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2578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纲]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国家政权:

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政治制度:

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

(1)政治制度:

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神权色彩: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封邦建国

(1)目的:

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2)对象:

分封以为主,还包括功臣、姻亲、商朝旧贵族。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3)作用

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④义务:

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

还必须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2.宗法制度

(1)目的: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

盾。

(2)性质:

宗法制是周人把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核心(即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

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两个体系。

两者的关系是相对的,不仅是关

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5)作用

3.礼乐制度

(1)含义: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作用: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背景:

秦朝的统一

(1)群雄割据: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瓦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竞相变

革。

(2)大统一:

经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结束了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

一的大帝国。

2.建立

(1)特征:

权力的。

(2)内容

方法点拨 图解秦朝皇帝与中央政府和地方的制约关系

3.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对此后xx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

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封制问题

主题1 分封的目的

史料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

据史料可知西周分封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

主题2 分封的对象与布局

史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史料二

据上述史料可知,分封诸侯的种类有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在分布上的特点主要是:

同姓诸侯是分封的主体;周王亲族占据富庶及战略要地;直观反映了“拱卫王室”、“以藩屏周”的分封意图。

主题3 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史料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

述所职也。

”——《孟子·告子》

史料说明周天子对诸侯巡视检查,诸侯则定期朝觐述职。

主题4 分封制的作用

(1)积极作用:

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

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2)消极作用:

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具

有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宗法制问题

主题1 理解宗法制中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

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

“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

带风气、荫庇心态”。

主题2 大宗与小宗

史料 下面是大宗、小宗示意图

史料表明大宗和小宗划分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

大宗与小宗的关

系是相对的。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影响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

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

浓厚的部族色彩。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史料一 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址;夏商周的王被称为“天子”;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的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

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中最重要的职官之一。

本史料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史料二 (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

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本史料表明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权力结构的特点。

史料三 早期的国家是从部落制中脱胎出来的……王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的制约。

“夏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之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

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本史料反映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主题1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帝制度

(2)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①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

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郡县制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

①形成及演变:

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于春秋后期出现的;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体制也更为完善;秦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

②影响:

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郡县制度下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使君主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主题2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专制主义: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应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

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

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

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主题3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

②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

的两对基本矛盾。

(2)影响

①积极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

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②消极: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

极大破坏。

比较综合——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中国古代中央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

2.不同点

比较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

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例1(xx·全国新课标高考)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答案 C

审题突破 审题的关键点在于对西周两大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

共主的地位,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把“国”与“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心理,结合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可判断答案为C。

命题感悟 准确把握题干关键词(“周代历史”、“秦汉统一”),熟练识记所学知识(备

选项细节),高度灵活理解主干知识是备考必须掌握的能力。

例2(xx·海南高考)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答案 C

审题突破 题干与选项的内容均源于教材,但立意又高于教材。

分封造成后来的争霸,

故A项错;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基础,故B项错;中央集权否定了分封制,故D项错。

命题感悟 对基础知识的全面准确识记仍是备考必不可少的环节。

例3(xx·浙江高考)(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

主要差别。

答案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

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审题突破 首先要指出西周与秦朝的政治制度,注意材料中的“贵族色彩”、“君主‘独制’”等信息。

其次要找出周制(分封)与秦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差别。

主要从最高权力集中程度、血缘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等角度思考。

命题感悟 由分封制、郡县制、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周秦政治制度的差别等高考涉及到的考点看,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将不同时期的制度综合对比是命题立意的常见形式,史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较高,这也给备考xx年高考指明了方向。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宗法制与现实生活

1.2011年9月20日,《北京晨报》:

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

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  )

A.井田制影响B.宗法制、分封制影响

C.八股取士影响D.禅让制影响

题点 秦朝中央集权措施与当今政治改革

2.xx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体制、

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中央集权制度

3.xx年9月,易中天教授在《中国大一统》中讲道:

“中国大一统局面在全世界也找不

出第二个,历经xx多年至今还是大一统国家,这是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影响的结果”。

这里的“精神文明”可能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B.“天下为公”意识的影响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

题点 概念——分封制

4.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新价值观——热爱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5.《金乡县志》记录了明代地方官的一次祝酒词:

“敦崇礼教,举行宴饮,凡我长幼,各相

劝勉,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内睦宗族,外和乡党”。

此中包含的中国传统观念不包括

(  )

A.宗法观念B.忠孝观念

C.遵守秩序观念D.崇信佛道观念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6.2011年9月20日教育网信息:

广东省某县近5年来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在150∶100左

右,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严重存在。

这种观念的历史成因表述恰当的是(  )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

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  )

A.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C.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

几个同学就这幅图的历史内涵进行推测,以下推

论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

A.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B.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

D.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

3.有学者认为:

“西周三百年历史,最重要者为封建政体之创兴。

”学者将“封建政体之创

兴”视为西周最重要的历史贡献的依据是该制度(  )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使“家天下”的局面形成并得到巩固

C.“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稳定了统治D.实现了权力、财产的平稳转移

4.“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

人生既冠,以字易明。

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

固以弥文矣。

后世遵之,其法愈严。

……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

”由此推断,“周公”立“讳法”的真正目的是(  )

A.维护皇权的不可僭越B.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

C.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D.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

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

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6.某文章援引了这样一条史料:

“封建之裂为郡县,盖不自秦始也。

自庄公之世,而楚文王

已县申、息,封畛于汝。

逮后而晋有四十县。

”对这条史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分封制向郡县制过渡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

B.封建制度在春秋时期确立

C.楚在秦之前已经实行了郡县制

D.晋全面推行了郡县制

7.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

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哪一时期

(  )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8.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载:

“易姓而王,致太平,

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

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祇

C.神化君主统治D.报答天地之恩

9.秦始皇说: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mì,安宁、平静)。

如此,则

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

”据此可以看出,秦始皇

“除谥法”的目的是(  )

A.全面改革政治管理制度B.加强对社会的有序管理

C.实行严格的阶级统治D.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

10.有学者指出,中央集权制应当肯定,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所以为历代王朝所

继承,而且行之有效。

该观点认为中央集权制度(  )

A.贯穿中国古代始终B.被历朝历代完整传承

C.有它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是由分封制演变而来的

1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数目时,收集了

以下几类资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  )

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论文D.秦简的记述

1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

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

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 2011年5月4日,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

“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

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

权’与‘尽忠’的关系”。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

理由是什么?

(4分)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

如何评价?

(6分)

(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

(4分)

(4)“授权”与“尽忠”在上述制度中有何体现?

有何积极意义?

(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

“可。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秦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议帝号的?

“皇帝”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

始皇确定名号的目的何在?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确立了怎样的官僚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征。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理解。

(6分)

答案

知识整合

二、1.

(2)同姓亲族 (3)③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2.

(2)血缘纽带 (4)家族等级(5)①世卿世禄

三、1.

(2)商鞅变法2.

(1)高度集中 

(2)②三公九卿③郡县制 3.

(1)大一统

命题探究

1.B2.D3.C4.D 5.D 6.B

课时规范训练

1.B 2.C 3.C4.B5.A6.A7.C8.C9.D10.C11.D12.B

13.

(1)老三将继承王位。

老三是嫡长子。

(2)王位世袭制。

这种制度的实行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私有制发展,阶级对立下的产物,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指分封制度。

(4)“授权”:

周王将土地及土地上的臣民分封给诸侯并有世袭统治权。

“尽忠”:

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力役。

意义:

扩大了疆域;稳定了秩序;巩固了统治。

14.

(1)背景:

秦统一六国。

由来:

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

目的:

显示功绩,确立至尊地位。

(2)中央:

三公九卿制。

地方:

郡县制。

中央集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由皇帝直接

任免;各级官职有明确分工、配合与牵制。

(3)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创立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