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4164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docx

《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docx

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朗诵考级幼儿与初级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2009-06-1814:

34:

39来源:

幼儿级问答题 

1)请正确而且全面地回答什么是朗诵?

答:

朗诵是一种有声语言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

它是用洪亮的声音、清晰正确的读音,配合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用真挚感情把作品变成具有

声音、视觉和情感意境美感的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朗诵的基本要求是:

字清、气顺、音正、声脆、腔美、调纯、意切、神出。

2)什么是朗读?

朗诵与朗读的区别在哪里?

答:

朗读是指用自然朴实的方式,正确的读音,大声地读清楚即可。

而朗诵的关键是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是朗诵区别于朗读的最根本的一点。

这就要求朗诵者要准确理解和体会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

要掌握艺术语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够做到。

3)朗诵教学及表演前应做哪两方面的准备?

表演设计一般包括几方面内容?

答:

(1)要想朗诵好作品,首先必须要熟悉作品、理解作品、分析作品,比如作品的情节、人物以及体裁、主题、层次、结构、特色,甚至从谋

篇到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

作品分析,是朗诵活动的基础。

(2)在熟悉、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的表演设计。

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按作品的基本情绪设计基调;

②按作品的内容需要设计恰当的表情和手势等形体动作;

③按作品的不同人物设计不同的音色、位置及符合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④设计好朗诵的开头和结尾。

4)朗诵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有哪些?

答:

①正确的用气和共鸣发生,使自己的声音洪亮、富于变化;

②按普通话的要求正确读音;

③通过练习绕口令锻炼口齿,客服口齿和语言上的毛病;

④语言的重音和停顿;

⑤语言的语调和节奏;

⑥舞台站立的姿态;

⑦朗诵表演时用好眼神,眼睛在表演中的三个作用;

⑧手势、形体在朗诵表演时的正确、恰当配合;

⑨作品中人物的表演技巧;

⑩感情是朗诵的基础---朗诵表演时情感的应用技巧。

5)对幼儿朗诵最基本的要求除“启发和鼓励他们喜欢张嘴,愿意朗诵”之外

通过练习使他们能够达到哪四点?

答:

使他们能够达到:

大声、清楚、自然、流畅。

6)对幼儿朗诵来说,应该让他们知道:

“声音宏亮,就是大声”。

但在鼓励

幼儿大声朗诵的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

要注意不要让幼儿声带过于用力,造成声音尖细、声嘶力竭,甚至造成声

带疲劳、病变,毁坏嗓音。

7)指导幼儿“丹田用气、制造共鸣”的初步尝试和训练主要应把握哪两个环

节?

答:

让幼儿把注意力放在肚脐下丹田部位,气往下沉;努力提起上颚,打开后牙。

8)声母读音“是否清楚有力”,幼儿一级特别要考察他们哪几组声母的分清

问题?

请试举平舌声母和翘舌声母各3个。

答:

幼儿一级主要考察考生的声母读音是否清楚有力,特别是要掌握d-t、g-k、n-l这几组声母。

平舌音有zc s,翘舌音有zh ch sh,必须要分清。

9)在训练幼儿练习绕口令时应注意克服哪两种常见到的现象?

答:

应注意克服过快但含糊不清和虽然清楚了但又速度过慢。

10)什么是近体诗?

什么是五言绝句?

答:

近体诗:

唐朝开始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总称,为与古体诗区别,而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五言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绝句叫五言绝句。

11)教师应该怎么辅导幼儿朗诵古诗?

答:

先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整体立意和每个字、词的意义;并且注意按照古诗绝句朗诵的一般规律进行辅导。

可按221节律或23节律,同时注意把压

韵的字读清、读重。

当然还要注意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12)对二级考生来说“朗诵表演艺术”的定义应作怎样“概括而简要的说明”?

答:

朗诵就是大声、清楚有感情地把书面的文字作品朗读出来。

13)幼儿朗诵,正确的舞台站立姿势应该是怎样的?

答:

正确的舞台站立姿势是:

抬头,脸自然地面向前方,头顶持平,下巴微收;双肩放松,略向下压,头颈伸直,使人体有一种向上的感觉;挺胸,收腹,立腰,提臀,躯干直立,不向左、右偏斜和晃动;双臂自然下垂,手掌自然弯曲放在大腿两侧裤缝处;双腿并拢挺直,两个膝盖和两个脚跟分别靠拢,脚尖分开,是双脚从自己的角度看成八字形。

站立时也可以两腿略微分开,两个脚尖比脚跟并拢时略微向回收一点,但两腿分开的距离不要超

过肩宽。

14)幼儿朗诵没有表情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应怎样解决?

答:

原因:

一是孩子过于紧张,导致面无表情;二是孩子跟本不理解自己朗诵

的是什么,无法表情。

解决面无表情要对症下药:

如果是紧张,就要肯定他,表扬他,鼓励他,增强他的自信心,并且创造条件,让他经常当众表演。

如果是对作品不理解造成的面无表情,首先要考虑朗诵的选材是否恰当。

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幼儿心理和理解能力的作品,并且启发他,帮助他,使他尽可能哪怕是简单、浅显地理解作品和文字的意思。

只要理解了,自然会有感觉,也

就有表情了。

15)朗诵为什么要有手势、动作的配合?

帮助幼儿设计手势和动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平时人们说话时都会辅以手势,也就是“以姿势助说话”。

朗诵时也应该有必要而恰当的动作手势,以增强感染力。

但是动作是由情感产生的,情感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动作自然就产生了。

帮助幼儿朗诵设计动作应该是自然的,生活化的,有明确目的性的。

应该符合作品情感和语言的需要。

 

16)什么是字头、字腹和字尾?

幼儿二级在“口齿清楚”方面主要考察什么?

答:

汉字的音节一般是由声母、韵母组成。

声母大头叫字头,韵母又分为中间韵母和韵尾,分别叫字腹和字尾。

考察幼儿口齿清楚,要做到吐字要用力,

归韵收音要充分,唇舌位置正确到家,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17)为什么产生o、u、ü归音不到位的情况?

如何克服?

请举出韵尾分别为o、

u、ü的汉字予以说明。

(如何克服谈自己的经验)

答:

幼儿说话喜欢咧嘴,使许多圆唇音如o、u、ü容易收音不到位。

例如:

猫(mao)母(mu)许(xu)等。

18)为什么产生n、ng归音不到位的情况?

如何克服?

请举出韵尾分别为n、n

g的汉字予以说明。

答:

因为舌头不用力,没有用舌尖或舌面堵住声音在口腔的出口,使n、ng等鼻音,特别是后鼻音ng收音不对,要注意仔细纠正。

例如:

安(an)兵

(bing)(如何克服谈自己的经验)

19)如何正确拼读复合韵母?

请举例说明。

答:

复合韵母应该是整体拼读发音,而不要声母韵母分开读,使得收音松散,趋

向不清。

例如:

床(chuang)等。

初级问答题**

1)请说出初级一级考生对“朗诵艺术”更完整些的表述。

答:

朗诵是把书面的文字作品变成有声语言的一次再创作,即:

要包括诗歌、寓言、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大声、清晰、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使人

能通过听和看,领会作品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并得到美的精神享受。

2)请说出“艺术语言”的基本要求。

答:

①正确的用气和共鸣发声,使自己的声音洪亮、富于变化;

②按普通话的要求正确读音;

③通过练习绕口令锻炼口齿,克服口齿和语言上的毛病;

④语言的重音和停顿;

⑤语言的语调和节奏;

⑥舞台站立的姿态;

⑦朗诵表演时用好眼神,眼睛在表演中的三个作用;

⑧手势、形体在朗诵表演时的正确、恰当配合;

⑨作品中人物的表演技巧;

⑩朗诵表演时情感的应用技巧。

3)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什么是普通话?

答: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方言差别很大,彼此之间都听不懂,无法进行相互交流,造成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之间,需要翻译才能彼此交流的奇怪现象。

也给其他国家热爱汉语的人造成了很多困惑。

所以,国家宪法

规定:

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

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言。

4)普通话语音系统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普通话语音系统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以及变调、轻声、儿化、

语调等方面。

5)按照发音部位,普通话辅音声母可分为哪几类?

请举例说明。

答:

(1)唇音:

双唇音:

b、p、m。

 唇齿音:

f。

(2)舌尖音:

      舌尖前音:

z、c、s。

                   舌尖中音:

d、t、n、l。

                   舌尖后音:

zh、ch、sh、r。

(3)舌面音:

舌面前音:

j、q、x。

 舌面后音:

g、k、h。

 

6)什么是单韵母?

普通话的单韵母都有哪些?

答:

由一个元音因素担当的韵母叫单韵母。

有a o e i u ü

 

7)请将按口腔的开合状况说明a、o、e、i、ü几个单韵母各自的发音特点。

答:

i u ü口腔开度极小,舌面位置较高,基本处于闭合状态。

也叫闭元音。

o e 口腔半闭,舌位略低,比闭元音口腔略开,也叫半闭元音。

ê口腔半开,舌位也更低一些,和半闭元音相比口腔开得更大一些,也叫半开元音。

 

8)普通话的声调(又称字调)有哪些?

请分别说出它们的调值。

声调在普通

话中的作用如何?

答: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第一声叫阴平(55),第二声叫阳平(35),第三声

叫上声(214),第四声叫去声(51)。

普通话声调除了使汉语语言变化悦耳动听以外,还有区别词义的重要作

用。

9)人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怎样才能使声音洪亮悦耳?

答:

所有的声音都是声源震动产生声波,人的声音也是靠本身的气息震动声带而产生的。

要使声音洪亮悦耳就要加强训练气息,学会控制调整和驾驭气

息。

 10)请分别说出中、高、低三类共鸣发声的特点和方法。

朗诵应采取什么共鸣发声方法?

答:

(1)中音区共鸣

中音区的发声,基本上是在人的自然发声区,主要是口腔、咽腔、喉腔、和鼻腔。

除了鼻腔的容积可以变化的余地很小以外,其余的中音共鸣腔体形状和大小都是可以控制和变化的,称为可调节共鸣腔。

通过他们的作用,使得声音清晰,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真挚,而且因为共鸣体可以变化,声音也可变化多端,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个区域发音,还可以比较自如地向高音或低音区转换,使声音的变化空间更

大。

练习中音区共鸣,要注意打开上下口盖(硬腭和软腭成为上口盖,下颚称为下口盖),打开后牙,放松舌头,使口腔后部开度增加,尽量扩大共鸣腔。

而不要使口腔像喇叭口一样,只打开嘴唇和门齿部分,却咬紧后牙。

(2)高音区共鸣

           高音共鸣的共鸣体主要是口腔、鼻腔的上半部分和头部的腔体,属于部分可变共鸣体。

通过他们的作用,使得声音高亢,明亮,丰满,悦耳,听起来铿锵有力。

           练习高音共鸣,要尽量提高上口盖,下颚自然放松,适度打开口腔,稳定住舌头。

呼吸的支点小腹部要用力,把气往上顶。

注意声音气流不要直接从口腔呼出,而让它在鼻腔、头腔形成共鸣,鼻窦和头部要有震动的感觉。

(3)低声区共鸣

         低声共鸣的主要共鸣体是口、咽腔的下半部和胸腔。

它使声音的音质丰满深沉,听上去感觉温暖苍劲,宽厚有力。

         发音时下颚向下压,要自然放松,不要压迫喉头。

气往下沉,胸部共鸣时,手摸胸口,可以感觉明显的震动。

练习韵母为第二声(阳平)的字,更容易体会低声区的共鸣感觉。

11)什么是胸腹联合呼吸法?

发声时呼吸的支点在哪里?

怎样才能使气息持久又不在喉部发出刺耳的怪声?

答:

胸腹联合呼吸的方法的要点是气息往下沉,在张开肋骨的同时,使横膈膜下降。

这样就最大限度的使呼气量达到最大。

吸气饱满时人的自我感觉是腰、腹部涨满,小腹突出。

呼气时,利用小腹部的肌肉收缩来控制横膈膜提升的范围和速度,从而达到控制气息流量和强度的目的。

可以说发声时呼吸的支点是在小腹部。

由于人体下丹田的位置在肚脐下约两公分的小腹部位,所以人们常常把这种借助小腹力量控制呼吸的方法叫做丹田用气。

在发声用气的时候,除了特殊的需要,一般不要急于收缩小腹。

而是保持腰腹部在吸气时的饱满状态,先自然呼出肺部的气体,再提升横膈膜挤压出的剩余气体。

这样不仅可以使气息持久,还可以避免由于一下子冲出的太多太强的气流而造成喉部发出的刺耳的怪音。

 

12)什么是轻声?

请举五例说明普通话里哪些语法成分要变读轻声。

答:

轻声是普通话里一种特殊的变音现象。

当一个音节处于口语轻读音节的地位,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听起来显得轻、弱、短、模糊,就称为轻声。

举例:

语气词:

如,啊、吧、呐、呢、吗等。

     结构助词:

如,的、地、得等。

     动态助词:

如,着、了、过等。

     名词后方位词:

如,上、下、里等。

     名词或代词的后缀:

如,们、子、头等。

 

13)普通话中“一”字有哪些音变现象并举例说明。

答:

“一”阴平(55),作为序数和处于词尾句末时读原调。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声调会发生变化:

(1)四声去声字前,变读为二声阳平。

例如:

一阵,一切,一块,一样等。

(2)在非去声字前(阴平、阳平、上声),读去声。

如:

一天,一家,一只

一壶,一行,一回

一本,一匹,一尺

(3)夹在两个重叠的动词中间,要轻读,属次轻声。

如:

说一说,笑一笑,看一看,查一查,找一找

14)请说出普通话中“不”字的变音规律,并举例说明。

答:

“不”字原声调是去声,单独念或处在词尾句末时、在非去声字前都读原调。

   在下面这些情况下要变调:

(1)“不”字在去声字前,变读阳平。

例如:

不断,不但,不顾,不破不立,不上不下

(2)“不”字夹在动词之间、形容词之间或动词和补语之间,変读为次轻音。

例如:

去不去,走不走,买不买,读不读,想一想。

  这些轻读的“不”也要根据后一个字的声调同上面的规律变化。

 

15)什么是儿话?

什么是儿化韵?

答:

(1)普通话里,“儿”字作为一个独立的音节放在词语的后面作为后缀,称之为“儿话”。

(2)当作为后缀的“儿”读得既轻又短的时候,会出现一种连音变化,即“儿”字与前面的音节拼读在一起,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e”音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r”的卷舌动作,附加在前面音节的韵尾上,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卷舌韵母,称为“儿化韵”。

 

16)两个叠字组成的形容词或副词,当第二个字儿化后,这个被儿化的字应变读什么声调?

请举例说明。

答:

两个叠字组成的形容词或副词,当第二个字儿化以后,不管这个字原来的声调是什么,这个被儿化的字都要变读为阴平。

如“好好儿”、“慢慢儿”、“远远儿”、“亮亮儿”等。

17)请举例说明儿化韵的语法修辞作用。

答:

儿化韵的语法修辞作用如下:

(1)形容小的、少的形状和性质。

例如:

小孩儿,小猫儿。

(2)表示喜爱的情感和亲切的语气。

例如:

花儿,鸟儿,花篮儿。

(3)表示鄙视的、轻蔑的语气和情感。

例如:

小偷儿,混混儿。

(4)区别词义。

例如:

面(面粉、面条)——面儿(细小的粉末)。

(5)区别词性。

例如:

画(动词)——画儿(名词)。

18)什么是“上声音变”?

请将上声音变的几种情况分别举例说明。

答:

“上声音变”是语流音变中相对复杂的音变。

例如:

(1)上声字在所有的非上声字包括轻声字前,读前半上的,调值变为211,有时也读成21。

例如:

北京,火车,老师,好听,闪光

(2)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为阳平,调值是35。

例如:

理想,讲演,很好,鼓舞,广场

(3)三个上声字相连,有两种情况:

A、前两个上声字组成一个词语,即三个上声字是双音节+单音节(也

叫双单格)时,前面词语的两个上声字变读为阳平,调值是35。

例如:

展览馆,游泳场,水彩笔,选举法

B、后两个上声字组成一个词语,即三个上声字是单音节+双音节(也就是单双格)时,第一个上声字变读成半上声211,中间的上声字按两个上声相连的情况变读为阳平35,第三个上声字读原调值214。

    例如:

写讲稿,冷处理,演小品,纸老虎,小拇指。

 

19)什么是“啊”字变读?

请将变读情况分别举例说明。

答:

(1)“啊”作为感叹词,读a音,随着语言内容和语气的变化,可分别读出四个声调。

(阴阳上去)

  

(2)“啊”字作语气助词处于句尾,要随着前一个字的字尾因素(韵尾)而发生变读,即要与前一个字的韵尾拼读。

列表如下:

前一音节

收尾音素

“啊”字

读音

汉字

注音

语句举例

aoeiü

Ya

是他呀;是伯伯呀;来喝呀;上自习;快去呀

u ao

Ua

走哇;老虎哇;笑哇;跳哇

N

Na

看哪;小心哪

Ng

Nga

听啊;唱啊

Zhichishi

  Ra

没治啊;快吃啊;真湿啊

zi ci si

Za

写字啊;鱼刺啊;相似啊

20)什么是“尖音”?

什么是“团音”?

朗诵为什么要克服“尖音”?

怎样克服它?

答:

在南方许多地区方言中,有zcs和i拼读的语音。

如把“尖,千,先”读“zian,cian,sian”,而把“兼,牵,掀”读作“jian,qian,xian”。

前者称为“尖音”,后者称为“团音”,它们的读音是不同的。

但在普通话的读音规范里,没有尖、团音之分,一律不读尖音,只读团音。

   尖音是读音缺陷,容易使男声女气,女声嗲气,是需要下功夫克服的。

  (怎样克服可谈自己的体会)。

21)朗诵中在人物表现时应在哪些方面进行设计?

朗诵时人物表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首先要确定并分析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他们的性别、年龄、主要性格特征等。

其次要设计他们的语言特色。

通常年纪大的人物,说话声音低一些,语言速度慢一些;年纪小的人物,说话声音高一些,语言速度快一些;男的声音粗壮些,女的声音尖细些;脾气暴躁的声音大些,语速快些,口气硬些;温柔善良的声音柔和些,语速慢一些,口气温和些,等等

       表现人物应该是点到为止,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只要以声音和表情动作的特征能让听众对作品中的人物加以区别和领会,就足够了。

 

22)请举例说明“吐字收音”的含义,并简要说明“吐字归音”的总体要求。

答:

(1)每一个汉字都由若干音素组成,最前面的声母,称为字头。

读字头,称为“吐字”;中间的韵母称为字腹,读字腹称为“过韵”,也可叫“归韵”;最后的韵母(韵尾)称为字尾,读字尾称为“收音”。

  

(2)吐字归音的总体要求可归纳为:

吐字有力,归韵响亮,收音充分。

有人很形象地把这个过程比喻成一个枣核形:

吐字和收音是枣核的两端,归韵是枣核的中间。

不论占时的长短,开口的大小,还是用力的强弱,都是处于枣核两端的吐字和收音阶段较小,处于枣核中腰部位的归韵较大。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绝不能将其量化固定。

 

23)什么是“词重音”?

请举例说明“词重音”的几种轻重音格式。

答:

(1)汉语普通话的轻重音格式大多数是最后一个音节重读。

例如:

汽车,河流,劳动,学习,拖拉机、科学家、圆珠笔,

五湖四海,字字珠玑,耳濡目染,农业展览馆,北京市少年宫

  

(2)双音节词语也有第二个音节轻读的情况。

例如:

东西,麻烦,客气,月亮,新鲜

 (3)同样两音节的词语,轻重音格式不同,会表示不同的词义例如:

老子(轻,重):

老聃,古代哲学家,道字学派创始人。

老子(重,轻):

男性傲慢的自称,或父亲。

大意(轻,重):

主要意思。

大意(重,轻):

不注意,疏忽。

 

24)什么是“语句重音”?

通常分为哪两类?

请分别说明之。

答:

朗诵时的语句重音可分为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两大类

(1)逻辑重音:

从语言逻辑来讲,在一个句子里需要特别强调的词语,在朗诵

时就要读响、读重、读长或作出与读其他词语不同的特殊处理,从而与整

个语句中的其它词语有所区别。

这就是语句中的逻辑重音

(2)感情重音:

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语句中对某些词语读响,读重,读长

或作出与读其他词语不同的特殊处理,这样的重读词语,称为感情重音。

这些词语单独挑出来可能不一定像逻辑重音的词语那样有明确的含义,但却可以起到加强语气,使所要表达的感情更为强烈。

在逻辑重音前的感情重音则可以使逻辑重音要表达的意思更加明确,且其强调作用更加强烈。

 

25)朗诵停顿分哪几类?

请分别举例说明之。

答:

1、语法停顿:

这是汉语普通话语法结构本身需要的一种停顿。

文章以标点符号分句,按内容分段落。

遇到标点符号和段落都要停顿,大体上顿号、逗号停顿较短,分号、句号、破折号适中,问号、惊叹号、省略号及冒号加引号停顿较长。

段落之间要停顿,各层次之间的停顿更长些。

  2、逻辑停顿:

这是由思维逻辑和语言逻辑的需要而产生的停顿,目的是更准确地表达语言内容和意思。

同样词语组成的一句话,在不同的地方停顿,就会表达完全不同的含义。

      例如:

“我打败了我的同学得了冠军。

”这句话,如果中间不停顿,很难确定到底是谁得了冠军。

如果在“我的同学”后面作停顿,成为“我打败了我的同学/得了冠军。

”“我”就是冠军。

如果在“我打败了”后面作停顿,成为“我打败了/我的同学得了冠军。

那么“我的同学”就是冠军。

  3、感情停顿:

这是由于复杂激烈的感情冲击、使语言节奏发生变化,因抒发情感而产生的停顿。

感情停顿和感情重音紧密相关。

        停顿是朗诵中的“标点符号”。

在较长的语句里,两个停顿之间的语言称为“语节”,每个语节应该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应该根据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细致认真地分析和设计停顿

26)什么是语气?

什么是语调?

语调又分哪几种基本类型?

请分别举例说明它们在朗诵中的作用。

答:

语气就是朗诵的口气,它是在理解和体会了作品的内涵和基调,由内心的情感、思想、态度决定的,并通过气息、声韵和音高音强和音长的变化来表现。

语调是朗诵语言的腔调,即语音的起伏高下、抑扬顿挫、轻重快慢的配置。

它是语言的“表情”,语言的声音色彩。

基本的语调包括:

  

(1)平调:

平铺直叙的语调。

在心情平静,没有特别的情感起伏和不需要特

别强调某些含义时,在叙述一般的事情时,或表现对人、事冷淡、厌恶时使用。

  

(2)升调:

从句首到句尾,逐渐升高的语调。

当表示疑问、惊讶、愤怒、命令、号召、兴奋和祝福时使用。

例如:

“是真的吗?

”“太好了!

”。

  (3)降调:

从句首到句尾,逐渐降低的语调。

常表示难过、悔恨、痛心、惋惜、悲痛、哀悼、恳求和劝戒、作检讨时使用。

例如:

“我错了?

”“请节哀。

”。

(4)曲折调(也叫起伏调):

讲话时,语调忽高忽低,变化不停。

一般在讽刺、挖苦或说反话,以及故意挑逗、违心地吹捧时就会使用曲折调。

例如:

旧时的媒婆、妓院的老鸨和那些轻浮而故意卖弄风情的人就习惯使用曲折的语调。

 

27)什么是表情?

请重点说明朗诵演员眼睛的三个作用。

答:

表情,主要是指面部表情,它是以内心感情的体验为基础,以面部器官的不同状态和组合形成的。

表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朗诵时眼睛的主要三个作用:

第一、和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

通过眼睛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朗诵愿望,了解

观众的反映,从而起到组织观众的作用。

第二、用视线交代作品中人物、场景及物品的位置和相对的空间关系。

第三、用眼神抒发朗诵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眼神就是眼睛中表现的感情色彩。

朗诵时眼神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要运用控制力,赋予眼神作品中所需要的感情色彩。

通常在面对听众开始朗诵前,要让自己的眼神是亲切、坦然和有神的;朗诵过程中,眼神要随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不断变化。

 

28)朗诵时手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手势是极有表现力的体态动作。

朗诵时的手势要做到:

1、明确:

要有清楚的用意和明确的目的,来帮助表达作品内容和感情,注意克服无意义地重复某种手势而形成“手势癖”。

   2、精练:

以较少的手势,高精度地强调关键性的话语。

过多的手势,甚至像哑语一样的一词一动,会弄得人眼花缭乱,影响了语言内容和情感的正常表达。

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程度的提高,人的手势会逐渐减少。

3、自然,大方:

手势要舒展自然,既不过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