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8947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K12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K12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K12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K12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x

《K12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x

K12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  李瑞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

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用

  教师:

今天我们将在游戏中进一步学习有关位置的知识。

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坐的端正的同学到讲台上来。

  (选择6名学生面向大家站成一排)

  备注:

如果是奇数,可能会出现某位同学在这排最中间的情况。

教师:

谁来描述一下某某同学在这排的什么位置  谁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预设:

1、从左数第三。

  2、在某某同学的左边。

某某同学的右边。

  

  教师:

刚才我们在描述他们的位置时,都只用了几个数字?

预设:

一个。

  教师:

现在请这些同学回到自己的位置,暂时先不要坐。

你还能仅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预设:

不能。

  教师:

那谁来描述一下某某现在的位置?

  预设:

1、他在从左数第几排的第几个。

  2、他在第几组的第几个教师:

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吗?

  教师:

无论我们怎么表述,都用了几个数字?

  预设:

两个。

  教师:

为什么现在我们用两个数才能表述清楚呢?

预设:

刚才仅有一排同学,而现在有很多排。

二、结合实际探索新知

  教师:

想一想,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预设:

一个数代表第几组,另一个数代表的是这一组的第几个。

  教师:

同学们回答的相当不错。

同学们所说的组,这样的竖排,在我们数学上称之为“列”,在数列的时候,你们习惯上是从哪边往哪边数?

  预设:

从左往右数。

  指着第一列问学生。

这是第几列?

这是?

一直到最后。

  教师:

同学们所说的这样的横排在数学上称之为“行”,同学们在数行的时候,习惯上怎么数?

  预设:

从前往后数。

  教师:

这是第行?

这是第行?

  教师:

现在请你明确一下自己在第几列第几行?

  教师:

明确好了吗?

现在我们来做游戏,请听好老师的口令。

  第2列的同学拍拍手,第4列的同学手叉腰,第7列的同学拍拍肩,第3行的同学扮兔子,第5行的同学挥挥手,第6行的同学扮可爱。

  教师:

你们好可爱。

在刚才游戏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做了不止一次动作,都有谁请站起来。

  教师:

你做了几次其他同学呢我刚才明明叫的是不同行不同列的同学,你为什么会做两次动作?

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预设:

因为我既在第行,又在第列,所以做了两次。

教师:

那你能说一说你的具体位置吗?

预设:

我在第2列第3行。

  教师:

你呢?

教师:

也就是说,只有行和列都知道了,才能确定一个人的位置。

教师:

在描述自己位置的时候,同学们习惯上是先说列,还是先说行?

预设:

先说列,后说行。

教师:

现在请你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在纸上表示出某某同学的位置。

  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寻找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投影仪在展示。

叫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法,老师追问。

  预设:

画图的方法;2列7行;等等。

或者也有可能出现数对的这种情况。

对于学生的每种想法都给予肯定。

指出学生作品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可以改善的地方。

  在教师展示的时候,依然有的同学没有表示出来,教师给予指导:

这么长时间你都没有表示完,说明你的表示方法有点复杂。

应该换一种思维。

教师:

同学们表示的方法都很棒,你们最喜欢谁的作品?

  想不想知道在数学上是如何简单明了的表示第2列,第7行的?

预设:

想。

  教师:

列数在前,行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为了表示它们是一个整体,外面添加小括号,像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在数学上称之为“数对”。

  教师:

数对怎么读呢?

可以直接读,也可以读作数对。

教师:

传说,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这种方法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而创立的。

无论这个传说是否真实,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笛卡尔受到周围一些事物的启发,触发了灵感,老师希望同学也能成为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师:

现在请你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同桌三人相互交流一下,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我发现表示我们三个人位置的数对,虽然前面的数不一样,但是后面的数全相同。

  教师:

把表示你们三个人位置的数对说一说。

  教师:

为什么会这样呢?

预设:

因为我们三个人在同一行。

  教师:

现在请位于数对的同学站起来。

教师:

为什么会站起来这么多人预设:

因为x可能表示任何数。

  教师:

如果x是2指的是谁?

是5指谁?

教师:

位于的同学可能是谁?

预设:

某某、某某

  教师:

指你的时候y是几?

你呢?

你呢?

  三、知识应用

  教师:

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你们愿意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整理一下收纳盒吗?

  分三个层次:

  

  教学设计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  李瑞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

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用

  教师:

今天我们将在游戏中进一步学习有关位置的知识。

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坐的端正的同学到讲台上来。

  (选择6名学生面向大家站成一排)

  备注:

如果是奇数,可能会出现某位同学在这排最中间的情况。

教师:

谁来描述一下某某同学在这排的什么位置  谁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预设:

1、从左数第三。

  2、在某某同学的左边。

某某同学的右边。

  

  教师:

刚才我们在描述他们的位置时,都只用了几个数字?

预设:

一个。

  教师:

现在请这些同学回到自己的位置,暂时先不要坐。

你还能仅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预设:

不能。

  教师:

那谁来描述一下某某现在的位置?

  预设:

1、他在从左数第几排的第几个。

  2、他在第几组的第几个教师:

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吗?

  教师:

无论我们怎么表述,都用了几个数字?

  预设:

两个。

  教师:

为什么现在我们用两个数才能表述清楚呢?

预设:

刚才仅有一排同学,而现在有很多排。

二、结合实际探索新知

  教师:

想一想,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预设:

一个数代表第几组,另一个数代表的是这一组的第几个。

  教师:

同学们回答的相当不错。

同学们所说的组,这样的竖排,在我们数学上称之为“列”,在数列的时候,你们习惯上是从哪边往哪边数?

  预设:

从左往右数。

  指着第一列问学生。

这是第几列?

这是?

一直到最后。

  教师:

同学们所说的这样的横排在数学上称之为“行”,同学们在数行的时候,习惯上怎么数?

  预设:

从前往后数。

  教师:

这是第行?

这是第行?

  教师:

现在请你明确一下自己在第几列第几行?

  教师:

明确好了吗?

现在我们来做游戏,请听好老师的口令。

  第2列的同学拍拍手,第4列的同学手叉腰,第7列的同学拍拍肩,第3行的同学扮兔子,第5行的同学挥挥手,第6行的同学扮可爱。

  教师:

你们好可爱。

在刚才游戏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做了不止一次动作,都有谁请站起来。

  教师:

你做了几次其他同学呢我刚才明明叫的是不同行不同列的同学,你为什么会做两次动作?

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预设:

因为我既在第行,又在第列,所以做了两次。

教师:

那你能说一说你的具体位置吗?

预设:

我在第2列第3行。

  教师:

你呢?

教师:

也就是说,只有行和列都知道了,才能确定一个人的位置。

教师:

在描述自己位置的时候,同学们习惯上是先说列,还是先说行?

预设:

先说列,后说行。

教师:

现在请你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在纸上表示出某某同学的位置。

  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寻找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投影仪在展示。

叫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法,老师追问。

  预设:

画图的方法;2列7行;等等。

或者也有可能出现数对的这种情况。

对于学生的每种想法都给予肯定。

指出学生作品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可以改善的地方。

  在教师展示的时候,依然有的同学没有表示出来,教师给予指导:

这么长时间你都没有表示完,说明你的表示方法有点复杂。

应该换一种思维。

教师:

同学们表示的方法都很棒,你们最喜欢谁的作品?

  想不想知道在数学上是如何简单明了的表示第2列,第7行的?

预设:

想。

  教师:

列数在前,行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为了表示它们是一个整体,外面添加小括号,像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在数学上称之为“数对”。

  教师:

数对怎么读呢?

可以直接读,也可以读作数对。

教师:

传说,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这种方法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而创立的。

无论这个传说是否真实,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笛卡尔受到周围一些事物的启发,触发了灵感,老师希望同学也能成为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师:

现在请你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同桌三人相互交流一下,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我发现表示我们三个人位置的数对,虽然前面的数不一样,但是后面的数全相同。

  教师:

把表示你们三个人位置的数对说一说。

  教师:

为什么会这样呢?

预设:

因为我们三个人在同一行。

  教师:

现在请位于数对的同学站起来。

教师:

为什么会站起来这么多人预设:

因为x可能表示任何数。

  教师:

如果x是2指的是谁?

是5指谁?

教师:

位于的同学可能是谁?

预设:

某某、某某

  教师:

指你的时候y是几?

你呢?

你呢?

  三、知识应用

  教师:

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你们愿意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整理一下收纳盒吗?

  分三个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