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2单元 综合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0669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12单元 综合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12单元 综合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12单元 综合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12单元 综合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12单元 综合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12单元 综合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

《高中地理第12单元 综合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12单元 综合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12单元 综合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

高中地理第12单元综合练习人教版必修三

第1-2单元综合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共7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3分)

下图是人口再生产模式简略示意图,回答1~2题。

1.引起Y时期人口出生率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增长与衰退周期性波动B.全球气候冷暖周期性波动

C.国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动D.全球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周期性爆发

2.X时期社会刚处在()

A.由畜牧业向定居农业转变B.由农业向手工业转变

C.由农业向传统工业转变D.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

对于人口系统来说,系统中变量的因果关系,既存在着因变量与果变量呈同向(正性)变化,用“十→”表示;又存在着因变量与果变量呈相反(负性)变化趋势,用“一→”表示。

结合人口简化模型,回答3~5题。

3.图中因果关系为正性(正因果反馈回路)的是()

A.d→a→d

B.d→c→b→a→d

C.d→e→d

D.d→c→f→e→d

4.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增大

B.耕地面积扩大

C.出生率在增高

D.死亡率在降低

5.右图的①②两图分别示意两个国家近年

的人口构成,这两国家最有可能是()

A.①俄罗斯②印度

B.①德国②日本

C.①肯尼亚②法国

D.①英国②巴西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6~8题。

6.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7.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8.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下表是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回答9~10题。

广东省

北京市

上海市

海南市

全国

人口数量(万人)

8624

1382

1674

787

129533

增长幅度

37.5%

27.7%

25.5%

20%

11.6%

9.广东、北京等省市1990年7月1日以来人口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

()

A.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低      

B.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增多

10.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B.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

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

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

A.100亿、99亿

B.100亿、90亿

C.110亿、99亿

D.110亿、90亿

12.若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

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

人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B.c<b<aC.b<a<cD.a<c<b

13.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正确叙述是()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读下图,回答14~16题。

14.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A.组团式B.集中式C.条带式D.放射状

15.根据右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

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

16.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

A.钢铁厂B.自来水厂C.印染厂D.造纸厂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人口

密度、土地价格、交通通达度、夏季平均气

温变化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土地价格变

化的曲线是    ()

A.a曲线B.b曲线

C.c曲线D.d曲线

18.关于该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的布局形式为分散疏松式B.该城市地域形态为组团式

C.该城市道路网为环行放射式D.该城市的布局形式为集中紧凑式

读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城市地价增长率比较图,回答19~21题。

19.根据图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增多,与之相关的居住区

地价增长率最高

B.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与之相关的工

业区地价增长率最高

C.城市经商的人多了,与之相关的商业

区地价增长率最高

D.中心城市工业地价增长率高于城市综合水平

20.由图可知,周边重点城市地价比中心城市增长率高,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A.周边城市的地价基数较低,地价水平存在更大的潜在增长空间

B.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快,带动了城市地价的升高

C.周边城市比中心城市经济水平高

D.周边城市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促进了各类投资的增加

21.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方向不合理的是()

A.进一步加大土地宏观调控力度,加强耕地保护

B.不断挖掘土地的开发潜力,加强存量土地的消化和利用

C.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以适应土地市场的需求

D.发挥中小城市土地资源较充足的优势,促进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

右图是北方某城市书店和书亭分布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该城市由书店与书亭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具有的特征是()

A.书店规模小,数目少,书亭规模大,数目多

B.书店的等级低,数目多,彼此相距较近

C.书亭位于书店的中心,呈多边形布局

D.书店的等级高,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远

23.根据城市商业布局的区位原则,下列各点适宜布

局书店的是()

A.A点B.B点

C.C点D.D点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24~25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城市化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大城市扩散

乡镇企业发展

工业化

城市化

24.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5.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共75分)

26.(12分)读我国1949~1995年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目前的总趋势均呈        状态,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总趋势呈        状态。

(2)从图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的总趋势看,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从70年代的     型、80年代的    型逐渐转变为90年代的      、      率阶段,已接近        。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速度较        ,原因是国家大力开展        工作的结果。

(4)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是:

我国总人口为       亿,年平均增长率比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表明我国有效地控制了的势头,而且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反映了我国进程加快。

27.(16分)阅读下面的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2003年的12.41‰,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6.01‰。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二十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推迟四年到来。

材料二:

2004年7月10日在武汉纪念“世界人

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

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

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

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

守家庭”等现象,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压力和

传统工业调整催生出大量再就业人口,另一方

面,“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却在闹“民

工荒”。

材料三:

上海市连续10年来人口呈负增长,2004年调整了部分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了两胎的生育间隔,同时对终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奖励。

据上述材料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B低谷的出现的产生原因是,A低谷对应的时段是。

(2)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是指。

(3)“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出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

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

(5)上海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单选)

A.人口负增长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

C.老龄人口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D.社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

28.(6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表示美国人口向南方“______________地带”迁移。

这种人口迁移还需具备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两个箭头,表示黑人奴隶贸易的是_________。

(3)①②③三个箭头,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_。

29.(10分)若下图表示徐州市理想的地域结构模式,据此回答。

(1)若只考虑AB、CD两条主干道的影响,则中心商务区的区位在,判断理由;地域结构模式为形;

(2)若再加上EF、GH两条干道,则中心商务区可能还在区位形成,则此地域结构为模式,判断依据是。

(3)若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交叉分布在被AB、CD分隔成的四个象限内,则此地域结构模式为。

(4)上述所有情况说明影响中心商务区区位的经济因素是。

30.(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A所在区域城镇分布历史变迁图

 

(1)材料一中,A所在地形区的名称?

(2)材料二中可以反映出,A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特点?

(3)结合材料一、二所示信息,分析上题中城镇空间扩展的原因?

(4)A所在区域,湖区面积自AD1111年到现在有何明显变化?

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变化对A所在区域腹心地区城市早期发展中的主要影响?

31.(13分)城市化进程演化模型图,回答问题。

 

(1)城市区位比较优势中的地理条件有、、等。

(2)图中的“城市病”主要指城市化速度太快过程中产生哪些问题?

(3)城市周边地带进入城市化的要素和标志有哪些?

 

参考答案

1.A2.C3.A4.D5.C6.D7.A8.B9.C10.B

11.B12.C13.D14.A15.D16.B17.B18.D19.A20.C

21.D22.D23.A24.D25.A

26.(12分,每空1分)

(1)下降 下降 

(2)传统 过渡 低出生率低增长 现代型

(3)快 计划生育

(4)12.95 人口过快增长 人口老龄化

27.(16分)

(1)70年代初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1分)1959-61年期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分)

(2)现代型(1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2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传统型向接近现代型和现代型的转变(2分)

(3)“留守小孩”、“留守家庭”是由于大量民工和家庭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和经商引起的(2分)(4)“未富先老”表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2分)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精神孤寂等问题出现。

(4分)   (5)B(1分)

28.(6分)

(1)阳光(1分)工业也向南部、西部扩展,以及南方交通、通讯、服务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南方与北方的社会经济差距缩小(2分)

(2)③(1分)(3)②③(2分)

29.(共10分)

(1)市中心区(1分)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各功能区呈同心圆模式分布(2分)同心圆(1分)

(2)交通便利(1分)扇形(1分)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2分)(3)多核心模式(1分)(4)地租水平的高低(1分)

30.(18分)

(1)洞庭湖平原(1分)

(2)AD1111年以前城市化缓慢,以后速度加快;城镇数量增多,以规模不大的中小城镇为主;城镇多沿河分布。

(3分)

(3)人口不断增加;平原地形有利于建城;沿河设城便于取水和航运交通;湖泊淤积,可利用土地面积扩大。

(3分)

(4)湖区面积大大缩小(1分)。

原因:

湖区周围围湖造田,侵占湿地;(2分)河流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大,加速了湖泊淤积。

(2分)总原因是人口压力太大。

(2分)

对A区域腹心地区城市早期的主要影响:

有利:

增加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形成了鱼米之乡;(2分)不利:

水旱灾害频发,损失巨大。

(2分)

31.(13分)

(1)地形气候河流(3分)

(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6分)(3)要素:

随着大城市扩张需求,促使产业、人口聚集,形成经济增长新区,促进城市化(2分)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