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简笔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4652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节简笔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秋节简笔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秋节简笔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秋节简笔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秋节简笔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秋节简笔画.docx

《中秋节简笔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节简笔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秋节简笔画.docx

中秋节简笔画

中秋节简笔画

【篇一:

每逢佳节倍思亲储燕】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理解“兴高采烈”“扶老携幼”“思绪万千”“天各一方”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活动:

看图片猜佳节

一、谈话导入

1、我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佳节,有着浓浓的民俗风情,这些传统节日,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快乐!

唐朝的大诗人王维,却在重阳节这天,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

2、指导读课题

3、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节,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

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贴近作者的内心。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课件1)

重阳佳节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独在异乡天各一方思绪万千

指名读。

每一个文字都有它的感情,有的读来让人高兴、兴奋,心里暖暖的,有的让人很伤感、忧愁,心里凉凉的。

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这两组词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感情,指名说。

读一读这两组词语,你感觉怎样?

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读好它.

2你能用这些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

你说的既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正是王维写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2:

古诗),生齐读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意,体验诗情

(一)、品“思乡思亲”之孤独伤感

(1)从古诗中知道,这里的“佳节”是指什么节日?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王维人在哪里?

(2)出示(课件3):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件点红:

15岁两年)*紧扣“15岁”,体会年纪之小;*抓住“两年”感受离家时间漫长。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

(板书:

家乡长安)

师作简介:

王维的家乡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而京城长安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

两地直线距离是1300里,中间还隔着高高的华山,(版画书华山)王维在华山的西面,亲人在华山的东面,真是:

(板书)天各一方。

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

*结合简笔画,体会路途遥远,理解“山东”含义(华山的东面);初步理解“天各一方”。

(3)体验说话,感情朗读:

小小年纪的少年王维孤身一人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学,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哪。

他不能够聆听到父亲的教诲,他不能……他不能……他也不能……他想念父母兄弟却无法相见,他思念家乡却不

能回家,王维和亲人真是“天各一方,孤独寂寞——指板书”。

感情齐读语段。

(5)齐读语段,结合理解诗句:

孤独和寂寞使诗人情不自禁吟诵出了

这样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指导诵读:

诗歌的诵读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节奏的把握,二是读出诗歌的情感。

这里的节奏应该怎样读?

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独在/异乡/为/异客

(4)王维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地在他乡生活,你觉得他一定会感到——生:

孤独,寂寞,忧伤……

诗人以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乡孤独冷寂的心情,下缀两个“异”更加深了那种孤独感。

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

(课件点红:

独异)指导读出这样的情感。

2、品“重阳佳节”之“热闹快乐”

过渡:

是啊!

王维一个人在外是多么孤独啊!

恰逢,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1)、播放音乐与画面(课件10)。

学生观赏,用学过的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情景。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车水马龙。

读屏幕词语)

(2)、课文中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

(课件11):

“一年一度……登高游玩”,指名读,齐读。

(3)(点红: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

你们有过全家人

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

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点红: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

(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喜上

眉梢、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4)除了课文中写的以外,你能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呢?

(课件12):

句式练习:

节日的长安街头可真热闹呀!

人们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

(5)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指名读,齐读。

(课件13)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课件14):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结合生活实际,读出情感。

(7)、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出示诗句:

(课件14)“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

(8)王维是不是就今年的重阳节倍思亲?

他还会在什么时候倍思亲?

端午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户户插艾草,吃粽子,会吟诵——

中秋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团圆,吃月饼赏月,会吟诵——

春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放鞭炮,贴春联,喜迎新年,又会吟诵——这些节日就是诗中的“佳节”

(9)、理解诗句意思:

王维看到这些,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现在你们知道“倍思亲”的“倍”是什么意思了吗?

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10)、引导学生读出诗句的情感。

3、品王维之“思绪万千”

过渡: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到佳节之时,越是激发起王维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独在异乡的他,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之中。

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

又想起了哪些事?

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

(课件15)出示:

【篇二:

二年级语文下教案s】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

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

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

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

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

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

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

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

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

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

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识字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

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写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的有哪些?

二、看图读韵文。

1.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

2.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1、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

内容)

2、第一幅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

(相机

出示词语:

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

(拜年)

3、第二幅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

民间

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

士,这就是:

扫墓。

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

踏青。

(4)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

出示:

春节饺子拜年

清明扫墓踏青

(5)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教师小结。

(6)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

(春

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

(饺子、拜年)清明节呢?

(扫墓、踏青)

4、第三幅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大家正在干什么?

(相机出示词

语:

端午、粽子)

(2)教师简介:

端午又叫端阳、端五。

端,是开始的意思。

古代“午”

与“五”通用。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纪念伟大的爱

国诗人屈原。

(3)读一读:

5、第四幅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中秋节)

(2)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

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

么样?

(出示:

中秋、月饼)

中秋:

我国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

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

四、指导学习生字

1.重点指导:

饺拜扫墓踏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扫”是平舌音。

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春节,⑵中秋节到了,

2.把下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

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

六、板书设计

【篇三:

元宵节】

1、元宵节

元宵节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

3、了解元宵节的风俗,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喜欢过节吗?

这是什么节?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放元宵节动画)

2.那天,你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和谁在一起?

(指名说)谁能照样子再说说!

(板书课题:

元宵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能把元宵节的欢庆场面都表现出来,现在就读给大家听!

(范读)

2.大家想读吗?

自己试一试!

并注意哪个音节出现的次数最多。

4.指名读,大家一起试一试!

(屏显:

元宵节汤圆团圆圆又圆)

5.给“圆”字开花,了解“圆”的意思,渗透“团圆”含义。

6.反复认读,强化识字。

自由带拼音读→师指字(屏显)学生读→同桌互相检查、正音→去掉拼音自由读课文→随机指字读

7.四人一个小组,把你识字的方法、窍门说一说。

8.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识字情况,并进行扩词、说话练习。

9.渗透“元宵节”的来历,创设意境,“送生字宝宝回家”。

(屏显:

学生喊出生字宝宝的名字,认对后生字宝宝归位)

10.游戏:

“摘灯笼”。

(想一想,本课生字都会认了,再举手“摘灯笼”。

11.“开火车”读词卡,为朗读儿歌做准备。

三、指导朗读

1.自由读儿歌。

2.学生读,学生互评。

3.师范读,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

4.同桌互读。

5.今年的元宵节过得怎样?

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

(学生自由发言)让我们把这种心情带入课文再读一读!

6.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想边读)

7.请读得最有感情的同学上台表演。

(创造性地朗读)

8.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也在今天举行?

(拓展学生思路)

9.让我们把美好、团圆、幸福、有趣的元宵节读出来吧!

(想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能背的同学就背)

四、创新拓展

1.我们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给大家说一说吗?

(屏显:

______,_______在一起______。

2.有一个节日,和元宵节很像,月儿也是圆圆的,你能猜出是哪个节日吗?

3.如果我们把《元宵节》改成《中秋节》,你觉得行吗?

试一试!

看花灯

教学目标:

1、认字15个,写字画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培养学生想像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4、句式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元宵节》,大家来说说元宵节人们在干什么?

(吃汤圆)“汤圆”的“圆”是什么意思?

(团圆的意思)既然大家都团圆了,咱们再一起去看看元宵节最好玩的花灯吧!

(好)(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三、认识字词

师: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花灯的世界吧!

(生齐读课文)

1.看第一盏花灯,认识“金”、“吐”、“泡”。

(师出示词语卡片“金鱼”,先认“鱼”,再读文中句子,认“金鱼”这个词,最后认“金”字。

2.看第二盏花灯,认“眨”、“睛”、“猴”。

(师“眨眼睛”,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进行讨论。

3.看第三盏花灯,认知“走马灯”。

4.看第四盏花灯。

5.小结。

四、熟读课文

1.教师领读课文。

(提醒学生“吐”“眨”“追”“立”这四个字要读重音。

“真”要拖长音。

五、再认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认读,评出“优胜小组”。

2.指名认读生字卡片,评出“优胜个人”。

3.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六、布置作业

发挥想像力,把自己喜欢的花灯画下来。

明天我们比一比,看谁的花灯最好看。

七、板书设计

看花灯人欢腾

金鱼吐↑

猴子眨真奇妙

小猫追↓

蜻蜓立做花灯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完成“照样子说句子”,了解句子结构。

2.自读短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3.完成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待客之道。

〖教学过程〗

一、了解灯谜、自读课文《元宵节》,试编谜语

1.学过了元宵节这一单元的两首儿歌,能说一说你对元宵节的了解吗?

2.元宵节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写在各种五彩的花灯上,它可以供人们观赏、猜测,可有趣了。

看花灯时,你发现这些灯谜了吗?

请大家猜一猜。

3.老师这里就有几条谜语,(课件出示花灯,上面有灯谜)聪明的小朋友,准能猜中。

小鱼花灯:

一群小孩排成队,手拉手儿臂挽臂。

碰上火星就散开,噼噼啪啪叫声脆。

(谜底:

鞭炮)

山羊花灯:

一群小白鹅,纷纷跳下河。

个个能浮水,全都上餐桌。

(谜底:

水饺)

[教师放慢读谜语的速度,可示意学生会读的地方和老师一起读,这也是一个识字的过程,以猜灯谜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体验语文就在生活中。

4.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喜欢猜谜语,你想知道丁丁猜的谜语是什么吗?

借助拼音自己来读读课文《猜灯谜》。

5.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读文章,订正读音。

并找到丁丁猜的谜语,想想为什么是元宵。

6.(课件再出示一个花灯,上面写着课文中的谜语。

)请知道的学生或教师讲讲元宵的制作过程。

7.齐读谜语,争取记住它,回家说给小伙伴或爸爸妈妈听。

[课文中谜语语句优美、形象。

以多读、多记的方式鼓励学生积累。

从学期初随学随记,形成积累,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8.像丁丁那样也编个谜语。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二、仿造句子说一说

1.元宵节的晚上,丁丁的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猜灯谜。

你能像他这样也来说一说吗?

(课件同时出示例句:

元宵节的晚上,全家人一起看电视。

1.元宵节的晚上,______在一起______。

2.换个时间,再来说一说。

______,______在一起_____。

三、口语交际

1.过年时,家人在一起多快乐。

口当、口当、口当,门敲响了,客人来了。

猜猜他会是谁呢?

2.你要怎样招待他呢?

(学生各抒己见)

3.和小组内同学演一演。

4.全班汇报。

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一评,请扮演小客人的同学来谈谈感受。

评出最热情的小主人,最有礼貌的小客人。

四、作业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

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讲给大家听。

〖教学目标〗

1.抄写6个单韵母。

2.学习填写《偏旁表》。

3.鼓励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元宵节的知识和习俗。

〖教学过程〗

一、抄一抄

1.上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汉语拼音朋友,这几个单韵母你一定很熟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汉语拼音朋友也有自己的家,(出示四线格)这就是他们的家,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3.看书第3页,抄一抄,认真观察单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

(认识中格)

4.照样子,抄一抄。

二、学习填写《偏旁表》

1.以“方框儿”为例,指导学生看明白三竖行表示哪三项。

2.师生共同完成第二行“火字旁”的填写。

3.学生独立填写第三行,教师给予指导。

三、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与“元宵节”相关的知识

可以是有关元宵节的传说,对联的由来,相关的诗句、文章或对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