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人教.docx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人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人教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郭安贝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杜甫两首不同时期的唐诗,反映出唐朝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史实,以诗证史引入本课主题“安史之乱”。
将课文内容,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作为主线条串联起来。
借助历史图片和地图,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
利用多媒体视频,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
再通过史料分析,适度补充一些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哪些影响?
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描写“安史之乱”造成的衰败景象,与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诗歌,感知“安史之乱”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衰亡的理解,认识和平、统一是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文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教材分析
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一百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
从此,唐朝由盛而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
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阅读相关诗文和史料,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3)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
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杜甫的两首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这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局面,但是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无家别》吗?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大家想知道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唐朝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吗?
下面,让我们学习“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了解“安史之乱”如何使唐朝繁华落尽、由盛转衰的。
(二)新课教授
一、安史之乱
出示任务:
教师展示PPT上的历史地图材料,指导叙述阅读教材“安史之乱”一目,思考什么是安史之乱?
安指的是谁?
史指的是谁?
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最后鼓励学生的回答。
引导学生小结: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755--763年,由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战争。
教师设疑:
他们的共同官职身份是什么?
出示任务:
引导学生观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这幅有名敦煌壁画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
教师设疑:
节度使指的是什么?
为何出行的场面堪比皇帝出行,能够如此隆重?
小结:
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长官称节度使,唐玄宗后期,节度使兼管营田、民政成为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
【活动探究·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材料二
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教师设疑: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唐朝中期节度使的哪些特点?
小结:
唐朝节度使势力膨胀,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材料三
教师设疑:
请观察“安史之乱”前节度使的分布情况,唐玄宗后期,军事力量有何特点?
小结:
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之势
出示任务:
观察“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你从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
材料四
唐朝诗人张祜《集灵台二首》(其二)笔下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张祜诗中描写虢国夫人之貌美、骄奢跃然纸面。
张祜的诗是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较好的诠释。
材料五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
把朝政教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
他们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教师小结:
【活动探究·安史之乱的经过】
出示任务:
教师播放视频,从视屏情景的角度了解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提取信息。
然后,简要复述安史之乱的经过。
反馈指导:
指导学生观看视频材料,鼓励学生发言。
小结: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平定了叛乱。
【过渡】盛唐时期,小邑犹藏万家室,万国来朝何其壮哉!
而今安史之乱搅动了帝国的正常发展秩序。
【活动探究·安史之乱的影响】
出示任务:
阅读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
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
井邑榛荆,豺狼所嗥。
既乏军储,又鲜人力。
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郭子仪列传》
材料二: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乱人乘之……效战国……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
——(北宋)欧阳修、宋祁撰:
《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
思考: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怎么样的消极影响?
师生小结:
【过渡】盛唐荣光不再,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地方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山河破碎,黎民疾苦。
二、黄巢起义
出示任务:
教师播放PPT图片“走进黄巢”,引导学生思考黄巢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三、五代十国
出示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史料,思考五代十国开始于哪一个政权?
材料: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政权分立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出示朱温图片,讲解朱温废唐朝皇帝、自称皇帝,建立后梁的史实。
出示任务:
阅读材料,归纳五代十国的阶段特征
材料: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
材料:
“五代乱世,本无刑章,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
师生小结:
社会混乱动荡,政权更替频繁
【活动探究·讨论总结】
出示任务:
教师展示“五代十国政权示意图”和“五代十国政权更替表”,合作讨论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师生小结: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一百多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识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
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
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使其领悟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