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4106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docx

《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docx

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

•1.货币的定义:

马克思: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现代经济学:

从经济学的角度,货币是任何一种人们在交换产品或服务,或者偿还债务时所愿意接受的优质资产——资产是由个人或企业持有的有价值的东西。

•货币是指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货币一般是指通货和活期存款。

2.流动性概念:

这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至于遭受损失的能力。

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大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能否方便地随时自由变现;二是变现过程中价格损失的程度和所消耗的交易成本的大小。

3.货币形态的演进:

1.种种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

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屡有证实。

世界其他地区也多有使用

贝的。

荷马史诗中,经常用牛

标示物品的价值;马可波罗游

记中记载:

中国吐蕃地区用盐

块作货币。

2.金属货币,其中,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在世界上才基本成为货币的历史形态。

(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

3.用纸做的货币:

⑴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二章四节有说明);

⑵国库发行的纸币;

⑶两者之间的区分。

⑷始于南宋的大规模纸币流通——世界最早。

1.不兑现的银行券及硬辅币。

2.账簿上的货币——存款货币:

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与定期存款。

3.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4、货币制度的定义和概念:

定义:

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

(1)货币材料的规定

(2)货币单位的确定

(3)规定各种通货的发行和流通程序

(4)准备金制度

5.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

划分的依据:

流动性差异

第一层次狭义货币:

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

的职能主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

币,包括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M0(通货):

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可以签发支票的存款)

第二层次广义货币:

它既包括高流通性的现金,

活期存款,又包括流通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

币。

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二、中国现行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

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城乡储蓄存款+外

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6.布林顿森林体系:

Ø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44个国家达成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内容: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

固定汇率关系

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基本前提:

▲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

▲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

•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

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第二章

1、信用的定义及本质

定义: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

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有借方和贷方

两个关系人。

信用的本质

Ø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Ø信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Ø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相对于商品交换而言,在信用活动中,一定数量

的有价物从贷方手中转移到借方手中,并没有同等

价值的对立运动,只是有价物使用权的让渡。

以,信用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

形式。

2、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货币因信用而扩展了其职能

•货币因信用而发展了其形式

–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信用因货币而发展了其形式

–实物信用——货币信用

•信用因货币而扩展了其规模

•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

–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

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信用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相互融合阶段:

现代经济中几乎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几乎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二者融为一体

3、信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1)积累和分配社会资金的职能。

在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客观上会同时存在货币资金的暂时闲置和临时需求两种情况。

信用一方面把社会闲置资金积累和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又通过特有的资金运动形式把这些资金分配出去。

特别是在资金的积累方面,信用可以把分散在城乡居民手中的货币聚集起来,并贷放到生产经营单位中去,从而起到变货币为资金、变消费基金为积累基金的作用,促使国民经济更有效的运行。

信用的分配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和生产成果的分配两方面。

前者分配的对象主要是社会闲置的生产要素。

如果信用的标的是实务,则它直接的是对生产要素的分配;如果信用的标的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则它间接地是对生产要素的分配。

信用对生产成果进行分配主要指在信用关系中所产生的利息范畴。

这种利息的支付与收取改变了国民收入原有的分配格局,从而改变了社会总产品的既定分配结构。

(2)降社会自己利润率平均化的职能。

在信用活动中,价值观规律的作用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信用通过积累、集中和分配,调节社会资金的余缺,由于价值观规律的作用,资金会从利润率低、经营效率差的部门向利润率高、效率好的部门转移。

转移的结果是前者资金减少,资金利润率升高;后者资金增加,资金利润率降低,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同时,那些具有发展潜力以及国家优先发展的部门和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信用支持。

(3)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的职能。

引用将社会中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并投放出去,使大量原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这对加速整个社会资金的周转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用各种形式的信用工具代替现金进行流通,不但节省了与现金流通相关的费用,而且减少了整个社会的现金保管、出纳等相关流通费用。

(4)调节宏观及微观经济运行的只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在调节经济运行方面的职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宏观方面,信用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货币和信用制度来制定各项金融政策和法规,利用各种信用杠杆来改变信用的规模及其运动趋势,以此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

如在银根吃紧时放松信用,在通胀时收缩信用,防止经济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4、商业信用的定义、特点

商业信用(CommercialCredit)是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支付或预付形式提供

的信用。

如:

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预付货款及补偿贸易等,归纳起来主要是赊销和预付两大类。

商业信用的特点

⑴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买卖相关系。

如:

赊销,当A企业赊销B企业,买卖关系完成即商品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但贷款没有支付,从而形成债券人和债务人。

⑵商业信用的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由于是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不仅债权人是,从事生产或流通的商品经营者而且债权者也是。

⑶商业信用的供求受经济景气状态的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商业信用需求增加;在经济衰退时期,商业信用需求减少。

5、银行信用:

是银行及

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以

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6、消费信用的定义:

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

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消费信用与商

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授信对象和

授信目的有所不同。

从授信对象看,消费信用的债

务人是消费者;从授信目的来看,是为了满足和扩

大消费者消费资料的需求。

7、信用工具的定义和特点

(1)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FinancialInstruments),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

的、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

(2)1.偿还性-期限性虽然信用工具一般都有偿还期,但也存在着特例,如股票和永久债券没有偿还期,但可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2.流动性这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至于遭受损失的能力。

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大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能否方便地随时自由变现,二是变现过程中价格损失的程度和所消耗的交易成本的大小。

3.收益性这是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

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入。

                                         

①名义收益率:

即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票面金

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i=C/F 其中,i为名义收益率,C为票面收益(年利率),F为票面金额。

②当期收益率 即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其市场价

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i=C/P 其中,i为当期收益率,C为票面收益(年利率),F为当前市场价格。

③到期收益率 

即到期时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及其资本损益与买

入价格的比,其计算公式为:

i=((Mn-P0)/T+C)/P0 

其中,i为当期收益率,C为票面收益(年利

率),Mn为债券的偿还价格,P0为债券的买入价

格,T为买入债券到债券到期的时间(以年计

算)。

④实际收益率 

即卖出信用工具时金融工具的票面收益及其资

本损益与买入价格的比,其计算公式为:

i=((Pt-P0)/T+C)/P0

其中,i为到期收益率,C为票面收益(年利

率),Pt债券的卖出价格,P0为债券的买入价

格,T为债券的持有期(以年计算)。

4.风险性 

 此处风险指的是信用工具不能充分履约或价格

不稳定的程度。

包括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信用工具市场价格波动而给投资

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按规定返本付息而给

债权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第四章

1、利息:

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也可以看作是货币持有人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或放弃获取投资收益的补偿。

2、利息率:

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本金额的比率

3、利息的作用

•1.促进资本形成

•利息的存在可以鼓励多储蓄少消费。

对多数储蓄行为来讲,利息有增加储蓄的功能,有利于吸收储蓄和存款,利息降低,储蓄减少。

而储蓄又是资本形成的重要渠道,因此,一般情况下,一国在经济发展初期,总是采取提高存款利率的政策,把再生产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和社会各界层的货币收入集中起来,转化为借贷资本,形成巨额社会资金,以促进经济增长。

•2.引导资金流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主要是通过市场来配置的。

利率的变动会引起投资决策和规模的变动,最终达到调节资金流向的作用。

这种调节从结构上说,主要是采取差别利率和优惠利率。

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可以对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实行差别利率和浮动利率等,以支持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瓶颈”产业和短线产品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平衡国际收支

•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国家里,国际收支对利率的反映十分敏感。

当国际收支失衡时,可通过调节利率来达到平衡。

如在国际收支逆差严重时,提高本国利率水平,使其高于国外利率水平,既可阻止本国资金外流,又可吸收外国短期资本流入本国。

但在经济衰退并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就不能简单地提高利率水平,而应主要调整利率结构。

一方面降低长期利率,鼓励投资,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提高短期利率,阻止本国资本外逃并吸引外资流入。

从而在平衡国际收支的同时,抑制经济衰退。

•4.稳定物价水平

•利息是货币资金的价格,也可以说是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因而对价格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讲,当物价水平持续上升时,中央银行要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缩小信用规模,抑制社会总需求,从而使物价趋于稳定。

相反当物价水平持续下跌时,降低存贷款利率水平和再贴现率,扩大信用规模,刺激社会总需求,使物价回升。

如果物价的大幅波动是由于供求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利息调节的着眼点应在于结构的调整,对供不应求的商品,可降低其贷款的利率,促使企业扩大再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最终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

•5.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利息是对企业利润的扣除,占用的资金和所付的利息越少,企业所得的利润就越多。

利息的存在使企业必须考虑投资的成本、产品的成本和持币的成本,通过科学的成本效益分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6.引导金融资产选择

•每个经济部门都追求利润最大化,社会公众出于货币增值的要求,必须将货币收入转化为金融资产来储存。

为此,他们需要在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股票、企业债券等金融资产中进行选择。

面对不确定的市场与未来,选择什么样的资产进行投资,应当考虑资产的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三个方面。

其中,收益性的高低与利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证券市场上,利率的变化影响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行市的涨落。

因为有价证券的价格是收入的资本化,利率的变化轨迹与有价证券的变化轨迹呈反方向运动,调整利率会直接影响到有价证券的价格变化,进而影响到购买者的收益。

因此,调整利率可以引导人们选择不同的金融资产。

•总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利息的作用是相当广泛的。

无论对微观经济还是对宏观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利息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条件,比如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机制,统一、有序、开放的市场体系,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等等。

因此,从目前看,利息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

4、

(1)市场利率:

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其水平高低由市场供求的均衡点决定;

(2)官定利率:

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它是国家手中为实现宏观调节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

(3)公定利率:

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是行业公定利率,对其会员银行具有约束性。

(4)基准利率:

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5)差别利率:

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不同的利率。

5、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

(1).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风险。

(2).考虑进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是名义利率;从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是实际利率。

(3).公式:

R——名义利率;i——实际利率;p——物价水平

(4).名义利率适应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在内)的变化而变化并非同步的。

在市场经济中也是这样。

(5)我国由政府管制的利率,在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和利率水平高低是否适当时,币值的变化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

上世纪最后15年7次调整利率都是与通货膨胀率的涨落密切相关的。

6、单利、复利的运算

1.单利法:

对利息不再计算和支付利息,公式为:

I=P*L*N

其中:

I为利息;P为本金;S为本利和;r为利率

n为借贷期限。

2.复利法:

将上期利息转为本金与本金一并计息,又称利滚利,公式为:

例1:

一笔普通贷款(资金由贷方借给借方,双方讲好还款的日期和利息,到期后连本带息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年利率为10%,要求借款人1年后还本付息,那么1年末将收回:

如果再将这110元贷放出去,到第2年年末就可以得到:

或同样地,

这一贷款过程继续下去,在第3年末,你将得到:

7、贴现的定义:

是票据持有者将未到期的票据交给银行,

银行按票据面额扣除自贴现日到到期日利息后付款

给票据持有人的行为。

贴现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商

业银行、贴现者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

现的票据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票据,此外还

有国库券和短期债券。

8、永续年金法公式、计算

(1)如果你在未来有一项支出计划:

在未来一定时间,某一项支出每年为固定金额,如果现在就为将来存入足够的金额,应该如果计算现在需要存入的金额呢?

如整存零取。

这就需要计算在未来产生的一系列等额现金流的现值,即年金现值。

•设普通年金为A,利率为r,年限为n,其计算公式如下:

(2)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上述的普通年金就称为永续年金(Perpetuity),即永远存续而没有到期日的年金。

股票就类似于永续年金。

其计算公式为:

PV=A/r

9、古典利率理论、特点

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相

均衡的那一点。

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利率提

高,投资额下降;利率降低,投资额上升。

储蓄是

利率的递增函数,即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

古典的利率理论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1)是投资曲线,即投资与利率的线性关系。

典理论认为,投资曲线的移动,是由投资的边际收

益率发生变动造成的。

(1)中,投资曲线由I上

升到I’,是由于投资的边际收益上升造成的。

由于

投资边际收益上升,单位投资可以承担较高的利息

成本,因此利率一定时,投资量将增加。

反之,当

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而利率一定时,投资量将减

少,否则,增加的投资将产生亏损。

(2)是储蓄曲线,即储蓄与利率的线性关系。

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储蓄曲线的移动,是由

于边际储蓄倾向发生变动造成的。

(2)中,储蓄

曲线由S移到S’,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提高引起

的。

由于边际储蓄倾向的提高,在收入与利率一定

时,储蓄总量增加;相反,若边际储蓄倾向下降,

在收入与利率一定时,储蓄总量将减少。

图(3)是利率决定图。

市场的均衡利率是由投资与储蓄两条曲线相交的那一点决定的,图中的A点是I与S的相交点,在这一点上储蓄与投资相等,即S0=I0,并且均衡利率r0也被放弃了。

•从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并且认为通过利率的变动,能够使储蓄和投资自动地达到一致,从而使经济始终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

古典利率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储蓄数量和投资数量都

是利率的函数,而与收入无关。

储蓄与投资的均等

决定均衡利率。

利率的功能仅仅是促使储蓄与投资

达到均衡,而不影响其他变量。

因此,古典利率理

论是一种局部均衡理论。

第二、古典利率理论是实际的利率理论,即储蓄是

由等待或延期享受等实际因素决定投资则是由资本

的收益性和生产力等实际因素决定。

利率与货币因

素无关,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政策的影响,因此古典

利率理论又可称为非货币性的利率理论。

第三、古典利率理论使用的是流量分析方法。

古典

利率理论是对某一段时间内的储蓄量与投资量的变

动进行分析,因此这是一种流量分析方法。

10、利率风险结构理论

一、即期限相同的各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债券的违约风险,债券的流动性,以及税收等因素决定的。

违约风险对利率的影响

•违约风险也称信用风险,即指借款者到期时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

•违约风险越高,对该债券的需求会减少,从而使该债券的价格下跌,利率上升。

•违约风险越低,对该债券的需求会增加,从而使该债券的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二、流动性风险

债券的变现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交易佣金,

2.债券的买卖差价(Spread)。

•债券的流动性越高,对该债券的需求会增加,从而使该债券的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债券的流动性越低,对该债券的需求会减少,从而使该债券的价格下跌,利率上升。

三、税收因素

债券利息收入的税收待遇视债券的种类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rA(1—tA)=rB(1-tB),则:

rA=rB(1-tB)/(1—tA)

税率越高的债券,其税前利率也应该越高。

11、期限结构理论

一、预期假说

•预期假说认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长期债券到期之前人们对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

•预期假说有一个关键假设,即:

债券购买者对某种期限的债券并无特殊的偏好,他是否持有该债券,完全取决于该债券相对于其它债券的相对回报率,因此,当某种债券的预期回报率低于期限不同的另一债券的回报率时,人们将不再持有这种债券,会立即购买回报率较高的债券,因此,这些债券就是可以完全替代的。

二、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

•期限选择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该种债券到期之前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该种债券随供求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期限升水。

•同预期假说一样,期限选择理论也假定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这样,一种债券回报率的变化会对其他期限债券的回报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它又同分割市场理论一样,假定投资者对不同期限的债券的偏好存在差异,

第六章

1、金融市场:

含义:

Ø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同质的金融资产。

Ø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

Ø大多金融市场不受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的限制。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

(1)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有中介机构介入,而在于中介机构介入的作用和特征。

(2)直接融资的优势:

v能使资金需求者获得长期资金来源,资金使用上不爱限制。

v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与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v筹集资金数额较大。

(3)间接融资的优势:

降低融资成本。

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可以灵活方便的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融资需求。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策略降低风险,安全性较高。

有利于提高金融活动的规模效益,提高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流动性较好。

3、货币市场:

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其中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回购市场以及短期证券市场等。

资本市场:

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期限的金融市场,主要有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4、发行市场:

也称为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是指新发行的金融工具第一次出售的金融市场。

流通市场:

也称次级市场或二级市场,是已发行金融工具转手买卖的金融市场。

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因为各种交易对象的创生、流通和清算而进入金融市场。

4、金融市场的功能:

(1)帮助实现资金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实现资源配置。

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信号引导下,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2)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

金融市场可以发挥转移风险的功能是就这样的意义来说的:

对于某个局部来说,风险由于分散、转移到别处而在此处减小乃至消失,而不是指从总体上看消除了风险。

(3)确定价格:

相当多的金融资产,其票面标注的金额并不能代表其内在价值;其内在价值是多少,只有通过金融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才能被“发现”。

(4)金融市场的存在可以帮助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功能。

5、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

(1)交易期限短,金融资产的交易期限短的只有1天,长的也不超过1年,其中以3-6个月的居多;

(2)交易的目的主要是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是用来弥补流动资金的临时不足;

(3)交易的金融工具流动性很强且风险小,可以在市场上随时出售兑现,具有“准货币”的特点。

(4)货币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对于缓解经济活动中短期资金的供求矛盾十分重要,而且其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

6、银行同业拆业市场的特点

(1)资金的期限比较短,一般是1天、2天或一个星期,最短也可能是几个小时,或隔夜拆借。

(2)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活动有着严格的市场准

入条件。

一般在金融机构或某些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而非金融机构包括工商企业、政府部门及个人或非指定的金融机构,不能进入拆借市场。

(3)交易手段比较先进,交易手续比较简便,成交时

间也比较短。

a电话协商b无形市场

(4)交易金额较大,且一般不需要担保或抵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