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装修重点难点分析、解决.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6642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饰装修重点难点分析、解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装饰装修重点难点分析、解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装饰装修重点难点分析、解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装饰装修重点难点分析、解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装饰装修重点难点分析、解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饰装修重点难点分析、解决.doc

《装饰装修重点难点分析、解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饰装修重点难点分析、解决.doc(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装饰装修重点难点分析、解决.doc

装饰装修工程重难点分析、解决

6.1一般抹灰工程

6.1.1抹灰层空鼓

1.现象

抹灰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空鼓。

2.原因分析

(1)底层与基层未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或抹灰面未浇水,浇水量不足、不均匀。

(2)抹灰层表面过分光滑,又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

(3)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须将脚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实,对混凝土表面凸出较大的部分要凿平。

(2)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浇水润湿。

(3)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应先凿毛,或掺107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

(4)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要接近。

6.1.2抹灰层裂缝

1.现象

抹灰层裂缝是指非结构性面层的各种裂缝,墙、柱表面的不规则裂缝、龟裂,窗套侧面的裂缝等。

2.原因分析

(1)抹灰材质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强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尘,含泥量过大或砂粒径过细。

(2)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而引起收缩裂缝。

(3)基层由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的拼接部位处理不当或温差而引起裂缝。

3.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强度与安定性应符合标准;砂不能过细,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白灰要熟透,过滤要认真。

(2)基层要分层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层抹灰间隔时间要视材料与气温不同而合理选定。

(3)为防止窗台中间或窗角裂缝,一般可在底层窗台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梁,或设3φ6的钢筋砖反梁,伸出窗洞各330mm。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对重要部位与曝晒的部分应在抹灰后的第二天洒水养护7d。

(5)对基层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应视材料情况,采用粘贴胶带纸、布条,或钉钢丝网或留缝嵌条子等方法处理。

(6)对抹灰面积较大的墙、柱、檐口等,要设置分格缝,以防抹灰面积过大而引起收缩裂缝。

6.1.3抹灰层不平整

1.现象

抹灰层表面接槎明显,或大面呈波浪形,或明显凹凸不平整。

2.原因分析

(1)基层刮糙未出柱头(冲筋),或未做塌饼。

(2)抹灰过程中刮尺使用不当,或长度不足(<2m)。

(3)面层抹灰后没有适时找平压光,隔天发现不平整,已无法找平压光(实际上是少一道再找平压光工序)。

3.防治措施

(1)基层刮糙前应弹线出柱头或做塌饼,如果刮糙厚度过大,应掌握“去高、填低、取中间”的原则,适当调整柱头或塌饼的厚度。

(2)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一般可选用大于2m的刮尺,操作时使刮尺作上下、左右方向转动,使抹灰面(层)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最小。

(3)纸巾灰墙面,应尽量采用熟化(熟透)的纸巾;抹灰前,须将纸巾灰放入砂浆拌和机中反复搅拌,力求打烂、打细。

可先刮一层毛纸巾灰,厚为15mm左右,用铁板抹平,吸水后刮衬光纸巾灰,厚为5~10mm,用铁板反复抹平、压光。

6.1.4分格缝不规范

1.现象

分格缝不平直、深浅不一致,宽度不适中,缝起点或终点上下与左右不统一,缝口缺棱角或粗糙,嵌缝不密实、不光洁。

2.原因分析

(1)两条分格条镶接时未吻合或不平直,或分格条变形。

(2)分格条制作不规范:

厚度不一致、宽度不统一,两侧下部未割角。

(3)在嵌条面上的砂浆未及时清除,或取条的时间与方法不当。

3.防治措施

(1)分格条材料要选好,少用木条,宜用塑料条与玻璃条;条子必须顺直,厚度与宽度统一(一般厚为3~5mm,宽为12~20mm),下部应割角。

(2)对墙、柱要拉通线,弹出横向水平分格线或竖向垂直分格线;水平分格条一般应粘(贴)在水平线下边,垂直分格条应粘在垂直线右侧;分格条起点与终点上下左右应一致。

(3)分格条有固定分格条与取出分格条两种,玻璃条与凹形塑料条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条。

(4)分格条取出的时间与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分格条用水泥砂浆固定后,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取出分格条;二是分格条用水泥砂浆固定后,当天就抹面层(抹罩面灰),等压光或蟹毛后,应将分格条上水泥砂浆清刷干净,即可取出分格条。

(5)分格缝(指取出分格条)必须用水泥浆嵌密实;刷黑漆时,应用美术笔将缝底涂黑,不能污染缝边,否则会产生视觉差,似乎分格缝不平直。

6.1.5阴阳角不方正

1.现象

外墙大角,内墙阴角,特别是平顶与墙面的阴角四周不丢通、不方正;窗台八字角(仿古建筑例外)。

2.原因分析

(1)房屋主体结构与楼层标高、轴线等几何尺寸不正确,抹灰过程中没有随时用阴、阳角器等质检工具进行检测,未及时纠正偏差。

(2)施工操作程序不规范,不重视阴、阳角应找方的操作要求。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应在阴阳角处(上部)吊线,以1.5m左右相间做塌饼找方,作为粉阴阳角的“基准点”;阳角护角线必须粉成“燕尾形”,其厚度按粉刷要求定,宽度为50~70mm,且小于60°。

(2)阴阳角抹灰过程中,必须以基准点或护角线为标准,并用阴阳角器作辅助操作;阳角抹灰时,两边墙的抹灰材料应与护角线紧密吻合,但不得将角线覆盖。

(3)水泥砂浆粉门窗套,有的可不粉护角线,直接在两边靠直尺找方,但要在砂浆初凝前运用转角抹面的手法,并用阳角器抽光,以预防阳角线不吻合。

(4)平顶粉刷前,应根据弹在墙上的基准线,往上引出平顶四个角的水平基准点,然后拉通线,弹出平顶水平线;以此为标准,对凸出部分应凿掉,对凹进部分应用1:

3水泥砂浆(内掺107胶)先刮平,使平顶大面大致平整,阴角通顺。

6.1.6滴水线不标准

1.现象

滴水线的宽度与深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鹰嘴不标准,有的在上窗套未做滴水线,导致局部倒爬水。

2.原因分析

雨蓬、檐口、阳台、上窗套等,有的是图纸上未标明,有的是施工操作遗漏;有的对滴水线的做法不统一,随意性很大,故即使做滴水线也起不到挡水的作用。

3.防治措施

(1)雨蓬、檐口、阳台、上窗套、窗台下等边缘部位必须做滴水线。

(2)滴水线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类(种):

一类为凹形;二类为凸形,这两种滴水线其高(深)与宽均应大于或等于10mm,且距外边缘大于或等于20mm;三类为台阶形,宽度为20~50mm,厚度为10~20mm;四类为鹰嘴形,其高(厚)大于或等于15mm,宽(长)大于或等于30mm。

(3)各类滴水线必须用水泥砂浆(1:

2.5或1:

2)分层抹灰,压光密实,线条顺直,根部清晰光洁。

6.1.7淌水坡向不正确

1.现象

(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淌水(流水)坡向不正确,造成外墙面局部挂黑。

(2)外墙窗台坡度大小不统一、不适中。

2.原因分析

(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淌水(流水)坡向朝外,或水平,或虽朝里但坡度过小,造成雨水与积灰向外流淌,致使外墙面局部挂黑。

(2)确定的外墙安装窗框的标高与窗台口的标高不合适,窗台坡度过大或过小。

3.防治措施

(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淌水坡向应朝里,且坡度要大一点,使雨水与积灰向里(内)流淌,可减少与预防外墙面挂黑。

(2)外墙安装窗框与窗台口的高度要事先合理确定,一般做法为室内外窗台高差为20mm左右,窗框与窗台间隙用水泥砂浆勾成半圆弧,且缩进窗框1~2mm;窗台口应再下降20~30mm,这样的淌水坡度较为适中。

6.1.8窗台线不统一

1.现象

常见房屋底层窗台标高不一致,台口线横向不水平,竖向上下不对齐;有的台口呈大小头,有的窗台两端伸出长度不相同。

2.原因分析

(1)窗台砌筑质量差。

(2)粉窗台前横、竖方向没有拉通线,没有严格遵循窗台必须符合内高外低的规范要求。

3.防治措施

(1)粉窗台前,横、竖方向必须拉通线,作标记,以确保台口横向在一条水平线上,竖向上下垂直(对齐)。

(2)粉窗台时,必须严格遵守内高外低的规范要求(详见6.1.7防治措施)。

6.2装饰抹灰工程

6.2.1抹灰层空壳(空鼓)

见6.1.1。

6.2.2接槎明显

1.现象

干粘石、水刷石等装饰面有明显接槎。

2.原因分析

(1)大面积干粘石与水刷石饰面没有分格或分格过大,一次又不能连续完成一个分格或一仓,而任意留施工缝,造成较明显的接槎。

(2)抹灰与干粘石或水刷石衔接不及时,使石子粘结灰浆深浅;不一致或表面形成波浪形抹痕。

3.防治措施

(1)施工前要审阅图纸,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如果要求作较大面积的分格时,应预先从操作技术、工序搭接、劳动力配备与材料准备等方面作周密安排,必须一次完成一个作业面,中间不得留槎。

(3)分格留槎位置一定要适当,水平分格一般与脚手架一致,竖向分格以窗间墙为宜;在脚手架处操作不顺手,故更应精心施工,以防该处因操作不当而形成明显接槎。

6.2.3石子不均匀,石子脱落

1.现象

干粘石、水刷石饰面石子分布不均匀,石粒粘结不牢固,特别是干粘石,用手触摸饰面后石子就会脱落。

2.原因分析

(1)干粘石饰面撒石子不均匀,补石子不及时,不认真,抹子拍平压实不到位;水刷石饰面石子配合比不当,或抹子拍平压实不到位,或喷刷时间与方法掌握不好。

(2)分格条粘贴操作方法不正确,将水泥浆抹得过高,坡度太陡,干粘石与水刷石的石子不易挤到分格条边,该处呈现黑边,石粒稀少。

(3)石子使用前未筛选,未冲洗干净。

3.防治措施

(1)干粘石与水刷石施工前均应先做小样板;水刷石的石子配合比应通过小样板进行选定。

(2)干粘石与水刷石的石子粒径以4~6m为宜,石子使用前应放在混凝土搅拌机中先冲水搅拌几下,将石子毛边打掉,使石粒饱满、洁净,过筛凉干后备用。

(3)大面积干粘石与水刷面抹罩面灰(罩面石子浆)时,应先从中间部位开始,然后抹分格条两侧。

干粘石抹好罩面灰后,随即撒石子,对局部石子不均匀处及时补石子,接着用辊子或抹子用力均匀拍平压实,石粒嵌入砂浆的深度不小于粒径的1/2。

水刷石抹好罩面石子浆后,待其稍吸水后,先用抹子拍平压实,然后用蘸水刷子刷去表面浮浆,拍平压实一次,刷和拍压一般要重复三、四次,力求达到表面石子大面朝外,排列均匀紧密。

(4)正确掌握水刷石的喷刷时间与方法。

喷刷过早或过度,会造成石子露出灰浆面过多,易脱落;喷刷过迟则灰浆冲洗不干净,表面石子不均匀。

控制喷刷时间一般可用手指按罩面石子浆,按上去五指痕或用刷子刷石子以不掉石子为宜。

喷刷应由上而下,喷头距刷面距离与喷水桶的水压有关,一般以能冲掉灰浆,洗到石子露出浆面1/3,大面喷刷干净,石子粘结牢固、显露均匀为宜。

(5)分格条应选用优质木材或塑料条,分格条两侧抹八字形水泥浆,其高度控制在小于或等于1/2分格条,角度以45°为宜,操作时尽量将石子往分格条边拍压均匀。

6.2.4饰面不清晰,表面不平整

1.现象

(1)石子面层表面浑浊,干粘石饰面有泛浆现象,水刷石饰面石子显露不清,刷面不净。

(2)饰面不平整,呈波浪形。

2.原因分析

(1)石子使用前未经冲洗、过筛等加工处理。

(2)干粘石拍石子与水刷石喷刷石子操作方法不当。

(3)见6.1.3原因分析。

3.防治措施

(1)见6.2.3防治措施

(1),

(2)。

(2)干粘石甩石子后,在用抹子或辊子将石子压入粘结层时,要求用力均匀,轻重适当,压平、压实,但应注意不能把灰浆挤出,防止泛浆现象。

面层粘石子24h后,一般可淋水冲洗(压力不能太大),以便洗净面层粉尘。

(3)水刷石刷洗时间要适中(以用手指按上去无痕印或用刷子刷时不掉石子为宜),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冲洗原则,在确保石粒露出1/3的前提下将饰面冲洗干净。

(4)见6.1.3防治措施

(1)、

(2)。

6.2.5斩假石剁纹不均匀、不规范

1.现象

斩假石剁纹紊乱,粗细不匀,边框线不直。

2.原因分析

(1)斩剁前,斩面未弹出边线或框线,斩剁无顺序,不按规则。

(2)剁斧不锋利,用力轻重不适度。

(3)剁斧工具配备不全,选用不当。

(4)米石质量不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