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5889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2019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一节好课的最根本的标准是(D)

A.教学目的明确B.教学内容正确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2.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C)

A.能力B.学识C.态度D.方法

3.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的是(C)

A.出于私情之爱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4.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B)

A.对立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

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

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

6.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

7.“已解决问题和小组活动为特征的教学,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是以下哪种教育理论倡导的(A)

A.进步主义B.社会重建主义C.批判理论D.永恒主义

8.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是(B)

A.教学本质B.教学模式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9.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C)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

1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D)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1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和等级制计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方便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

A.传授知识技能B.发展学生智力C.培养学生品德D.关注个性发展

13.大班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演示法B.练习法C.讲授法D.谈话法

14.(A)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

15.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

A.学科专业素质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16.(A)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

1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8.“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

这正是(C)的“教育学”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19.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B)

A.隐私权B.人身权C.名誉权D.荣誉权

20.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总和活动实践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21.(D)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B.桑代克C.斯金纳D.杜威

22.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C)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23.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A)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

A.哲学B.心理学C.教学论D.社会学

24.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C)决定的。

A.人身自由权B.隐私权C.人格尊严权D.荣誉权

25.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

26.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27.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

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

28.在1988年改革之前,(B)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罗斯

2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课程是项目

30.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

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

3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32.下列哪种观点是智者派的观点(B)

A.努力追求道德的卓越,生活的明智和行为的理性

B.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

C.教育目的是培养思路清晰.充满理性和真理的政治家

D.强调美德.道德和忠诚

3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34.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一张(B)

A.权威的B.民主的C.放任的D.迁就的

35.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C)

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

36.道德教育的概念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则是指(C)上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A.伦理学B.哲学C.教育学D.社会学

37.“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A)的要求。

A.自觉纪律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道德教育

38.在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D)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B.读书与参加生产劳动的统一

C.上课与做作业的统一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9.德育中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这体现了德育的(B)

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4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试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C)

A.练习法B.实习作业法C.实验法D.谈话法

41.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D)

A.平行管理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4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D)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43.班级工作的管理首先要做到(C)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44.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C)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

45.以下不属于少先队活动的阵地形式的是(D)

A.少先队室B.少先队报C.红领巾广播站D.瞻仰烈士陵园

46.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47.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D)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

48.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A)

A.自主性B.开放性C.时效性D.教育性

49.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C)

A.教务处B.政教处C.班级D.团委

50.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D.道尔顿制

51.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

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C)

A.交往性B.间接性C.教育性D.引导性

52.(C)在他所写的《演说术原理》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A.西塞罗B.德谟克里特C.昆体良D.亚里士多德

53.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C)

A.学习直接经验B.社会实践C.学习间接经验D.智育

54.“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B)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55.教师在教学中引出内在的人生观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教学的(A)

A.思想性B.科学性C.拓展性D.趣味性

56.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57.衡量人们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是(D)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58.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59.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C)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

60.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其他场所,通过观

61.总结测验的根本目的是(D)

A.发现问题B.分班.分组C.调控教学D.阶段性总结分析

62.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D)

A.班.课.室B.师.生.课C.师.生.时D.班.课.时

63.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B)

A.德育内容B.德育目标C.德育过程D.德育原则

64.当受教育者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A)

A.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B.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

C.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

D.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

65.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B)制。

A.审定B.国定C.认定D.选定

6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布置批改作业D.成绩考评

67.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

68.曾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阶段的教育是(C)

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6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应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D)的特点。

A.崇尚书本,呆读死记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C.等级性D.阶级性

70.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71.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B)

A.自主性B.长期性C.主动性D.创造性

72.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73.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B)

A.个性差异B.年龄特征C.关键年龄D.心理特征

74.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

A.积极的过程B.能动的过程C.被动的过程D.主动的过程

75.教育的最特殊形式是(B)

A.犯人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集体教育

76.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77.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

A.系统性B.能动性C.客观性D.主观性

7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

79.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D)提出来的。

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

80.“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C)的言论。

A.卢梭B.洛克C.康德D.柏拉图

81.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A)

A.认识B.设计C.设想D.安排

82.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

83.前苏联谁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C)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

84.《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

A.启发式教学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教学相长

85.“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B)

A.拉伊B.梅伊曼C.狄尔泰D.杜威

86.“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哪个国家的教育特征(D)

A.古代印度B.古代中国C.古代希腊D.古代埃及

8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主张(C)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88.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

89.《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的代表作(B)

A.康德B.杜威C.赫尔巴特D.凯洛夫

90.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B)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C.教师亚文化D.学生亚文化

91.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92.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B)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9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

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

94.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B)

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95.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A)

A.“兴趣选择”B.“价值取向”C.“成功秘笈”D.“工作需要”

96.下列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文化是(C)

A.校园文化B.学校文化C.学生文化D.精神文化

97.教育的经济功能受(B)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

98.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

A.关键期B.机能期C.发展期D.差异期

99.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

100.《理想国》是哪位作家的作品(B)

A.尼采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利特

101.下列不属于美国民主主义教育目标的是(D)

A.自我实现的目标B.人际关系的目标C.公民责任的目标D.发展认识能力

102.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D)

A.控制作用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D.指导意义

103.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C)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审美观

104.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

105.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D)作用。

A.一般B.支撑C.辅助D.主导

106.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A)

A.灵感和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逻辑思维D.定向思维

107.下列哪位将进步主义与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D)

A.赫尔巴特B.加涅C.乔姆斯基D.杜威

108.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

109.素质教育是促进(A)的教育。

A.个性发展B.认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

110.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C)

A.幼儿园B.小学C.中学D.大学

112.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C)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

113.当前世界上对教师身份的认定并不统一,下面哪个国家其教师不是公务员的身份(B)

A.法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114.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合格证书包括《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其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不包括(D)

A.《高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B.《初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C.《小学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D.《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

115.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是(B)提出的。

A.卢梭B.斯宾塞C.杜威D.赫尔巴特

116.(A)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A.保存.传递文化B.传播外来文化C.整合.控制文化D.创造新文化

117.危险期主要指(C)。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118.(C)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

A.威尔逊B.孟子C.格塞尔D.弗洛伊德

119.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B)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2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

A.学生B.教师C.学校的观念文化D.校园设施

121.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B)

A.教育B.文化C.国家的建立D.学校的出现

12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A)

A.促进科学技术发展B.促进社会民主C.培养需要的人才

D.是一种现实的政治力量

123.教育目的本质是(D)。

A.培养社会精英B.提高人口素质C.促进社会发展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124.(A)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A.教育B.科技C.政治D.自然

125.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B)。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

126.马克思认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27.“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A)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

128.(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2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B)

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30.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D)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31.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C)

A.《爱弥儿》B.《巨人传》C.《教育漫画》D.《理想国》

132.古代社会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B)

A.演示法B.讲授法C.讨论法D.实验法

二、多选题

133.教师撰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E.B.D)

A.课程教学进度计划B.课题教学计划C.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D.课时教学计划E.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134.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B.C.D.E)

A.认识的直接性B.认识的间接性C.认识的教育性

D.认识的交往性E.有指导的认识

135.下面强调巩固性原则的说法有(A.C)

A.学而时习之B.一石激起千层浪C.温故而知新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E.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36.下面对教学的特点理解正确的是(A.C.D.E)

A.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B.教学具有教育性C.教学具有多种形态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组成E.教学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137.练习法的作用是(C.D.E)

A.识记知识B.理解知识C.应用知识D.巩固知识

E.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8.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A.B.C.E)

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认识的直接性E.认识的有领导性

139.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包括(A.B.C.D.E)

A.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E.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40.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A.B.C.D.E)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

141.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优点在于(A.B.D)

A.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

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有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142.教学的作用是(A.B.C)

A.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B.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C.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D.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143.教学的任务包括(A.B.D)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C.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D.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144.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A.B.D.E.C)

A.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B.主要对象是学生C.体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

D.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E.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145.考查的基本方式有(A.C)

A.口头提问B.期中学期测验C.检查书面作业

D.阶段学绩测验E.期末学绩测验

146.综合课程的优点是(A.B)

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47.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A.B.C.D.E)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布置课外作业D.检查复习E.巩固新教材

148.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A.C.D)

A.人的本质是理性的B.坚持性善论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D.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