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知识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5914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知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知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知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知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知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知识1.docx

《食品安全知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知识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安全知识1.docx

食品安全知识1

2015年重庆市中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资料库

食品安全知识

第一部分食品污染及预防

(一)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

食品: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原料:

指供加工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或者饮用的物质和材料。

半成品:

指食品原料经初步或部分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加工制作的食品或原料。

成品:

指经过加工制成的或待出售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

(二)安全食品

1.食品质量符合其应有的特性:

(1)营养特性;

(2)卫生特性;(3)感官特性;(4)功能特性。

2.不会对食用者产生危害。

(三)不安全食品的危害

1、致癌、致畸、致突变。

2、肠道传染病流行。

3、食物中毒4、营养不良

(四)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是指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或食物本身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1.污染途径:

种(养)植、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食用等环节都可能产生污染。

2.污染类别:

按食品受到污染的性质可分为三大类:

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一、生物性污染

1.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霉菌),如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可引起急性中毒,可引起慢性肝损害,并有强烈的肝致癌性,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致癌物,它在摄氏280度时才发生裂解。

黄曲霉毒素污染可发生在多种食品上,其中以玉米、花生和棉籽油最易受到污染,其次是稻谷、小麦、大麦、豆类等。

2.寄生虫和寄生虫卵污染

寄生虫和寄生虫卵的污染途径主要是由于病人和病畜的粪便通过水和土壤污染食品,如蛔虫、蛲虫等。

3.昆虫污染:

螨类、蛾内、苍蝇、蛆、蟑螂等。

二、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包括农药、兽药残留在食物中,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环境.

食物链:

生物生态系统中由低级到高级顺次作为食物而连接起来的一个生态链条。

如兔子吃草,狼吃兔子,狮、虎吃狼,这样形成的一个链条,就是食物链,其中,草处于这个食物链的底端,狮子、老虎就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生物富集:

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

重金属污染:

汞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

汞污染以鱼贝类食品的甲基汞污染最为重要。

镉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

在一般环境中含量相当低,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因此海产食品、动物性食品(尤其是肾脏)含镉量通常高于植物性食品。

铅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

所有食品都可能受到铅的污染,使用了含铅容器或加工助剂的食品(如皮蛋),铅污染更为严重。

铅的毒性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急性铅中毒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和死亡,慢性铅中毒时可表现出贫血、神经衰弱、神经炎和消化系统症状以及人体免疫系统损害,还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三、物理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

物理因素污染:

食品中混入沙子、铁屑、玻璃等。

四、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

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阳光和空气)的影响下,由微生物作用而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并失去食用价值。

如肉、鱼、禽、蛋的腐臭,粮食的霉变,蔬菜水果的溃烂,油脂的酸败等。

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细菌、酵母和霉菌,但一般情况下细菌更占优势。

控制食品腐败变质的常用方法:

低温防腐、高温灭菌防腐、脱水防腐、提高渗透压防腐(盐渍、糖渍)、食品辐照保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此外,还有酸渍、微波、抗菌素等方法。

五、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有害成分

1.未加工食品本身含有毒有害成分,如:

四季豆含有植物血凝素、皂素,发芽土豆含有龙葵素,黄花含有秋水仙碱,猪甲状腺含有甲状腺素,鱼含有组胺,等。

2.加工不当导致食品本身有毒有害

(1)未烧熟煮透:

如:

豆浆未真正烧开煮熟;四季豆未煮熟等。

(2)过度烧烤:

产生亚硝胺、亚硝酰胺、杂环胺、苯并(a)芘有害物质。

(3)绿叶蔬菜小火焖煮时间过长可产生亚硝酸盐。

六、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

沙门氏菌中毒、副溶血性弧菌中毒、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毒素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中毒、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农药中毒、鼠药中毒。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

毒蕈中毒、河豚毒素中毒、四季豆中毒、发芽土豆中毒、甲状腺素中毒。

(四)真菌及其毒素中毒:

霉变甘蔗、黄曲霉毒素B1中毒。

2.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一)生熟交叉污染。

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二)食品贮存不当。

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三)食品未烧熟煮透。

(四)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

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五)进食未经充分加热处理的食品。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

2.控制温度。

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

熟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

这是防止食品受到污染的主要措施。

七、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①主要由禽畜肉类及其制品引起。

②夏秋季多见(5-10月)。

③污染途径多④常因食品交叉污染、加热不彻底、熟食存放时间过长、条件较差等原因而导致中毒发生。

(2)预防措施

①防止污染②不食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禽畜肉。

③高温杀菌(烹制禽畜肉时其中心温度必须达到摄氏80度以上,并持续12分钟,带壳禽蛋类需将整个蛋洗净,煮沸8-10分钟)。

④禽畜肉蛋应在低温(摄氏4度及其以下)保存,其熟制品应当尽快食用。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①病原菌广泛存在。

②引起中毒的食物很多。

(③夏秋季多见。

④常因被污染食品在较高温度情况下存放时间过长引发中毒。

(2)预防措施

①防止食品污染。

②养成常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③低温保存食品。

④从业人员如果患化脓性皮肤病等相关疾病,应按规定调换工作岗位。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①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②夏秋季高发。

(6-9月)③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

④生吃海产品,带菌者制售凉菜、蝇类带菌是污染和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

(2)预防:

①不生吃海产品。

②加工海产品要煮熟煮透。

③海产品,其他肉制品、蔬菜的加工工具、用具分开,生熟分开。

④烹调时加醋。

4.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①病原菌分布广②在我国引起中毒的常见食品为米饭、米粉,尤其以食用剩米饭剩菜等引起食物中毒常见③夏秋季多见。

④食品被污染主要途径:

泥土、灰尘,经苍蝇、蟑螂接触带入;食品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受不洁用具、容器或带菌从业人员污染。

⑤常因食品在食用前保存温度较高(20摄氏度以上)及放置时间过长,进食前又未充分加热导致中毒。

八、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导致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运输、加工、储存等过程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2、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

3.农药中毒,如食品中农药残留量较多。

4、误食。

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

蔬菜食用前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饪前再经烫泡1分钟,或用流动请水冲洗30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预防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应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

食品生产单位应按国家规定使用亚硝酸盐,避免滥用。

学校食堂不允许购买、储存和使用亚硝酸盐。

3.加强农产品在种植,养殖中的管理,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土壤、水源。

4、加强化学物品的管理,防止非法添加到食品中或用作食品原料。

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防止滥用。

(三)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

1.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1)主要中毒原因:

①误食;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使用。

②滥用添加剂。

③食用了放置时间过长、腐烂或闷煮时间过长的蔬菜,以及含盐量低且腌制时间短的咸菜。

(2)中毒表现:

潜伏期1—3小时,最短者十几分钟,主要症状为缺氧(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等出现青紫)。

(3)预防:

①加强亚硝酸盐管理,避免误食误用。

②学校食堂不允许使用,储存。

③保持蔬菜新鲜,不食用存放过久或变质的蔬菜。

淹制咸菜时,含盐量应达到12%以上。

并腌制15天以上。

2.有机磷农药中毒

(1)引起中毒的原因

①误食。

②喷洒农药不久的瓜果、蔬菜、未经安全间隔期即采摘食用。

③食用被农药毒杀的家禽家畜。

(2)预防措施

在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基础上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机磷农药必须由专人保管,必须有固定的专用贮存场所,其周围不得存放食品。

②喷药及拌种用的容器应专用,配药及拌种的操作地点应远离畜圈、饮水源和瓜菜地,以防污染。

③喷洒农药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并在上风向喷洒,喷药后须用肥皂洗净手、脸,方可吸烟、饮水和进食。

④喷洒农药及收获瓜、果、蔬菜,必须遵守安全间隔期。

⑤禁止食用因有机磷农药致死的各种畜禽。

⑥家庭内应妥善保管好农药,不应让儿童接触,更不能用盛装过农药的容器盛装食品。

3.汞、镉、铅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

(1)汞:

各类食品均可受到污染,水产品特别是海产品受污染更为严重。

汞可在肾脏和肝脏中蓄积,有机汞(主要是甲基汞)对人体危害最大,易进入各种组织细胞中,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

(2)镉:

食品受到镉污染后,含量差别很大,海产品、动物性食品(尤其是肾脏)高于植物性食品,谷类、根茎类、豆类等生长周期比较长的高于其他植物性食品。

镉容易在体内蓄积,主要蓄积于肾脏、其次为肝脏。

镉中毒主要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骨痛病”是典型的镉中毒表现。

(3)铅:

所有食品都可能受到铅的污染,使用了含铅容器或加工助剂的食品(如皮蛋)铅污染更为严重。

铅的毒性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急性铅中毒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和死亡,慢性铅中毒时可表现出贫血、神经衰弱、神经炎和消化系统症状以及人体免疫系统损害,还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九、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常见的有毒动植物中毒原因:

1、误食。

如误食毒蘑菇、河豚鱼以及发芽马铃薯等。

2、误将动物组织当药品服用,如生吃鱼、蛇“苦胆”等。

3、烹调不当,如,豆浆、四季豆未煮熟。

(二)预防常见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主要措施

1、不采食野蘑菇,不购买野蘑菇食用。

2、烧煮豆浆时一定要注意,豆浆在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此时,应将上涌泡沫除净,并继续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以避免食用后中毒。

3、加工四季豆时,必须煮熟煮透,使其失去原有的绿色,才能将皂素、植物血凝素这两种有毒物质破坏。

4、鲜黄花必须用水浸泡或者用开水烫并弃水再煮熟后才能食用。

5、马铃薯中含有一种有毒物质龙葵素,发芽的马铃薯中这种有毒物质更多,因此,应将马铃薯贮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发芽。

由于龙葵素易溶于水,应先将其洗净切开后在清水里浸泡,使龙葵素尽可能多的溶解在水中,烹调时加醋,可以破坏龙葵素。

不食用发芽的马铃薯

6、不生吃鱼、蛇等“苦胆”,不食用未剔除甲状腺的猪肉,河豚鱼一定要去除其毒素后再食用。

第二部分常见食物的卫生与管理

一、粮豆的卫生及管理

(一)粮豆的主要卫生问题

1.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粮豆在生长、收获及贮存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可受到霉菌的污染。

2.农药残留粮豆中农药的残留来自:

①防治病虫害和除草时直接施用农药;②通过水、空气、土壤等途径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③在贮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由于防护不当受到污染等。

3.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

4.仓储害虫我国常见的仓储害虫有甲虫(大谷盗、米象和黑粉虫等)、螨虫(粉螨)及蛾类(螟蛾)等50余种。

5.其他问题

(1)自然陈化即粮豆类储存时间过长,营养素发生分解,会导致其风味和品质发生改变。

(2)有毒植物种子的污染如毒麦、麦仙翁籽、毛果洋茉莉籽、槐籽、曼陀罗等植物种子在收割时容易混入。

(3)无机夹杂物的污染主要包括泥土、砂石和金属等,分别来源于田间、晒场、农具及机械设备。

(4)掺杂、掺假如新米中掺入霉变米、陈米;米粉和粉丝中加入有毒的荧光增白剂、滑石粉、吊白块等。

(二)粮豆的卫生管理

1.干燥储存。

储存良好的优质粮豆应颗粒完整,大小均匀,坚实丰满,表面光滑,具有各种粮豆固有的色泽和气味,并且无异味、无霉变、无虫蛀、无杂质等。

2.运输、销售过程应符合卫生要求

运粮应有清洁卫生的专用车以防止意外污染。

对装过毒品、农药或有异味的车船未经彻底清洗消毒的,禁止用于装运粮豆。

粮豆包装必须专用并在包装上标明“食品包装用”字样。

包装袋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卫生要求,袋上油墨应无毒或低毒,不得向内容物渗透。

二、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

我国蔬菜、水果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城镇郊区,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一)蔬菜、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

1.细菌及寄生虫污染蔬菜、水果在栽培过程中因施用人畜粪便和用生活污水灌溉被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

另外,在运输、贮藏或销售过程中若卫生管理不当或者表皮破损,也可受到肠道致病菌的污染。

荸荠等水生植物生吃可导致姜片虫等寄生虫病。

2.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

(1)农药污染:

蔬菜和水果最严重的污染问题是甲胺磷、水胺硫磷等农药残留。

尤其是夏季生长的农作物,因为高温多雨,虫害频发,农药施用量大,次数多,所以农药残留较高。

(2)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镉、铅、汞、酚等。

有些地区镉是蔬菜、水果的主要污染物,主要因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灌溉所致。

(3)其他污染:

蔬菜、水果在生长时遇到干旱或收获后不恰当地存放、贮藏和腌制,以及土壤长期过量施用氮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近年,蔬菜水果的激素污染日益受到关注,如在栽培过程中利用激素给瓜果蔬菜催熟或使用激素类农药,人长期食用这种污染的食物,会造成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二)蔬菜、水果的卫生管理

1.防止肠道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的污染具体措施有:

①人畜粪便应经无害化处理后再施用,采用沼气池比较适宜,不仅可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卵,还可提高肥效、增加能源途径;②生活或工业污水必须先经沉淀去除寄生虫卵和杀灭致病菌后方可用于灌溉;③水果和蔬菜在生食前应清洗干净或消毒;④蔬菜水果在运输、销售时应剔除烂根残叶、腐败变质及破损部分,推行清洗干净后小包装上市。

2.应严格控制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

3.贮藏的卫生要求

一般保存蔬菜、水果的适宜温度是10℃左右,此温度即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又能防止蔬菜、

三、肉类的卫生及管理

(一)畜肉类的主要卫生问题

1.腐败变质

腐败变质的畜肉表现为发粘、发绿、发臭。

腐败肉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产物,如吲哚、硫化物、硫醇、粪臭素、尸胺、醛类、酮类和细菌毒素等,可导致人体中毒。

2.人畜共患传染病3.人畜共患寄生虫病4.原因不明死畜肉5.药物残留

(二)畜肉类的卫生管理

1.宰杀时的处理:

现宰杀的畜肉应剔除甲状腺、肾上腺及明显病变的淋巴结。

2.兽医卫生检验3.死畜肉的处理:

死因不明的死畜肉一律不准食用。

4.药物残留的要求:

不得检出甲硝唑等兽药残留;禁止使用氯霉素等兽药。

(三)禽肉的卫生及管理

禽肉易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致病菌感染,因此,禽肉在宰杀、储存、运输、加工等过程中,应按有关要求搞好卫生管理,如低温保存,生熟分开等。

四、蛋类的卫生及管理

鲜蛋在产蛋前和产蛋后均容易受到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条件病原菌和其它腐败菌的污染。

霉菌进入蛋内可形成黑斑,称“黑斑蛋”。

细菌进入蛋内可产生“浑汤蛋”、臭蛋等腐败变质现象。

这类鸡蛋不得食用,应予销毁。

此外,不规范地使用抗生素、激素等,也会对禽蛋造成污染。

鲜蛋应贮存在1~5℃,相对湿度87%~97%的条件下,一般可保存4~5个月。

五、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由于环境的污染,导致鱼类动物生长水域污染,而使鱼类动物体内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农药,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等。

(一)鱼类的卫生问题

1.重金属污染鱼类对重金属如汞、镉、铅等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在体内蓄积重金属,常因生活水域被污染使其体内含有较多的重金属。

2.化学农药污染农田施用农药,农药厂排放的废水污染池塘、江、河、湖水,使生活在污染水域的鱼,不可避免地摄入农药并在体内蓄积。

相比较而言,淡水鱼受污染程度高于海鱼。

3.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由于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的污染,使鱼类及其他水产品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4.寄生虫感染

5.腐败菌污染鱼类营养丰富,水分含量高,污染的微生物多,且酶的活性高,与肉类相比,更易发生腐败变质。

六、鲜奶的卫生及管理

(一)鲜奶的卫生问题

1.微生物污染

奶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食品,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奶的腐败变质。

奶中微生物污染主要有:

腐败菌、致病菌、真菌。

2.奶类的化学性污染

奶类中残留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主要包括:

来自工农业生产中的有害金属、农药、放射性物质及其它有害物质;抗生素,驱虫药和激素等兽药。

3.掺伪

在牛奶中除掺水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掺入物。

如为了增加比重,掺入盐、明矾、石灰水等;为保持牛奶表面活性而掺入洗衣粉、白陶土等;为延长保质期掺入青霉素等抗生素。

☆第三部分食品的安全管理

一、食品处理不得有下列行为:

1.用非食用化学物质浸泡水产品、畜禽产品;2.在食品中掺入罂粟壳等有毒、有害物质;

3.以废弃食用油脂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4.禁止利用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纤维等有害物质为原料,生产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设备等食品相关产品。

二、食品的选择

粮食及豆类食品的选择:

不能发霉、生虫。

蔬菜水果食品的选择:

新鲜。

不能出现枯萎、变黄、长霉、腐臭和变色。

肉类食品的选择:

检疫合格。

有光泽、不黏手,指压有弹性。

鱼类食品的选择:

新鲜无异味,鳃盖闭合,色鲜红,鱼肉指压有弹性。

变质的鱼肉不能吃。

小包装食品食品的选购:

(1)标注的内容应完整、清楚。

(2)包装应完好,不出现变形、膨胀、破损等现象。

(3)食品不能有发霉、浑浊、生虫、沉淀等情况。

(4)应仔细检查食品的颜色、气味、质地等。

(5)注意查看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QS标志。

(6)不购买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三、熟食品冷藏或冷冻的保存温度

冷藏:

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冷藏温度的范围应在0℃~10℃之间。

冷冻:

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以保持冰冻状态贮存的过程,冷冻温度的范围应在-20℃~-1℃之间。

四、餐用具的清洗消毒和保洁

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

(一)清洗:

指利用清水清除原料夹带的杂质和原料、餐用具、设备和设施等表面的污物的操作过程。

手工清洗的步骤:

1.刮掉沾在餐用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

2.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餐用具表面。

3.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二)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钝化或除去有害微生物的操作过程。

1.物理消毒方法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以上,保持10分钟以上。

(3)洗碗机消毒一般控制水温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4)90%乙醇点燃可用砧板、工具消毒。

2.化学消毒方法主要为使用各种含氯消毒药物消毒。

(1)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餐用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5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后的餐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残留的消毒剂。

(3)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4)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时应立即更换或适量补加消毒液。

(5)保证消毒时间,一般餐用具消毒应作用5分钟以上。

或者按消毒剂产品使用说明操作。

(6)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7)餐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8)消毒后以洁净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沥干或烘干。

(9)餐用具宜采用热力消毒。

(三)餐用具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餐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抹布、餐巾擦干,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餐用具应及时放入密闭的餐用具保洁设施内。

(四)消毒程序

1.热力消毒程序

一般按除渣→洗涤→清洗→消毒程序进行。

2.化学消毒程序

一般按除渣→洗涤→消毒→清洗程序进行。

消毒后必须用洁净水清洗,消除残留的药物。

(五)消毒后的要求

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用具。

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等热消毒:

食饮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浸、无水渍、无异味。

采用化学消毒的食具,必须用洁净水清洗,消除残留的药物。

消毒后的餐用具不得检出致病菌。

五、患有哪些疾病人员不得从事食品加工

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六、加工食品时的个人卫生要求:

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不得有吸烟或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七、食品加工场所地址的选择

应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应距离鲜活畜禽、水产品销售点、宰杀点20米以上。

八、加工用具的要求

用于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不得使用报纸、书刊、油印纸张和非食品专用塑料袋等不符合要求的包装材料。

九、烹饪熟食品的要求

1.烹饪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饪加工。

2.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3.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4.加工后的熟食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5.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6.用于烹饪的调味料盛放器皿宜每天清洁,使用后随即加盖或苫盖,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7.菜品用的围边、盘花应保证清洁新鲜、无腐败变质,不得回收后再使用。

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8.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堂不得制售凉菜。

十、熟食品的保质期

热藏:

烧熟后2小时的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的,其保质期为烧熟后4小时。

冷藏:

烧熟后2小时的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的,保质期为烧熟后24小时。

冰箱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校验温度(指示)计。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