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8505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5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旅游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旅游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旅游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旅游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旅游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旅游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狂欢园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

1.1.3企业性质:

有限公司

1.1.4项目建设地点:

***

1.1.5建设性质:

新建

1.1.6项目负责人:

***

1.1.7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狂欢园;包括民族体育竞技场、天天大舞台、草原娱乐场、汉森交友园、草原卡丁车自驾游、勒勒车自驾游、***美食城、***演艺场、***婚礼城和旅游商品、民族食品街区等。

1.1.8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4175.54万元。

其中项目建设投资4074.47万元,项目流动资金101.07万元。

1.1.9资金筹措:

建设投资4074.47万元,其中:

本级财政投资1000.00万元,向上级财政申请文化产业扶持资金1000.00万元,自筹2074.47万元。

流动资金101.07万元,全部自筹。

1.1.10经济效益:

项目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润总额2109.59万元,净利润1582.19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275.00万元,年所得税527.40万元。

1.1.11建设期:

25个月

1.2编制依据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6)新的有关财务制度的会计制度;

(7)《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建设部、环保总局、科技部建城(2000)120号

(8)《城市污染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建设部、环保总局、科技部建城(2002)124号

(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13)原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

(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25-2005)

(15)《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2005;

(16)《建设项日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三版;

(17)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及当地水文、地质、气象资料。

1.3编制原则

1.3.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1.3.2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旅游服务无论在服务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3.4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和安全生产。

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

1.3.5将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以企业发展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1.3.6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未来的发展,为今后企业规模扩大或产品深度加工留有一定的空间。

1.3.7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

1.4编制范围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市场预测;

厂址与建设条件;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设计方案;

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供应;

总图运输和公共辅助工程;

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影响评价;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项目实施进度;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财务评价;

研究结论与建议。

1.5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6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狂欢园;包括民族体育竞技场、天天大舞台、草原娱乐场、汉森交友园、草原卡丁车自驾游、勒勒车自驾游、***美食城、***演艺场、***婚礼城和旅游商品、民族食品街区等。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占地面积(m2)

建筑物

 

23050

13750

1

天天大舞台

m2

10000

5000

2

***美食城

m2

3600

1200

3

***演艺场

m2

2000

1000

4

***婚礼城和旅游商品

m2

2300

2300

5

民族食品街区

m2

3500

3500

6

泵房

m2

200

200

7

配电室

m2

300

300

8

门卫

m2

150

150

9

卫生间

m2

1000

100

构筑物

 

 

8160

1

消防蓄水池

m3

1200

0

2

消防管线

m

900

0

3

管网

m

2600

0

4

硬化

m2

5000

5000

5

深水井

10

0

6

美化和道路

m2

12000

12000

合计

 

 

21910

1.7项目建设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是在以草原生态景系统为主的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草原旅游。

已经成为自治区重要的产业发展战略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休闲大草原,激情蒙古风”为主题,以呼伦贝尔大草原、成吉思汗陵、蒙古族风情为标志性品牌。

塑造和推广内蒙古旅游对外新形象,提高内蒙古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

霍林郭勒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形成了以草原和民族风情为主打品牌,以森林、湿地、冰雪和历史文化旅游为辅助品牌,集观光、会议、节事活动、休闲避暑、滑雪度假和特种旅游等多种产品于一体。

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提出加快霍林郭勒市文化产业发展,整合现有文化产业资源,形成区位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

辉特淖尔草原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西南,距市区35公里,占地4万亩。

这里水草丰美、绿草如茵、一望无际、坦荡如砥,远处群山起伏、似隐似现,蓝天与绿地辉映,白云与羊群交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全然可见。

***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在这里交汇,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草原之一,当之无愧为“王牌草原”。

扎哈淖尔、敦德扎哈淖尔、辉特淖尔三个自然湖泊点缀其中,野生动物植物种类繁多,再加上典型浓郁的蒙古族风情,是得天独厚的原始草原旅游避暑胜地。

辉特淖尔草原旅游区餐饮以烤全羊、手把肉、草原盘肠、蒙古族套餐为主,并备有各种日常炒菜。

同时开展骑马、套马、赛马、骑骆驼、坐勒勒车、自驾越野车、射箭、摔跤、篝火晚会、祭敖包、赏神树、访问牧民、马队迎宾等娱乐、礼仪项目,目前具备同时容纳2000人就餐200人住宿的接待能力。

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还要陆续开发滑冰、滑雪、滑草、射击、狩猎、水上娱乐和空中飞翔等项目。

随着霍林郭勒市旅游经济逐年增长,一般环境竞争力和相对偏低的基础竞争力劣势日益突显,加之景区分散,粗放经营理念的束缚,严重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因此对现有旅游和文化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游、草原生态游和民族风情游,走品牌带动、重点突破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不仅可行,而且势在必行。

同时,从旅游者需求旅游环境背景分析,绿色旅游和回归自然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时尚,旅游者旅游范围不断扩大,向郊区化、短期化、休闲度假化方向发展,旅游者更加注目新鲜与稀罕,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体验等成为旅游者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为建设***狂欢园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另外,霍林郭勒市地处***草原腹地,与锡林郭勒草原接壤,形成了大青沟自然保护区、***湿地、珠日河草原、阿尔山森林公园、辉特扎哈诺尔草原、奈曼王府等热点旅游景区强强联合的局面,为建设***狂欢园旅游区创造了条件。

依托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本着丰富草原旅游项目的目的,故企业提出建设此项目。

1.8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8.1是丰富草原旅游综合文化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到一定的档次,旅游作为放松心境,陶冶情操的一项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草原旅游这种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旅游方式,一直都吸引着众多旅游爱好者。

而草原旅游一直都存在着旅游项目单一,住宿环境较差等因素的制约,从而让人们在草原旅游期间不能尽情的享受到民族风情带给人们特有的民族文化意境;从而导致草原旅游在人们的印象中期望值很高,最后却是铩羽而归,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不能尽情的体现。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丰富了草原旅游项目,而且通过全方位的草原旅游项目的开发,着重体现了蒙古族特色娱乐项目,让在此游玩的人感受到草原独有的草原民族风情,尽情享受草原带给人民全身心的放松,从而达到丰富草原草原旅游综合文化的需要。

1.8.2是带动本地旅游开发的需要

粗放的草原旅游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本项目旨在通过蒙古族人民特有的民族娱乐方式,并且以一种细腻的民族表现手法为游客提供一个别样的草原风情旅游历程;依托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又以一种写意的方式提高旅游文化内涵,加深民族文化影响力,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效利用霍林郭勒市的雄厚的文化底蕴,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为本地旅游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8.3是充实旅游娱乐项目的需要

该项目建设,增加了风景区的旅游休闲项目,充实了旅游活动内容。

随着五天工作制的实行,双休日、长假带给人们闲暇时间迅猛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市民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加之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希望在周末或长假期间去旅游度假以消除工作带来的疲劳,消除城市生活的烦恼,因此,回归自然,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之中,追求文化渊源,追求清闲安静的生活成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1.8.4是安置就业的需要

该项目建设,有利于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项目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规划有机结合,即弥补了外商投资上不足,又吸纳了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同时创造了大量劳动力就业机会。

1.9结论

本项目的实施,促进本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

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

财务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为34.77%(所得税后,下同),财务净现值8835.78万元(ic=13%),投资回收期4.50年(含建设期)。

敏感性分析表明,本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

建议:

1.建议业主方委托有“环评资质”的单位着手环评工作。

2.建议业主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和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工作,以保障项目安全建设,安全生产。

3.建议业主方委托有资质单位着手安全预评价工作,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4.建议等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后委托消防部门进行审核,并且给出审核意见。

5.建议利用新技术,积极开发新产品,变单一生产为综合生产。

6.建议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劳保及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从节能减排方面着手,降低能耗,增加经济效益。

第二章市场预测

2.1休闲旅游将成为旅游业一道新的风景线

什么是休闲旅游?

简而言之,就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

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所处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

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丰富了生活。

建立在旅游基础上的行为情趣,如休息、娱乐,或学习、交往,或欣赏大自然,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身心的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

因此,休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它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使未来的社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着。

新技术和其它一些趋势可以使人们用于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多,休闲的中心地位将会加强,人们的休闲概念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从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来看,休闲显然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也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标志着人已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标志着人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已由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逐渐地转向消费--生产模式;标志着人开始从有限的发展转向全面的发展自己的历史阶段。

1.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休闲,消费投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传统的“先生产,后生活”的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尤其在我国,传统观点认为,只有生产才能创造价值,生活和消费并不创造价值。

所以,这么多年来,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全投向也主要是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老百姓也一直在物质短缺的情况下艰难度日。

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活”和“消费”对发展经济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传统的工作和休闲概念已经模糊。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概念和工作时空界限;休闲在未来的社会中将成为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常的情况下,人既是在工作,也是在休闲;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也是实现对劳动力价值的维护。

 

随着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都为中国的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

2.2西部旅游业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亮点

我国的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6%,人口约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西部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那里藏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宝贵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珍藏着宝贵的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

这些都是非人力所能为,非技术力量所能再造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垄断性。

所以西部地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是西部地区参与国际旅游业竞争最重要的“资本”。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大规模的自然资源开发,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流域上游水土流面积达45万平方千米,使西部旅游业遭到重创。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国家投巨资建设西部地区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电讯网等基础旅游设施,并运用科技手段改善西部地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木,退耕还林,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染,使西部地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西部地区十一个省市都无一例外地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规划。

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先后建立一批世界级的旅游景区。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内涵丰富的民俗民情,其旅游资源品位高,独占性强,特色浓厚,当属旅游业开发的重要资源。

事实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保持西部固有的特色,对其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尤为重要。

基于上述各理由,西部地区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后起之秀。

2.3中国现代旅游业将走向人性化的趋势

2.3.1人性与自然景观

众所周知,不同游客的需求侧重点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接近大自然。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类对大自然的依归是本性的体现,所以那些拥有蔚蓝的大海、挺拔的高山、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无边的草原的地区,常常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人类接近大自然,是因为大自然给予了人类在城市中所得不到的东西--人性本原的满足。

根据现代行为科学的理论,人的行为取决于动机。

旅游者对于大自然的青睐行为,正是出于要求得到大自然对于人性本原满足的这种动机。

例如,贵州省的贵阳市郊区,有个叫香纸沟的景区,刚开发时完全保持了原始的景色,使游客每次观光都极大的找到了回归自然的感受,所以游客络绎不决,很快成为旅游胜地。

但是随着开发的进程,当地农民在香纸沟建立了一些房屋,增加了许多设施,有了经营者的喧哗,到处在收钱,人们慢慢地再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恩赐了,游客的数量就渐渐少了。

意识到人性在自然景观中本原的作用,其实比认识到人们喜好大自然的现象更为重要。

因为只有认识到大自然的原始与真实,才是人性本质的体现,才可能有人类与大自然相处的正确态度。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大量存在的具有生态意义的景点,正是这里的人民长期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结果,这正好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关爱和大自然对人类的回报的相互依存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景点自然优势内涵的人性特征,意识到西部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与人本的联系,就能自觉的用人性的观念去指导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工作,指导对自然景观的人性保护和开发。

2.3.2景点的人本观

景点的人本观是景点如何让旅游者通过观光感受到对人性的关注,或通过对景点的观光使游客感受到对人性的爱护。

从景点经营或开发的角度来讨论景点的人本观,也是一个比较深刻的问题。

2.3.3旅游交流中的人本问题

人本观念体现在消费需求上,表现为不同文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们相互了解的感情需要。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课题,就是要树立“了解和接近是一种人本需求”的意识。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从客观上,要努力凸现本地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保持和发扬这种特有的背景;从主观上,要在认知这种人本需求的前提下为人们相互的了解提供外在的支持和帮助。

这也是我国西部民族旅游业发展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旅游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文化意义,交流意义,联谊意义的人本行为。

一个旅游者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是带者自所熟悉的生活方式,来了解一种未知的,至少是陌生的东西。

旅游者希望得到的,除了观光上的满足和文化上的收获之外,还有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希望得到旅游地人民的理解,建立与他们的友谊,这就是旅游的人本观念。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人民纯朴,踏实,真诚,对来自不同地方的旅游者怀有良好的愿望,这种天性对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人本资源。

但这种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会丧失。

2001年四川电视台做了一个节目,其中谈到泸沽湖的个别摩梭人为记者表演当地传统的母系生活方式和独木舟之后,立刻要求记者付钱的事。

记者感到本来良好的愿望,受到了欺骗。

这样的和、交流就是失败的。

其实,在旅游业中,感情上的交流是第一位的。

要意识到旅游者不但是自己的服务对象,更是自己的朋友,这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在融入世界旅游大家庭,和世界旅游业竞争时需要在观念上所做的最重要的准备。

基于旅游者的种种心理需求,中国现代旅游业如果缺乏人性化的因素,将会显得空洞,无内涵,从而难于立足于世界旅游市场.。

因此,人性化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2.4旅游业发展由点到面,中华旅游圈的兴起

旅游圈是指对旅游景点而言的,它是由若干个景点组成的,风格各异的景点形成了一个环形旅游线路,组成了一个范围较大的旅游区域,它是旅游业发展在地域上的反映。

长期以来,旅游活动仅局限于一个景点或几个景点,但各个景点之间缺乏有机的配合,不利于旅行社导游业务的发展。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各地方之间旅行社联系的加强,在某一个区域若干景点就形成了一个旅游圈。

旅游圈的形成,不仅为旅行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满足了旅游者在旅游周期内游览更多景点的要求,还带动该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旅游圈的形成,是旅游活动由点到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21世纪的中国,不仅是一个旅游大国,而且是一个旅游强国,其旅游业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新格局的发展态势,并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厂址与建设条件

3.1厂址所在位置现状

项目区位置:

霍林郭勒市辉特淖尔旅游区。

项目用地情况:

总用地面积23050m2。

3.2建设条件

3.2.1建设区概况

1.地理位置

霍林郭勒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18°17′46″----119°46′12″、北纬45°16'----45°46'之间,西部、西北部和北部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接壤,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毗邻通辽市扎鲁特旗,东部、东北部与兴安盟***右翼中旗连接,处于"两盟一市"的交界处,距通辽市336公里,北距蒙古国直线距离120公里。

霍林郭勒市有着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的霍林河煤田就在境内。

2.经济和社会发展

全市总面积585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余人,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17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居住的城市。

霍林郭勒市属能源型工业城市,市区及周围资源丰富。

一是已探明的煤炭储量129亿吨,属优质褐煤,适合发展煤炭转化产业,可转化为电、油、气等。

二是原生腐植酸储量1.7亿吨,品位较高,为生产腐植酸钾、腐植酸钠、黄腐植酸、复合肥、有机肥等煤化工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三是周边矿产资源储量较大。

现已探明食盐储量2328万吨,硅石储量2000万吨以上,石灰石储量1149万吨。

另外还有铜、铁、铅、锌等有色金属,有待开发利用。

四是农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以我市现为中心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年牲畜存栏200万头(只)以上,盛产土豆、春夏王大白菜及天然的黄花菜、蕨菜、草原白蘑等,为农畜产品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五是旅游资源丰富。

我市处于寒冷、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均气温0℃,无霜期95天左右,冬季适宜滑雪,夏季适宜避暑纳凉。

我市及周边的草原是国内仅存为数不多的原始草原之一。

夏季水草丰美,鸟语花香,风景怡人,是良好的避暑胜地。

浓郁的草原民族风情,构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内涵。

经过建市二十年的开发建设,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是2000年的4.3倍,“十五”期间平均递增40.3%,经济总量5年再造两个霍林郭勒。

财政总收入完成3.3亿元,一年增幅超过2003年财政总收入,GDP对财政贡献率达到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200元、3700元,“十五”期间平均递增12.4%和13.8%。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

72:

26,能源转换工业破题起步,煤电铝、煤化工产业架构形成,产品结构日益丰富。

2005年,霍林郭勒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第80位,进入全区经济最具发展活力旗县前10强,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县市,被中国科学院中小城市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

2005年,全市累计引进国内市外资金32.6亿元,引资绝对额列通辽市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200万元。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通霍铁路、304国道、101省道全面贯通,交通便利。

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今后我市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绿色能源工业城市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坚持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依靠大企业大项目拉动、调优产品结构;着力打造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电力、高载能和化工工业基地;不断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化水平。

力争到2009年把霍林勒市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及高耗能产业基地。

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文化、教育比较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率先走进全国县级市前列。

多年来,我市致力于投资环境建设。

2003年,内蒙古霍林郭勒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2004年,被列入全区16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

开发区规划占地面积33平方公里,以新型能源化工高新技术和高载能工业为主,实现煤、电、化、冶多元联产。

开发区实行封闭管理,实施“一站式、一条龙”优质服务。

2005年,霍林郭勒经济开发区在自治区20个重点开发区中排名由最后一位提升到第12位,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