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7881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docx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一、**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区卫生系统按照《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认真抓好实施,成绩明显。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居民健康指标: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71岁提高到82岁,婴儿死亡率从6.89‰下降到5.3‰,孕产妇死亡率为0。

  

2.具体业务指标:

到201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稳定控制在“十一五”期间的平均水平以下;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结核病患者的督导治疗覆盖率和治愈率均达到85%,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脊髓灰质炎、麻疹、卡介苗、百白破、乙型肝炎和乙型脑炎疫苗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成果;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达到98%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形成完善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管体系,食品及餐具卫生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二)各项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1.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共建起了8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区。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力度,完成了**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装修改造。

加强内涵品牌建设,我区成功创建了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红山、长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成为全国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试点区(全国有6个试点区)。

红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我区首家国医馆,并建成广东省、广州市首家“全国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干预控制的研究》已完成。

港湾医院建成“**区社区康复培训基地”和“广州医学院康复医学教学培训基地”,大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脑卒中社区三级康复”获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

按照条块结合、大团队和小团队结合的方式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各中心设置十二类公共卫生工作岗位,配备相应的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落实岗位职责,实施责任分区和团队合作模式,目前全区共划分了43个网格,覆盖了59个居委。

坚持深入家庭上门服务,积极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服务质量,“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初步形成。

制订了《**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管理,20XX、20XX年在广州市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考评中分别获得第三、第五名的较好成绩。

  

2.公共卫生建设不断加强。

目前已经建立了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院以及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基本建立了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

启动了区公共卫生基地建设项目。

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登革热、霍乱等传染病发病水平处于全市的低水平;慢性病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结核病、精神病防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被确定为精神病防治“精神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省级示范区,示范工作得到省市的好评。

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组织指挥、医疗救援、应对处置、后勤保障等能力的培训,并组织实地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水平。

努力实施妇幼安康工程,率先与省妇幼保健院联合成立了“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区分中心”,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及区内各助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产前筛查技术培训及相关产前诊断服务合作协议,成为全市建立了全覆盖产前筛查三级网络的第一个区。

  

3.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19年,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8间,其中医院9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4间、社会医疗机构70间、校场企卫生室25间。

医院中三甲医院1间、二甲医院4间、一甲医院2间。

全区病床1924张,卫生工作人员达302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97人,高级210人,中级621人。

博士有40人,硕士有150人。

有5间医院加入了广州市120急救网络,医疗服务网络基本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

继续支持中山一院**院区学科建设,港湾医院移交广州医学院管理,区域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完成区红会医院的病房改造工作,住院环境明显改善,区中医院与暨南大学合作建成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非直属)医院,同时被确定为市中医名院的创建单位;连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行风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服务流程和服务态度,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促进医患和谐。

“十二五”期间,全区无偿献血总人数达到34238人次,献血量达684.76万单位。

  

4.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我区20XX年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国家“十二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国产软硬件的公共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试点单位,大力推进国产基础软件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应用,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全区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并不断加快信息系统功能的开发,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效率。

20XX年3月,国家信息产业部、科技部等六部委在我区召开了“国产基础软件平台体系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经验总结暨成果推广交流会,充分肯定了我区在运用国产基础软件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方面的成果。

20XX年7月,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顺利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专家组验收。

完成全部区属医疗机构和2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光纤接入和局域网建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光纤互联的起点高,容量大、速度快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社区健康管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管理。

成为广州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一期)试点区。

到2019年底,全区已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74207份,完成了55.7%(市卫生局的指标为50%),高血压病人专档11247份,糖尿病人专档2834份,孕产妇专档8788份。

2019年初制定了《**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同年11月,该项目已正式启动,区委区政府投入2800万,为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预计第一期工程2019年年中完成。

  

5.全面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区卫生系统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开展了学习医改的热潮,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医改的有关政策、文件,弄懂、吃透改革精神,积极配合区医改办制定相关医改文件,在卫生系统多次召开动员会和组织各类培训。

深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调研,撰写了我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调研报告,提出工作思路和建议。

按照区调整有关职能的改革精神完成了“三定”方案的编制工作。

认真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按市卫生局的要求及时组织了动员、培训和督导,从 2019年12月27日 开始,我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目前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占社区药品种树的比例约为82.6%,比2月份上升了30%,门诊处方平均费用大约下降20%,该项工作得到了市卫生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积极探索院长年薪制,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考核工作。

  

6.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

基本建立起比较协调统一的卫生管理体制,目前我区对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区中医院、红会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

区财政逐步完善卫生投入机制,对区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全额拨款,由区财政统一收支管理,对区妇幼保健院的投入实行核补方式,对区属医院实行差额补助。

“十二五”期间,两家医院人员事业费由每人每年6000元提高到18800元(其中退休人员补助2019年再次提到每人每年30000元),卫生系统设备专款由每年300万提高到500万,为医院发展提供基本保证。

逐步加大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于20XX年开始,按常住人口由原来每人20元提高到每人25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20XX年,区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装修改造红会医院病房,大大改善了该院的住院环境。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

区疾控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小,实验室较简陋,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

公共卫生基地建设项目虽然已启动,但进度缓慢。

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区财政目前对妇幼保健院的投入为核补,没有充分体现妇幼保健工作的公益性质,不利于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的落实。

  

(二)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

卫生监督所随着卫生监督职能的调整,目前只有15个编制,除掉空编和借调之外,实际在岗人员只有11人,且绝大部分人员都为预防医学专业,缺乏临床专业人员,不利于医疗卫生监督工作,因此,要完成卫生监督所目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非常艰巨,容易出现缺位或不到位。

  

(三)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

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主要是相对集中区中心的**、大沙街区域,长洲岛和东部片区相对薄弱。

全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有待完善,医疗资源有待于整合、优化和提升。

  

(四)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度较慢。

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善,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未能做到四个独立(即独立法人、独立场所、独立核算、独立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核编和财政补助机制有待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服务能力难以承担开展全科医学服务的要求,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和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五)卫生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卫生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人才队伍素质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发展的需求,医院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及急需的学科人才,难以形成新的高水平的特色专科。

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六)医疗卫生财政补偿机制尚未完善。

按照《广州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XX-2019年)》(XX办[2019]90号)的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要经费由区财政保障,实现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

实行绩效工资后,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服务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和“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

目前,我区医疗卫生财政补偿机制尚未完善,不利于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利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指标和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XX-201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我区加快建设港城一体、宜业宜居现代化滨江城区的目标,密切结合我区实际,以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不断增长的卫生需求为动力和目标,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去破解难题,积极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区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不断提升我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9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1岁(市的指标为80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低于全市同期的平均水平。

  

(三)具体指标  

到201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稳定控制在“十二五”期间的平均水平以下,及时发现和控制新发传染病;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结核病患者的督导治疗覆盖100%、治愈率达到95%,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脊髓灰质炎、麻疹、卡介苗、百白破、乙型肝炎和乙型脑炎疫苗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成果;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达到95%、98%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

健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XX年,建立三级医院一小时服务圈、二级医院半小时服务圈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十五分钟服务圈,到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应急救治和转诊网络更快捷完善。

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得到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人均30元以上。

  

(四)工作任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十三五”期间要把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和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区域医疗卫生需求的调研,结合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规划我区卫生发展蓝图,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促使我区卫生事业发展更加适应和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加快步伐高标准建设我区公共卫生基地,进一步夯实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

积极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照公务员管理,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制定的公共卫生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拓展我区公共卫生项目范围,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遏制结核病、性病、艾滋病的蔓延,降低乙肝患病率。

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重点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扩大防控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提高精神卫生和心理疾病防治能力,加强重点职业病防治,切实减轻职业危害对人民健康的威胁。

加强卫生监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区属医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医疗安全。

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和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维护卫生工作稳定。

进一步明确区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性质的功能定位。

建立完善以区妇幼保健院为网顶,由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妇幼保健网络,加强我区重症儿童治疗中心和重症孕产妇治疗中心的建设。

创造条件开展保健专科服务如遗传病筛查、胎儿先天心脏病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儿童心理等服务项目,免费为流动人口孕产妇建立围产保健手册,使流动人口孕产妇享受与本地孕产妇一样的围产保健服务。

继续为15周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

继续为妇女孕前和怀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不断提高妇幼保健水平。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力争2019年底前完成鱼珠、穗东、大沙、文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到2019年底前完成南岗、荔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荔园站、文冲街万科站、长洲街长洲站等3间社区卫生服站的建设,按照市的标准完成业务用房建设和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科学合理核定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

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独立运作机制,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举办医院的管理,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健全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开展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工作,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多种形式加强社区卫生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执行《广州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包》规定项目,继续推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和建档质量,为开展居民健康管理打好基础。

继续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

加强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绩效管理和监督,保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工资水平与我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当,确保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加强医疗资源规划整合,结合我区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滨江城区的目标,编制我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按照三级医院一小时服务圈、二级医院半小时服务圈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十五分钟服务圈的要求,构建方便快捷的应急救治和转诊网络。

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将区中医院建设成为广州市中医名院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优势,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区红会医院建成二级甲等医院,成为我区东部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继续支持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区、广州医学院港湾医院等驻区医疗机构的建设。

调整充实120急救医院的布点,让急救网络有效覆盖全区,加强应急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

积极稳妥推进院长年薪制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绩效工资改革工作。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我区结构合理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加大医药卫生人才建设力度。

把卫生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编制我区卫生人才发展规划,把卫生人才规划纳入我区人才规划和卫生事业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高水平的科学带头人的建设。

制定加快卫生人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相关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卫生人才引进、培养、管理等环节,建立一个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的科学体系。

按照学科建设的需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急需人才。

积极推进卫生人才工作的创新,加强医院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探索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管理激励机制,营造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氛围。

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卫生系统人才引进的自主权,对于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急需的实用人才,采取特殊政策的做法,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进的效率,让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引进急需的人才。

力争在3年内,把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合理、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队伍。

  

----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推进信息化建设“XX”工程。

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力度。

认真做好广州市基于健康档案得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项目试点工作,以此为契机,拓展系统的功能。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综合、集成基础健康档案、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信息。

实现全区、全市健康档案、就诊记录互通。

进一步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系统,促进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互动,做好以市有关系统的联通和共享,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和便民医疗服务水平。

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阳光用药电子监控系统,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规范用药。

  

----进一步完善卫生投入机制。

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

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机制。

区政府进一步增加对卫生的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

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

逐年提高人均公共卫生补助标准。

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加大政府对区属医院的投入力度,减轻区属医院的发展压力,探索区属两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医院非营利性质,有效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