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信阳基础教育科研网.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1273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信阳基础教育科研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信阳基础教育科研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信阳基础教育科研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信阳基础教育科研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信阳基础教育科研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信阳基础教育科研网.docx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信阳基础教育科研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信阳基础教育科研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信阳基础教育科研网.docx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信阳基础教育科研网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结题报告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从2011年6月开题,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这也是当前世界母语教学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为实践这一教育方针,各地中学对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如火如荼。

各校语文教师对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指导学生搞好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也做出一些尝试,但由于没有实践的深入研究和系统的理论指导,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效果不佳。

据我们调查,许多教师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做,还没有深刻理解综合性学习的真正含义,不能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实践活动。

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学内容老一套,教学方法凭经验,对综合性学习态度冷淡,急功近利,应付考试,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基本点上。

基于此种情况,我们以我校为基地,以广大语文教师的实践研究为依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本课题就是研究如何在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综合性学习课的内容和形式,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式,测评综合性学习课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不无裨益的。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其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活动课上,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实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于综合性学习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将“课改”有机地内化于多元互动、有序有效的主体综合学习之中,从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平台,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当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边缘化、综合化的趋势,知识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加强整合,向综合化道路迈进。

我国自2001年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性学习就是新课改增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和传统的听说读写不同,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现代教育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传统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表明,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更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来支持。

而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亲历过程的实践活动中得来的。

从教育学方面来看,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目的在于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学以致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

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阶段: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阶段: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心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重点探讨老师和学生(七—九年级)如何在课内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具体包括:

(一)开发扩展语文学习的内容

1.综合语文学科自身体系的知识,活用文本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有这样的表述: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

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表演戏剧,图书馆、展览馆,布告栏、报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其中文本是我们语文学习最主要资源。

利用好文本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2.融合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语文学科不再是其他学科工具性学科,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利用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我们信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又是著名的红色故里、绿茶故乡,我们还有避暑胜地鸡公山、豫南明珠南湾湖……这些自然、社会、人文等地方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

(二)探索新型的学习方式

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实验法 每个年级选三个班作为实验基地,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控制与调节,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对比分析法 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角度,对照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对比,明确做法的科学性和改进措施。

经验总结法 发现提炼概括实验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文献法认真研究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积极借鉴他人在此领域的先进做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我们课题组计划自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5月结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主要工作:

确定实验老师和实验班级,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明确分工,初步拟定出课题研究方案,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其他省市在此领域的研究情况,借鉴方法与经验。

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2月)

各年级参加研究的教师全面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定期(每月)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及时交流和总结实施情况,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对实施计划及工作做出适当调整。

形成成果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

各位参与研究的教师,认真总结研究所得,探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科学理论和有效方法,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撰写心得体会,形成论文报告,完成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初步总结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时,要摆脱教材的束缚,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与可选择性,活动形式不拘一格。

活动结

果的表现形式要灵活多样等。

2、阶段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语文学习的阶段性和渐进性。

3、自主性原则:

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目标的确立,活动形式的选择,都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只当“顾问”、“参谋”的作用。

4、综合性原则: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淡化学科界限,强调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体现知识的综合性。

通过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水平,体现教育功能的综合性。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把活动结果作为唯一标准,而应从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情感以及活动时的能力、行为等诸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综合性。

5、实践性原则: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

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

并给学生留足体验、探究、讨论、交流、汇报、展示的时间。

6、整合教育资源原则:

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使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7、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有意识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尤其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8、“三味”性原则:

即综合性学习要努力体现趣味性、生活味和语文味。

(二)为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这次课题研究,各校都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计并实践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如“品味绿茶”、“古楚城探幽”“红色故里之旅”等案例,都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许多教师反思自己的经验写成了论文,有的还被发表,为我区进一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三)培养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

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都明显提高,成为我区语文教育改革的又一批中坚力量。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新课程理念及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认识得到了升华,大大改变了教师头脑中旧的教学观念,彻底扭转了原有的重课本轻生活的做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外,还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语文因子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真正认识到生活是个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

另外,课题组教师多次荣获市区级奖励,论文也多人次获奖。

(四)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实验教师们结合学生生活和周边环境,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人物古迹、校园文化等,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的道理,并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留意生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全新的学习方式深入人心

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参加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了,参与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分享成功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深入人心,越来越表现出其优越性。

(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区参与实验的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

(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

为这部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需继续探讨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时间较短,有许多问题还没做更深的探索和研究,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如何加强课内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联系,达到课堂内外的融合统一?

2、如何使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

3、如何更好地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等等。

八、结论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是成功的。

从实践层面上看:

它丰富了我区教师的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思路,深入挖掘了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使语文教学改革深入人心。

从理论层面上看:

本课题研究形成了指导我区进一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系列理论,虽然还不够系统化,不够完善。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无论在学生还是在教师发展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一试。

             

 

 

参考文献

张晓梅 张英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王文彦 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秦训刚 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06、1——12期

陆志平 《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汤书昆.1992.2.表意学原理.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出版社

李创新.1999.6.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

西桢光正.1992.语境研究论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李顺.1991.语文教学本质新探.云南教育出版社

王文彦蔡明.2002.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3.7.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郭思乐.2001.6.《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课“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蔡明著)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材使用策略》(颜国仁著)

《谈语文课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徐丽艳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