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7842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小学四年级上册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并理解“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幻想、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

2、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正确读写5个生字,12个生字,并能理解“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幻想、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

三、教学准备:

1、通过字词训练,小组赛读掌握字词。

2、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等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

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

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

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

你们有信心吗?

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一个小小比赛的预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了阅读的兴趣,就有了良好阅读的开始。

从比赛要求中,学生既明确了学习本文的要求:

从课文中获取大量科技信息,学习本文的表述方法,也为本节课后的作业——查阅资料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

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

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这是小学语文的专务。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豪华而放弃基本的语言学习,不能为了强调综合学习而让语文课堂成了“大杂烩”。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

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

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透透彻彻的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

“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

2、全班交流。

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

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⑴:

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⑵结合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设计意图〕重视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质疑的意识和习惯。

这一环节,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同时组织检查交流,互相帮助,指导集体反馈,探究稍有难度的问题。

从而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的字形。

  2、学生练习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发明发现

(1)微波炉的()成为厨房里的新宠。

(2)哥伦布()了新大陆,为人类开辟了新航线。

  4、布置作业:

⑴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并与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可以自由组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⑵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课堂作业真正做到课堂内完成,这是给学生减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并且课内作业,高效高质,当堂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

课外作业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2、让学生体会科学创造奇迹,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在查找资料中了解20世纪的科学成就。

通过农耕社会与科技社会进行对比,理解科学改变生活。

2、课前准备:

挂图、录音机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

教师抛出自己疑问:

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

⑴诗句的本意。

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

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

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

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

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

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

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设计意图〕给教师释疑,孩子们必定兴趣盎然。

在老师步步紧逼地疑问中,学生争锋相对地进行辨析。

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他们主动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很自然地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农耕社会依赖20世纪依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让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

你是怎么理解的?

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设计意图〕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一同上课、讨论,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大量信息,储备越多,学生的积极性越浓,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感受就越多,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课堂发言时学生的语言才会更真切更鲜活。

  板书:

科技万象:

   20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21世纪 改天换地 再创奇迹

 

四年级语文上册30《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主备人:

陈进浓

审核人:

张伟元黎少英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语文上册30《电脑住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们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体会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难点:

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三、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师问:

同学们,知道什么叫“住宅”吗?

说说你理想中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住宅”就是我们居住的房子。

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

2.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位于日本东京的一座电脑住宅。

3.揭示课题,师板书课题:

电脑住宅。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粗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并口头组词。

(锻炼学生的识字、组词能力)

仓(仓促),储(储存),烹(烹调),盗(防盗),综(综合),判(判断)

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抽生当小老师领读一遍,再抽生直接读出生字,最后全班齐读。

是培养学生理解字词能力)

3.对课文字词质疑,引导全班讨论质疑。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难点词:

风向标,分门别类,集装箱,储存,烹饪,火候等)

4.在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抽生读。

(目的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5.指名分段读课文,生互相评价。

6.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住宅的设施的。

(由里到外)

  6.再读课文,思考:

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谈谈你的感受。

(目的: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三)引导分小组自由读文,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哪个自然段总的写出了电脑住宅的特点?

边读边想象,用笔在相应的地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电脑住宅的特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环节:

突出学生自主合作能力)

  3.集体交流:

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1)出示表格:

住宅的设施

如何工作

有何功能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

(3)找出安装的设备,圈出来;描写这些设备如何工作的句子,用直线勾画出来;这些设备会发挥怎样的功能,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3)小组讨论后,将表格填写完整。

4.请一个学生在全班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引导学生思考)

5.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1)学生自由谈收集到的资料。

(2)师:

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3)全班评议,帮助改进。

(4)电脑住宅除了高科技还有哪些特点?

(隐蔽、、、、、、)

(四)小组合作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小组中,请你以住宅主人的身份,按顺序向客人介绍你的电脑住宅。

(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课文描写顺序,巩固课文内容)

(五)课外延伸(目的是扩展学生的思维)

交流: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

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六)课堂小结

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这位聪明的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上也会出现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脑住宅,也许设计师就出于我们中间的一位同学。

(七)小练笔:

我设计的电脑----(卧室、饭厅、教室)。

---------------------------------------------------------------------------------------------------------------------------------------------------------------------------------------------------------------------------------------------------------------------------------------------------------------------------------------------------------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

风向标:

温度、湿度、风力风向

电门口:

密码、主人指令

脑门厅:

乐曲电脑判断

住会客厅:

“集装箱”分门别类

宅厨房:

教人做菜提供舒适

卧室:

休息状态

浴室:

预约

四年级语文上册3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主备人:

曾慧群

审核人:

张伟元黎少英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语文上册31《飞向蓝天的恐龙》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和复述来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通过词组积累,来体会用词贴切。

2、教具:

课前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恐龙相关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材料。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交流资料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

(板书:

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的恐龙

2、你了解恐龙吗?

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2、补充课题,质疑问难: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二)初读课文,并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流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

后鼻韵——“盈”;翘舌音——“崭”。

(3)提醒字形哪些字容易写错?

“盈”字里藏着“又”字。

(4)汇报预习:

选你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字形的?

3、哪些词语你不理解的,提出来。

4、引导解疑。

(三)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反复多练。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讨论,试着分段。

3、汇报你读懂了哪一段?

(四)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

2、指导看图,了解恐龙的种类。

3、划出本段课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4、词语积累:

文中哪些形容词用得贴切生动?

5、齐读本节,体会用词准确。

(五)练习巩固:

kǒnglónggēzixīnxǐruòkuángxiōngměng

()()()()

miáohuìqīngyíngxíngtàigèyìmǐnjié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测学情

1、检测生字词。

2、回想课文内容,说说最感兴趣的地方。

(二)精读品味重点段落(第2-5自然段)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理解课文第二段。

1.了解演化过程。

(1)自主阅读,想一想:

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

画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再认真读一读。

(2)小组研讨:

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提示,与同学合作填写表格。

繁繁衍情况

时时间

特地点

第第一代恐龙

形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猎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讨论:

根据表格,看作者是怎样清晰有序地介绍这样一个庞大家族的。

(3)学习汇报:

①在恐龙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学习作者清楚有序的表达

(5)小结

2、感悟语言特点。

(1)齐读第三自然段,渗透写作方法。

说说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过渡段:

这段以设问的形式激起了读者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读者视线引向中生代,再现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2)自主品读,体会语句特点。

找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

如:

(1)比较句子:

A、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B、恐龙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3)“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执着的工作作风。

3、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说说科学家们又有怎样的愿望?

(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2)说说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

(“希望”说明这一历史进程还没能完全重现,说明科学家还在继续探索、搜集证据。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朗读课文相关段落,你们现在了解恐龙家庭是怎么演变的吗?

(四)概括全文,引导质疑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

2.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3.学生质疑,引导深入探讨:

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五)练习巩固:

1、仿写句子:

例: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仿:

有些……有些……有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毋庸置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课后作业,升华学习内容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2.对于不明白以及想了解的问题可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

交流收集的资料,举办一次“恐龙世界”展览。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代恐龙→庞大家族→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飞向蓝天

(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四年级语文上册32*《飞船上的特殊客人》教学设计

主备人:

刘文绿

审核人:

张伟元黎少英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语文上册32*《飞船上的特殊客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3、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是什么?

 

    2、对,在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在飞船不仅有我们的宇航员,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批乘客是谁?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批特殊的乘客。

 

      板题: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读题。

 

(二)初读课文 

    1、看到这个符号,我们知道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略读课文。

 

    2、对,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阅读提示,用序号标出提示给我们的几个要求。

 

      生:

二个要求。

 

    3、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看大屏幕,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齐读。

 

  2、有个别同学这二个字音没有读准:

 

      出示:

 

  例lì如  筛shāi选 

      谁再来读一读。

 

  3、接下来请大家浏览课文,并完成练习题,出示课件:

 

  全文共____自然段。

 

  一、写神五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种子。

在第(  )自然段。

 

  二、写太空种子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在第(  )到第(  )自然段。

 

  三、写经过选育后的太空种子的用途。

在第(  )到第(  )自然段。

 

  四、写科学工作者创造出奇迹。

在第(  )自然段。

 

  4、根据段落大意,你知道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太空种子的哪二个方面。

 

      生:

介绍了太空种子的变化和用途二个方面的内容。

 

  5、课文中也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请你画出课文的中心句(找到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生: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6、通过刚才的训练,我们知道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每段大意来概括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理解清文章思路,抓住文章中心句,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内容,以后我们还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四)品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要去看看太空种子到底有哪些变化?

 

      默读2~3自然段,把你感兴趣的变化找出来,说说为什么?

 

  ⑴ 出示句子:

  

  在浩瀚的太空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变化  

  ⑵ 你理解微重力、高真空吗?

 

  这有一段资料,自已读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微重力状态 

  当一切物体在进行航天飞行时,它们的重量都不见了,这种现象称为“失重”。

 

  微重力状态下的用处可多了。

在空间站,任何事物都不受重力影响,这样就能够生产出地球上无法生产的新材料、新产品,培育出地球上没有的新物种。

例如,在微重力状态下,没有重的下沉、轻的上浮现象和冷热空气的对流,因而可生产出纯净的新材料;微重力状态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培育出优良物种。

 

  生1:

微重力是失重。

 

  生2:

微重力状态下的用处很多。

 

  ⑶ 大家看,这是宇航员在训练中的场景,你能说说微重力有哪些现象?

 

  ⑷ 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植物种子慢慢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还有你感兴趣的句子吗?

 

  ⑸ 出示句子:

 

  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⑹ 相差这么大。

哪些同学也对这句话感兴趣一起来读读吧。

 

2、不管是太空种子的果实有巨大差异,还是种子内部的微小变化,这些变化都非常的(美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