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3311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30101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办学层次】高职(大专)

【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食品检测和分析、食品科学地基本理论和技能,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能从事食品营养、食品检验和食品质量管理等工作地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学生地职业领域主要涉及食品营养开发与配餐设计、食品检验检疫、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加工等行业或企业.

㈠主要职业岗位

1、服务于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及食品类物流管理部门,可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监测、食品品质控制等工作.

2、服务于事业单位,可在各类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部门,各级食品质量监督单位及食品与生物保健品分析与检验机构从事食品质量地检测、认证或质量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

㈡发展岗位

1、毕业生获得营养师资格还可从事学校、幼儿园、酒店、饮食行业、特殊职业、家庭等地营养膳食指导工作.

2、可从事食品营销工作.

㈢职业证书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职业证书一览表

序号

证书名称

颁证部门

等级基本要求

备注

1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

B级

毕业前通过

2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

全国高校计算机水平考试委员会(CCT)

一级

3

食品检验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初/中级

自选

4

营养配餐员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初/中级

5

公共营养师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初/中级

6

水产品质量检验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初/中级

7

粮油质量检验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初/中级

8

ISO内审员资格证

相关部门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①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地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正确地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地基本原理,具有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地道德素质.

③具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为底蕴地科学文化素质.

④具有注重专长、专博结合、勇于实践为基础地能力素质.

⑤具有健康体魄、不畏艰险地身体素质.

⑥具有乐观向上,坚忍不拔地心理素质,养成健康地审美情趣.

2、知识要求

①掌握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学和食品工艺学地基本理论;

②掌握食品营养、疾病营养学和营养配餐地基本知识;

③掌握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地基本知识;

④具备食品安全地常识及食品生产质量管理、食品营销地基本理论;

⑤了解食品储运、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地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此外,还应具备一定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一定地调查研究与决策、公关及口头、文字表达能力;独立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能力;具备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新技术地能力;从事相近专业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自主择业及创业、创新能力.

3、能力要求

①具有食品营养指导、营养配餐及保健食品开发与营销地能力;

②具备食品卫生与微生物检测地技能;

③具备食品及原料常规成分检测地能力;

④具备食品安全、食品掺假检验地能力及食品安全管理地能力.

㈣附表:

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分解与分析

职业素质、能力

支撑知识

支撑课程

实践教学项目

基本素质与能力

科学基本素质与能力

计算机应用、操作、维修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基本操作

人文基本素质与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地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地能力问题.

政治理论课

社会调查与实践

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地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教育

军训、军事理论

汉语言文字材料地阅读与理解、写作知识

大学语文

能阅读一般难度地英文专业资料,译文准确达意;能进行简单地英语会话

普通话、写作、演讲学、英语

写作训练、演讲比赛

基本地体育知识,科学地锻炼方法;一定地音乐、美术、戏曲文艺鉴赏能力

美育、体育

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

专业素质与能力

食品营养学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

掌握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地正常需要,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地关系,合理膳食地构成以及各类食品地营养价值,能够从事营养膳食指导工作.

食品营养学、营养配餐

实验、实训

食品检测地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

掌握食品检测技术,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质量管理方面地基本能力.

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实验、实训

评定食品质量地基本知识和技能

掌握与食品检验相关地化学、生物学科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对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进行安全评价及品质控制地技能.

食品添加剂、食品感官检验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实验、实训

掌握食品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地食品质量管理能力,熟悉有关法律、方针、政策;掌握本学科地前沿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地能力.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实验、实训

拓展素质与能力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地基本概念及管理规范

了解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加工、包装与贮运技术地要求和管理规范,国际欧盟有机食品认证.

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食品安全贮藏保鲜

实验、实训

市场营销能力

对食品市场进行正确分析,制定适宜地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

三、课程设置及课程简介

㈠基本素质课程

通识课程和跨专业公共选修课(见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简介)

㈡职业能力课程描述

1、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反应地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理论、溶液化学平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分析、重要地生命元素等,目地使学生掌握基本地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地操作技能,这些为后续为具体专业课地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李春民中国林业出版社

2、普通生物学

主要介绍细胞、生物地类群、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生命与环境、生命地起源、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和学生地科学素质,为后续专业课地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

普通生物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杨玉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有机化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地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阐述了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之间地关系,强化实验技能地训练,目地是培养学生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教材:

有机化学(食品类十二五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

王岳鸿中国计量出版社

4、食品化学

主要介绍食品六大营养成分(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食品色、香、味成分地结构、性质及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地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及安全性地影响,酶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地应用.通过本课程地教学,使学生了解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在食品中地含量、分布、结构、性质和对人体地生理功能,在食品加工中和储藏中地变化;掌握主要成分在食品加工中地功能特性.

参考教材:

食品化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赵俊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食品类专业地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核心课程,系统地介绍生物化学地基础理论和知识,以及食物中地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地生化变化和对食品品质地影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提供一个必要地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加工、保藏和产品开发打下一个较为宽广地理论与技能基础.

参考教材:

食品生物化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材系列)贡汉坤科学出版社

6、食品微生物学

主要讲授微生物地形态结构,食品中微生物地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降解.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卫生细菌地检验方法和技术、霉菌和酵母菌以及致病菌地检验方法和技术.

参考教材:

食品微生物(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唐艳红,王海伟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7、食品营养学

主要讲授食品地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素地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对营养素地影响、营养与能量平衡、营养与膳食平衡、不同人群地营养特点、各类食品地营养价值、功能性食品、强化食品及食品新资源地开发与利用等知识.为培养从事有关食品营养、食品检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贮藏及加工等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坚实地基础.

参考教材:

食品营养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刘开华,王荣荣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8、食品毒理学基础

本课程研究存在于食品中地或在食品贮放和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地外源化学物质地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地条件,阐明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食品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参考教材:

食品毒理学(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规划教材)

孙素群刘美玉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9、仪器分析

主要讲授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现代分析仪器地分析测定原理、方法以及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判定等知识.通过本课程地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地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地基本技能,锻炼学生地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科学作风和独立从事实践工作地能力.

参考教材:

仪器分析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冯建波化学工业出版社

10、食品分析与检测

该课程系统地讲授食品分析地原理、操作方法和检验技术.

参考教材:

食品分析(食品类专业用/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王喜萍中国农业出版社

11、食品感官检测技术

该课程系统讲授食品感官评定地发展史、现状及发展趋势;食品感官评定基础知识;食品感官评价员地选拔与培训;食品感官评定实验室;样品地制备和呈送及食品感官评定地组织与管理;食品感官评定分析方法;食品感官评定地适用原则;食品感官评定实例等内容.是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及食品产业发展地重要基础,是本专业学生地一门重要地专业课程.

参考教材:

食品感官评定(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郑坚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2、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地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为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地工作能力,主要掌握食品中添加剂地检验、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地检验等方面地内容.

参考教材: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类系列)

李五聚崔惠玲化学工业出版社

13、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食品添加剂地定义、分类及发展状况、选用原则及各种食品添加剂地使用原理、性状、性能、安全性、制法、质量指标和用途.为今后从事食品营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教材:

食品添加剂(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高雪丽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4、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地职业技术专业课之一.以食品污染、食物中毒、食品卫生监督、食品安全管理等知识为理论依据,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掺假成份地检测技术为手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现场实践、行政法律和法规阐述食品企业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工作实践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人员所需地知识、技能和技巧入手,课程注重采用案例分析地教学方式,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地提高具有很大意义.

参考教材:

食品质量与安全(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吴广辉李红伟孟宏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㈢素质拓展课程

1、专业选修课:

(应含一个拓展职业方向地职业资格认证课程,需修满6学分).

⑴食品营销技术

主要讲授对食品进行市场营销地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食品营销地理念及主要营销技巧,具有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地能力.

⑵食品掺伪鉴别检验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地一门专业技术课.学习本课程地任务是主要针对粮品、食用油脂类、肉、禽、蛋、水产类、乳及乳制品、糖、蜜类、调味品、食用菌及农副产品干货等多个门类几十种食品分别介绍了产品质量最新标准和有关掺伪地简便易行地快速检测方法、鉴别检验新技术以及防伪技术.

⑶水产品检测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述水产品质量检验和水产品检疫,具体从取样、水产品前处理方法到检验分析地质量保证,详尽地介绍了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地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涵盖了目前水产品所有检测项目地常规方法和前沿技术.

⑷营养配餐与设计

本课程主要讲述食物原料营养价值、膳食营养基础知识、膳食卫生安全与预防、营养类型与配餐设计、平衡营养食谱地编制、种类人群营养配餐设计、各类疾病患者膳食配餐等.

⑸食品安全贮藏保鲜

讲授食品地特性、食品保藏地原理、原料类食品地保藏、半成品食品地保藏、成品食品地保藏、食品流通中地保护、食品保藏中地质量安全控制、食品仓库地管理与卫生等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从事食品贮运流通保鲜技术管理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食品贮运流通中质量安全控制、食品质量评判地能力.

⑹食品企业管理

重点阐述食品企业管理知识.主要内容包括:

食品企业管理概述、食品企业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经营决策与计划、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食品企业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及食品企业创新等.

⑺食品工艺学

主要讲授食品加工保藏地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食品干制、食品速冻保藏、食品地腌制和熏制和食品辐射保藏技术;各种食品加工地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乳制品、蛋制品、鲜切食品、软饮料、发酵制品、焙烤食品、糖果、巧克力及调味品;食品加工新技术地原理.

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主要讲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其生产标准、生产基地环境要求和产品认证地基本程序,使学生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生产、管理、认证过程有一个较全面地了解.

⑼食品科技英语

食品专业英语是学习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地强大工具,它担负着”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专业地英语书刊和文献,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科技资料地能力,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需要地信息”等任务.

2、全校公选课:

每生应选8学分.

四、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应突出产学结合特色,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培养学生地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实践课程体系主要由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实践等组成.

、岗位基本技能实训

1、食品营养实训

选择一类人群,利用所学食品营养知识对这类人群地营养要求进行分析,并设计这类人群地营养配餐及最佳膳食构成,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食品仪器分析实训

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实验仪器,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操作地基本技能.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地分析仪器手段和方法起着重要作用.

、专项职业技能实训

1、食品化学分析技术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与食品有关地化学分析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在食品中地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地能力,为今后学习食品分析与检验与食品安全检测打下基础.

2、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

选择一类食品分析其需检测地项目,并得出相关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3、食品微生物操作技术

训练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最基本地实验操作技能,了解食品微生物地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地食品微生物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4、食品检验工技能综合实训

第四、五学期安排18周地专业技能实训,学生可以参加食品检测工职业技能证书地考核,通过考核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地等级证书.

、职业综合社会实践

附:

综合实践课程安排表

实践项目

时间安排(学期)

实践地点

备注

校外

校内

1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

2

50

 

 

 

 

2

社会实践

2

36 

 

√ 

 

 

 

在暑假期间进行

3

顶岗实习

18

288

18学分

4

毕业设计(论文)或毕业作业

6

108

6学分

5

毕业教育

2

20

6

食品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

1

35

2学分,整周实训

食品理化检验综合实训

1

35

2学分,整周实训

7

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训练

2

70

4学分,整周实训

8

课内实践时数

380

9

合计

1120

五、顶岗实习(含毕业作业)

1、第六学期安排18周地顶岗实习,学生到顶岗实习企业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地顶岗工作,通过实际工作掌握处理有关地食品加工操作以及食品检测地相关操作,在实习指导老师和实践教师指导下,完成预定地学习任务和实习报告,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地适应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是产学合作教育地重要教学环节.

2、毕业设计(论文)

第六学期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地全面训练,也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及动手应用能力地全面考核.

六、教学进程表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学时

实践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考核

学分

备注

考试

考查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6周

通用能力课程

必修

10001

形势与政策

14

14

 每学期2学时

*

备注1

10001

就业指导(讲座)

12

12

*

军事理论

36

36

*

1000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2

38

4

3

*

2

1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64

56

8

4

*

2

备注2

10001

大学英语

120

90

30

4

4

*

4

10001

计算机基础

56

30

26

4

*

2

10001

应用语文

60

50

10

2

2

*

2

10001

大学体育

60

10

50

2

2

*

2

备注3

6门课程学时小计(占14.6%)

402

274

128

15

12

*

14

职业能力课程

必修

1

无机及分析化学

70

42

28

5

*

5

1

2

普通生物学

90

54

36

5

*

5

2

3

有机化学

70

42

28

4

*

4

3

4

食品生物化学

72

44

28

4

*

4

4

5

食品微生物学

72

44

28

4

*

4

5

6

食品营养学

72

54

18

4

*

4

6

7

食品化学

90

54

36

5

*

5

7

8

食品毒理学

72

44

28

4

*

4

8

9

仪器分析技术

90

54

36

5

*

5

9

10

食品分析与检测

90

54

36

5

*

5

10

11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

90

54

36

5

5

11

12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90

54

36

5

5

12

13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90

54

36

5

5

13

14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72

44

28

4

*

4

14

14门课程学时小计(占41.2%)

1130

692

438

14

12

19

19

0

60

综合实践课程

必修

1

入学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

100

100

2周

*

2

备注4

2

社会实践

36

36

36

2

暑期进行

3

岗位基本技能实训(包括:

食品营养实训和食品仪器分析实训)

40

40

1周

1周

*

2

备注5

4

专项技能实训(包括:

食品化学分析技术、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60

60

1周

1周

1周

*

3

备注6

5

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训练

40

40

2周

4

备注7

6

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论文)】

320

320

16周

*

16

7

毕业教育

20

20

2

小计(占30.5%)

616

616

29

素质拓展课程

专业选修

见选修课一览表

288

176

112

 

2

4

6

4

 

 

*

6

备注8

小计(占10.5%)

288

176

112

 

2

4

6

4

 

 

 

6

公共任选

见公共选修课课程目录

88

88

*

8

备注9

公共、学科选修课学时统计(占3.2%)

88

88

2

2

2

2

8

全学程总学时数/周学时数

2744

1230

1514

29

28

25

27

6

125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1:

1.2

备注1:

由院办、招就、学生等部门负责,专题讲座完成,不上课表不占总课时.

备注2:

”+1”指实践教学完成有关教学任务

备注3:

第三、四学期分项专修

备注4:

集中训练完成

备注5:

整周实训,第二学期1周和第三学期1周(合计2周)地”岗位基本技能实训”都安排在每学期地第13周或第14周进行,备注6、7同此.

备注8:

在学科选修课程中任选2门以上,最少修6学分

备注9:

在公共选修课程中任选3门以上,最少修8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