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5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3951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加5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附加5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附加5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附加5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附加5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加5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

《附加5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加5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加5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

附加5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9级高三(下)适应性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1.生物大分子通常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即单体连接而成,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关于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B.淀粉和糖原都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C.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不能水解

D.组成DNA和RNA的单体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物质,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正是由于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家才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详解】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蛋白质、核酸等,A正确;淀粉是植物体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体的储能物质,B正确;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而核苷酸可以继续水解产生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C错误;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再根据题意作答。

2.肾上腺素是人体重要的的信息分子,下列关于肾上腺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可以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B.某些神经细胞可以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肾上腺素,其发挥作用后一般被酶分解

C.由于肾上腺素是蛋白质,在进行动物实验时,肾上腺素一般是注射,不能口服

D.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可以使人呼吸频率加快,血压上升,心率加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

【详解】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A正确;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由某些神经细胞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发挥作用后一般被酶分解或被转移,B正确;肾上腺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是小分子物质,既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C错误;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可以使人呼吸频率加快,反应灵敏,血压上升,心率加速,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肾上腺素的生理功能,以及化学本质,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再根据题意作答。

3.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在特异的结合并切割特定的mRNA后,核酶可以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可以发生紫色反应

B.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以反映核酶的高效性

C.核酶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

D.核酶与催化底物相结合时候,有氢键的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核酶的化学本质是RNA,与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紫色反应,只有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才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且不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以反映核酶的催化性,若要体现核酶的高效性,需要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B错误;核酶具有热稳定性,但在高温条件下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核酶的活性会受温度的影响,C错误;核酶mRNA之间有氢键的形成,切割mRNA分子时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核酶可以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再根据题意作答。

4.如图是血糖调节图解式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

【答案】C

【解析】

曲线ab段血糖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从消化道中吸收葡萄糖所致,而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则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所致,A错误;曲线bc段血糖下降过程是血液中胰岛素升高所致,曲线de段血液中血糖下降主要原因是运动过程中机体动用葡萄糖过多所致,此时段血液中胰岛素应逐渐下降,因此这两段胰岛素变化趋势不相同,B错误;在血糖平衡调节中有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在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但不可以促进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5.如图是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致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致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浆细胞识别致敏原后才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答案】D

【解析】

哮喘属于过敏反应,是免疫过当引起的,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A错误;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是抑制过敏介质释放,B错误;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C错误;过敏介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

【点睛】解答C选项关键是能理清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或结构,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以及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6.摩尔根及同事发现控制果蝇红眼(W)及白眼(w)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大量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F1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性果蝇,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注:

XXX与OY(无X染色体)为胚胎时期致死型、XXY为可育雌蝇、XO(无Y染色体)为不育雄蝇]

A.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X染色体没有分离

C.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

D.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白眼雌果蝇或红眼雄果蝇,由题干信息,子代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性果蝇,其基因型为XWO,红眼基因来自雄蝇,可知母本没有提供X染色体,即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X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结果使形成的卵细胞中没有X染色体或两条X染色体,并与正常精子结合受精,会产生XwXwY(雌性)和XWO(雄性)个体,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7.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计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材料和用具:

100mL量筒,50W、100W、200W和400W的台灯,冷开水,NaHCO3溶液,黑藻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4套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编号为1~4。

在瓶中各加入约500mL质量浓度为0.01g/mL的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

②取4等份长势相同的黑藻分别放入1~4号装置。

③将4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分别用50W、100W、200W和400W的台灯等距离地照射1~4号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④30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体积(mL)。

以上实验重复三次,实验结果见下表。

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

(2)根据装置图,上表的实验数据是如何读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表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想确定黑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请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写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2量(或NaHCO3溶液量及浓度)、温度、pH、光照时间、黑藻量等

(2).读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3).黑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4).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随之升高;超出该范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5).缩小光强梯度,在100~400W范围内设置更多组进行实验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所以自变量就是光照强度,其他一些因素为无关变量。

重复多次的目的是增强实验的准确性,要取每一组三次的平均值。

根据表格中的结果可以判断在100W-400W范围内光合强度较大,可以以此为范围进一步实验,而得到更精确的数据。

【详解】

(1)探究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氧气是释放量,无关变量有:

CO2量(或NaHCO3溶液量及浓度)、温度、pH、光照时间、黑藻量等。

(2)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不同光照强度下氧气的释放量黑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而释放出O2,使瓶中的压强增大,水分从排水管排出,因此,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以得出上述表格中的实验数据。

(3)上表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因为黑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O2,水中还会溶解少量O2。

(4)对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随之升高;超出该范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5)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缩小光强梯度,在100~400W范围内设置更多组进行实验,可以得出黑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其他变量即为无光变量,再根据题意作答。

8.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

神经元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

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

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

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________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____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

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2之间

(2).1(3).无肌肉收缩现象(4).1(5).1(6).2(7).单向传递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详解】

(1)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可通过效应器是否运动来判断,可在1、2之间将神经纤维剪断,刺激1,如发生肌肉收缩则A是传出神经,若肌肉不收缩则A是传入神经。

(2)由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特点为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根据电流表偏转情况进行判断,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若A是传出神经,刺激1则发生1次偏转,若A是传入神经,刺激1则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递的区别,再根据题意作答。

9.日本明蟹壳色有三种情况:

灰白色、青色和花斑色。

其生化反应的原理如图所示。

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

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无酶活性,基因a纯合后,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

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若控制明蟹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色壳明蟹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只青色壳明蟹交配后,后代成体只有灰白色明蟹和青色明蟹,且比例为1:

6。

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______________,若让后代的青蟹随机交配,则子代幼体中出现灰白色明蟹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出现青色壳明蟹的概率_____________。

(3)AaBb×AaBb杂交,后代的成体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ABB、AaBB、AABb、AaBb

(2).AaBB(3).1/9(4).5/6(5).青色壳:

花斑色壳:

灰白色壳=9:

3:

2

【解析】

【分析】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已知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

有A则甲可以生成乙,有B乙可以生成丙,没有B(bb)乙可以生成丁。

Aa的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

A_B_为青色壳,A_bb为花斑色壳,aaB_和aabb均为灰白色壳。

【详解】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所以青色壳必须是能产生乙和丙物质的,因此,明蟹的青色壳是由2对基因控制,即同时具有A和B,其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

(2)两只青色壳明蟹(AaBb×A_B_)交配后,后代成体只有灰白色明蟹(aa__)和青色明蟹(A_B_),且比例为1:

6,aa纯合时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

由于后代有灰白色明蟹(aa__)产生,则亲本各有一个a基因,即Aa×Aa,由于后代没有花斑色明蟹(A_bb)产生,则亲本一定不是Bb×Bb,因此,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若让后代的青蟹随机交配,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A:

Aa=1:

2,Bb:

BB=1:

1,则A:

a=4:

2=2:

1,A=2/3,a=1/3;B:

b=3:

1,B=3/4,b=1/4。

则子代幼体中出现灰白色aa=1/9,Bb和BB随机交配后,后代全为B_因此,子代幼体出现灰白色明蟹(aa__)的概率是1/9;A_=1-1/9=8/9,bb=1/16,则B_=1-1/16=15/16,则出现青色壳明蟹的概率8/9×15/16=5/6。

(3)因为aa使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所以AaBb×AaBb杂交,后代的成体表现型及比例为青色壳:

花斑色壳:

灰白色壳=9:

3:

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基因a纯合后,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再根据题意作答。

10.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ABA)等植物激素“五兄弟”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生长素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两重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向光弯曲生长的胚芽鞘做__________(填“横切”或“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除了生长素,__________也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当种子发育到接近成熟时已获得发芽能力,但ABA会控制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使种子不会在植株上或恶劣的环境下发芽,在种子萌发方面与ABA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3)将棉花摘除顶芽后,其侧芽发育情况优于摘除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使用细胞分裂素进行处理,发现侧芽比处理前发育更好,但仍不如直接摘除顶芽的效果,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纵切(3).赤霉素(4).赤霉素(5).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6).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解析】

【分析】

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而赤霉素还能够打破植物种子的休眠,与ABA具有拮抗作用。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

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萌动、加速生长。

【详解】

(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据分析可知,取向光弯曲生长的胚芽鞘做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除了生长素,赤霉素也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当种子发育到接近成熟时已获得发芽能力,但ABA会控制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使种子不会在植株上或恶劣的环境下发芽,在种子萌发方面与ABA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赤霉素。

(3)据分析可知,将棉花摘除顶芽后,其侧芽发育情况优于摘除前,这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若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使用细胞分裂素进行处理,发现侧芽比处理前发育更好,但仍不如直接摘除顶芽的效果,这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有协同作用,ABA和赤霉素在促进种子萌发方面有拮抗作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顶端优势方面有拮抗作用,再根据题意作答。

11.图是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的装置图,请据图补充完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1)安装好如图所示的装置,特别要注意将冷凝器夹好。

(2)将薄荷叶尽量剪碎,取适量的薄荷叶放入________________瓶内(A或者B)。

(3)向________瓶内加水(A或者B),至容积的______左右.为防止出现水碱,可加入数滴稀硫酸。

此时应向瓶中放入几粒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暴沸。

(4)向冷凝器中通入______________。

(5)放好连接管,将连接管的出口放在接收瓶中。

接收瓶口上盖一小块铝箔或牛皮纸。

(6)将蒸气发生器加热,至瓶中的水沸腾,然后调节火的大小,以维持水稳定的沸腾为宜。

(7)当接收瓶内漂在水上的油状物(即精油)不再增多时即可停止实验。

2回答有关问题:

(1)A蒸馏瓶通入B蒸馏瓶中的连接管为什么插入蒸馏瓶底部?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凝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收瓶口上盖一小块铝箔或牛皮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3).2/3(4).沸石或碎玻璃、碎砖瓦(5).自来水(6).让水蒸气由下而上进行蒸馏(7).使混合气体冷却分层(8).薄荷油具有挥发性,以减少薄荷油的散失

【解析】

【分析】

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香油时,原料放入B瓶中,通入水蒸气的玻璃管到达瓶底,让水蒸气由下而上进行蒸馏。

A瓶中水量不能加满,约占2/3就行,为防止水爆沸,可向A瓶内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玻璃、碎砖瓦等。

薄荷油具有挥发性,因此在收集瓶口盖上小块铝箔或牛皮纸。

【详解】1实验步骤:

(1)安装好如图所示的装置,特别要注意将冷凝器夹好。

(2)据分析可知,原料要放入B瓶,将薄荷叶尽量剪碎,取适量的薄荷叶放入B瓶内。

(3)A瓶中的水不能装满,向A瓶内加水,至容积的2/3左右.为防止出现水碱,可加入数滴稀硫酸。

此时应向瓶中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玻璃、碎砖瓦以防暴沸。

(4)冷凝器有冷凝的功能,水的比热最大,因此,向冷凝器中通入自来水。

(5)放好连接管,将连接管的出口放在接收瓶中。

接收瓶口上盖一小块铝箔或牛皮纸。

(6)将蒸气发生器加热,至瓶中的水沸腾,然后调节火的大小,以维持水稳定的沸腾为宜。

(7)当接收瓶内漂在水上的油状物(即精油)不再增多时即可停止实验。

2回答有关问题:

(1)让水蒸气由下而上进行蒸馏,因此,A蒸馏瓶通入B蒸馏瓶中的连接管要插入蒸馏瓶底部。

(2)使混合气体冷却分层是冷凝器的作用。

(3)接收瓶口上盖一小块铝箔或牛皮纸,其目的是薄荷油具有挥发性,以减少薄荷油的散失。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相关的装置图,再根据题意作答。

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细胞中的化合物都含有C

B.在细胞代谢过程中,糖类、脂质和核酸均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C.等质量脂肪氧化分解比糖释放能量多是因为脂肪分子中氧含量多

D.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B.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

D.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染色体、叶绿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