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9138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docx

《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docx

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

辽宁省大连市48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时间:

时间:

150分钟满分

命题:

辽河油田第一高中刘英传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磁共振成像技术

磁共振现象为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

将人体置于特殊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人体外的接收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

 许多原子核的运动类似“自旋体”,不停地以一定的频率自旋。

如果把物体放置磁场,原子核可以在磁场中旋转。

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决定原子核旋转的频率和方向。

在磁场旋转的原子核有一个特点,即可以吸收频率与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当原子核恢复原状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它,然后分析它释放的电磁波,就可以得知构成这一物体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绘制物体内部精确的立体图像。

 水约占人体体重的2/3,在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水分比例不一样。

有趣的是,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变化,而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

因为水由氢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

在身体暴露于一个强磁场,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原子核的能量便开始改变。

在脉冲之后,原子核返回先前的状态,一个共振波便发射出来。

这样,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就可以探测出来。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编程,可以创建一个包括不同水含量和水分子运动的反映组织化学结构的三维图像。

从而在被观察的身体部位产生非常清晰的组织或器官图像,有利于弄清疾病的病理变化。

 由于磁共振成像与X射线、CT等原理完全不同,故对人体没有兵贵神速,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不同疾病的检测;尤其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疾病的检测,更能显示它优于CT。

它可以不用血管造影剂即显示血管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鉴别更加独到。

它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高于CT数倍,能够敏感地检测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因而常比CT更有效亦更早地发现病变。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越性,使得这项新的影像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对“无线电射频脉冲”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它在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时,能引起原子核在磁场中旋转,导致原子核旋转频率的改变和共振的产生,同时吸收能量。

B.它在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时,能引起氢原子核在磁场中旋转,导致原子核旋转频率的改变和射电信号的发出,同时释放能量。

C.它能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停止后,氢原子核会按特定频率发射电信号并释放能量。

D.它能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和能量变化,停止后,射频脉冲会按特定频率把射电信号和能量释放出来。

2.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属于磁共振成像原理内容的一项是

A.在磁场旋转的原子核可以吸收频率与旋转频率相同的电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

B.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变化,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

C.在磁场旋转的原子核恢复原状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的。

D.分析被电磁波照射后的原子核所释放出来的电磁波,就可得知该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

3.下列对“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的作用”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的无线电射频脉冲终止后,体内氢原子核能够导致水的变化,反映身体疾病的病理过程。

B.当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的无线电射脉冲终止后,体内氢原子核会发射出共振波,显示原子核震荡的微小变化。

C.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便会产生微小震荡,发射出共振波。

D.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能够通过磁共振图像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张骞,汉中人。

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留之,曰:

“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

时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

“若欲何之?

”骞曰: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后,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是岁元朔六年也。

其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局势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

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

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其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幕北。

(天子)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千钜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骞之旁国。

骞因分遣副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寡、扜穼及诸旁国。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骞还,拜为大行,列于九卿。

岁于,卒。

(《史记·大宛列传》,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欲通史,道必更匈奴中更:

经过

B.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报:

报答

C.汉拜骞为太中大夫拜:

授予官职

D.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乏:

困乏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与“不如因而厚遇之”中“因”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闻此言,因欲通史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D.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汉朝正想攻打匈奴的时候,张骞应朝廷的招募,带着一百多人的唐邑父的胡奴名甘父的一起从陇西出境,出使月氏。

B.张骞北匈奴扣留十三年,受尽了煎熬,每当穷困危急的时候,靠善射的唐邑父射杀禽兽当饭吃而度过乐难关,终于回到了汉朝。

C.回到汉朝后,张骞又曾跟随两位将军去攻打匈奴,但个人的遭遇却迥然不同,跟随大将军时因立功被封侯,跟随李将军时因误了约定时间险些被杀。

D.后来,张骞又北朝廷派往旁的国家,最后和乌孙国派来几十个使者带着几十匹马回报和答谢天子,最终位列九卿。

7.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3分)

答:

(2)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3分)

答:

(3)匈奴围李将军,局势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

(8分)

五弦琴

白居易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8.请根据诗意解释绿窗下的古琴“日日生尘土”原因。

(4分)

答:

9.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写赵叟演奏技艺的高超的?

请简要赏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

(1),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

(3),有三秋桂子,。

(柳永《望海潮》)

(4),,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做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

厨房

铁凝

①因为父亲是油画、水粉画家——特别是他的水粉,更为我所偏爱,所以我就有了阅读这类作品的便利。

中国的,外国的,只要看得到,我一定会留意,并常常直率而简便地评价:

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②大约两年前,我翻某种美术杂志时,偶然见到颜文梁先生这张《厨房》(似乎)该刊还同时发表了他的《肉店》,非常喜欢。

特别看到《厨房》的创作年代是一九二九年,感慨就更多了。

③水彩画、粉画和水粉画由西方传到中国不过一百年的时间,它在对色彩的认识、表现方法、基本观点、用色技法等方面,与中国传统绘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

《厨房》是粉画,也称“色粉画笔”。

画家用一种特制的不透明的粉质色笔,作画时只能在专门的有色粉画纸上直接配色,色彩交混松柔,细腻明艳。

这种画法曾流行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十九世纪达到鼎盛。

法国画家德加深谙此道,并以此画中奠定他在画坛位置,颜文梁先生创作《厨房》时正在法国留学,《厨房》参加了法国春季沙龙展并获荣誉奖。

④我想说,这种中国水分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画家能够自如地、得心应手地掌握西方绘画的材料和技法,有效地、出人意料地以之表现纯粹中国式的生活,这不仅在上世纪而是年代显得出来拔萃,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仍然是放着打不倒的魅力。

⑤《厨房》表现的是苏州民居内的厨房“风景”,建筑结构、檩梁、柱子的排列和颜文梁对透视学的准确把握,形成了这幅画的框架。

笼罩厨房的暖色调合画家无所不在的精雕细刻使这间厨房弥漫着一种介于华贵和朴素之间的安稳、惬意。

它无疑是世俗的;画面右边推开的窗扇让光漫进来,一定不是艳阳,有点假阴天的意思,反而使厨房有种别样的宁静。

花面左上方悬着的板鸭、蹄口和大蒜勾引着你的嗅觉和食欲;有点香吧,也有点不讨厌的霉潮气。

它们下方那只水缸,缸沿泛起着暗黄色高光,半圆形灶台上两只燃亮的红烛,以及正前方小炉子商那映在墙上的橘红色光——炉上的砂锅里正在煲汤吧,这三组物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带给厨房以殷实的温暖,又与画面的大框架做着呼应,洋溢起宁静中的活力。

⑥画家在画面上安排了两个孩子,却没让厨子出面。

这是很聪明的。

若有厨子,他(或她)势必要动作着,那将破坏“这一个”厨房的安稳情调并牵扯观众的注意力;如果叫厨子静止在某一处,《厨房》便显得做作了。

而孩子和厨房有着天然亲近的感情,因为食物对孩子的不倦吸引,也因为厨房天地的松散和自由。

我母亲就常常回忆她小时候最喜欢在家里的厨房呆着,她最喜欢的人一个是奶妈,一个就是厨娘。

画中的两个小孩,可以是厨子的,也可以是主人的。

他们在厨房里的姿势——做什么与不做什么便也都是自然合理的。

画家安排他们亦是构图的需要;它们其实是隐藏在画中的,但又确凿地存在。

 它们丰满画面,却不抢夺画面。

⑦《厨房》描绘的是上个世纪二十代苏州大户人家的生活一隅,因为过去绍兴的鲁迅故居,自然就拿来做个对比;感觉着一户的家业当大于鲁迅的门户。

当初颜文梁先生作此画时,目的也许十分单纯,绝无炫耀,要不仅仅思乡,他可能就是想通过粉画这种完全有别于中国的材料和技法,在《厨房》中检验他本来对透视、对光、对物体之感的掌握和表现程度。

但是欣赏者从画中体味到的远比这要多。

这儿有一种喧哗、不夸张地日子里的从容精细的条理,也有真正雅致的古典情怀。

在以往的几十年里外面见不到这样的画,是否合那个不正常的时代对“过日子”的鄙视有关呢?

⑧颜文梁先生的《厨房》也让我想起当下的有些小说。

我想,若说从以前的时代压抑了类似厨房这样的情致,那么,当今过富裕的高质量的生活已经使中国人理直气壮的标准之后,一些小说所表现的“日子”为什么还是离《厨房》那么遥远呢?

许多男女主人公的吃喝永远是进行再酒吧、咖啡馆或各种档次的宴席之中,没有血肉,没有然间焰火气,也没有柴米油盐。

它们的头发和身体大约都是香的,但是不真,故而你也不觉得亲。

⑨人类还是需要厨房的,在那里毕竟有“生”和“活”的具体过程。

11.这篇散文是写关于颜文梁先生的粉画“厨房”的,开头为什么要从“父亲是优化、水粉画家”写起?

(4分)

答:

12.第⑤段“洋溢起宁静中的活力”一句中的“活力”指的是什么?

(5分)

答:

13.第⑥段里作者为什么说“他们丰满画面,却不抢夺画面”?

(8分)

答:

14.作者在第②段里说“特别看到《厨房》的创作年代是一九二九年,感慨就更多了”,请结合全文简述作者的感慨。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读刘永(节选)

梁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

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音息。

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三十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

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

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

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

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

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

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

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 1 6 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

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

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15.作者所说的“刘永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就”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4分)

答:

16.第二段提到李白、陶渊明、苏轼、白居易、王维、诸葛亮,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

答:

17.文章开头说:

“刘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很快忘了他”但结尾却说:

“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刘永。

”作者这样说,是否自相矛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

18.从刘永的经历,你能够体会到怎样的“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8分)

答: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80后”们向往过简单的生活,不需要有繁文缛节来约束。

他们对世俗不屑一顾。

B.一个良性共生的两岸关系必须是建立在平等互惠基础上的“礼尚往来”,现阶段只有经济领域到问题就依然别扭为难,未来一旦涉及政治定位、军事互信等敏感地带,两岸还能有眼下这种如沐春风的意境吗?

C.三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

D.自从家中安装了一种叫做“餐厨垃圾粉碎机”的专门装置,滥菜皮、烂菜叶以及残羹冷炙,都可以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出去,而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用塑料袋装起来扔进垃圾桶。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08年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在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提出了奥运艺术盛典的主体口号——“艺术,让奥林匹克更美”,它丰富了北京奥运会“绿色”“科学”“人文”三大理念的“人文奥运”,凸显了北京奥运会独特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B.一到冬天,有的同学就借口交通拥堵、公共汽车又久等不来为名,常常迟到。

C.热带雨林中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一个难解之谜,即树种的高度多样性,见不到一种树一统天下的局面。

D.“汶川抗震救灾图片展览”昨天在军事博物馆举行,很多展品和图片震撼人心。

2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暴走”作一解说。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40字。

)(5分)

①目前世界上暴走一族大约有7000万人。

②时间由一日到数日不等

③是一种高强度又简单易行的户外运动方式。

④选定一条路线,沿着路线徒步行走。

⑤暴走源于美国。

答:

2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马克思曾给他的女儿讲过这样的寓言:

船夫驾着小船,送一位哲学家去对岸。

哲学家问:

“你懂历史吗”船夫说:

“不懂。

”哲学家说:

“那你就是去了生命的一半。

”哲学家又问:

“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说:

“没有。

”哲学家说:

“那你就是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这是,大风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落入水中。

船夫喊道:

“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说:

“不会”船夫说:

“那你就是去了整个生命!

马克思给他女儿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答:

                                  

23.某校团委开展读书节活动,请你向团委老师推荐一本书,说明推荐理由。

要求不超过60字(6分)

答: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美国总统杰佛逊曾给孙子提出过很多条忠告,其中有这样一条:

不要做勉强的事情,只有心甘情愿才能把事情做好。

而美国硅谷著名的股票经纪人约翰·丹佛的观点则完全与之相反;我常常不得不做我不喜欢的事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没有办法随时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两人的观点截然相反,你赞同其中的那种观点?

也许两人的观点你都不赞同,那么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你以其中一种观点或自己的观点写一篇作文。

注意:

①必须是议论文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