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前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百余例.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6108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前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百余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站前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百余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站前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百余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站前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百余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站前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百余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站前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百余例.doc

《站前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百余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前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百余例.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站前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百余例.doc

第三篇站前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百余例

一、路基工程

001、基底不按规范认真处理,如不进行排水疏干、挖除换填、地表压实等。

002、横向斜坡上填路堤不认真挖台阶,甚至陡坡路堤也不挖,或是虽挖了但台阶宽度不够,形成人为滑动面,出现路基横移和下挡墙挤裂。

003、路基填料不合格。

不同类土混填。

特别用严重风化的软石、粘土、粘粉土和有机土填基床。

004、填料中石块尺寸过大(甚至达1m以上),造成路基填土形成空隙,使路堤上部陷落下沉,基床表层填有15cm以上石块。

005、路基面不坚实,不平整。

非渗水土路面无路拱、站场无横向排水坡。

路肩不顺直,肩棱不明显。

006、路堤不按要求分层填筑压实,或分层过厚,或碾压不足,或含水量不当。

特别是路肩和边坡不密实,没有用45°碾压法压实路堤靠边坡两侧。

007、边坡不平顺,有的中间鼓肚,有的上宽不够时垂直码砌路肩。

石质路堤边坡石块过大,不认真码砌。

008、路堑开挖不是从上至下施工,而是掏底开挖。

石方开挖接近坡面时不控制药量。

造成边坡参差不齐,破碎不稳。

边坡上的坑穴、溶槽不及时嵌补。

009、堑顶天沟、引水沟不先行施工,土质沟不及时铺砌,排水不畅,造成边坡坍滑。

010、路堑挡护不平顺,里出外进。

路基侧沟和路肩线不随线路中心和路肩标高走,蛇行弯曲,高低起伏。

路肩硬化面或侧沟内缘高出路基面,。

使路基积水排水不畅。

011缺乏对路基挡墙,特别是路肩下挡质量的严格监控。

如基础没有落在可靠的基岩上,没有清理基底表面风化松软土石,浆砌圬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

容易发生挡墙开裂、位移、变形和坍塌,危及铺架和行车安全,甚至发生断道事故。

012、路肩挡墙的帽石表面粗糙难看,高低起伏,里进外出。

帽石压住墙身沉降缝,发生开裂。

挡墙栏杆不顺直。

013、挡墙和护墙的墙后不按设计认真施作隔离层、反滤层和墙顶封闭层。

泄水孔乱设、少设,路堑挡墙路肩标高处无泄水孔。

泄水孔前后不通,孔不成形,孔内不用砂浆做成排水坡,仅在表面做成孔口,形同虚设。

014、抗滑桩不采用跳开法隔根施工,而是连续开挖。

下挖过程中没有做好地质记录,不认真核对滑动面。

015、不重视对抗滑桩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井口直接倾倒混凝土,形成碎石和砂浆分离,捣固也很马虎。

有的还随意抛填片石。

016、没有在开工前设置对滑坡变形和滑动的观测,缺乏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相当时间内对滑坡体的定期观测资料。

017、边坡不及时按设计进行坡面防护,发生冲刷后不及时进行整修,造成路基出现更大的破坏。

018、对基床部分的填筑用料控制不严,级配不符合要求。

大于15cm的石块没有进行清理,形成隐患。

019、使用土工格栅和土工布地段搭接不按要求施工,随意性大。

铺设前施工面不平整。

土工布上、下填料不合格,碾压时容易压坏,形同虚设。

二、混凝土及砌石工程

020、用风化石、软石等劣质石料加工碎石,碎石中针片状颗粒、泥土粉尘含量过多。

021、碎石粒径偏大,不符合应满足板厚、结构最小尺寸、钢筋最小径距及导管内径要求,或用石质、强度不符合要求的石料加工碎石。

022、用不符合要求的岩类(规范只允许用白云岩、石灰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磨砂;和用不符合要求的石方施工或隧道出碴的混碴磨砂。

023、对山砂不进行必要实验,到处采集强度、级配、泥土含量不合格的山砂随意使用,在附属圬工的施工中尤为普遍。

024、混凝土用料不依重量比计量或不严格计量。

砂石计量合用一台磅秤,磅秤安设的位置或方式不当;有的用筐、车或其他容器搞体积比。

用水不计量,常出现水灰比过大,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025、对购入的钢筋和钢丝缺乏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不按规范规定分批进行外观检验和实验鉴定。

026、钢筋在工地没有架离地面分类放置,而是乱堆乱扔,容易出现锈蚀、污染和弯曲。

027、钢筋不除锈,在“同一截面”内闪光对焊或绑扎接头数量超过规定。

接头焊缝长度、宽度和高度不足,焊碴没有清除,闪光对焊轴线偏移超标,接头四周墩粗部分有缺陷。

028、模板不平整光滑,两块模板间错台或拼缝不严。

钢模板安装前不认真修整除锈,安装时不上全U形卡和L形插销。

模板刚度不够,支撑不牢固。

029、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不采用串筒、滑槽等措施。

有的沿山坡设置较长的滑槽,入模前又不重新拌和,混凝土发生离析。

030、混凝土没分层摊铺或每层摊铺过厚引起漏捣。

振捣器移动间距过大,每一位置振捣时间不足。

031、混凝土搅拌或运输能力不足,灌注速度太慢,使每层混凝土施工时间过长,与上下层混凝土没有形成一体。

032、因停电、设备故障、灌注能力不足等原因,两层混凝土之间接灌时间长达90~120分钟时,还继续接灌,不按施工接缝处理。

033、混凝土灌注中断按施工接缝处理时,前层混凝土面不摊平捣实,不按规范或设计埋好接茬钢筋。

接灌前,不凿去接茬面的一层老混凝土,不清洗干净。

新灌混凝土前,不先铺一层15~20mm厚的砂浆。

034、片石混凝土填入的片石不干净,石质差或有山皮水锈、裂隙、夹层。

片石过大或过小。

片石间或片石与模板间没有足够的间距,有的甚至贴在一起。

035、混凝土表面水泡很多、流浆后露砂露石、颜色不均匀、错台明显。

036、不注意混凝土外表美观,施工工艺差,出现水泡或孔洞后采用刷水泥浆或抹一层砂浆的办法处理,真假难辩,弄巧成拙。

037、将中部厚度小于15cm的石块当片石使用。

石料质地差,已风化,有裂纹和软弱夹层。

镶面片石尺寸小,边缘厚度小于15cm。

038、砂浆用料不过磅,人工拌和砂浆不用铁板。

砂浆不随拌随用,甚至将已凝固的砂浆重新拌和使用。

039、浆砌片石上下相邻竖缝错开不足8cm,形成通缝。

表面砌缝大于4cm。

石块互相交错咬搭不好。

使用大量小石块填腹(小石块只能用在片石间较宽砌缝中挤浆)。

采用先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的灌浆法,造成大量空洞和石块间无砂浆。

040、伸缩缝和沉降缝两侧的石料不挑选面石,使缝内不平齐,相互交错。

伸缩缝和沉降缝不垂直,缝内防水材料没有填塞或填塞不认真。

041、砌筑浆砌片石每120cm不分层找平一次。

墙面勾缝不是统一采用凹缝,不整齐不美观。

墙后大面不齐整,砂浆不实,砌体厚度不能保证。

042、镶面用薄层片石,成了一层贴面。

用块石、粗料石和混凝土块镶面时,不准备丁石,不按一顺一丁或两顺一丁砌筑。

043、干砌片石不按设计铺垫层。

片石小,相互交错咬搭差,片石间没有小石块挤紧,表面不平整。

三、桥涵工程

044、明挖基础有水时,不采取有效排水措施,使基底泡水。

表面不平整,松土和松碎石块没清除干净。

岩层基底表面没刷洗干净。

045、桥涵在基坑有水的情况下施作基础。

基础做完后不立即封闭或回填夯实基础四周基坑。

桥墩出地面后也不及时回填,造成墩周积水。

基坑弃土不平整,未进行处理。

046、未经设计同意,钻孔桩的成孔不用钻机,改用混凝土护壁人工下挖,改变了桩基设计时对设计参数和方程边界的设定条件。

047、钻孔桩至设计高程后及灌注混凝土前,不认真进行清孔,或用加深孔深的方法代替清孔。

048、水下混凝土灌注不严格按操作规程,从而因导管漏水或管拔出混凝土面等原因发生断桩事故。

049、混凝土基础顶面与墩台身的接触面,没有按设计认真处理,或当无设计时没按规范要求在周边埋入直径不小于16mm的接茬钢筋。

050、墩、台身混凝土没有一次连续灌注,有的分节过多,或节间接缝明显,形成一道道“腰带”。

墩台身不平整、不美观。

方墩棱角线和圆端形墩轮廓线不直。

051、顶帽、垫石和道碴槽墙等不是在灌注混凝土时一次性做好,而是事后抹砂浆,形成“两层皮”,经常自行脱落。

052、垫石锚栓孔位置偏差大,或是过于倾斜,修凿后邻孔几乎相连,钢筋也常切断,破坏了垫石的整体性,危及架梁安全。

053、只注意控制垫石面设计标高和中线,忽视了桥台胸墙顶面和挡碴墙前后顶面设计标高和中线位置的正确,在线路有坡度时将挡碴墙做成水平,出现架梁后桥台与梁体不一致,道床过薄或枕底低于挡碴墙顶等情况。

054、桥台挡碴墙模型不稳固,灌注不仔细,造成钢筋、U形螺栓和泄水孔等位移,挡碴墙不直、不平和外观不美。

055、墩台预埋件位置不正确。

桥台道碴槽两侧泄水管除锈防腐不好,伸出桥台长度不够,无3%排水坡甚至有反坡。

泄水管进水口高出道碴槽面或伸入槽内。

泄水管与人行道支架位置冲突时,不适当调整管位。

056、桥台防水层下的垫层表面没抹平,没有做成排向两侧泄水孔的流水坡面,与泄水孔衔接不顺,形成积水。

057、做防水层时垫层不干燥、不干净,没在垫层上先涂沥青漆,防水层与垫层粘接差。

麻布未事先浸制。

防水层没刮平压实,有空鼓,保护层厚度不够,表面凹凸不平。

058、架梁时不仔细找正梁梗的垂直度。

当梁跨与桥跨有差值时,不细心调整纵向误差,造成梁端的空隙不符合要求。

059、支撑垫石不平整,支座底面与垫石面不密贴,出现“三条腿”。

支座螺栓不及时锚固,螺帽安装不齐全。

060、为了抢时间,T形简支梁两片梁之间联结板电焊不认真,焊缝厚度不足8mm。

现浇横隔板外形不整齐,捣固不好。

061、两片梁间纵向盖板破损,数量不够。

梁端横向盖板不落底或位移。

挡碴块加工粗糙,缺棱掉角,安装不整齐,不圆顺。

062、在预制梁和悬灌施工中,不注意对预施应力的设备如油泵、压力表、张拉千斤顶、油管路及阀门等的检查。

特别是压力表和千斤顶没有分别按《规范》的要求及时较验标定。

063、人行道板铺设不平稳,板缝不成直线,沥青砂胶填塞不规整。

曲线梁端外侧人行道扇形缺口不处理好。

人行道支架立柱不垂直或不整齐一致。

人行道栏杆的圆钢和扶手角钢不平、不直,圆钢穿过支架处随意用气焊吹孔。

064、桥台锥体不圆顺。

台尾深入路基长度不够0.75m。

锥体坡面与顶帽相交,有的甚至与顶帽顶面相交,造成水流上顶帽侵蚀支座。

065、涵洞沉降缝不合规定,基础、墙身和涵顶的沉降缝不在一垂直面上,有的盖板涵的盖板压住墙身沉降缝。

066、涵洞防水层质量不好,沉降缝隙的防水层不到位,没粘贴到基础顶面以下20cm。

浆砌片石墙身外侧在沉降缝左右一定范围内不砌平整,使防水层无法与砌体密贴,起不到防水作用。

067、桥头填土(包括锥体)不严格分层夯实,其基床以下密实度不仅不能保证比一般路堤高出5%,反而比一般路堤差,影响桥头稳定并严重威胁铺架安全。

068、涵洞两侧填土不按规定分层对称填筑,特别是隧道口外的桥墩和涵洞常因倾填弃碴产生偏压。

涵洞上下游沟槽不及时清开,造成洞内积水,容易危及涵洞的稳定。

四、预应力工艺

069、预应力筋强度和伸长率不达标或钢绞线生锈,会降低预应力值和断丝,埋下预应力结构毁坏的隐患。

070、波纹管整体强度、刚度不符合标准。

螺旋卷压接缝咬合不牢固、不严密。

安装时易造成截面变形,影晌穿束或可能产生开裂,使水泥浆漏入。

071、锚具、夹片质量不稳定;夹片几何尺寸不合格,硬度不均匀,易造成滑丝,影响锚固效果。

072、安装时钢丝束、钢绞线互相缠绞、扭结;使各丝、各股预应力筋受力不均匀,易发生断丝、滑丝。

073、波纹管安装就位时,竖曲线折死角,或竖向、水平方向位移,造成线型变形,加大摩阻值。

074、锚具安装不规范,锚环没有放入锚垫板的定位槽内,夹片没有摆匀、对齐,造成锚固无效或局部应力集中,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

075张拉设备未经标定、检验或超期使用,易造成张拉力不准确,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

076、不按设计文件或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工艺施工,随意确定张拉程序,张拉作业不同步、不分阶段、不分级、升压快、不持荷等,使预应力值的建立不一致。

077、孔道灌浆使用的原材料控制不严,浆液稠度不稳定,使用的外加剂不规范,使灌浆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预应力筋的握裹力和防锈效果。

078、张拉记录格式不统一,原始记录不齐全,填写不规范,内容不详实等。

起不到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

五、隧道工程

079、在进洞前不先刷好仰坡和边坡,不在雨季前尽早做好洞顶天沟等排水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