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中的建议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
《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中的建议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中的建议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中的建议和对策毕业论文
摘要
作为的支柱产业,摩托车产业虽然具有发动机配套资源丰富、骨干品牌、大排量摩托车生产以与海外出口等优势,但在企业管理、产品竞争力以与基础研发等方面,与板块已经有着明显的差距,在未来的竞争中已面临危机和挑战。
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经济学相关原理以与详实的产业运行数据,从组织状况、产业结构、产业集中度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从板块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其当前的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较分析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
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的改进思路与对策,从而促进摩托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摩托车产业;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
ABSTRACT
AsthepillarindustryofChongqing,motorcycleindustryhasarichmatchingenginerichresource.Butintheenterprisemanagement,Guangdongplatehastheobviousdisparity.Chongqingmotorcycleplatehasalreadyfacedthecrisisandchallengeinthefuturecompetition.Inthispaper,wesystematicallystudyChongqingmotorcycleindustry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fromtheorganizationwiththetheoryofindustrialeconomicsanddetailedindustryoperationdata.InordertoputforwardthedevelopmenttrainofthoughtandCountermeasuresofindustryimprovement,soastopromotetherapiddevelopmentofthemotorcycleindustryinChongqing.
Keywords:
Chongqingmotorcycleindustry;industrialcluster;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
一、前言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摩托车产业形成了、、江浙、齐鲁四大产业板块。
作为中国摩托车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市摩托车产业对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经过“军转民”的初级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与行业成熟阶段之后,摩托车产业现已形成摩托车研发、生产、经营、零部件配套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行业协调、销售运输、信息集散等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了在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地,涌现出嘉陵、建设、力帆、宗申、隆鑫等著名摩托车品牌。
摩托车产业虽已在四大板块当中扮演着行业龙头的角色,但是板块部却存在不少问题。
最近几年,摩托车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来自学者、政府机构的关注和研究,现已获得众多的理论研究成果。
卿泽、王小明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产业(行业)区位商的计算与分析比较,确定摩托车产业为的特色产业,并大力倡导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从而加快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1]。
徐小钦、军、强从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角度分析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研究了基于产业集群基础之上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以此提出了增强市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2]。
军跃、白静、晓蕊通过对摩托车产业优劣势分析,认为构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系统是提升摩托车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3]。
由于传统习惯以与影响力的不同,摩托车产业经济的研究总是依附于汽车之后。
本文将对摩托车产业进行单独研究,分析其具有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挑战,为其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建言献策。
从而为当地发展自身优势产业提供借鉴,并促进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摩托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摩托车产业在经过“军为民用”的基础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无序竞争阶段之后,现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
为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摩托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其展开研究,即组织状况、产业结构以与市场集中度。
(一)摩托车企业组织状况分析
零部件件生产企业、整车生产企业以与科研认证机构都是摩托车产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1.摩托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摩托车产业的迅速成长,出现了大量的摩托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并专注于汽车和摩托车配件的生产。
按照零部件制造先保证市后开拓全球的思路,市配套增量得到了快速增长,部配套率达到68%。
零部件企业中的代表如秋田齿轮、利德离合器、云阳曲轴、志成缸头等厂商的零部件已进入了全球著名摩托车公司的采购围[4]。
这些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达到了很高的专业化程度,如曲轴、缸头、缸体等发动机的重要零部件都具有很高质量水平。
2011年市零部件出口交货值达到59.1亿元,同比增长30.19%,其中摩托车零部件出口值达到38.8亿元[5]。
2.整车生产企业的发展状况
摩托车整车企业的资本构成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力帆、宗申等),另一部分是国有企业(嘉陵、建设等)。
经过快速发展,整车企业的生产规模在四大板块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整车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截止2010年底,摩托车行业现有目录整车生产企业20家,形成了1000万辆整车、130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规模,并且拥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
据2008-2010年的产销量统计,摩托车企业进入20强的企业数量分别为5、5、6家(表2.1)。
表2.1中国摩托整车前20强企业板块分布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7
7
5
5
6
江浙
4
4
3
4
3
5
5
8
8
7
鲁豫
3
3
4
3
4
其他
1
1
0
0
0
资料来源:
《摩托车信息》,2011.10
近年来摩托车产品大量出口到海外,隆鑫、力帆、银翔、宗申、建设一直居于中国摩托车行业出口前列。
2009年,中国摩托车出口10强中,摩托车企业就占据了5席(表2.2)。
为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摩托车企业开始以海外投资建厂和合资的方式进行国际化道路。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3家摩托车企业在印尼、越南等国设有生产基地或者是海外代表机构。
表2.2中国2009年摩托车出口前10位统计
企业名称
出口量(辆)
同比增长(%)
隆鑫机车
630,891
-36.3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
484,614
-50.15
大运摩托车
296,791
1.06
银翔摩托车(集团)
293,504
-21.99
金城集团
281,219
-54.46
增城市海利摩托车
263,687
36.6
宗申产业集团
246,391
-51.36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
227,619
-63.6
江门市中港宝田摩托车实业
190,037
0
建设摩托车股份
182,546
-29.91
资料来源:
《中国机械工业统计年鉴2010》
由于国大部分城市“限摩”政策的施行以与“国3”标准的采用,大大增加了摩托车的生产成本,城市需求规模正在持续萎缩。
虽然在量上持续保持增长,但是增速减缓并出现负增长。
从农村人口人均摩托车保有量来看,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海沿海一带,农村摩托车市场还存在很大的潜力。
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以与摩托车的特殊用途,将使三轮摩托车成为农村市场的主导产品。
以娱乐功能为主导的大排量摩托车,开始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正在成为城市摩托车需求市场的新宠。
目前,在大排量摩托车生产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建设、力帆、宗申、嘉陵等几家企业。
2006年建设的JH600以2.98万元的价格面向全球销售,并试图通过这款车进入欧美中级市场。
宗申则计划投产1000cc的摩托车,这是目前国最大排量的摩托车,价格预计在2-3.5万,而力帆的400cc也已经投入到市场中进行销售。
3.科研和技术开发状况
尽管摩托车产业在中国四大产业板块中独占鳌头,但是在摩托车方面的科研投入做得比较少。
大长江摩托的迅速崛起,体现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更是突显了摩托车产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的短板。
在摩托车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并没有建立起与之对应的摩托车技术学校,只有宗申、嘉陵、建设等龙头企业在部建立了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无法对板块部的小型企业形成有效的帮助。
宗申集团在发动机上的研发技术上进行了改进,现已研发ZS244FMI.B摩托车发动机,并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电动摩托车生产许可的企业。
虽然龙头摩托车企业在摩托车技术研发上表现出了资金和技术优势,但是随着摩托车产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大型的摩托车企业为了保持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开始实现多元化发展,并逐渐将重心往其他产业偏移。
(二)摩托车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是体现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应对未来摩托车的发展趋势方面,摩托车产业还需要不断进行改善。
本文从产品结构、技术来源、产业上下游特征三个方面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1.摩托车产品结构分析
中国摩托车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小排量摩托车的生产上,而的主要摩托车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较大排量的摩托车上。
全行业产销排名前五位的摩托车品种依次为125ml、110ml、150ml、100ml和50ml二轮车。
与前几年相比,除125ml和150ml之外其他三个品种市场占有率呈下降的趋势。
到2010年,上述五个品种累计生产2353.85万辆和销售2342.59万辆,约占摩托车产销总量的88.18%和88.10%。
与2009年相比,125ml和150ml两个品种市场占有率分别提高0.78和0.79个百分点。
从目前比较集中的小排量结构来看,摩托车企业所生产的摩托车产品排量结构分布则比较分散,在50ml、110ml、125ml、150ml这五种常见排量结构上的生产分布比较平均。
而、江浙板块生产的摩托车排量结构则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125ml和150ml的生产上。
就产品的造型结构来看,市摩托车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跨骑式摩托车的生产上,约占总量的70%以上。
其余为弯梁和轻便车,生产踏板车的企业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摩托车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2.技术来源分析
摩托车企业的生产技术来源主要来自军工技术的衍生、合资生产、自主研发三个方面。
在摩托车产业的起步阶段,嘉陵、建设两家国有企业建立起了其在摩托车行业的重要地位。
随后摩托车板块的隆鑫,板块的大长江先后通过与日本的多家摩托车企业合作推出摩托车新品,丰富了产品类型单一的摩托车市场。
随后嘉陵与本田企业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作,建设与雅马哈则合作建立了建设雅马哈摩托车企业。
宗申通过不断地自主研发,目前已具备年产摩托车200万辆、摩托车发动机400万台,并建立起了独立的宗申动力研发中心。
同时期发展起来的力帆集团,现已拥有自主研发的90(100)电启动,立式100(110)型发动机,以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摩托车电喷技术、水冷技术和多气门技术。
3.产业上下游特征分析
摩托车产业的产业上游主要是提供原材料的企业包括钢材、铝材、橡塑高分子生产企业;而产业下游则是从事摩托车销售的经销商以与最终消费者;而产业主体则是摩托车生产企业(图2.1)。
图2.1产业分布示意图
摩托车产品的生产需要用到大量的铝材、钢材、橡塑高分子等原材料,因此上游产品价格的任意波动,都会对摩托车企业主体造成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因铁矿石贸易谈判受阻,钢材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这给摩托车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企业只好通过增加生产成本来维持生产。
而在下游的消费端,部分摩托车企业没有与时提供与之配套的售后服务,使得消费者原件替换的诉求无法得到真正满足。
此外,产业部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摩托车物流体系,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三)摩托车产业集中度分析
近年来,中国摩托车产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表明产业的成熟度进一步提高。
板块主机厂集中度虽强于其他板块,但是零部件的集中度却不断被弱化。
1.主机厂可分为高、中、低三档
截止2011年,市摩托车企业累计产销摩托车1029.7万辆和1009万辆,占全国摩托车企业总产销量的38.13%,因此摩托车整车企业集中度明显高于其他板块。
现有已注册摩托车企业18家,其中的隆鑫、力帆、宗申、嘉陵和建设,年产能力都超过150万台,五家企业的销量之和占到摩托车企业总销量的60%,属于主机厂中的高档企业。
中档整车企业的年产量能力在20万-50万之间,像这样的企业一共有5家,总销量在150万-200万之间。
低档类企业则主要包括大部分年产量在10万以下的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呈现白热化。
由此可以发现摩托车板块的整车生产主要集中五家大型高档企业。
2.小规模零部件生产厂商繁多
2007年总数达到2489家,但规模以上企业仅为471家,占比降为18.92%,而2010年总数达到2700百家,数量虽然在增加,但是规模企业减少到393家。
三、摩托车产业的发展优势
作为市的支柱产业,摩托车产业一直占据着工业的绝对地位。
板块凭借其强大的产业规模以与本土雄厚的工业基础形成了多方面的发展优势,下文将从板块部和板块外部两方面的优势对其进行分析。
(一)摩托车产业部优势
雄厚的工业基础不仅推动了摩托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为完善部配套体系提供了条件,整个行业拥有发动机配套资源丰富、骨干品牌、技术劳动力资源丰富等部优势。
1.发动机配套资源丰富
板块部现已具备30种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不断丰富的零部件产品吸引了众多整车企业的目光,并体现出巨大的自主生产和配套优势。
如秋田齿轮、利德离合器、云阳曲轴、志成缸头已成为板块以与江浙板块发动机零部件的重要供应商,在发动机配套市场中已备较强的竞争力。
发动机配套优势还吸引了、、等地的整车企业迁入。
嘉陵、建设、力帆、宗申等主要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动机配套资源,不仅能够用于自身企业摩托车的生产组装,还能够对其他无发动机生产能力的企业提供配套供应。
近年来摩托车产业已实现发动机零部件的对外出口,主要针对越南和印度的整车生产厂家。
此外,来自欧美的高端摩托车生产厂家已经将部分零部件厂商的产品纳入了自己的采购围。
与其他三大板块相比,巨大产能优势和丰富的配套资源是不能相比的。
2.骨干品牌优势
以嘉陵、建设为代表的军工企业,早已在行业部建立起了品牌优势,在市场上已培养起了忠实的消费者群体,其产品质量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宗申、力帆、隆鑫、银翔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更是具备了十足的品牌竞争力,连续进入中国摩托车生产企业10强。
力帆在发动机的创新上已具备世界名牌摩托车企业的水平,是国第一家自主研发水门技术和电喷技术的摩托车企业。
宗申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现已具备电动摩托车的生产技术,并成为中国摩托车企业中第一个获得电动摩托车生产许可的企业。
隆鑫则通过与宝马之间的技术合作,引入了宝马汽车的管理体系,使自身的品牌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技术劳动力资源丰富
市是西南地区的人口大市,人口数量达到了3000万,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
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一批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队伍,具有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
大学、理工大学、交通大学以与邮电大学都设有汽车机械化专业,可以为汽摩产业提供专业化人才。
汽车摩托车制造业既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丰富的、多层次的、相对沿海地区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将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本地研究学者所做的相关学术研究也将有利于市汽摩企业应对挑战和升级,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摩托车产业外部优势
与、江浙、齐鲁三大板块相比较,摩托车产业板块同样具有一定的外部优势,如大排量摩托车技术领先、西部农村市场、海外出口等优势。
1.西部农村市场需求强劲
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国家增长模式的转变,需主导、消费拉动将成为重要的增长手段,这给中国摩托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2011—2015年我国摩托车的年需求量有可能保持在2000—3000万量之间。
伴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以与面向农村的惠农政策(摩托车下乡补贴)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有利于提高西部农村地区的摩托车消费。
西部农村地区每千人保有摩托车的比例远低于中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西部农村摩托车市场还存在很大的潜力。
由于西南地区的省以与云贵高原的地理位置都非常特殊,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身处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凭借其地理优势,迅速布局西部农村摩托车消费市场。
2.大排量摩托车技术优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市场不断向外开放,哈雷、杜卡迪等国外大品牌看准商机,纷纷进入了中国市场。
其以娱乐功能为主的大排量摩托车,正在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大排量摩托车正在成为城市摩托车需求的主力。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消费者不仅注重摩托车的实用性,而且开始追求摩托车的娱乐性,这让技术含量要求高的大排量娱乐性摩托车在城市有着较好的前景。
虽然大排量摩托车的成本造价昂贵,但是其带来的利润空间远远大于中小排量摩托车。
国的摩托车企业中只有摩托车板块的几家领军企业实现了大排量摩托车的研发和生产,其他企业现在还局限于125ml、110ml、150ml的生产。
首先,这类车型的生产造价成本比较低,能够找到合适的消费对象。
其次,在大排量生产技术处于完全落后的地位,无法进行研发和生产。
这为摩托车企业进入国高端摩托车消费市场提供了机会,因此需要把握机会发挥自身在大排量摩托车市场的技术领先优势。
3.海外出口优势
摩托车海外出口一直是摩托车企业的强项,在摩托车企业出口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摩托车企业就占据了5席,力帆、隆鑫、建设、宗申连续7年进入前十强,体现出摩托车在出口方面的巨大优势。
作为市的支柱性产业,市政府给予了摩托车出口很大的优惠政策,鼓励当地摩托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进行海外出口,给予进行海外出口的摩托车企业出口补贴。
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表现低迷,出口市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摩托车出口市场开始出现好转。
2010年,摩托车出口量超过10万辆的企业共有26家,比上年多出5家;累计出口700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82.81%。
[8]其中,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
隆鑫、力帆、宗申、豪进、银翔、金城、大运、大长江、航天巴山和嘉陵,分别达到82.12万辆、68.40万辆、46.06万辆、45.12万辆、44.67万辆、38.49万辆、32.77万辆、32.37万辆、29.17万辆和22.99万辆。
与上年相比,前十强企业新进了嘉陵和航天巴山两家板块的企业。
上述十家企业中摩托车板块企业累计出口摩托车293.41万辆,占前十强摩托车出口总量的66.36%。
东南亚市场和非洲市场一直是摩托车企业的重点出口对象,其中非洲市场的需求量增幅明显。
伴随着摩托车企业走出去的方针,的大型摩托车企业已经打开了南美市场,摩托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正在不断地增长。
与此同时,摩托车板块的宗申开始向美国本土市场进军,现已完成对美国本土的一家摩托车制造商的收购,开始投产电动摩托车,产品主要面向美国市场的本土消费者。
四、摩托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受到国、江浙板块以与国外摩托车企业的冲击,摩托车产业面临着双重竞争压力,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
与以大江为代表的摩托车板块相比,摩托车企业表现出产品市场缺乏竞争力、管理粗放、研发能力弱、行业门槛过低等问题。
(一)产品市场缺乏竞争力
摩托车产业板块的总销量在四大板块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单个企业在产品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嘉陵自2003年被大长江夺去了单个企业产销量最高的桂冠之后,第一的位置连续7年被大长江占据。
通过最近3年嘉陵、力帆与长江的产销数量分析(表4.1),大长江在2008年—2010年产销量年均增幅达到29.32%,体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作为摩托车板块中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的代表,力帆的3年年均增速为17.46%,嘉陵则只有11.22%,与大长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根据2010年三家企业产销量的环比增速对比可以看出,力帆环比增长13.97%,嘉陵环比增长只有7.97%,远低于大长江的21.45%。
相对于大长江的持续增长,摩托车板块的企业遇到了增长阻碍。
表4.12008—2010年板块典型企业与大长江销量增长比较表(万辆)
企业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年均增幅
力帆
97.17
133.20
157.14
17.46%
嘉陵
131.85
137.19
148.13
11.22%
大长江
189.48
232.59
282.48
29.32%
资料来源:
中国摩托车商会网,2011.3
在产品造型结构方面,摩托车板块生产的摩托车产品显得比较单一,而和江浙的摩托车企业生产的产品则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摩托车生产企业主要生产跨骑式摩托车,其占全部产品的70%,轻便式摩托车和弯梁车以与踏板车的生产都比不上摩托车生产企业的规模。
由于摩托车企业的产品品种单调,因此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
而汽车和电动车正在对摩托车构成替代威胁,随着私人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升温,许多城市家庭选择购买汽车来代替对摩托车的购买。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外的摩托车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这些企业在摩托车生产上讲究做工精细,不管是外表还是发动机以与降噪方面都很讲究。
在外形方面,国外品牌的摩托车更注重色彩的变化,而摩托车的色调则比较单一。
产品的样式也显得更加人性化,而摩托车的产品样式则比较俗套。
合资品牌或者是大长江的外件的质量档次比较高,耐磨不容易发生变形。
在发动机方面,从消费者的反应来看,摩托车发动机存在推动力不足的问题,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容易熄火,推力好的发动机通常情况下表现出噪音大的情况,而且在路况不好的情况下震动比较厉害。
与其他优秀的摩托车产品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企业管理粗放导致互相打压
摩托车企业之所以当前面临如此多的挑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企业的管理有关,摩托车企业面临着管理粗放的问题。
虽然宗申、力帆、嘉陵、建设等几家大型的上市摩托车企业引进了先进的职业经理人的管理系统以外,企业的发展还受到了投资者和市场的严格监督,但是其他的二线、三线企业还属于家族式经营的管理模式。
生产端并不愿意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使得自身的产品毫无竞争力。
忽视生产过程中对摩托车产品的管理,以至于产品的质量口碑严重下降。
由于没有一个系统的公司经营模式,大量的摩托车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也没有归属于公司的荣誉感,从而导致企业生产员工的流动频繁,同时较低的工资水平也降低了员工生产的积极性。
企业一旦将摩托车产品销售出去之后,就对消费者不闻不问,低劣的产品质量以与“忽悠”的销售方式给消费者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企业在管理上缺乏自我约束意识造成出口市场极度混乱,使得行业整体利益受损。
虽然嘉陵、建设、银翔、巴山等与日本的摩托车企业进行了技术上的合作,但是没有真正的去研究其取得成功的发展战略。
如摩托车企业中的代表性企业隆鑫与宝马进行了长期的合作,但是却没有真正学到人家的核心技术,只是一味的进行概念炒作,并没有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三)板块整体创新与开发能力较弱
虽然板块的嘉陵、宗申、力帆、宗申、隆鑫等大型摩托车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开发团队,在技术研发上也体现出了资金优势,但是并不能改变摩托车产业整体的创新与开发能力较弱的情况。
由于没有一个机制比较健全的共性技术开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