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2941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docx

《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docx

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

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

原标题:

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

李晟晖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一些从事艺术、设计的创意者们自发地聚集到莫干山路、泰康路、昌平路、福佑路的老厂房和仓库,从事文化创意活动。

到2013年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实现增加值25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1.5%。

全市87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一轴(延安路城市发展轴)、两河(黄浦江和苏州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多圈(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的空间布局。

回顾上海文创产业园区发展的路径过程,可以看出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升级的一些基本经验和趋势。

做法与经验

近十年来,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由中心区向外扩散,杨浦、宝山、嘉定等区的一些园区规模、品牌和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八号桥、田子坊等早期园区。

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单纯依赖地段、政策,而是越来越依靠品牌、服务和内涵。

主要做法——文化创意园区最早是由一些企业改造老厂房自发运营的,这种模式成本低、可复制,但也有弊端,如短期利益至上可能造成园区功能异化、同质竞争缺乏特点等。

经过近十年的优胜劣汰,在快速的数量扩张和前期的“筑巢引凤”之后,更加注重内在的发展质量,逐步转型到以国家级产业基地为引领、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的新阶段。

行业协会牵头等,产权方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团队参与运作和管理。

近几年,不少园区从一般房屋租赁到提供完备物业服务,进而发展到以帮助企业孵化、开展各类咨询、提供金融服务、参与企业发展等注重园区服务能级提升和园区运营模式创新的新阶段,努力实现从园区运营者到区域产业撬动者、从二房东到服务集成商的转变。

如德必集团为园区企业提供基础人才服务、投融资服务、品牌推广服务等7大增值服务;93.5%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还自行制定管理制度。

一些园区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并逐步走出上海拓展空间。

徐汇软件园先后与济南、常州、马鞍山三地建立合作园区;纺控集团在文化创意园区规模和管理服务上名列前茅;圣博华康在全国投资和运营了8个文化创意园区。

园区与产业新趋势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资本与企业之间,需要解决的是对文创企业的评估和服务的环节,这就要求园区经营者具有识别文创企业成长性的能力和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从发展趋势来看,文化创意园区从招商引资向帮助企业孵化、参与企业发展与园区企业共同成长转变,促进区域整体转型。

园区的角色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随之深化。

在起步阶段,考虑商务成本和产业转型后员工安置问题,按照土地性质、产权关系、建筑结构三个不变的原则,通过老厂房改造建立文化产业园区。

目前上海的创意园区,三分之二是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八号桥、田子坊等园区成为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特色,同时促进了全市和区县的产业结构调整。

在高速成长阶段,随着多个创意群体集聚,呈现出创意产业、旅游业、租赁业、房地产业等行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实现区域的整体转型发展。

最典型的是宝山区大场镇。

6年前,“动漫大场”的提出还引起过非议,现在已在业内颇有美誉。

最吸引企业的,是“动漫大场”一直着力打造的“最适合动漫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环境”:

一方面从创业苗圃的孵化到引入总部企业,专注企业成长链的培育;另一方面专注产业链的培育,推进和实现“作品、产品、商品的联动发展”。

从“铁大场”到“动漫大场”,从产业转型前的化工业、仓储业集中区,到动漫产业品牌聚集的文化大本营,带动了区域经济结构整体环境以及人口结构的调整优化。

进入成熟发展阶段,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资本与企业之间,需要解决的是对文创企业的评估和服务的环节,这就要求园区经营者具有识别文创企业成长性的能力和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培育企业成长,挑选、集聚和培育好优质企业,以降低园区租金等方式换取企业股权,为资本与企业的对接创造条件。

这样,园区的经营者可以在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比如,德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每个园区拿出一定面积,以免房租的方式换取企业的部分股权用以扶持创意企业发展;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盈利由物业收益、税收分享以及投资性收益三部分构成,投资利润占到利润总额的10%左右,未来物业收益会降到40%以内。

可以说,文化创意园区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孵化器,在上海产业退二进三、创意创新氛围营造、城市景观改造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创意园区如何再创新

“飞地”式、连锁式的扩张和经营是形成品牌和规模的可取经验,未来会形成在设计、建设、招商领域专业化竞争的格局,部分品牌园区、品牌管理公司会脱颖而出,占领主要市场份额。

从全市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看,在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平台打造、品牌特色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有很大的空间潜力可挖。

借鉴全市经验,可从以下方面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发挥园区在调结构、促转型、提能级、增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文创产业带状连片集聚发展。

从全市看,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的关键是规模化和品牌化,这既是园区集聚企业的需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产业链的必要条件。

文化创意园区数量在中心城区中并不少,但空间布局比较分散,单个园区的建筑面积较小,缺乏园区与园区之间、园区与街区间的有效互动,产业氛围不足,制约了文创产业发展的整体带动效应。

借鉴大场和张江的经验,连片、带状的组团式布局和产业投资式的运营模式是发挥规模效应的可行之路。

对沿街建筑、集聚带内的单体园区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与再创,对沿街商铺进行业态调整,积极引入创意产品的销售、时尚设计产品的展示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行业,打造产业生态。

将文化创意与挖掘文化底蕴结合,对沿街绿化带、支马路改造赋予更多历史人文元素,融合产业园区与生活社区的功能,营造集聚带内“创意式生活”氛围。

建立各园区间、园区内外企业间的互通合作机制,以实现全区创新创意类园区信息共享。

根据“定位不同,政策不同”的原则,将政府有限的资源聚焦原创型、平台型、孵化型园区,鼓励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水平。

探索市区合作开发模式,借鉴杨浦、宝山等区的市区合作改造市属资源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做法,有必要积极探索市区合作开发的创新模式。

一是联合市属专业部门和单位搭建平台。

建成一批产业孵化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产品和产权交易平台。

以服务平台、行业领军人物、核心项目的入驻带动园区的整体招商。

二是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共建共享。

在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开发有利用价值的园区和建筑。

可利用有历史风情的民居为载体,采用租赁合作的方式,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三是优先集聚发展创意设计业。

创意设计业既从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同时也是专业服务业的组成部分,是“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关键,不适合大都市发展的产业完全可以借助创意设计,留住适合都市环境、附加值高的部分,对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飞地”式、连锁式的扩张和经营是形成品牌和规模的可取经验,未来会形成在设计、建设、招商领域专业化竞争的格局,部分品牌园区、品牌管理公司会脱颖而出,占领主要市场份额。

可以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强与外省市的沟通,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建筑体量适中、功能品质突出的厂房与房产资源,通过租赁合营、股权投资等多种合作方式,打造文化创意园区分园,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集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同时实施“打开来”战略。

中心城区地域面积小,居民密集度高,文化创意园区和居民社区犬牙交错,建设和运行中难免会产生矛盾。

在今后的园区发展运营中,有必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资源共享,推进文化创意园区与校区、社区融合。

如向周边社区居民发放免费票或优惠券,鼓励周边社区居民更多地参与到园区中来;在社区介绍或征集最新的文化创意,在公共宣传栏、社区走廊打造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平台,让文化创意融入居民生活。

(作者系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2015文创园区变革之路:

传统园区转型模式升级

2014下半年,工业用地集约化、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工业用地存量盘活等一系列中央及地方用地法规政策相继出台,为文创园区用地的加速市场化提供了更加公开透明的外部环境;国务院2014年底的43号文件,使得政府投融资体制破冰,地方平台企业特权不再,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大门向社会资本公平开放,其后财金[2014]76号文件及系列配套政策,更是保障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可持续合作推入。

  2015年,更多利好信息积极释放,在新常态背景下,全国上下文创产业园区也正进行着各种变革:

首先,“一路一带”烧火了西部及东部沿海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加快了河北沿京津区县园区的开发步伐;“众创空间”点燃了万众创业的热情;“互联网+”成为全年热议的话题;而“盈利模式转型”也为产业园区投资者解决“投资大、回报慢”的难题带来希望。

虽然目前这些变化在2015年终并没有看到最后的成果,但即将迎来的2016年,不仅是新的开头,也是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元年,文创园区该如何应对创新,我们将在总结这一年的成果之上,窥探出新的机遇,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产业

  传统园区转型

  从废旧厂房到动漫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主题公园,文化地产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部分文创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道路。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一般经历了从文化产业开发区,发展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然后是城市文化创意街区,最终发展到城市文化和创意城市融合。

  作为地产领域的一个分支,文化地产虽不如商住地产那样暴利,但与普通行业相比,仍具有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

通过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越来越清晰明朗,较为典型的就是“配套物业销售+园区服务收入”模式。

然而,这种模式在新常态时代,靠卖房子这一做法无疑不是应对未来之策。

  以18年来深耕文创园区的尚8文创园区为例,2015年,尚8新创建了尚8国际创新园(酒仙桥)、尚8京环孵化器(东四环小武基)、尚8天津南开263产业园(天津)、营8号国际青年艺术营(前门)等8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目前,尚8文创园区总数已达17个,建筑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

  尚8文创园区在经营模式上也进行了升级:

由过去的1.0模式——“房东”—“租户”(传统物业型服务平台);2.0模式——园区运营方为入园企业提供软硬件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产业服务平台);3.0模式——产业资源高度、有效整合;产业间实现融合发展;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打造基于产业链发展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公共协作创新平台);上升到4.0模式——产业创新共享平台网络,在产业集聚、产业融合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产业孵化、源头创新(产业创新平台网络)。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本走过了文化产业开发区阶段,经过近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面对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各个城市都亟须建立符合自己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创街区,这既是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的要求,也是城市市民生活的需求。

  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素条件比较成熟的城市,正在开始着手打造城市文化创意街区,使之成为城市市民的休闲娱乐中心、游客的地方文化体验中心,以及城市产业升级的创意驱动中心。

  也就是说,未来文创园区的盈利模式将越来越考虑长周期回报,注重收益可持续性,将会由之前依赖的物业产权性收益向产品服务化收益转型提升。

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将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提升项目产业招商、设施管理、入驻企业服务、项目孵化与创新、项目产业投资促进等各种精细化的服务能力,来获取可持续的回报。

  可以预见,2016年乃至更长的几年内,文创产业园区的项目布局依然会落地于几大区域经济中心圈内,会更加出现在环上海、环北京、环广深区域内。

同时,因为这些城市的旧城改造及更新,将盘活大量原有产业用地存量,还将会有更多的城市进一步享受改革红利所带来的机会。

  产业

  园区发展模式升级

  在每年的北京文博会上,不仅可以观察到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貌,看到大量领先的新创意、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和全文化产业链的新版图,更能够努力寻找到一个前沿的、有规模价值的产业生态圈范例。

  在第十届北京文博会上,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新探索、新经验成为其中重要的板块。

北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昌平等11个区县,数十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重大项目亮相,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鸟巢文化中心、明十三陵历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高校大学生创意园、乐多港综合体等集中展示,全面展现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功能化发展的新形象。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展示,对于中国文化贸易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探索,具有重要引领价值。

  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了产业发展。

同时,在整体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正迈入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发展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提质增效转变,园区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显露。

例如,有的园区有空间无平台,缺乏适应文化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有的园区有建设无管理,尚无高效的运营模式;有的园区有集聚无协作,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甚至还有的园区有名无实,空有文化产业园区的名头,实无文化内涵,与现阶段产业发展要求不适应。

  特别是当前,北京市正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推动园区升级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北京市提出了建设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的设想。

北京市委宣传部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在全面掌握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多方推荐、层层筛选、专家评审,认定了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清华科技园、星光影视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首批4个示范园区。

拟通过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加强扶持建设,树立园区发展标杆,支持示范园区采取“主园+分园”、园区共建等模式,在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及河北、天津等地输出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从而实现典型引路、高端示范,引领其他园区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提升园区科学发展水平,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精尖”结构演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

  此外,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首次亮相文博会。

实验区区域面积达78平方公里,集成首都文化、金融、科技等创新资源,拥有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等六大创新。

这是一个全国文化产业改革的探索区、文化经济政策的先行区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如果说尚8集团的产业生态圈是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4.0阶段,那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已经率先从1.0进入5.0阶段。

即从最初的打造单个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楼宇,到建设园区、培育集聚区,再在集聚区基础上规划建设产业走廊,直到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引领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升级发展。

  趋势

  众创空间的盈利困局

  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趋势,许多房企们发现了空置物业的新玩法,纷纷加入到众创空间的潮流中。

SOHO3Q、优客工场、云工坊等联合办公领域一时在坊间引起热议,共享办公模式在中国火热地开展起来。

但火热的背后,联合办公能否取代传统写字楼成为主流办公模式,帮助商业地产抵抗楼市低温呢?

  今年,SOHO中国推出了3Q众包项目,该模式鼓励所有个人和公司加入3Q销售网络,成为3Q伙伴和联盟。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3Q伙伴联盟通过手机端代客下单,客户支付成功后,合同租金金额的8%将返还3Q伙伴联盟账户,佣金闪电到账。

SOHO3Q项目一直在探索房地产出租与互联网结合的全新模式:

从O2O(线上到线下)预订下单、无底价竞拍,到大客户定制,再到3Q众包模式,每一次新尝试都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和突破。

  而广为人知的优客工场除了提供实体办公桌外,还努力为创业企业提供切实需要的服务,打造活跃的人脉社区。

  不管是SOHO3Q还是优客工场,他们都希望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而不仅仅做大房东和“二房东”,试图通过相关的利益链条形成远超传统写字楼办公空间所能提供的服务。

  而与众创空间相提并论的“孵化器”,在过去的运营模式上,充其量只能算作“二房东”——孵化器公司从物业持有者手中租下办公场所,分散地提供给创业者,形式有些类似办公场所的批发和零售,以赚取其中的利差。

这样的模式,使得早期孵化器基本没有什么能力助力“双创”。

  不过,在“双创”的大背景下,孵化器的职能也渐渐从单一的“二房东”发展为具有投资属性的综合创业服务机构。

以北京创客总部为例,该孵化器建立了一套深入地帮助早期企业迅速成长的垂直服务体系,同时也提供种子期投资服务,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和资源上的多方面支持以及行业大咖、创业新锐、一线投资人等构成的强大导师团的指导。

  不可否认,当前的各种联合办空间盈利模式还不太成熟,大部分还只能靠租金差,实际上就是“二房东”模式。

虽然尚有政府的支持,很多项目能够以零租金或是补贴租金的形式打出名气来,运营者目前也只能在租金上面有所盈利。

至于所谓的服务费,实际也是极少的,毕竟这些企业都是成本控制型的,创业型公司很难有这么多额外的成本来支付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

至于孵化产生的收益,实际与办公空间本身没有关联。

单纯做天使投资、VC投资或者PE投资,也能一样做孵化、有收益。

  与此同时,除了北上广深外,目前国内写字楼的开发租售模式正面临极大的挑战。

知名地产专家指出,非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和商业地产“处处供大于求”,价格是最触人心弦的要素。

如果大房东不具备足够优势吸引来“二房东”,那么联合办公就是个幻影。

  当下,中国联合办公的市场鱼龙混杂,服务也良莠不齐。

此外,盈利模式始终是难点,这一点也制约了这个市场的发展。

想在联合办公模式下生存的企业有很多,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联合办公空间的重压之下,写字楼是否会逆袭而上?

未来,联合空间能否取代传统写字楼,令人期待。

  趋势

  “一带一路”“京津冀”带动区域发展

  “一带一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

在这条路上,散落着许多古老而璀璨的文明遗迹,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

目前,“一带一路”已经正式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在此过程中,园区也正在成为各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创新也成为化解投融资阻碍的重要手段。

  “一带一路”能否顺利实施,离不开沿线城市的努力。

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为沿线城市和各类园区带来了大量机遇和挑战。

面对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期,沿线城市和园区都迫切希望抓住“一带一路”契机,对接国家战略,获得更多资源,进一步实现包括资金、教育科技、人才、物流等要素聚集。

  在第十届北京文博会上,“一带一路”产业带上的各大文化产业园区,都在大力推动沿路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实现对外交流。

例如,来自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特色文化产品,其中包括宝玉石、桑皮纸上的中国画、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千回西域》、《在他的歌声里》等一批新创剧目,加快民族特色文化产品走向市场。

同时开展“艾德莱斯炫昆仑”秀演活动、舌尖上的新疆——《新疆味道》项目推介。

此外还特设对外文化贸易展区,展示新疆对外文化贸易的成果,展示相邻的中亚五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显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通道和窗口作用。

  除此之外,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大背景下,今年4月底,来自京津冀三地的66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代表出席,共同发起并签署了《京津冀文创园区协同发展备忘录》,加强对三地文化资源的协同开发、管理和利用,推进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和文创资源共享,切实推动三地文创产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一脉,各具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三地正在加强建设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798时尚创意功能区、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音乐产业功能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会展服务功能区与周边产业区域及其他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例如,北京东城区把“胡同工厂”模式输出天津,打造成了天津的C92文创园。

该项目是天津南开区首家创意产业园,复制东城区“产业园集群发展+多元价值服务体系+资本化运营”三位一体的园区运营模式,打造一个集科技、媒体、通讯三大领域融合的TMT新兴产业基地。

同时,C92文创园联手天津商家联盟举办“创意集市”,组织10余家开设网店的创业者集中展卖创意食品、创意玩具。

  未来,北京市还将通过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加强扶持建设,树立园区发展标杆,支持示范园区采取“主园+分园”、园区共建等模式,在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及河北、天津等地输出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从而实现典型引路、高端示范,引领其他园区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提升园区科学发展水平,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精尖”结构演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

 

文创园区转型升级五大关键点

4月30日,财政部办公厅和文化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动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同时公布了《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的部分项目。

这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数量仅次于文化旅游项目,位居第二梯队,这反映了资金依然是困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的难题所在。

  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修订版新规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从前期的高速扩张阶段进入到转型升级阶段。

那么在这个阶段,园区开发者和管理者应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型升级?

多年来致力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传文化财富研究院院长马少华分享了他的观点。

  ​一、园区转型升级要做“加减法”

   ​与其他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一样,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早期发展,也是采用土地招商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优势。

但随着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的激增,产业定位同质化、产业招商盲目化、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等现象越发明显,很多园区都存在着“有企业无产业”“产业点高面低”的产业困境,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并不显著。

​  最新修订颁布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正是基于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种种乱象而适时推出的。

新规中明确规定:

企业申报示范基地,须符合“以生产经营文化产品、提供文化及相关配套服务、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为主营业务,且上述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60%(含)以上”的基本条件。

所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在经历了高速扩张阶段之后,已进入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的转型升级阶段。

​在这个转型升级的阶段,对于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说“加减法”都要做。

​  一是“做减法”。

有研究表明,真正称得上是“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园区不超过5%,可见,我国园区内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说,要进行产业整合,从园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动向,对园区现有产业进行整理、优化、升级,确立园区的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链经济。

​  二是“做加法”。

如果说“做减法”是减掉不好的,那么“做加法”就是要加入好的。

对于不同园区,由于其发展情况不同,“做加法”的方式也有所差异。

总结起来有两点:

一是助力现有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二是借助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构筑园区产业“微笑曲线”,提升园区产业链竞争力。

产业融合发展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是园区产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特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