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5529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

【导语】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讲走进化学世界

1、什么是化学?

2、怎样学习化学?

①学习化学的方法:

实验探究;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

元素周期表;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

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3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①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一定量液体,量筒或滴管;实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②物质的加热。

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灯芯剪平齐,加酒不过肩,加热在外焰,内焰温度低,熄灯用帽盖,嘴吹最最忌)。

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

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

③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

标准:

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

④气体的收集。

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练习题:

1、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成酒b、菜刀生锈c、湿衣服晾干d、食物腐败

3、对化学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带回家中b、倒到指定容器中c、随意倾倒到水槽中d、倒回原试剂瓶中

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

5、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起反应生成no2气体。

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只能用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向下排空气法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氢气前,先检查氢气的纯度

c、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细沙

7、下列玻璃器皿的清洗,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油污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再用清水冲洗

b、先把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再用清水冲洗

c、附有氢氧化铜的试管,先用烧碱溶液溶解,再用清水冲洗

d、盛放石灰水后留下固体物质的烧杯,先用稀盐酸清洗,再用清水冲洗

8、下列仪器具有能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a、锥形瓶b、烧杯c、量筒d、试管

9、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发生变化的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三种物质。

10、有一烧杯正向放置,上盖玻璃片,杯中收集了无色无毒气体,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11、将一只装满二氧化硫的大试管倒立在水槽中,结果试管中的水液面上升到超过水槽中的水液面,由此你能得出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性质?

答:

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

第二讲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练钢等;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

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3)装置: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

(5)验证: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内是氧气。

(6)注意事项:

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的倒流。

5、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

6、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

(2)化学性质:

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

7、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

(1)本质区别:

宏观,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a+b+……=c

分解反应:

d=a+b+……

练习题:

1、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检测项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d、总悬浮颗粒(tsp)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3、豆科植物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成为农作物养料,这种气体是()

a、氨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

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出,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到处飞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

5、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气b、无色透明的雪碧饮料c、蒸馏水d、牛奶

7、“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8、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和放出热量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

9、下图分别是火星与地球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同

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含有氮气

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相同

d、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完全相同

10、攀登珠穆朗玛峰必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供给呼吸;氧气与人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

11、物质的变化过程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物质包含的化学能的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热能、光能和电能等。

(1)举出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1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杀菌和漂白剂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怎样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13、在氧气的性质探究实验中,有同学取了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研究的对象:

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2、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

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

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

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

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

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

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

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

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

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的取用:

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1)给固体加热:

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②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给液体加热:

①预热、用外焰加热;②试管与桌面成45角向上倾斜;③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④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水流下使试管破裂。

⑤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量筒与托盘天平的使用:

(1)量筒的使用:

①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②量筒必须放平稳;③读数时,试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④不能仰视和俯视,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偏高,俯视使读数偏低,即“高看偏高,低看偏低”。

(2)天平的使用:

①调零,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②干燥药品应放在纸上称量,潮湿或有腐蚀性药品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③称量时,要注意:

左物右码,先大后小,后调游码;④记录计算:

药品质量=砝码示数+游码示数。

✧胶头滴管的使用:

①“垂直悬空”滴加,不能碰到烧杯壁,以免沾污滴管;②不能平放和倒置,防止药液倒流,沾污试剂,腐蚀橡胶帽;③用后就立即冲洗,以备再用。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1)连接:

左定右动,用水润湿,缓慢转动。

(2)洗涤:

注半管水,振荡,反复多次。

污渍可用试管刷刷洗。

(3)洗涤干净的标志:

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即不成滴,不成股)。

3、高中必修一生物填空题知识点

在必修一的生物考试中,填空题是很多学生得分比较低的题型。

实际上填空题的题目多来自课本内容,我们想做好填空题,就要多熟悉课本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一生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必修一生物知识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

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

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

其排序怎样?

宽窄如何?

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

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2、光合作用的过程:

(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

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必修一生物常考知识

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核控制范围(核质比)大→cell小。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

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一)细胞周期

(1)概念: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

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

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

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

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

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

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

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

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参与的细胞器:

间期:

核糖体,中心体

前期:

中心体(复制形成纺锤体)

末期:

高尔基体(细胞壁的合成)

线粒体全过程。

有单体出现时,dna与染色体数目相同,单体消失时,dna数目为染色体的2倍。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不同点:

植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

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相同点:

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

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但是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例:

蛙的红细胞

必修一生物知识重点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1、氨基酸: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3、肽键:

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4、二肽:

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5、多肽: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6、肽链: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r—ch—coo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

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2、催化作用:

如酶;

3、调节作用:

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4、免疫作用:

如抗体,抗原;

5、运输作用:

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2、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猜你喜欢:

1.高中生物必修一填空题知识点2.高中生物填空题基础知识点总结3.高中生物必修一常考的知识点4.高中生物必修三填空题知识点5.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重点归纳

4、高中化学填空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的化学试卷中,填空题是最容易的,可是往往也是很多学生丢分的。

为了提高化学成绩,我们要将填空题的知识点牢记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填空题知识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9)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10)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

(1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3)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4)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高中化学知识要点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

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

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

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

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

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

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

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