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显示器参数常识.docx
《最新显示器参数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显示器参数常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显示器参数常识
显示器参数常识
1,CRT:
就是所谓的“大屁股”,以前的家用电视和显示器都是这样的,很笨重。
优点是亮度高,分辨率可在带宽允许内自由调整,颜色好。
缺点就是笨重,功耗大。
2,LCD:
就是液晶,目前能买到的都是液晶。
这种显示器有点不言而喻,轻薄,功耗低。
缺点就是色彩相对较差
3,LED:
就是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
它的优点是低能高效,就是功耗更低,寿命更久,但是亮度更高。
缺点是色彩较差,点距较大。
因为它亮度高,一般充当LCD的背光源使用。
因为点距大的原因,所以广场的大屏幕一般是LED显示屏。
我今天主要说的是主流的LCD液晶显示器的颜色多说一点。
前面相对简单的我大概说下。
那么一款显示设备到底好在哪,我们该怎么购买,选择什么样的适合自己。
就我用过的显示器来说,短时间用过的不算,比如在朋友那里,我指的是放家里常用。
CRT有两款,LCD有四款。
其中没有一款是完美的,可以说各有特点。
我主要从参数讲。
一,分辨率
就是可显示像素宽高比,分辨率的乘积叫:
像素。
比如1024×768,1920×1080,1680×1050,打个比方,1920×1080,就是高度有1080发光点,长度有1920个发光点,分辨率越大,可显示内容就越多。
它是最重要的性能参数。
发光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点距,点距越小越细腻,越大越不清晰,比如马赛克就是超大点距。
比如1080P视频,它就是1920×1080分辨率的,放在1920×1080显示器上刚刚合适,如果是960×540分辨率的视频,放在1920×1080分辨率的显示器上,那么2个点显示一个像素,这样会有颗粒化,会造成不清晰。
那如果视频分辨率超过显示器分辨率,比如7680×4096放在1080P显示器上,一个像素点只能发一种颜色,这会造成像素丢失。
视频的分辨率代表清晰度,显示器的分辨率代表可显示大小。
二,亮度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显示屏有多亮。
它是可量化的性能参数。
但是往复杂里说,它所表达的是1ct(坎德拉)的电光源,在1平方米内产生的光通量。
亮度的单位叫做流明。
缩写是lm
因为流明是转换参数,所以代表符号是ct/m2,增加亮度的方法其实就是增加光通量,不是增加光源会聚,就是减小面积。
亮度高最显而易见的优点就是一张图片或者视频暗部可以更好的显示。
闪光灯的作用就是增加光通量。
理论来说,亮度越高越好,但是人眼接受不了。
它和刷新率有间接关系。
当刷新率(FPS)越低,亮度越高,人眼越接受不了,会造成眼部干涩。
作为CRT来说,刷新率一般有75,85,甚至100,亮度在500左右。
作为LCD来说,亮度一般是250流明和300流明。
但这并不代表无限大刷新率配合无限大流明眼睛就能接受,理论和理论是相违背的,毕竟眼球是有承载能力的。
三,刷新率和带宽
上面的问题说到刷新率,何为刷新率?
刷新率就是FPS。
很多玩游戏的朋友都知道FPS,FPS越快画面越流畅。
买好显卡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当前画面的FPS。
刷新率就是说单位时间内流过的组成视频的图片数量总和。
为什么FPS越高越流畅呢?
可能朋友们都玩过一个东西,把一本书或者扑克牌快速翻动会有美妙的图案,翻的越快越连贯。
比如1秒你能看60张扑克牌组成的动画,那么它的FPS就是60.
同样道理,作为视频和显示器来讲,一秒的视频如果是由3张图片组成的,那么就会非常卡顿,如果是10张就会好点,如果是100张那就很流畅。
电视机和显示屏是不一样的。
液晶显示器一般是60,CRT纯平一般是85或者75.而CRT纯平显示器看起来就舒服很多的原因。
并不是说液晶没有FPS85而不流畅,而是液晶显示器是水平扫描,纯平是垂直扫描。
现在的高端显示器,比如NEC和EIZO的高端,它们的显示器扫描率可以在FPS120,保证了绝对的流畅。
目前购买的显示屏,这个刷新率都不用考虑,都符合流畅标准。
除非专业显示器有必要选择高刷新率。
带宽是什么?
这么说吧,带宽就是显示器可通过的数据流量,当分辨率越大,刷新率越高,那么数据越大。
所以,带宽越大的显示屏可以在同样分辨率的实现更大的刷新率。
一般非专业显示器,不用考虑刷新率和带宽。
刷新率指的是画面流畅程度。
四,对比度
就是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光通量的比值。
对比度高的亮度层次分明,相对越清晰、越醒目。
和买衣服一样,颜色反差越大越醒目。
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静态对比度和动态对比度。
静态对比度,指的就是纯白(亮度最高)和纯黑(亮度最低)时的光通对比,这种对比度是典型性能参数。
动态对比度,指的是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测量值,就是说不是整体屏幕的亮度对比度,而是整体屏幕最低的一片与最高的一片区域进行的比值。
打个比方,在漆黑的黑夜里,一辆亮着加强版氙气灯汽车穿行郊区的视频。
先把亮度调整到最大,采集车灯中心的亮度并记录,然后亮度调整到最低,采集车灯完全照不到的黑夜的亮度并采集。
这种比值可以说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一般来说,动态对比度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动态对比度是某些厂商提出来的所谓标准,而这些厂商做动态对比度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其实对比度就没有任何工业标准!
就算要说也是静态典型对比度。
目前LCD的对比度一般是1000:
1。
能有静态对比度2000:
1的对比度就认为是很不错的显示屏,而3000静态对比度目前不太容易看到。
那些2000万:
1,N亿:
1的肯定是动态对比度,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就好比NBA篮球运动员出生时候的身高还没我们现在高,不能说所有NBA球员都没我们高吧?
对比度这个东西是双刃剑。
给你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代表着部分失真。
比如为了提高画面容易分辨的程度和视觉冲击,会把一根蜡烛的亮度加强,环境变暗。
但是如果这根蜡烛亮度堪称肉眼直接看太阳,蜡烛周围的环境堪比黑洞,还能觉得它好看吗?
通常而言,1000-3000之间是比较合理的。
五,灰阶
灰阶不太好懂,灰阶也称为灰度。
如果抛开其他彩色,就拿黑白来说,也会有人会说他不够黑,或不够白,它是有深度的。
8位的panel一共有256级灰度。
下图给一张256级灰度图让大家看看什么是灰阶。
上图是这是纯色灰阶,如果你的显示器可以明显看出来区别那么表示你的显示器是优秀的。
但不是灰阶越明显就表示灰阶越出色。
下面这张图也是灰阶测试图,因为在实际图像中,它代表颜色过渡平滑。
一款好的显示屏,灰阶必定是优秀的,不好的灰阶层次太过分明或者看不出来,造成明暗细节像色块一样一块一块的。
好的灰阶必定是非常平滑并递减的正确显示。
灰阶不好的显示器,会造成区块性严重,不够平滑,也表示很多明暗细节不够。
六,响应时间
在灰阶里我们看到了两张图,一个是彩色的,一个是黑白的,都是灰阶。
那么响应时间就来了。
它指的是颜色过渡发生的时间。
这个参数必定是越小越好,单位是毫秒(MS)。
如果响应时间太久因为上一种颜色还没正确显示及关闭,下一种颜色就来了,相应时间太长会造成拖影。
一般人认为,响应时间在16MS以内就会造成无拖影。
可目前绝大多数的厂商喜欢用黑白响应时间,就是纯黑切换到纯白的时间。
大家都很清楚,任何一张图片不会只有纯正的黑白,它是有色彩的,它中间是有灰度的。
一般而言,灰阶响应时间更重要,也更难降低。
但是厂商通过特殊的办法可以很明显的提高。
各位朋友需要看重的是灰阶响应时间。
一般而言,16MS以内工作没有多少问题,家用8MS以内看PPS没有多少问题,6MS以内看电影玩游戏、画面不是过快、眼睛不是太敏锐没有问题。
如果在2MS这个位置上,那么我个人认为你干什么都不会有问题。
七,色域
又一个很重要却不太好懂的参数,很多人不懂色域和面板位数带来的色彩总数的区别,它们都是显示色彩数量的参数。
灰阶指的是灰度,那么我们的眼睛不是看黑白电视机的,而是看大彩电的。
什么是色域?
色域就是能产生颜色的总和。
通俗了讲,就是你的显示器能够覆盖多少图谱以显示多少颜色。
上图就是色域图,直接用肉眼看吧。
色域越好,表示显示色彩越多,一张图片如果有以上所有颜色,但是显示器只能显示以上色域图的80%,那么就表示色域是NTSC80%色域。
换种方法来解释,图像输入是1000万种颜色,显示器输出给你眼睛只有800万,那么色域就认为是80%。
这个色域图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如果发现紫色表现最不好最少,那么就认为是NTSC色域缺失紫色过多。
色域一般说的是SRGB和NTCS,ARGB一般不在测试之内。
sRGB是是Adobe公司的sRGB模式,而NTSC是目前工业标准。
NTSC色域的范围比sRGB色域更广,现在一般的显示器都可以覆盖100%的sRGB色域,但是由于NTSC标准色域更广所以一般用NTSC来表示该显示器的色域。
色域好的表示色彩完整且通透。
例如三星OLED,它的色域能突破NTSC100%色域。
一般的显示器的NTSC色域是72%,100%的被称作广色域。
色域这个东西可以说非常非常重要,但是,一般的厂商制作的显示器由于容易失真,颜色越多越容易失真,可以说也是双刃剑。
但是不可否认色域是色彩方面的重要参数。
八,色温
这个色温说起来是非常非常复杂的,是纯黑色吸收热量的光色温度的度量,以开尔文(K)为单位。
一般的显示器如果具备色温调节功能,那么一般是9300K、6500K、5000K三个档位,标准的色温是6500K。
这种光谱现象只是表示颜色给你的视觉现象,没有说哪种色温更好,只能说越接近标准色温越容易接受,越接近原本画面。
但是色温和对比度不同,色温只是视觉现象,和艳丽、过度完全没关系,有的人天生喜欢冷色调,有的人天生喜欢暖色调,只能说,越靠近6500K越容易被接受。
什么是色温?
色调有什么用?
就是同样的照片,通俗的讲就是同样一张照片,给你感觉冷就是冷色调,给你感觉暖就是暖色调。
更通俗的讲法,就是冷色调发蓝,暖色调发红。
下面我给大家看一张不同色温的iPhone4s的屏幕。
上图是在屏幕上表现的,那么色温在具体在图像上表现如何呢?
我拍了一张照片用三种色温表现一下。
上面的鼠标图片第一个是原始图片,第二个是暖色屏,第三个是冷色屏。
什么?
你还说看不清楚?
那么我现在立即播放电影给你看看效果,顺带把色温稍微调大点。
一般显示器的色温不会差异到这个地步,我调大只是想说明色温是什么。
第一个原始6500K,第二个暖色调,第三个冷色调。
这次知道了吗?
有些图片是需要冷色调的,有些是需要暖色调的。
我必须要说的是,色温不仅概念比较模糊,而且还具备一致性的这个特征。
在不同亮度下,色温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虽然差异不大。
一般测试的时候在亮度0%、25%、50%、100%亮度时色温变化差异。
如果该显示器在100%亮度和100%对比度下,色温是6500K,但是如果到正常人使用的50%亮度下色温如果突破7500K,那么我就认为这款显示器的色温是非常不合格的。
色温也是具备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它直接影响色彩还原能力。
九,色彩还原
什么是色彩还原?
这个不难理解。
打个比方!
用高端相机拍摄并打印一张照片,分别在两款不同的显示器上观看,哪个更接近原始照片哪个色彩还原就更好。
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己机器上的一张图和别人显示器的颜色不一样的原因。
它是专业领域里最重要的参数。
单位是ΔE,这个参数表示着失真率。
这个失真率不是整体表现,而是个体表现的总和。
比如红色失真多少,蓝色多少。
它们的平均值被称为色彩还原能力。
色彩还原是专业领域里最重要的参数,做图、做设计、做视频必须重要的参数。
我打个比方,三星的OLED和苹果的IPS屏幕,三星明显更艳丽、对比度很大,但就是觉得和原始的图片不一样。
黑色特别黑,红的特别红,绿色偏蓝,白色发灰。
虽然高对比度高色域看电影效果很震撼,但有些网友都觉得就是不舒服,而且失真严重。
有的人喜欢修过的东西,有的人喜欢原始的东西。
但是作为专业用户来讲,真实的表现色彩是最重要的。
毕竟不是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屏幕变成“全自动美人相机屏幕”。
一般说某显示屏的色彩还原是指各个色阶的平均值。
这个理论上是越小越好,对于专业用户来讲越是如此,希望它是零。
这个色彩还原用校色仪来测试。
一般认为,ΔE在3以内,人肉眼几乎看不到区别。
不过能达到这个档次的显示屏,如果对比度和色域还能突破100%,那么我能想到的只有3个品牌:
NEC、EIZO、三菱的高端显示器。
它价格不比某些车便宜。
ΔE在6以内,被认为很难看出来区别,只有专业作图的人仔细对比才能看出来区别。
一般是入门专业显示器的色彩还原能力。
ΔE在13以内,普通人也可以看出来,但是色调基本没变。
市面上能买到的绝大部分都在这个范围内。
ΔE在25之内,被认为色调都变了,但是起码还觉得是这种颜色。
ΔE超过25,就被认为是另外一种颜色。
刚才说了色彩还原的ΔE是平均值,并不是说专业显示器就看不到区别,因为有的颜色色彩还原能力小于1,有的大于10。
如果要讨论色彩还原,一般不仅要看平均值,一定要看它的最大值。
这就好比两台笔记本如果要讨论哪个更薄,应该比最厚的地方而不是比最薄的地方一样。
十,伽玛曲线
这个伽玛曲线是指电压和亮度的非线性关系,测试的时候有RBG三条线,越平直越好,能完全重合最好,但是能做到完美重合并平直的我目前没见过。
可以说,只要平直都够,大部分平和就可以,没有完美的。
这个有什么用?
这么说吧,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RGB输出深度是不一样的,而且跟随着亮度的变化,显示器的对比度和色温是也是会变化的,不会完全不变的。
越平直表示“发挥”越稳定。
一般而言,优秀面板、优秀做工的伽玛曲线不错,比如NEC的H-IPS。
做工一般、面板一般的都不会太好,比如国内小厂的入门TN屏显示器。
十一, 均匀性
这个均匀性一般被非专业工作者所忽略,也只在专业显示器里比较看重。
民用的低价显示屏一般都表现不好。
它指的是显示器各个区域整体画面表现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因为任何一款显示器的任何一个区域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区域红色好,有的区域亮度高,有的区域色温好。
一般认为,主要是亮度均匀性和色温均匀性。
亮度均匀性:
每款显示器的亮度(cd/m2)给出的是平均值,因为它说的是显示屏的光通量是面积内的,但光通量不是完全均匀的。
如果一款显示器最中间亮度是300流明,左上角是150流明,那么它亮度均匀性差异是50%,而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在5%以内算是优秀的,10%以内算是合格的,15%的差异我认为比较差。
色温均匀性:
用校色仪进行测试的重要项目,它是专业显示器里比较重要的参数,因为色温均匀性降直接反映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它所能带来的是重要的色彩还原。
由色温均匀性所产生的ΔE值一般都在2以内。
这个色温均匀性也是一个所有区域性的测试,每个区域的均匀性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某区域的色温造成的ΔE在1以内认为优秀,ΔE在2以内我认为不错,ΔE在4以内是大多数显示器的水平。
特别要说的是,做工不合格的显示屏,均匀性极差!
虽然不容易看到,但是在实际用途中影响并不小。
具体参数说完了,那么我大概说一下显示屏的具体硬件区别,让你在购买的时候心里有个底。
现在这里说一下,目前LCD(液晶显示器)都需要背光源,有CCFL和LED背光,虽然CCFL颜色相对更好、响应时间更低,但是LED功耗更低、亮度更大的天生优势让它蓬勃发展,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我在硬件范畴里只说接口和面板,什么USB-HUB、拉丝面板、触摸按键、屏幕刻度、最为实用的空气动力升降旋转支架只是功能,我只说性能。
十二, 接口
前头说过了,显示器具备带宽一说,带宽越大可传输的数据越多,主流的是D-SUB、DVI、HDMI、DP一共四种接口,苹果显示器里的ThunderboltDisplay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这种接口在Mac系统之内表现很优异,在Windows下表现一般。
D-SUB:
俗称模拟接口,没什么优点,除了价格什么都差,最基本的接口。
DVI:
俗称数字接口。
DVI类型很多,不仅有DVI-I、DVI-D、DVI-A之分,还有单双通道之分。
数字接口的带宽大,可以传输更大分辨率为什更高的图像以达到更优异的画质。
下图是DVI图。
其中单通道带宽低,用于一般小尺寸的显示器,高端的显示器都是双通道的。
目前的情况是高分辨率下单通道相对容易出错和不稳定。
DVI-I和DVI-D的区别是DVI-I具备模拟信号。
目前能买到的大部分是单通道DVI-D,就是单通道纯数字接口。
一般显卡上的DVI是DVI-I,只是用于数字转模拟而已。
而显示器上的都是DVI-D,而且绝大多数是单通道DVI-D。
理论上,单通道DVI-D可以做到FPS60、1920×1200的分辨率。
如果是高端的专业的显示器,它的刷新率FPS是120,那么想要做到1920×1200这个规格,必须用双通道的DVI。
我记得单通道DVI-D看高清时,只能达到fps60、1920×1200下只能隔行扫描,好像或许似乎是这样……
HDMI:
高清音画同步接口,它的带宽更高可以达到5GB/S,它最高支持1920×1200逐行扫描分辨率并携带8声道AC3音频,做到音画同时传输。
HDMI在电视机上用的多,毕竟电视机是有扬声器的,而低端显示器一般没有。
一般娱乐型有高清能力的都具备HDMI接口,毕竟看高清用。
HDMI版本已经提高到1.4接口,带宽达到10.8GB/S并且支持3D,可以让无损音频直通给功放而不是AC3输出,让功放解码无损多声道的DTS以达到更高的效果。
所以一般娱乐高清机都会具备HDMI,高端机型会把接口版本提高到HDMI1.4.
DP十三, 液晶面板
可以负责任的说,这个可以说是除了具体设计做工以外最直接影响画质的硬件因素。
目前主要的面板是TN、VA、IPS、PLS、OLED,其中VA又有三星研发的PVA和富士通研发的MVA,其中三星的PVA又按照档次分成了C-PVA和S-PVA,而LG的IPS又按照档次分成了E-IPS,S-IPS和H-IPS。
我把各种面板说一下吧。
原理不说了,只说特点。
虽然我不喜欢三星除了内存以外的所有产品,但是不得不说,TN、PLS、OLED里的AMOLED和VA里的PVA都是出自三星。
C-PVA和S-PVA,E-IPS、H-IPS、S-IPS只是在自身阵营里面板里的定位而已,他们具备该面板的所有优点的同时不代表没有该面板的区别,不能越级比较,只能说优点放大。
还有一个原因,一般定位低端的面板位数较低,比如目前一般的E-IPS是6位面板,通过DFC抖动来实现8位面板的16.7M色彩,而好点的H-IPS、S-IPS原生8bit就不用抖动,10位面板可以实现10亿色。
同样,C-PVA一般是8位,高端的S-PVA可以达到10位。
我印象里IPS的区别,E-IPS和H-IPS是结构,SIPS,AHIPS才是面板类型。
不过一般情况下,AH-IPS是E-IPS结构的,高端的S-IPS和α-IPS是H-IPS的结构。
好像是这样,这块我也不是特别清楚。
一般我就看是H-IPS还是E-IPS,多少位来辨别档次。
TN:
最廉价的面板,也是最普遍的。
TN面板具备了低功耗,低成本,响应时间低的优势。
现在的TN面板是film补偿摸增强型TN面板,除了色彩,它几乎无可挑剔。
这就是为什么TN能够普及的原因,目前能买到的大部分是补偿摸增强型TN面板。
目前的TN面板位数都是6bit,通过DFC,可以实现目前显示器“通用”的总数为16.7M颜色。
即使同样色域的TN和其他广视角显示器来对比,TN面板由于位数过低、灰阶和对比度过差造成了显示色彩不够鲜艳。
本来就没多少鲜艳并正确的颜色,就谈不上色彩还原了。
TN面板的可视角度都很差,只有正视显示器才能获得正确的颜色,稍微偏一点颜色和亮度都会有明显降低。
目前除了TN面板,其他面板基本都是广视角面板。
优点:
低功耗、低成本、低响应时间
缺点:
除了偏色,所有和颜色有关的都不太好,可视角度差
VA:
VA包含的非常多,无论是三星出品的的C-PVA显示器,还是BENQ出品的MVA显示器,都属于VA面板。
一般是8位面板,可以不通过DFC抖动就实现16.7M颜色总数。
它最大的特点是软屏广视角,就是说换一个角度看,不会有严重的偏色和亮度衰减。
VA面板的具备行业内的超高对比度、高亮度、还算能接受的色彩还原一般用于比较高端的显示器。
VA面板的黑色非常黑,白色非常白,差异很明显,而且清晰度非常高。
就VA面板来讲,我认为MVA的综合素质略低于S-PVA,虽然它的黑色更黑,亮度更高,但是色彩还原和饱和度较差。
其中明基的“黑锐利”是目前比较流行的VA面板显示器,也是家用里非常值得购买的的娱乐机型。
就VA面板里的两大类面板PVA和MVA来讲,真正的区别是PVA是三星研发的,MVA是富士通研发的,他们的特点表现能力不一样。
在我的EIZOEV2333WH上,因为黑白表现差异化,它的文本表现非常好,图片和电影表现色彩动态十足。
我在这里必须要表达的是,目前的黑水晶面板都只是三星的改良型S-PVA。
VA面板的高对比度比较适合电影和游戏,但是VA面板有一个比较矛盾的地方,那就是响应时间。
一般而言,VA面板的响应时间很差,而电影游戏如果动作过快容易有拖影现象。
这里额外说一下ASV面板,所谓ASV面板并不是独立的面板,而是采用ASV技术的CPA面板,无论是对比度还是色域,ASV都有非常好的表现。
它的技术来源于夏普。
这就是为什么夏普电视机在民用市场非常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优点:
对比度超大的暗部细节,文本锐利,色域更广、亮度均匀性不错。
缺点:
响应时间较长,由于色温的一致性不好会容易偏色、灰阶虽然效果很好但是不够连贯,容易产生色块。
尤其是颜色比较偏暖让人觉得有失真表现。
IPS:
目前IPS面板非常流行,因为屏幕硬度高俗称硬屏。
IPS面板的颜色细腻,色彩还原极佳,响应时间虽然比不了TN但也还不错,通透性也很好。
但是所有的IPS面板几乎都有一个问题,漏光。
纯黑背景下,背光源会造成纯黑画面下有光源亮度,并不是说有亮度不好,只是纯黑状态下会感觉有明显的光源打上去。
这个和面板和本身的制造工艺有极大关系。
目前能买到的大部分都是E-IPS,因为低廉。
日立所出的第二代S-IPS就明显好很多,不过由于日立的S-IPS价格非常昂贵,一般都采用LG所生产的S-IPS。
高端的IPS还有H-IPS。
好的IPS在色域和细腻度上都有很好的表现。
其中日立的S-IPS、三菱S-IPS、NEC的SA-SFT技术的IPS堪称IPS面板里的上品。
这个阶层的IPS面板我觉得非专业人士不用考虑了,前提是你得舍得花钱。
同样,它的可视角度一样很好,可以说是可视角度目前最好的面板。
一般的低价位IPS面板是6位的,通过抖动来实现8位色彩。
而且它制造复杂、成本高。
所以目前好的IPS都不会太便宜,比如H-IPS。
但是不排除有低价8bit面板,比如当年大热的DELL2209WA。
优点:
非常牛的色彩还原的可视角度,还算不错的色域,加上不错的灰阶过渡能力。
同时通透性和亮度很不错。
缺点:
漏光控制不佳、对比度不好容易造成暗部细节不佳、色域过渡能力虽然不错,但是色彩饱和度对比VA有些不足容易造成颜色不太容易区分,视觉冲击不够。
最重要的:
高端的H-IPS价格昂贵,低端的E-IPS表现一般。
PLS:
三星自家的面板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