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道抗震.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63278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水管道抗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给水管道抗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给水管道抗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给水管道抗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给水管道抗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水管道抗震.doc

《给水管道抗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管道抗震.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水管道抗震.doc

浅谈地震对给水管道的破坏与抗震措施

田**

(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112班,3100408214)

二〇一四年五月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给水管道在地震中经常受到严重破坏,造成供水生命线中断,严重威胁到灾区供水安全。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地震背景;接下来介绍了地震对给水管道破坏实例;阐述了地震对给水管道的破坏形式和因素,最后在参考多本行业规范,大量的专业论文等权威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了给水管道的防震施;其中重点阐述了破坏因素和抗震措施。

【关键词】:

地震;给水管道;破坏实例;破坏形式;破坏因素;抗震措施。

IntroductiontotheEarthquakeDamagetotheWaterSupplyPipelineandAseismaticMeasures

TianYiwu

(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llege,Watersupplyanddrainageprofessional,Class112,3100408214)

May2014

[Abstract]:

Chinaistheworld'soneofthemostfrequentearthquakecountry;watersupplypipelineisoftenseverelydamagedintheearthquake,causingwaterlifelinedisruptions,aseriousthreattothesafetyofwatersupplyindisasterareas.ThispaperfirstintroducestheChineseseismicbackground;thenintroducedtheearthquakedamagetowatersupplypipelineexamples;theearthquakeonthepipelineofwatersupplyanddestroyformfactors,refertomanyindustrynormsintheend,basedonalargenumberofprofessionalpapersandauthoritativeinformationonthesumoftheshockproofwatersupplypipelineconstruction;whichfocusesonthedamagefactorsandseismicmeasures.

[keywords]:

earthquake;watersupplypipeline;destroytheinstance;destructionalforms;damagefactors;aseismaticmeasures.

前言

本文的震害分析和抗震措施是在参考了大量权威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更系统,更全面。

我国2010年颁布的《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显示,全国大致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

地震对给水系统造成破坏威胁了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通过对以往地震灾害对市政管网的破坏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应对措施,对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意义。

1我国地震背景概况与给水管道防震意义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2】。

我国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决定了我国强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基本国情。

中国大陆受印度板块北东方向的碰撞和挤压,同时也受到太平洋板块向西偏北方向的俯冲推挤。

印度板块的碰撞挤压,导致中国大陆西部强烈隆升,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并伴随强烈的地震活动。

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间接影响,我国东部的地震活动也较强【3】。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呈现以下特点,地震多:

平均每年发生5级地震20次。

强度大:

2000年以来全球仅有的2次大陆8级地震都发生在我国大陆。

分布广:

我国30个省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震源浅:

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破坏性越强【3】。

2004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上,中国地震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发生约五百万次地震;另据中国地震局的统计结果表明,

我国大陆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4】。

所以说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地震不仅对地上建筑产生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对地下公用设施如地下供水管网、地下电缆线等造成中断性破坏。

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生命线工程的供水系统、供气系统、供电系统等工程设施是现代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赖以维持的基础性设施,是维系现代城市功能与区域经济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系统。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震发生后维持生命的必需品,在人体新陈代谢中,三天不喝水则可能死亡,而且汶川大地震统计结果表明给水系统中遭地震破坏最多的是给水管,危害最大的也是给水管道破坏;因此,通过对以往地震灾害对给水管道破坏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地震对给水管道的破坏介绍

下面介绍了几次典型地震中城市供水管网被破坏实例。

1975年我国辽南海城地震时,受到地震影响的的营口市,震后24h内发生36起火灾,城市给水管道受到严重破坏,经过一个多月的抢修才基本恢复正常供水。

地震造成营口市150公里长管道发生接口松动、损坏以及管体折断等震害372处,平均震害率达到为2.35处/公里【5】【6】。

1976年唐山市发生地震时,唐山市区的地面烈度达到10~11度,城市供水管网处于全部瘫痪状态,配水管网遭到破坏444处,接口拔出及管材断裂点79.6%。

震后初期只能取洼坑、鱼塘、游泳池、浴池内积水作为生活饮用水【6】。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8.0级汶川大地震,在震中北川、汉川、青川及什郁和绵竹部分乡镇供水设施严重损毁,爆管频率猛增,供水产销差增大,管网压力急速下降,很多地区供水中断。

绵竹市城区80%的供水管网遭到破坏而漏损,漏失水量在50%以上【7】。

据统计,地震造成448个乡镇的给水管网严重破坏,重灾区的233个乡镇给水设施破坏更为严重,其中的131个乡镇给水设施全部损毁。

强烈的地震造成四川供水受灾人口达1059万人,损坏给水管道8070余公里,毁坏给水厂各类构筑物839个,破坏取水工程1281处,受损水厂156座【8】【9】。

从这些震害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供水管网抵御地震的能力非常脆弱,地震已成为供水管网破坏的主要因素。

同时,某些大地震过后在该地区或其辐射区往往伴有多次余震,对灾区重建的供水管网产生了新一轮的破坏而导致管网漏损,对供水安全造成危害。

我国大多数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基础设施差达不到抗震要求,且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被划分为地震频发区,遭受着频发地震的危险,这将导致供水管道被地震破坏而影响供水安全【10】。

在此背景下对地震对给水管网的破坏形式,破坏因素进行研究,提出防震措施意义重大。

3地下管道破坏分析

3.1管道破坏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地震对地下管线的破坏主要是由地表变形和地面运动引起的,其破坏形式主要有连接破坏、接口破坏、管体破坏三种。

其中,地震烈度、场地地质条件、管道直径及接口形式等是管道工程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破坏形式中,管体破坏一般是由于地面断裂、滑坡等严重场地震害引起,或由于管体本身缺陷和腐蚀严重等原因造成。

管道破坏中,接头破坏最为普遍【11】。

3.2影响管道破坏的主要因素

1984年,S.K.Datta【12】将圆柱壳模型引入无限空间和半无限空间中对管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管道铺设过程中的回填土对管道受地震作用的应力有较大影响。

1996年,梁建文、孙绍平等【13】提出管道的地质特性甚至比地震烈度影响更具决定性。

但在一个特定条件下除外,即地震震源很浅(中国的地震特点之一是震源浅),否则地震波对埋置在均匀介质中的管道不易造成损坏;而对处于不规则场地的液化区和非液化区的交界面、过渡区等区域的管道却极易造成破坏。

《汶川特大地震中城镇供水系统地震灾害与抗震救灾调查报告》【9】中统计结果显示。

受地震损坏的管道中小管径管道破坏率较高占90%以上;不同管材管道每公里破坏率(处/km)从大到小排列为:

钢筋混凝土管,灰口铸铁管、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PE)、球墨铸铁管、钢管;刚性接口损坏率远大于柔性接口;老化的管道破坏率高。

地震对管道的破坏因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管道震害率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加,总体上呈规律性上升趋势【9】;

2随着土壤液化程度的升高,管道震害率呈总体性上升趋势。

震害记录中发现,同一管线在土质较差地段,管道接口破坏严重;而在坚实土质处,破坏较轻【14~16】。

3柔性接口比刚性接口抗震性能好;大量震害表明,同样条件下,由于柔性接口的管道能吸收较多的场地应变,因此抗震性能好于刚性接口【9】。

4韧性好的管材比脆性管材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强度高的管材比强度低的管材抗震性能好【16】。

5管径与管道震害率的关系为随着管径的增大,管道震害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因为大口径管道的刚性强,且它与土壤接触的摩擦力大,可抑制周围土壤的变形,故在同等条件下大口径管的抗震性能强【9】。

6管道的弯头、三通和闸门,以及和构筑物的连接处,由于运动相位不一致,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破坏【16】。

7其他方面,如管道的设计、施工、使用年限等对管道的破坏也有一定影响。

此外,地震中管道方位的不同受破坏亦有差异【16】。

地震中(中国)的供水管道破坏程度主要起决于地震烈度,其次为场地条件,而管段的基本属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给水管道防震措施【1】【5~10】【15~25】

为了应对地震灾害,有这样一个受到大家认同的说法——“与其预报地震不如建好房子”,所以说建造合格的管网是最有效的防震措施。

4.1抗震设防标准 

给水管道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GBJ43—82。

另外对超越规范适用范围的结构,应说明其抗震设计依据,并论证相应抗震措施的可靠性。

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

抗震总目标是:

所有建筑均要求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4.2总的抗震措施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工程场地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不利抗震的地段。

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范进行工程建设。

规范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运行,是工程抗震的基本保证。

抗震设防城市在建设供水工程前,必须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对地质构造、工程地质特征及管线经过的河流、湖泊地带、地面大型建筑物等资料进行考查。

对地震多发的地区的供水系统进行抗震分析,优化供水管网,降低震害率。

对于如医院、避难所、学校、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等人员密集而疏散较困难的场所,消防和供水设施的抗震应加强。

保管好设计文件和设备运行文件,以便其他人员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修复系统。

 

4.3管道定线

1大、中城市的给水主干管应敷设成环状,达不到此要求的,应增建主干管,形成环网,以达到城市供水安全的要求。

2地下给水干管的埋设位置,应与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