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学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8924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学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学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学案

考点一 宇宙中的地球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天体系统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根据图,填写完成下列框图。

总星系

2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的原因是质量大,引力大。

(2)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4)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八大行星公转特点的相似性。

①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②近圆性⇒各行星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将下列内容正确连线,认识地球的特殊性。

【特别提醒】 

(1)太阳是一颗恒星,因其质量巨大,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火星、木星轨道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绝大多数的小行星来源于此。

(3)哈雷彗星是太阳系中一颗著名的彗星,其回归周期是76年。

(4)地球是特殊的行星,主要是指其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一、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

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二、航天发射基地与返回基地的选择问题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降低成本

地势因素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

时间

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

3.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

(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

我国的回收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4.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示意图

(1)甘肃省的酒泉,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其有利的发射条件是: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②地广人稀,安全性好。

(2)西昌发射基地位于四川大凉山腹地,除国防安全外,地势高,节约燃料,发射条件好。

(3)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文昌,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4)与其他三大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是:

①从纬度看,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考向一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考题引领]

1.(2018·黑龙江宝清县高三联考)据腾讯新闻2017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

(2)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

【解题关键】 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并类似地球形成的条件分析火星生命体的条件。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

火星表面干燥寒冷应该是由于火星日距离较远所致,所以D项正确。

(2)题,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水资源、光照、温度和大气,所以B项正确。

【答案】 

(1)D 

(2)B

[变式训练]

1.(2018·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近期人类发现,在距地球仅40光年外发现围绕单一恒星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

这些行星都可能有液态水的存在,其中三颗确定位于宜居带。

这一重大发现最能表明(  )

A.宇宙是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

B.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极小的一部分

C.宇宙中的天体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D.地球之外可能还会有存在高级生命的天体

解析:

材料中主要说明地球之外可能有液态的水,有三颗确定位于宜居带。

表明地球之外可能还会有存在高级生命的天体,D项正确。

答案:

D

考向二 航天基地的区位选择 

[考题引领]

2.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解题关键】 一方面从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考虑;另一方面要从图中获取①地的相关信息。

【解析】 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应从纬度位置、地势、气象条件、人口多少、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

【答案】 有利条件:

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因素:

天气多变。

[变式训练]

2.(2018·山西省孝义市高三入学摸底考试)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如图所示①地)顺利发射升空。

远在纽约(西五区)的李华同学十分自豪地观看了央视国际频道的发射直播。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酒泉、太原和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选择①地发射,主要考虑的是(  )

A.土地成本较低B.晴朗天气较多

C.发射纬度较低D.航天基础较好

(2)可能对卫星电视信号传输产生干扰的是(  )

A.地球运动B.太阳辐射

C.太阳活动D.月球引力

解析:

(1)题,①地为文昌,与酒泉、太原和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纬度最低,发射时获得的初速度最大,C项正确。

文昌相比其他三地,土地成本高于酒泉;晴朗天气少于酒泉;航天基础较差。

(2)题,卫星电视信号传输要借助高空电离层,当太阳活动加强时,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磁场,会干扰电离层,从而影响到卫星电视信号传输,C项正确。

答案:

(1)C 

(2)C

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概述

①概念: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②波长范围:

在0.15~4微米之间,分为A紫外光、B可见光、C红外光三部分。

③能量分布: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②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生物化学能。

③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④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2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气的构成

从外到内分为:

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2)太阳活动

①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黑子和耀斑。

②太阳活动的周期:

11年。

(3)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太阳电磁波、带电粒子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③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④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性。

【温馨提示】 

(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

(2)观测极光现象一般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

(3)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1.为地球提供能量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2)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

①总体分布特征:

不均衡。

a.不同纬度地区: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相同纬度地区:

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海拔高的地区强于海拔低的地区。

②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青藏高原和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赤道地区。

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雾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

①总体分布特征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各地每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大。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太阳辐射量特别丰富。

②青藏高原是太阳辐射高值中心

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水汽、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③四川盆地是太阳辐射低值中心

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阴天、雾天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影响

内容

防御

影响气候

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亚寒带树木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太阳黑子约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概率增多,反之气候状况相对平稳

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测,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扰乱电离层

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中断

干扰地球磁场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上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产生极光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极光

导致自然灾害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考向一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开发 

[考题引领]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解题关键】 一方面调动所学的我国太阳能分布状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材料中的信息“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

【解析】 第

(1)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

(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项错误。

【答案】 

(1)A 

(2)C

[变式训练]

1.(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文综)下图所示屋顶是由黑色太阳能“硅板”搭建的。

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在晴朗天气下,影响屋顶“硅板”太阳能获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日照时间C.海拔高度 D.风力强弱

(2)综合考虑区位条件,目前可以推广太阳能屋顶的城市是(  )

A.拉萨   B.成都C.昆明   D.上海

解析:

(1)题,硅板直接获取太阳辐射,获得太阳辐射多少跟太阳高度角有直接关系。

一般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

(2)题,太阳能是清洁能源,适合在常规能源匮乏的地区推广。

拉萨消费市场小,技术水平低难以推广,成都多云雾天气,获取太阳辐射能量少。

昆明水电丰富,能源充足。

上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匮乏,故D项正确。

答案:

(1)A 

(2)D

考向二 太阳活动与地球 

[考题引领]

2.(2012·上海高考)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1)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

A.亚洲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D.欧洲和北美洲

(2)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解题关键】 一方面注意观测点的经纬度;另一方面注意太阳黑子数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解析】 

(1)根据图中测站的经纬度的分布范围,可知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欧洲和北美洲。

(2)观测显示,图中上部分1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成正相关,下部分2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成负相关,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答案】 

(1)D 

(2)C

[变式训练]

2.2016年4月,丹麦奥斯胡大学利用我国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数据取得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

太阳有一天可能会用比往常强烈数千倍万倍的超级耀斑“轰炸”地球,导致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材料中提到的“超级耀斑”,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太阳色球层B.每11年必爆发一次

C.温度比其它区域低D.肉眼可以直接观测

(2)“超级耀斑”导致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通讯

C.带来大量能量,使得地球大气异常升温

D.会产生极光现象

解析:

(1)题,耀斑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是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温度高,不可使用肉眼直接观测;注意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而不是每个耀斑都会11年爆发一次,从材料中“甚至让生命灭绝”,可以判断该类型耀斑爆发的几率极小。

(2)题,从材料中“大气层沸腾”可以判断C符合题意;磁暴、影响无线电通讯和极光都不至于让生命灭绝。

答案:

(1)A 

(2)C

考点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个界面:

③三个圈层:

图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④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考向 地球的圈层构造 

[考题引领]

(2016·江苏单科)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双选)(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解题关键】 解答此题一方面要注意是双选,另一方面可结合四个选项用排除法找错误的选项。

【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进入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碳可通过地球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故A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故B项错误;火山活动喷出的大量CO2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故C项正确;地球内部温度与大气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C

[变式训练]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③为地壳

C.软流层以上由岩石圈组成 D.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幔

(2)图中①、②、③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

(1)题,图中①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A项错误;③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是岩石圈,B项错误;软流层以上由岩石圈组成,C项正确;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D项错误。

(2)题,结合前面分析,图中①是地壳,②是地幔,两者关系是并列,没有相交部分。

③是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三者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D选项。

答案:

(1)C 

(2)D

学习至此,请完成限时规范训练3

本讲知识体系

自我评价

我学会了:

我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