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9217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docx

《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docx

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

论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关系

摘要:

在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密切关系中,分为四个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

辛亥革命时期,廖仲恺是孙中山的仰慕者;反袁护法时期,廖仲恺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和思想的传播者;探索新道路时,廖仲恺成为孙中山思想的最坚定支持者、实施者,是最重要的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在领导国民革命运动中是孙中山思想和事业的捍卫者、继承者和继续推进者,成为国民党左派的旗帜。

关键词:

廖仲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志同道合

要讨论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廖仲恺,自然离不开孙中山,廖仲恺都是孙中山的信徒、追随者、最重要助手,另一方面,孙中山就是廖仲恺的主要塑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论廖仲恺和孙中山的关系,几乎是个不算问题的问题。

在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密切关系中,分为四个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

辛亥革命时期,廖仲恺是孙中山的仰慕者;反袁护法时期,廖仲恺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和思想的传播者;探索新道路时,廖仲恺成为孙中山思想的最坚定支持者、实施者,是最重要的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在领导国民革命运动中是孙中山思想和事业的捍卫者、继承者和继续推进者,成为国民党左派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时期:

廖仲恺是孙中山的仰慕者

1903年初到日本留学的廖仲恺夫妇,当年8月的一天,就在一次留学生集会上聆听到孙中山富于激情的演说,不几天,他们与广东留学生黎仲实一起前往拜访孙中山,听他进一步指明进行革命推翻腐败清政府、建立民国的现实道路,“很是佩服,愿效微力”,佩服孙中山,决定追随孙中山。

后来廖仲恺接受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有自己清晰的解释:

“头两项是同盟会的宗旨,后两项是同盟会的目的。

”夫妇俩都成为最早加入同盟会的会员,成为青年骨干。

廖仲恺担任同盟会外事组干部,他英文娴熟,旅美生活经历,热心作事,具有协助海外宣传、外交方面和财务工作的才能。

廖仲恺组织青年军事训练、海外宣传、参与海外募捐、爱国集会活动等。

孙中山回顾到日本,动员青年参加革命时说过:

“……予再作环球漫游,取道日本、檀岛而赴美欧。

过日本,有廖仲恺夫妇、马君武、胡毅生、黎仲实等多人来会,表示赞成革命。

予乃托以在东物识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后同盟会成立多有力焉。

事实上,廖仲恺对孙中山仰慕并信仰,马上决定追随孙中山,有他自己的爱国思想做坚实的基础,这种仰慕,实际上就是两个相似、非常契合的灵魂的共鸣。

生长在美国,华人遭受歧视的生活经历和所受的近代西方教育,使得廖仲恺对于祖国贫弱危急的命运,如何寻求根本性改革道路,有着更痛切和急迫的感受。

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赴日留学,“一时成为时尚”时,爱国迫切的廖仲恺,抱着“国家危险至此,我们岂能坐视?

日本留学界朝气蓬勃,志士云集,我也想东渡求学”的动机,在日本遇到孙中山、聆听孙中山时,廖仲恺夫妇非常激动,是“一次见面,即为折服,廖仲恺夫妇遂终生成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

为什么呢?

这与其说是廖仲恺对孙中山个人的仰慕,不如说是两个相似、高度契合的灵魂的共鸣。

因为,年长廖仲恺十一、二岁的孙中山,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相似的国外生活和西方教育,都有努力寻找拯救祖国的道路的用心,当廖仲恺夫妇遇见孙中山时,孙中山已经完成了他的系列探索,那就是,经过了一切努力尝试,上书、改良无望的情况下,拿起武器,进行革命,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已经是孙中山从他切身经历中得出的明确结论。

所以,当听到孙中山以无庸置疑的口吻断言,只有革命才是拯救祖国的方法时,正在探寻救国真理的廖仲恺,便“即为折服”,就完全不足为奇了!

这是思想上的强烈共鸣,使他有茅塞顿开之感。

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就能谋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自由平等,就成了廖仲恺自已的判断和信仰。

这样,廖仲恺很快成为留学生中的活跃分子,有较高的威望,1905年当选留日学生会会长,在组织青年军事训练、海外宣传、以致奉孙中山之命回国执行危险的革命任务,都是“胜任且愿往”者,是他积极、自觉、自愿的行动,不打折扣,不半途而废。

正如何香凝1906年写给丈夫的赠别诗:

“国仇未复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

”爱国、革命、奉献以至牺牲,成为廖何夫妇的共同理想。

二、反袁“护法”时期,廖仲恺是孙中山思想的追随者和传播者

孙中山宣布在清帝溥仪退位后即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廖仲恺于1912年3月26日,受广东都督陈炯明派遣前往南京迎接孙中山回粤,随后陪同孙中山南下。

他们满怀希望地认为,民族、民权都会因“清帝退位而付诸实现”,现在只要致力于“振兴实业”、“发展物力”,落实民生,三民主义就可以完全实现了!

可是,袁世凯违反“临时约法”,想当皇帝,特别是刺杀宋教仁的枪声,警醒了孙中山,孙中山因此决定武力讨袁,走上了“反袁护法”的征程。

可是,反袁的“二次革命”在短短三个月内就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不得不流亡到了日本,思考如何侍机东山再起的问题,他组织中华革命党,重新整合革命力量。

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后,孙中山结束近三年的流亡生活,1917年运动海军南下,进行第一次“护法”,但因受西南军阀的排挤,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离粤赴沪,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到了上海,孙中山重新思考民主革命的理论问题,自己潜心著述,孙中山确信,只要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就可以开始“实业计划”,从事工业和技术工作,从而实现经济上的发展和腾飞,实现民生主义。

正如2014年12月28日终于实现了在全中国修建成十万公里(20万里)铁路的目标,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修建直通拉萨的铁路,而这正是孙中山的计划,一百年前他就充满自信。

同时,孙中山指示廖仲恺和朱执信、胡汉民、戴季陶等人创办《星期评论》周刊和《建设》杂志,探讨革命理论。

1920年,陈炯明部回粤讨伐桂系军阀,孙中山回到广州重组军政府,第二次“护法”运动展开。

1922年6月,又因为陈炯明叛乱,再次失败。

在反袁“护法”时期,廖仲恺成为孙中山的重要追随者和思想传播者,因为他良好的外语能力、超群的理财能力,被誉为孙中山的“钱荷包”;在传播孙中山思想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解读和创见,他具有扎实的政治经济理论基础。

在“二次革命”时期,廖仲恺到北京联络国会议员,因运动议员反袁而上了袁世凯的黑名单;流亡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时,廖仲恺紧随孙中山左右,名义上担任中华革命党的财政部副部长,实际主理党内的重要财务,协助处理党务,有时还帮助孙中山处理英文往来函件,充任翻译,以至处理一些孙中山的个人事务。

这段时间里,廖仲恺非常频繁地出入孙中山寓所,有时跟同志们一起,有时候俩夫妇一起去,也有不少单独去,由于日本警视厅的监视,在流亡两年多的时间里,有记录的就达462次之多,而且不时有一天之内去了三次孙宅的记录。

为了第一次“护法”,廖仲恺在上海帮助筹款,运动议员南下,做海军家属的工作,为国会议员南下筹款逾百万元。

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廖仲恺处理完广东财政部移交工作后,离粤赴沪,被孙中山指派担任《建设》杂志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廖仲恺与朱执信一起把孙中山的英文原著《实业计划》翻译成中文在《建设》杂志上发表,他还撰文宣传解释,多方努力,传播孙文学说。

他翻译、向国内知识界介绍《全民政治论》,同时发表译《序》,对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官权等民主权利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与胡适所展开的关于井田制的辩论,体现出他认为土地制度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唯物论观点,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还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可以说廖仲恺的一些观点和理论比孙中山走得更远。

同时期,他自己也撰文阐述,发表多篇关于国家建设、经济建设的文章,对三大民权、钱币革命、妇女解放、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等等问题进行专论,探讨民主革命和建设理论。

廖仲恺作为“国民党最著名的理财能手”而成为孙中山的重要助手,就是他在经济建设理论、实现中国经济近代化、解决民生、落实民生主义方面颇多真知灼见。

他强调中国经济上不去,因为交通不发达,因为技术水平低,只能出口低附加值甚至没有附加值的原材料,这既使当前经济无力与帝国主义争利,也有可能因此“吃子孙饭”,把后代的资源用尽,非常危险。

所以,要自己发展经济,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发展交通运输业……而要突破经济建设大计,就要不断清楚“自己的路如何走法”即“心里计划定了,第一先把自己路上的障碍物除去”,这就是“政治上的障碍”。

“这政治上的障碍不除,经济、商业是绝对不能进步”的。

“求一般人免于肚饿,须先打倒不平的现在社会制度。

”“所以我们一定要革命,把目前的不良制度推倒。

这个问题,是目前最急需解决的。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又无饭食,又无书读,内受军阀的压迫,外受列强帝国主义侵略”这样的痛苦。

廖仲恺认为政治问题不解决,实业问题无从谈起,不能为实业而实业的观点,甚至比孙中山更鲜明、更突出,体现出他的创见。

廖仲恺因此被誉为孙中山的“钱荷包”,在第二次护法期间积极筹款支持孙中山的北伐大计,在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前两天被诱捕、遭囚禁65天。

三、探索新道路,廖仲恺是孙中山制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是最重要的助手

陈炯明叛变后,1922年8月孙中山回到了上海。

刚刚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指出祸乱中国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口号,并意识到国民党的进步性,“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中共中央随后“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明确推动国共合作的愿望。

所以孙中山回到上海仅十天,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前来拜访,后多次接触、畅谈,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的问题,李大钊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分析,加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后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本来已使孙中山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新希望,很快就把李大钊引为同志,从而孙中山迅速地把国民党改组、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寻找革命同盟者、国共合作以进一步推动革命运动发展的想法,变成了党内议题,进入讨论并实际推进。

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而国共合作“将会加强和恢复它的血液的流动”。

但是,孙中山这个顺势而为、与时俱进、领潮流之先的决策,却在党内遭到了右派的激烈反对和各种反动势力的破坏,任务艰巨,压力重重。

而廖仲恺则是三大政策的最坚定支持者,并且成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最重要助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廖仲恺之所以成为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有他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和坚韧的执行力,他是善于把构想变成现实的大干才,更根本的是他在思想认识上的新高度,即反帝、打倒军阀就是这个时期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聚集、联合一切革命力量才能完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了廖仲恺的自觉。

廖仲恺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支持孙中山对国民党的改组,在孙中山实现从旧民主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转变,制订三大政策的过程中,他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从1923年秋开始几乎为此投入了全部精力。

他被孙中山任命为改组委员,到上海主持国民党改组工作,往返于穗沪两地,主持起草宣言、党纲、章程草案,筹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廖仲恺坚持革命原则,态度坚定,立场鲜明,在与右派的斗争过程中发挥着“始终赞助最力的一人”的作用,使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1月顺利召开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形成了革命的纲领和章程,国民革命高潮从此发端。

大会后,廖仲恺坚决推进大会决策的落实,他与苏俄代表、共产党人真诚团结合作,依靠共产党人开展工作,确实地把国共两党拧成一股绳,积极支持工农运动,重视并直接做农民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鼎力创办黄埔军校以建立革命武装,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严厉镇压商团叛乱,对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和反击。

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和发展,三大政策的实现,大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巩固孙中山主持的广东革命政权,以至北伐战争,准备好了重要条件。

正如周恩来后来所说,国民党改组后,“最显著的革命势力便是革命军之组织和工农群众之参加革命,这两仲伟大事业的做成,多部分的功绩要属之于廖先生”。

廖仲恺追随孙中山左右十数年间,为贯彻落实孙中山的主张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四、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是孙中山思想和事业的捍卫者和继承者,成为国民党左派旗帜

在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竭尽全力捍卫孙中山的思想遗产,执行和捍卫三大政策,并在继承中有自己的创新和超越。

他对工人阶级的革命性和战斗力,对于工农兵联合的重要性,对于反帝斗争的重要意义,都达到了认识的新高度,成为国民党左派的旗帜,是真正的革命派、国民党中新三民主义的真正执行者,这既有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和追随,也有对孙中山个人的忠诚,他为人忠厚,更多的是廖仲恺对于继续推进国民革命运动、巩固革命政权、致力于促进民权、民生实现所做的努力。

廖仲恺继续领导国民革命运动,支持工农运动的蓬勃开展,廖仲恺积极主张并参与讨伐陈炯明的东征,镇压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发动的叛乱。

不断反击右派分子的立场,“革反革命派的命”,最后被右派使出的暗杀这种卑鄙的手段所害,牺牲在国民革命的途程中。

归根到底,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共同之处太多,他们就是志同道合者,在谋求民族独立、祖国富强和人民的平等自由的民族复兴的目标上,有完全一致的追求。

要振兴中华的唯一途径就是近代化,这是空前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许多代人的奋斗努力。

孙中山、廖仲恺及其同时代的革命家、先进知识分子,以天下苍生为念,以江山社稷为重,筚路蓝缕,前仆后继,在终于将中国带入现代化进程中占据了重要环节。

孙中山、廖仲恺心有灵犀,都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他们苦心孤诣,彪炳青史,令后世永远怀念感怀。

所以,“廖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国民革命者,是真能遵从孙中山先生的主义、政策、遗嘱而奋斗的国民革命者,是真能反对帝国主义到底以及拥护农工群众利益的国民革命者。

”事实上,20世纪初叶,要在知识分子中激起民族主义是很容易的,“革命思潮,一日千里,各省学生之有志者纷纷创办杂志,多以发扬民族主义为号召”,甚至从自己的利益需要去引导民族主义情绪的也大有人在。

孙中山、廖仲恺把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并且与时俱进地研判新形势,进行新探索,在理论上创新,在实践中推进,屡败屡战,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从而达到新高度,直到生命的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