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