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备课 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6709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备课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四年级数学上备课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四年级数学上备课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四年级数学上备课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四年级数学上备课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备课 1.docx

《四年级数学上备课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备课 1.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上备课 1.docx

四年级数学上备课1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课题: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教学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读写、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整万或整亿的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数字编码。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

1、素材选取的领域比较广泛

教材以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为线索,灵活地将一些不同领域的现实素材串在一起,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泛的空间。

2、情境图的呈现方式有所创新

本单元的几个信息窗多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内容丰富,使学生在经历万以上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发展了应用意识。

3、素材的选取注重真实性和科学性

本单元教材提供的都是真实的资料,这样的素材,一方面增强了教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

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或亿作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利用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

万以上数的读写

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关键:

学会读写万以上的数

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

1、充分利用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2、强化预习,提高预习的效果。

3、强化限时作业环节,发挥好限时作业的诊断、调控功能。

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计数器

单元实践活动:

学生自制数位顺序表

单元课时安排:

信息窗1————2课时

信息窗2————1课时

信息窗3————2课时

信息窗4————1课时

拓展平台————1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教学反思:

课题:

图书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课本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能根据数位的分级尝试读出万以上的数。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主动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尝试读万以上的数

教学准备:

情境图计数器

《万以上的数的读法》预习提纲

班级:

___姓名:

___

预习方式

预习内容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2—4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2—4页

想一想

1.从情景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十万和万是什么关系?

3.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数?

 

填一填

试着填一填第3页的数位顺序表

数一数

自主练习第1题

 

查一查

在课外书或网上查找一下计数法的有关内容并记录下来。

《万以上的数的读法》预习检查程序

班级:

___姓名:

___

组织方式

检查方法

检查内容

同桌检查

看一看

课本3页内容看朗读是否达到流利的水平。

组长检查

议一议

预习过程中有哪些困惑。

教师检查

查一查

任意指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查,看检查是否真实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谈话: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到我们学校的图书室去借阅图书,我们学校图书馆有很多图书,今天我带大家走进几个图书室,看一下它们的藏书的数量。

(出示情境图)

师:

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读到大数时停下)

师:

这些数我们以前没学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万以上的数。

(板书课题)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探究认识十万是多少

生数:

一万一万的数,数到十万(认识十万就是十个一万)

师: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十万到底是多少。

学生阅读一小盒订书钉是1000个,一大盒是10个一千,就是10000个,十大盒就是10000个。

师:

现在我们利用计数器来感受一下十万是如何形成的。

演示:

在万位上一个一个拨,学生一万一万的数,数到万位满十要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

向上一位进一。

师小结:

万位的上一位是十万位,十个一万是十万。

师:

我们能接着十万往下数吗?

生数,得出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十个一千万是一亿。

师总结板书:

亿10←千万10←百万10←十万10←万

2、感受一亿是多少

师:

我们已经数到了亿,谁能说一下一亿有多少?

学生回答,师指出:

钟表上的秒针跳到一亿下需要3年多的时间师:

大家知道每个人的头发都有很多,那么多少个成年人的头发会有一亿根呢?

生猜想回答,师指出:

一个成年人的头发有十万根,1000个成年人的头发约有一亿根。

可见一亿是个很大的数。

3、认识数位顺序表,建立“十进制计数法”概念

师:

利用计数器引导大家知道刚刚学过的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原来学过的个、十、百、千都叫做计数单位。

学生回答比亿大的计数单位还有哪些?

(十亿、百亿、千亿)

师:

每一个计数单位对应一个数位,即十位、百位、千位,你能说出其它的数位吗?

(学生回答)

师:

计数单位和数位合起来就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

现在大家把课本上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学生填写,师指出为读数方便,我们把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划为一组,叫做个级,把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划为一组,叫做万级。

师:

大家观察一下数位顺序表,有什么发现?

生讨论回答

师就学生答出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指出这种

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并强调“相邻”的意思,进率是10的意思。

4、应用拓展

教师出示卡片上的数“453010、2584000、300125214”

学生尝试读出这些数,并回答是怎么读的。

师:

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读出了这几个数,到底这样的数该怎样读,你们将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万级包括()个数位,分别是()位、()位、()位和()位。

2、一万是()个一千,10个十万是(),十个一千万是()。

3、从个位起,每()个数位是一级,其中第()位是万位,第七位是()位,第()位是亿位。

4、800800中,从左起第一个8在()位上,表示(),第二个8在()上,表示()。

四、课堂总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师总结。

课题:

图书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教材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万以上数的基本方法

2、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出万以上的数

难点:

正确读出含有三个数级的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出示9870和12450两个数,学生读出,并写出两个数的读法。

师引导学生说出读的方法,即从高位读起,那么十万以上、百万以上、亿以上的数如何读呢?

这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学习。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学习万以上数的读法

出示238760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读出,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读书时先从哪个数位读起?

(2)万级的数怎样读,它们与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师小结:

先分出个级和万级,然后从万级开始读,读完万级上的数加一个“万”字,再读个级上的数。

小练习:

32578003067000820044050

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读出以上三个数,找三名学生上黑板写出,师强调格式。

利用二三小题引导分析:

数位间的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每个数级末尾的0不管有几个都不读出。

2、读亿以上的数

出示1276800320

学生根据万以上数的读法尝试读出这个数,找一生说一下怎么读。

学生回答,师小结:

亿以上的数,含有三个数级,还是先分成三级,然后从亿级开始读,读完亿级上的数加一个“亿”字,再读完万级上的数加一个“万”字,最后读个级上的数。

学生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即读作:

十二亿七千六百八十万零三百

小练习:

读出下面各数

3087800001250000705700100032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读出下列各数

102056336001252300000525896660

241000002336000025103578035122

2、填空

(1)56012063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表示()个(),“1”在()位,表示1个(),这个数读作()。

(2)503008000里面有5个()、3个()和8个()。

四、课堂总结:

师: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回答师总结。

课题:

人口知多少---万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材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写出万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根据数级正确写出万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

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

情境图、小黑板、数位顺序表

《万以上的数的写法》预习提纲

班级:

___姓名:

___

预习方式

预习内容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7—8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7—8页

想一想

1.从情景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与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什么关系?

 

写一写

试着写出8页自主练习第1题中的数

 

说一说

试着总结一下万以上数的写法,说给同学或家长听,征求他们的意见。

《万以上的数的写法》预习检查程序

班级:

___姓名:

___

组织方式

检查方法

检查内容

同桌检查

读一读

课本7页信息图中的信息特别是画横线部分的数字信息是否达到流利与准确的水平。

组长检查

做一做

练习第1题是否有做错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检查

听一听

各小组长汇报本组预习情况

查一查

任意指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查,看检查是否真实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一读,重点读一下画红线部分的内容,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横线上的数怎么写出呢?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研究学习万以上数的写法。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解决万以上的数的写法

学生小组讨论:

横线上的数如何写出?

学生尝试写出这几个数并回答师如何写出的。

生回答:

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的写。

如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就在万位上写4,千位上写5,百位上写1,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3.

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要求思考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生回答,师引导我们对于四位数的写法非常好,因此我们可以把万级和个级分开写,“万”字以前的可以按各级的写法写出,再写“万”字以后即个级上的数。

如六百四十万零三百,“万”字以前的是六百四十可写作640,后面的零三百就在640的后面加上0300就可以了。

学生按这种方法写出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

3.解决亿以上数的写法

师:

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尝试写出十三亿

学生尝试写出并回答亿前面的数写上13,后面万级和个级没有就补全0,即1300000000

师强调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一定注意补上0.

小练习:

写出下列各数

二十五亿零七万零八十三百亿零四百二十

学生写出,师再次强调将0补全。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四万零六十三百八十万六千零四

三亿零二十万零八百三百零五亿零三百零五

2、604500=600000+()+()

()=90000000+60000+3000

7280004=()+()+()+()

()=800000000+60000+90000+500

三、课堂总结

学完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师总结。

课题:

万以上数的改写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信息窗三

教学目标:

1.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景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体验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

算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1、出示情景图: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谁先来汇报?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

出示信息窗,让学生读题,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

指名读题,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

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

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

比较第一组数:

960000和17070000

A.让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算盘上,然后提问:

960000是几位数?

最高位是什么位?

有几个万?

17070000是几位数?

最高位是什么位?

有几个万?

B.接着再出一组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

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少?

比较第二组数:

356000和360000。

a指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提问:

"356000是几位数?

360000是几位数?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该怎样比较呢?

启发学生想:

在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时,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也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个位上的数。

现在这两个数该怎样进行比较?

b再出一组数:

43200和43000,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c提问:

从刚才两组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是怎样比较的?

"

(3)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算盘上,然后回答960000、17070000分别是几位数。

最高位是什么位。

有几个万。

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独立完成。

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回答356000、360000是几位数,该怎样比较。

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

356000<360000。

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结合例题加以说明。

先同桌说说,再集体交流。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一样。

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应从左起第一位比起,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自主练习2、3、4题

课题:

求近似数

教学内容:

信息窗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第15页四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

在这四幅图每个数据的前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是哪个字?

是什么意思?

默读课本第15页四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

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想是什么意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

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约”字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

我校有学生1300名。

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

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

小结: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的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是谁的“近似数”。

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师:

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

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①11030大约是多少万?

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

11030≈10000=1万

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

②11030≈1万,12030呢?

说说你的看法?

12031?

14800?

再换个试试!

17234?

为什么18234的近似数不是1万而是2万呢?

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

主要看哪一位?

师:

5,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

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

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学生举例说明。

44万、230万块、30万千米等这些数都不是准确数,而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近似数。

学生比较发现:

我校有学生1300名。

表示我校就有学生1300名,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

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

这里的1300名就是我校实际学生人数的近似数,可以比1300多一点,也可以比1300少一点。

学生举例:

1.我写作业用了20分钟;我写作业大约用了20分钟;

2.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13万元;一辆小汽车的价钱约是13万元;

3.一支铅笔长14厘米;一支铅笔长约14厘米。

想:

因为11030更接近于1万,所以我们就把千位和它右面的数舍去,全部改写成0,变成了10000,在书写的时候,写作:

11030≈1万。

分析发现:

10000是11030的近似数,所以用≈,而1万和10000的大小是一样,所以用=。

发现:

这些数的大小都不一样,但它们的近似数都是1万。

学生试着写。

并说出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的。

学生的发现是否准确。

学生的比较是否有道理。

学生的举例是否合理。

初步体会主要看千位。

再次体会主要看千位。

体会“四舍五入”法的含义。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自主练习1、2、5题

课题:

拓展平台—编码

教学内容:

数字编码。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字编码,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的解读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2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编参赛号,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解读数字编码。

教学难点:

正确解读数字编码。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调查了解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学籍号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编码。

你都知道哪些地方用到?

怎样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

学生交流,参加比赛有自己的--号码。

学生举例。

学生讨论。

在与小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意识,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二:

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出示一个身份证号

问:

身份证号码有几部分组成?

你对身份证号码有哪些了解?

2.出示一个邮政编码

问:

邮政编码有几部分组成?

你对邮政编码有哪些了解?

3.出示一个车牌号

问:

车牌号有几部分组成?

你对车牌号有哪些了解?

4.出示一个电话号码

问:

电话号码有几部分组成?

你对电话号码有哪些了解?

5.教师小结:

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主题图中的学生编参赛号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自己的方法。

体会数字编码的方便。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自主练习1、2、题

 

第二单元 泰山黄金周

        ——计算器

爵山中心小学刘瑞军

一、教学内容:

计算器的使用。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段编排:

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

(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

(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从不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五、教学准备:

学生用计算器。

六、教学措施:

1.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对计算器的认识,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先出示了人们购买商品的实际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计算器的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2)通过合作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对计算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认识,教材没有给出枯燥的文字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3)对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教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加法和乘法算式,便于学生通过验算,确认计算器能保证计算正确,并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而对减法和除法以及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则

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己探索。

2.突出使用计算器的价值。

(1)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

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使用计算器。

(2)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数学规律,从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数与式的美,体验数学的奇妙。

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数感:

(1)综合了时间、长度、重量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安排的问题学生以往只能靠猜测和想像才能解决,现在却可以运用列表的解题策略,借助计算器的使用进行探索,便于学生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力量。

(2)精心设计了“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说一说”的系列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突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

(3)体会研究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的情况”想起,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4.教学时还需要注意:

一是使用计算器计算应与估算结合起来,用估算保证计算的正确;二是根据具体的计算情况判断是否使用计算器;三是形成使用良好的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七、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3-2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