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5041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docx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docx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时2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2.掌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3.了解常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原因。

一、水平地域分异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规律:

形成了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

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

(2)成因:

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1)规律:

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2)成因:

主要受水分条件控制。

二、垂直地域分异

1.概念:

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组合。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2.成因:

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分异规律

三、非地带性分异

1.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2.表现:

往往表现出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

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疏林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疏林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

热带疏林草原带

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苔原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探究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

下图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1.从图中看,从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自然带是怎么变化的?

答案 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非洲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答案 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3.据图分析,自亚欧大陆东部的日本本州岛南部向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是怎样变化的?

答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4.亚欧大陆东部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分异规律?

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答案 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

5.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到北方小麦种植区所在的自然带体现的分异规律是什么?

答案 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比较项目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影响因素

主导

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

分析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延伸

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

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图示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

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2.图中E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B.温带草原带

C.荒漠带D.热带疏林草原带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A→B→C→D自然带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小,其更替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F→G→H自然带热量收入不变,而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其更替反映了水分条件的差异,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第2题,E自然带的热量较高,干燥指数中等,应该为热带疏林草原带。

探究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

这一天可以说经历了四季,气温最高时超过25℃,最低低于-5℃,温差30℃以上,中午时长袖衬衫,晚上包里的羽绒服就用上了。

初来乍到的同学一定要留意高原这种“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

途中先看到了长势喜人的青稞,后来,见到了白雪皑皑的山岳冰川。

(见下图)——摘自一位西藏自驾游客的游记

 

1.该游客在青藏高原看到了长势喜人的青稞,推测一下,这些青稞生长在图中的哪个自然带里?

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为什么会有青稞生长?

答案 高山草原带。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但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地形封闭,热量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河谷农业。

2.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 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为南坡山麓海拔低、纬度低,当地的水平带就是该自然带。

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北坡是阴坡,海拔较高,具有高寒气候特征,不适宜森林生长,只发育高山草甸草原。

3.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

答案 北坡基带就是高山草原带,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带所需的热量条件。

4.为何南坡的积雪冰川带位置低于北坡?

答案 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比北坡多,所以雪线低。

5.为何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多?

答案 南坡是阳坡,且纬度较北坡低,热量条件好;是迎风坡,多地形雨,水分条件好;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所以自然带谱复杂。

6.你认这种从山麓到山顶的巨大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案 海拔的不同引起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

 

1.垂直自然带的判读

(1)判断阳坡和阴坡、南北半球

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若知阴坡、阳坡的南北方位,还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

如下图表示北半球。

(南坡S为阳坡,北坡N为阴坡)

(2)判断山体所在热量带

通过基带的名称确定所在热量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谱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上图,最底层自然带是落叶阔叶林带,可知此山体位于暖温带地区。

(3)比较不同山体纬度的高低

①比较不同山体所在的热量带判断山体纬度高低。

②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4)判断自然带的多少

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山顶、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5)雪线高度(积雪冰川带下限高度)的影响因素

①热量(气温):

热量条件好(气温高),雪线高。

②纬度:

纬度低,雪线高,但雪线最高的不是赤道地区而是副热带地区(原因是赤道地区降水多,副热带地区降水少)。

③降水:

降水多,雪线低。

④光照:

光照多,雪线高。

⑤坡向:

向阳坡,雪线高,背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⑥坡度:

坡度大,雪线高。

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同一自然带海拔高,故①④位于北半球。

第4题,长白山位于温带,其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图表特征:

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图示分析,请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图示分析,请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中,先找图中的南北方向,再找基带的自然带类型,找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找雪线的高低,判断山体的位置和高度。

1.迎风坡的判断

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

如图中南坡的积雪冰川带海拔低,为迎风坡。

2.热量带的判断

由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判断山地所处的热量带。

如图中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说明位于热带。

3.纬度高低的判断

由山地带谱数量的多少判断纬度的高低。

相同高度的山地,带谱数量越多,所处的纬度越低。

4.阴阳坡的判断

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如上图中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5.南北半球的判断

同一山体,若北坡为阳坡,南坡为阴坡,即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北坡高于南坡,该山体位于南半球;若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即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北坡低于南坡,该山体位于北半球。

上图的山体位于北半球。

(1)雪线 

(2)基带 (3)数目 (4)海拔

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山峰可能位于(  )

A.阴山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

C.天山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2)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

A.热量高于南坡B.降水多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D.海拔低于南坡

答案 

(1)C 

(2)B

解析 第

(1)题,该山分南北坡,安第斯山脉南段山地走向为南北向,分东西坡,故B错;该山地的基带为荒漠,阴山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基带不是荒漠,只有新疆天山山脉基带为荒漠。

(2)题,针叶林生长需要一定水分条件,天山北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D.西欧平原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

沿X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于水分逐渐减少而导致的;沿Y方向,自然景观由针叶林过渡到温带阔叶林再过渡到热带雨林,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由热量逐渐增加而形成的。

第2题,由图可知,M点在X轴上比较接近原点,由上题可知,此地降水较多,应为森林植被景观;在Y轴上,M位于热带雨林与温带阔叶林之间,其热量低于热带而高于温带,可确定为亚热带的自然景观。

而山东丘陵为温带景观,刚果盆地为热带景观,西欧平原也为温带景观,只有江南丘陵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景观。

读“天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与南坡相比,北坡特有的自然带为(  )

A.温带荒漠带B.山地针叶林带

C.高山草甸带D.冰雪带

4.北坡雪线低于南坡的主要原因是北坡(  )

A.为迎风坡,降水多

B.为向阳坡,温度低

C.受太平洋水汽影响大,降水多

D.地势高,气温低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对比图中南北坡自然带谱,可知北坡特有的自然带为山地针叶林带。

第4题,天山北坡是阴坡,太阳辐射较弱,且位于来自于大西洋、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雪线低。

5.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随纬度和高度分异的理想模式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它在4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________米。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__________,这种在地带性基础上出现的地理环境的复杂表现,称为______现象。

(3)自然带③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侧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在大陆西侧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

(5)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苔原 4000~5000

(2)没有 非地带性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亚马孙平原

(6)低纬度地区

解析 第

(1)题,①所在纬度为北纬75°以北到雪线(极地冰原)之间,因此这里应为寒带苔原带;在40°N的高山上,该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在4000~5000米之间,即冰原带以下,针叶林带以上的区间。

(2)题,按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在50°~75°N之间应为亚寒带针叶林带,该自然带在南半球没有分布。

这是因为在南半球的同一纬度地带,几乎全部为海洋。

因此,该自然带在南半球的缺失,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第(3)题,按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规律,③所在的地带应当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在大陆的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在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在大陆中部,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4)题,④位于30°~40°N之间,大陆东侧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西侧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由于受冬季风和寒流的影响,大陆东岸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的位置要偏向低纬度,其南部边界大致在中国的秦岭—淮河一线。

)第(5)题,⑤从纬度状况来看,地处赤道附近,应是热带雨林带。

全球最大的分布地区是巴西的亚马孙平原。

第(6)题,垂直自然带的层次多少,主要看其基带所处的位置。

纬度越低,离海洋越近,层次就越丰富。

因此,低纬度地区的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自然带P在大陆东部分布的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

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图中的自然带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2题,自然带P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部分布的纬度低于西部,原因是大陆东部受寒流影响,大陆西部受暖流影响。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疏林草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B.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

D.受洋流的影响

4.图中南北方向的植被变化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疏林草原对应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第4题,南北方向植被的变化与纬度高低(热量因素)息息相关,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6.造成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B.热量

C.海拔D.土壤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该纬度地区对应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故甲表示的植被最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第6题,读图可知,该山地东坡为迎风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造成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7.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问题。

 

(1)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2)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3)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答案 

(1)差异: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高。

(2)该山脉位于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南坡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3)差异:

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