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3节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9010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3节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3节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3节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3节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3节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3节复习教案.docx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3节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3节复习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3节复习教案.docx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3节复习教案

第二章 观察生物

课题

2.1生物与非生物

日期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

 

 

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

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的都列出

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关键的两点要强调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课件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动物和植物有个形象的了解,并能根据外表或者生活习性的不同说出区别。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一、引入:

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在茫茫的宇宙里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

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时候,同时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科学。

在接下去的一章里,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生物)。

科学探究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观察。

 

二、新课

(1)

1、观察蜗牛

问学生有没有去抓(抓到)过蜗牛,通常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哪些地方找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请来的蜗牛。

——>>注意:

珍爱生命

1使用放大镜P30

移动被观察物体,头部或放大镜,找到最佳的观察角度、距离。

观察指甲、头发和课文上的文字已经其他。

2观察蜗牛的身体

仔细观察,找出蜗牛的眼、口、足、壳、触角(两对触角,眼睛在上面那对触角顶上;口在哪里?

如何观察口?

把玻璃板反过来,足的位置,如何爬动的,让学生上台指出)

【分小组进行,四个人一组,选出组长,纪律,发言,记录人等,可灵活一点】

3探究蜗牛的感觉

你们想知道有关蜗牛的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列举。

※※    探究步骤:

探究,蜗牛有视觉、触、嗅、味、听觉吗?

1、我们的问题是:

2、对此,我们有一个假设:

3、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

4、以下是我们实验过程的记录:

5、我们的结论是:

小组总结,老师总结,蜗牛有视、触、嗅、味觉,没有听觉。

问题:

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什么?

找食物,交配繁殖后代等等。

【其他参考课题】

1、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

2、蜗牛喜欢吃什么?

3、蜗牛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是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

4、蜗牛爬行时能拉多重的物体?

5、蜗牛和哪些动物差不多?

6、怎样为蜗牛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作业】:

课后搜索有关蜗牛的信息,或者发挥想象,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

PS:

小组协作培养,课堂纪律,注意聆听他人,遵守实验规范。

 

三、新课

(2)

2、生物与非生物

目前人类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没有生物。

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

前面我们观察了蜗牛,用笔尖触碰它时,会有反映,但课桌不会,说明蜗牛是生物,而课桌是非生物,区别在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

1那为什么生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呢?

有什么目的吗?

生:

避免危险,寻找食物,寻找光亮处等多种意义。

2列举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P32

你为什么会把这些这样分呢?

说出这样分的目的。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除了书上P33列举的三个差别,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举。

【生物的基本标准】:

有严整的结构

由细胞组成

能进行新陈代谢

要营养,要排泄

会生长

能生长、长大

应激性

对刺激有反应

生殖和发育

能繁殖后代

遗传变异的特性

后代种类一样,但总有差异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会变化,进化

 

4、动物与植物——>>>>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

动物|植物两界说:

动物、植物

|三界说:

动物、植物、原生生物

|五界说:

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

2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1)获得营养的方式P71练习1、2

植物:

有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动物:

通过吃食物来获得营养,自己不会制造营养物质

(2)运动的快慢

植物:

不能快速运动

动物:

能自由快速运动

(3)讨论其他动植物的区别:

(生活的地方,植物)

动物|植物

|

总结分类的理由,合并类似的区别P34

【课后作业】作业本相关,并列举本地区动植物,越多越好。

 

四、关于分组实验:

观察蚯蚓

在第一年教学中,让学生带上锄头去校园外面河边去挖,蚯蚓收获不多,但学生对于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不好,不会拿起锄头就往下挖了。

但对于蚯蚓本身的观察还不够,所以,这次把两者结合起来。

学生去挖,目的是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之前先要对一些地方提出假设。

然后回实验室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蚯蚓。

这种活动,学生兴趣很足,但叫他们写观察报告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

所以,在观察前的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这样不至于玩是玩了,学没学。

 

 

 

 

 

 

 

课题

2.2常见的动物

日期

 

 

1、理解分类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简单的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分类。

2、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3、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4、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5、看到动物,会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归类。

 

 

贯穿这堂课的是分类的思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想去学习脊椎动物的分类,是本堂课的重点。

脊椎动物的逐级分类通过学生按兴趣进行小组研究,然后班级交流的形式进行归纳,老师把握主线的方法进行学习。

难点在于学生能否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转化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有条理的去理解动物的分类。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课件的收集和制作,视频的效果会比图片更好。

游戏的改编,游戏在全班进行,那种是或不是的异口同声的效果更有玩头。

分类方法的突出和强调,中西方对于分类思维的差异的介绍。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引入】生活中的分类思想: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把整个自然界进行了分类,分成了生物和非生物。

那么分类到底是什么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需要让我们去分类呢?

先来看一个例子:

无论是逛超市还是逛商场,我们总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除了指示的标志外,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尝试对以下商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名称以及分类的理由。

SONY摄象机PARK钢笔奥迪四驱车德芙巧克力飘柔洗发水

雅戈尔西服舒肤佳香皂长虹彩电罗蒙衬衫LG冰箱电子狗阿咪奶糖FUJI数码相机广博笔记本

学生思考个别补充回答完成

问: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要进行分类?

根据什么进行分类呢?

如:

交通工具,人,我们课桌里面的东西……等等,似乎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分类,都已经被我们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过了。

问:

那既然分类在我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分类的意义是什么呢?

答:

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有条理,更容易认识、发现、研究事物等等。

同样在生物界里面,在动物界里面,我们也都要进行分类,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更好的认识动物世界。

但在分类之前,我们先得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动物具有什么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一、动物的分类:

1、看课件,仔细观察,并思考这四种动物分别具有什么特征?

看哪组观察的仔细,想到的多。

2、举例:

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

3、学生举例,说出分类的理由,并对这种分类方法进行命名。

(逐级分法在讨论时进行引导,分两级)

大家都有自己的各种不同的分法,也就是说,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我们前面学过,人们为了统一的认识这个世界,设立了各种标准,同样,我们的分类也有标准——林耐分类法。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所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那这堂课先来研究一下脊椎动物。

 

【补充】?

说明中西方对于分类的思维差异,激励更仔细的观察,更深入的去思考。

二、脊椎动物的分类:

读P36图,观察分析四种动物的脊椎骨和脊柱(由脊椎骨组成),然后摸自己背后的脊柱,感受小块的脊椎骨——>>我们人也是脊椎动物。

列举更多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站起来分别回答)

脊椎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成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几大类。

下面,大家就一起一边看书,一边来研究一下各种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有什么特点。

全班分成6个小组,其中5个小组来研究5种脊椎动物,另一组统观全局,把各种脊椎动物联系起来,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的讨论交流中进行补充。

在观察的过程中,各小组要完成各类动物页面上的问题和思考题,小结的时候先说明特点,然后交流问题。

(同时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5分钟后,开始交流。

第一组讲鱼类,第二组讲两栖类,第六组归纳前两组的共同点;第三组讲爬行类,第六组归纳前三组;第四组讲鸟类,第六组归纳前四组;第五组讲哺乳类,大家一起归纳脊椎动物的特点。

(这里在分组的时候可以随意一点,完全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体电让他们自己进行选择搭配。

但考虑到课堂不至于太乱,还是以附近为主。

老师逐级分析框架图,强调按特征逐级分类的特点。

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对这个框架图进行认真的分析,完成前面本小组没有参与的其他类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三、一起猜:

你最喜爱的脊椎动物

P42。

找出一种你最习惯的脊椎动物,然后归纳这种动物的特征。

然后请小组里的同学向你提5个问题,如图2-18,看提问的同学能不能猜到你最喜欢的动物。

然后派几名代表上来,下面同学说出一种动物,然后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面对大家,问大家问题,大家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对或不对。

看上来的同学能不能猜出。

老师在一边提醒,从脊椎动物按特征逐级进行分类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逻辑的思维推断。

 

四、课后练习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能看出它怎么进行分类的吗?

你可以提出更好的分类方案,让它对我们的生活更有帮助吗?

作业本相关题目,对于班级学生的分类,可以找时间进行统一的调查。

 

 

 

分类思想不仅仅在学习过程中用到,在生活,也到处存在,这里从身边的分类引入,让学生更亲密的感受分类思想。

 

一些商品原本是洋品牌,考虑到支持国货,改成了国产品牌。

 

对于人的分类,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

 

分类的意义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得出。

 

从生活自然地引入到学习动物分类。

 

 

通过视频观察,让学生对这四种动物有更形象的认识,因此对于按特征逐级进行分类,能提出更多的观点。

 

强调“标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堂上没有引出,有争议。

原意是想让学生能对思维方式有个感性的反思。

 

在讲脊椎动物分类的时候,因为教材内容较多,而且很多都可以通过自己看书得出一些动物的分类特征,加上理科创新班的学生的素质,就采用了“框架式教学”

 

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通过自己选择、讨论,然后小组交流,提问的过程后,对于脊椎动物分类特征的接受还是可以的。

尤其是提问的时候擦出很多火花。

 

同时老师牵着主线,让学生感受到逐级分类的原因和意义。

 

 

从课堂情况看,这个游戏是有趣,这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如果这个游戏能放在下节课,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这个游戏可以作为课堂的一个小结,看看是否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图。

 

从生活引入,然后再让学生走向生活,经常的提醒对生活的观察,学生会有课堂上没有的收获。

 

 

本堂课有三个最亮点:

1、学生在对人进行分类的时候,此起彼伏,能从性别、年龄、高矮、胖瘦、戴不戴眼镜等等进行分类,进行了彻底的自由发挥。

2、学生在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时,不同小组提出的问题很多,更精彩的是回答的同学表现更出色,他们的课外知识甚至超过了老师。

3、在做游戏时,全班的氛围非常好,下课铃响了,学生还要再来一次。

 

 

课前,通过网络参考了不少国外的教学模式,对于生活中的分类思想的教育,汲取了一些想法。

同时结合脊椎动物分类这个重点,运用框架式教学,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因为是理科创新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好,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如果换成其他班级,那本节课的教学肯定要进行不小的调整。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老师引导在本节课中充分的反应了出来。

但由于内容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需要学生花时间对脊椎动物的分类进行巩固。

最后要求学生将观察生活坚持到底,做到学以致用!

课题

2.3常见的植物

日期

 

 

1、说出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3、说出族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之区别。

2、没有种子的植物:

藻类、苔藓、厥类植物,其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一定程度的分类,明确种子植物与没有种子植物的根本性区别。

3、植物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果皮与种皮的区别。

(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并展示果实、种子的形成挂图来突破这个难点)

2、没有种子的植物的生殖(孢子子生殖)和孢子与种子的区别。

(孢子植物产生的一种进行生殖或具有休眠作用的单细胞,它没有种子复杂并展示种子结构图与袍子图的区别来突破此难点)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1、多媒体课件一一植物世界。

2、挂图:

植物的四大类群。

3、实验器材:

几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果实或果皮、种子,采集的苔藓植物、厥类植物、水绵、海带、紫菜、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刀。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引入】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负责,分为(反过来)

藻类、苔藓类、厥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种子植物:

植物有性(种子)繁殖,无性生殖(孢子或者营养生殖的方式)

种子植物:

繁殖过程中出现种子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种。

花:

有性生殖过程中,通常需要动物(昆虫)、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外力来传播花粉。

(开花、结果——列举水果和蔬菜,我们吃的果实)

1、比较果实、书上P47

1苹果的果实和种子:

种子被果皮包被,外果皮、中果皮(果肉)、种皮分别指出

2豌豆的果实和种子:

可以剥掉的是果皮,里面一颗颗的是种皮和种子

上面两种属于被子植物,有果皮包被,注意和种皮的区别。

3红松的球果:

裸露,没有种皮——裸子植物

2、被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angiosperm)

水果:

苹果、西瓜、桃子、李子、橘等

蔬菜:

豌豆、青菜、萝卜、黄瓜、南瓜、葫芦、油菜、蚕豆、黄豆、大豆

花:

郁金香、睡莲、玫瑰、白玉兰、梅花、桂花

树木:

樟树、梧桐等等

3、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的植物,没有果皮包被(gymnosperm)

没有真正的花,也没有果实,大多数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

松树、杉树、银杏、铁树、侧柏……

重点介绍银杏的地位和水稻作为主食的作用

4、认识荔枝树的各个部分,举例生活中食用植物的各个部分的例子

种子……果实……花……叶……茎……根……

(对于被子植物被人类如何利用,可以看教参)

 

二、没有种子的植物:

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

——不是,无性生殖,孢子

孢子与种子的区别(看视频和图片)

1、厥类植物:

(pteridophyta)

有真正的根、茎、叶,没有花,没有种子,有孢子

代表植物:

胎生狗脊,满江红,卷柏等

生活环境:

树林、田野、河流或湖泊边的阴湿环境中。

2、苔藓植物:

(bryophyta)

没有根,有小的茎、叶,没有花,没有种子,有孢子

代表植物:

地钱、葫芦藓

生活环境:

树干、墙头或其他潮湿的环境(问学生是否看到过)

3、藻类植物:

特征:

什么都没有2万多种地球90%的光合作用由它们来完成

生活环境:

水中,池塘和海洋中,少数在潮湿的地面上

蓝藻、绿藻、褐藻、红藻、硅藻,水绵,海带,紫菜(藻黄素含量多)

 

三、调查校园植物,了解植物分类:

(书后面的研究性学习一)

植物分类的框架图见书上P50,让学生完成的同时并说出代表植物若干。

这堂课,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教室,亲眼去观察校园里那些植物分布。

每个小组都专门有人负责记录,把看到的植物名称都记录下来。

因为有些植物有属性的牌子挂着,有些没有,所以,老师也一起参与,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看到的植物,利用剩下的20分钟回教室展示。

有些学生也收集植物的落叶来认识一些植物,同时强调学生不要破坏校园的绿化。

观察了20分钟后,各小组的收获都不少,选出种类最多的小组,把植物名称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其他小组补充。

同时,老师也在背投上演示拍摄到的植物照片,让学生对照着来认识,并说出它们属于什么类,生活的环境怎么样等等。

一些不认识的植物,作为作业,让学生和老师一起通过网络书籍共同来查。

老师把拍到的照片放到论坛上,供学生自主浏览,并让学生在下面回复查到的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同时,课后还让学生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四、分类等级:

从小到大,界、门、纲、目、科、属、种,我们目前学到了“纲”

比较人类与白菜在分类等级上的区别

打开“动物的分类”网页,选取梅花鹿再做比较说明。

同时留丹顶鹤的分类等级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上网探究,不求记住,只要掌握查找的方法即可。

对于双明制可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看一些动物园里面动物的图片,看上面的介绍文字都有双名,有必要了解。

 

 

探究:

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方维炳宁波东海实验学校

此文已经在《人民教育》暑期特刊发表,并被《初中科学教学案例》收录

教材分析:

本文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学科(浙教版)七年级第一册中的一个探究。

这个探究是个理论探究,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中建立假设和设计实验思维训练。

此探究可能在课堂上无法完成,课后可指导学生在课堂的基础上,对做出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理论上尽可能的做出更多的假设,全面的思考问题

2、对探究实验设计过程中对照组的设置有一定的了解

3、在理论探究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引入:

从唐伯虎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的画画技巧很高,有一次一个画家向他挑战,两个人在相同的时间里面,都完成了两幅非常好看的画,栩栩如生。

正当大家争执不下谁画的好的时候,两只蝴蝶飞了过来,都围着唐伯虎的百花争艳图飞,还时不时的停上去。

这时候,比赛的结果就出来了,唐伯虎的画骗过了蝴蝶的眼睛而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赢家。

教学片段:

师: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呢?

生:

是画的颜色,唐伯虎的画画的太漂亮了!

(很多学生都支持这个观点)

师:

很好,还有吗?

生:

可能是唐伯虎的墨水质量好,很香吸引了蝴蝶!

对对,也可能是唐伯虎在墨水里面加入了一些香料来故意吸引蝴蝶!

师:

恩,这个也有可能,还有吗?

生:

可能是蝴蝶是近视眼,看走眼撞上去的。

(全班大笑)

师:

这个也有可能,我们知道蝴蝶有眼睛,但不知道他的视觉怎么样。

既然我们对这个有了怀疑,那蝴蝶的嗅觉呢?

味觉呢?

甚至听觉呢?

灵敏吗?

生:

有的,没有的,下面意见不统一。

师:

既然我们不确定,那就来查查看。

打开,搜索关键字“蝴蝶眼睛嗅觉味觉”,很快就找到了蝴蝶的详细介绍,确定下来,蝴蝶的视觉很正常,没有近视;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搜索一共花了3分钟左右时间)

师: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蝴蝶这个主角的一些感觉特征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师:

前面讲的故事,是唐伯虎的画的花,那现在如果我们探究的是一束真花,那吸引蝴蝶的可能是不是可以更细了呢?

比如,可能是花的颜色,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

花的大小、形状、气味、花的位置等等

师:

很好,如果是花的颜色,那我该怎么设计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呢?

生:

放两朵不同颜色的花,看蝴蝶会停到哪朵花上。

生:

不对不对,颜色不同,可能气味会不同,也就是说可能是花的气味吸引蝴蝶了。

应该放两朵气味一样,颜色不同的花。

师:

这样的花两朵花似乎比较难找。

生:

可以用假花!

用两张一样大小、不同颜色的纸,折成一样形状的花,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起,稍微隔开一点,然后把蝴蝶放出去,看蝴蝶会停到哪朵花上。

师:

很好!

在实验的设计中,应排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因素的干扰,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设置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除花的颜色外,其他方面,如大小、形状和气味等都应当是相同的。

那么,实验设计好以后,怎么样的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成立的呢?

生:

看哪只蝴蝶飞向哪朵花,就说明它喜欢哪种颜色。

生:

这个很难说,还是存在偶然性的,我们应该多试几次,看蝴蝶飞向哪朵花多一些。

师:

这样蝴蝶会被你们折腾的半死的。

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万一它老是飞向左边的那朵花呢?

这样就可能说明和花的位置有关了,说明我们的条件还没有控制好。

生:

那可以在实验中把花的位置轮流换,然后再看它怎么飞,如果飞向一朵花的次数多的话,就能证明我们的假设了!

师:

那如果飞向两朵花的次数差不多呢?

生:

这样就不能说明花的颜色是吸引蝴蝶的原因了!

生:

那万一蝴蝶是色盲怎么办?

(一个平时不怎么举手的学生)

师:

很好,幸亏你提出来,要是到最后我们去实验了,结果出来了才发现蝴蝶是色盲的话,那我们就浪费了很多时间了。

下面我们还是来上网查一下,打开,搜索关键字“蝴蝶视觉颜色分辨”,查出蝴蝶果然是色盲!

师:

我们得感谢这位同学,蝴蝶有着美丽的翅膀,但自己却是色盲,看来大家得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了。

刚才几位同学表现不错,大家思考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下面大家把书翻到P83页,按照探究的步骤,先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写出你们的假设、实验方案、条件如何控制以及怎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怎么样的结果不能说明问题等等。

先自己在纸上写一下,尽可能的多写几个!

接下去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可以存在不同的假设。

15分钟后,由学生发言,说明自己的探究过程,然后由不同意见的同学加以反驳或者补充。

教学后记

本来这堂课可按照书上的框架,在直接切入探究的主题后,老师先举个例子,然后学生可以按照一般的探究步骤,对其他的假设进行实验设计来完成教学。

但在上课前,自己想象了一下,这种理论探究存在的可能性很大,对于一个假设,可以一环环紧扣的提出很多问题,往往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会跳出一个新的问题。

这种探究,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课前唐伯虎故事的引入,完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些学生也得到了“耍小聪明”的空间,往往这些“小聪明”都是其他学生不容易想到的,都值得鼓励。

比如蝴蝶是不是近视眼引出了蝴蝶的感觉特征,而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和这个探究无关,事实上去是进行这个探究的基础。

如果蝴蝶的视力不好,那么很多假设本身就不成立了。

又比如一个学生提出蝴蝶可能是色盲,这样的话,对于颜色的假设,就是一场空了。

这个学生平时不怎么发言,可能她早就想到了,但到最后时刻提出来也是非常值得赞赏的,而不是所谓的钻牛角尖。

这堂课的探究是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