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实验正文07.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8876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实验正文0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电气工程实验正文0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电气工程实验正文0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电气工程实验正文0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电气工程实验正文0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实验正文07.docx

《电气工程实验正文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实验正文07.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工程实验正文07.docx

电气工程实验正文07

第一章安全用电

第一节触电

1.供电基本知识

1.1三相供电系统

现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是交流50/60Hz三相制供电系统。

电源为三相发电机或三相变压器。

需要单相交流电的地方,从三相供电系统中接出其中的一相使用。

三相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星形连接(Y接)和三角形连接(Δ接)(图1-1)。

(a)星形连接(Y接)(b)三角形连接(Δ接)

图1-1三相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图1-2(a)表示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三相线圈互相联结成星形。

由线圈的另一端引出的三供电导线,即L1、L2、L3称之为相线。

三相线圈的公共点O称为中性点,由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中性线N。

这里中性点是接地的,因为大地是零电位的,所以这时的中性点称为零点,中性线则称为零线。

这样的供电系统叫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

图1-2(b)表示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三相线圈互相联结成星形。

但是中性点不接地,对地是绝缘的,这样的供电系统叫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图1-2(c)表示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三相线圈互相联结成三角形。

电源没有中性点,这个系统也是与大地绝缘的,也叫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三相三线制)。

现在的220/380V低压供电系统,考虑到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能使电器设备运行可靠,并且有利于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一般都把系统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就成为图1-2(a)那样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

在这样的低压供电系统中,从三相电源引出四根供电线,即三根相线和一根零线。

380V三相负载接在三根相线上,220V单相设备使用一根相线和零线。

10kV高压配电电网一般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

(a)(b)(c)

(a)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

(b)(c)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

图1-2三相供电系统

1.2接地

上面提到的电源中性点接地叫工作接地。

除此之外,在电力系统和电器设备中,为了安全的需要,还经常采用零线的重复接地,用电设备外壳或金属构架的保护接地、避雷器或避雷线的防雷接地等等。

这些接地装置均由埋入地下的接地体和与它连接的接地线组成。

系统正常运行时,上述接地装置没有电流或只有少量电流通过。

当系统发生故障或遭受雷击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将有比较大的电流流过。

接地体可以是为了接地而埋在土壤中的镀锌角钢、钢管(这叫人工接地极),也可以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符合要求的地下金属管道(这叫自然接地极)。

2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2.1电击与电伤

电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

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的身体内部,影响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破坏,乃致死亡。

电伤主要是电对人体外表的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熔化的金属渗入皮肤等伤害。

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都是指电击。

下面对触电的讨论也是针对电击的。

2.2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

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有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的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触电者的健康状况等。

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对电击伤害的程度有决定性的作用。

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危险越大。

对50Hz交流电而言,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50mA以上时则有生命危险。

而一般情况下,30mA以下的电流通常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生命危险,我们将其称为安全电流。

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

人体电阻由皮肤电阻与人体内部电阻组成。

皮肤电阻与触电时人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以及皮肤的潮湿、肮脏程度有关,一般为104~105Ω。

但在电压较高时会发生击穿,皮肤击穿后电阻迅速下降,甚至接近零。

这时只有人体内部的电阻在起作用,最小仅800~1000Ω。

加在人体的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触电的伤害越严重。

使用较低的供电电压,有利于在发生触电事故时减轻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甚至可以避免严重的伤亡。

但是太低的供电电压,经济性不好。

对不同的环境,安全的电压是不同的。

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是影响电击伤害程度的又一重要因素。

一方面是时间越长,电流的能量积累就越大,而且随着通电时间的加长,人体的电阻会降低,使电流加大,后果就更严重。

另一方面,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约有0.1秒的间歇,这0.1秒对触电电流最为敏感。

如果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很小(几十毫安),也会引起心脏震颤;如果电流不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很大(达10安),也不会引起心脏麻痹。

由此可知,如果电流持续时间超过1秒,则必然与心脏这个最敏感的间隙重合,造成很大的危险。

一般认为,电流通过心脏、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造成的电击最危险。

电流通过人的头部会使人立即昏迷,甚至不醒而死亡。

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半截肢体瘫痪。

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房震颤或心脏停止跳动,中断全身血液循环,造成死亡。

可以肯定,触电时,从手到脚的电流途径最为危险。

其次是从手到手的电流途径。

再其次是从脚到脚的电流途径。

供电系统采用的50/60Hz的交流电,对于设计电器设备比较合理;但从安全角度看,这种频率的交流电对人最为危险。

直流电和高频交流电达到相同的触电伤害程度的电流值都比工频交流电流要大得多。

3触电的形式

3.1单线触电

由于电线绝缘破损、导线金属部分外露、导线或电气设备受潮等原因使其绝缘能力降低,导致站在地上的人体直接或间接地与火线接触,这时电流会在通过人体后流入大地而造成的触电事故,如图1-3所示。

图1-3 单线触电图1-4 两线触电图1-5 跨步电压触电

3.2两线触电

两线触电是指人体同时触及两处电源(同时触及两根相线或一根相线一根零线),触电电流由一处经人体后流入另一处。

两线触电如图1-4所示。

3.3跨步电压触电

当有电流由接地体(或由断落的导线经接地点)流入大地向四周扩散时,会在接地点周围20m范围内的土壤产生电压降。

如果此时人站立在接地点附近地面上,两脚之间就会承受一定的跨步电压。

跨步电压的大小与接地电流、土壤电阻率、接地极的布置及人体位置和跨步大小及方向有关。

当跨步电压较大时也会发生触电事故如图1-5所示。

 

       

4预防触电的技术措施

触电事故住往不给人以任何预兆,而且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触电事故要特别注意以防为主的方针。

为防止触电事故,除思想上高度重视外,主要依靠健全的组织措施、制定实施严密的规章制度和采用完善的技术措施。

下面介绍防止触电常用的4项技术措施。

4.1保护接地(IT系统)

保护接地就是为了预防正常情况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意外带电造成触电而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以及与它连接的金属部分与接地装置作良好的金属连接。

4.1.1保护接地原理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中发生带电部分意外碰壳时,接地电流Id通过人体、电网与大地之间的电容形成回路,此时流过故障点的接地电流主要是电容电流。

当电网对地绝缘正常时,此电流不大;如果电网分布很广,或者电网绝缘性能显著下降,这个电流可能上升到危险程度,造成触电事故,如图1-6(a)所示。

图中Rr为人体电阻。

为解决上述可能出现的危险,可采用图1-6(b)所示的保护接地措施,Rb为保护接地电阻。

这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仅是全部接地电流Id的一部分Ir。

由于Rb与Rr是并联关系,只要设备的接地电阻Rb足够小,就可以把通过人体的电流Ir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

a)不接地的危险b)接地后的情形

图1-6保护接地原理

4.1.2保护接地的应用范围

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常见于10kV高压配电电网。

4.2保护接零(TN系统)

保护接零就是为了预防正常情况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意外带电造成触电而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以及与它连接的金属构架等与零线作良好的金属连接。

4.2.1保护接零原理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采取接零措施后,当某相绝缘损坏而碰壳时,就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Id很大,能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装置(如熔断器、低压空气断路器等)迅速动作(熔体熔断、空开跳闸),从而把故障电路与电源断开,消除触电危险,如图1-7所示。

         

a)未接零情形      b)接零后情形

图1-7保护接零原理

4.2.2保护接零的2个重要要求

(1)零线要有足够的通过电流能力和机械强度,不能装开关和熔断器,确保零线的连续可靠。

(2)零线要重复接地

三相四线制的零线一处或多处经接地装置与大地再次连接,称为重复接地。

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零线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

4.2.3三种接零系统

TN系统分为TN-S、TN-C-S、TN-C三种方式。

如图1-8所示。

TN-S系统的保护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完全分开的;TN-C-S系统干线部分的前一部分保护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共用的;TN-C系统的干线部分保护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共用的。

图1-8TN系统

4.2.4保护接零的应用范围

保护接零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低压配电网。

4.3漏电保护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9所示。

图1-9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

用电设备的所有电源线一起穿过电流互感器的环形铁心。

没有漏电时这些电源线的电流矢量和为零,故互感器的二次线圈没有电流输出。

漏电保护器处于正常合闸供电状态。

当用电设备的绝缘损坏,有人碰触带电部分时,就有触电电流IO通过触电的人体流入大地。

于是环形铁心内导线的电流矢量和不再为零,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就有电流信号输出。

此电流经放大器A放大后通往自动开关QF的电磁线圈,产生脱扣动作,开关跳闸,断开电源,从而起到触电保护作用。

漏电保护器的另一个作用是预防电气火灾。

线路或设备漏电时,常常发生电弧放电,这种放电电流往往不大,不能引起自动开关跳闸或造成熔断器熔断,却会形成局部高温,引发火灾。

漏电保护器能检测到这种漏电,自动切断漏电电路。

漏电保护器安装后要进行检查试验方可投入使用。

运行中也要定期试验检查,比如一个月一次。

按规定应该装漏电保护器的地方,如住宅、办公室、生产作业场所的插座回路,建筑施工场所、临时线路等处,都应该安装漏电保护器。

运行中发生保护器漏电跳闸时,经检查未发现动作原因时,允许试送电一次。

如果再次动作,应查明原因找出故障,不得连续强行送电。

更不能将漏电保护器随便停用或私自拆除。

4.4特低电压(安全电压)供电

加在人体的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触电的伤害越严重。

使用较低的供电电压,有利于在发生触电事故时减轻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甚至避免严重的伤亡。

但是太低的供电电压,经济性不好。

所以在一些触电环境特别不好的地方或对防触电有特别要求的局部范围可以采用特低电压(安全电压)供电。

对不同的环境,安全的电压是不同的。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为42V、36V、24V、12V、6V。

供不同的用电环境和人员选用。

 

5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

5.1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首先是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为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应立即断开近处的电源开关(或拔去电源插头)。

如果事故地点离电源开关太远,不能立即断开,救护人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之脱离电源。

如果触电者因抽筋而紧握电线,可用干燥的木柄斧、绝缘完好的胶把钳等工具切断电线;或用干木板、干胶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如果事故发生在高压设备上,为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上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办法,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快为原则,选择采用。

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下列注意事项:

1)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

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2)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

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

5.2根据触电者受伤情况进行适当的救护

人触电以后,情况严重的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征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

但不应该认为是死亡,而应该看作是“假死”,并且要迅速而持久地进行抢救。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在通知医生(120报警)的同时应尽快开始必须的现场抢救。

发生触电事故后,大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触电者未失去知觉,仅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过,则应保持安静,继续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

2)如果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地平卧。

周围不围人,使空气流通,以利呼吸。

同时,速请医生诊治。

3)如果触电者呼吸、脉搏、心脏跳动均已停止,必须立即实施人工氧合,进行紧急救护。

否则,触电者必将死去。

所谓人工氧合就是用人工的方法维持心脏泵血和肺部呼吸的生理功能。

人工氧合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即心脏按摩)等两种方法。

施行人工呼吸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裤带等解开,并迅速将触电者口腔的食物、假牙、血块、粘液等掏出,使呼吸道畅通。

然后使触电者仰卧,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下腭尖部与前胸部大体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触电者颈部下方可以垫起,但不可在触电者头部下方垫放枕头或其他物品,以免堵塞呼吸道。

其操作方法如图1-10所示。

操作分两个步骤:

①使触电者鼻孔紧闭,救护人深吸一口气后紧靠触电者的口向内吹气(图12a),为时约2秒钟。

②吹气完毕,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并松开触电者的鼻孔,让他自行呼气(图12b),为时约3秒钟。

并不断反复进行。

触电者如系儿童,只可小口吹气,以免肺泡破裂。

如果实在无法使触电者的口张开,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图1-10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如果触电者心脏跳动停止了,则应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施行胸外心脏挤压时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面,姿式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姿式。

操作方法如下:

1)救护人跪在触电者腰部一侧,或者骑跪在他的身体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稍高一点的地方,即两乳头间略下一点、胸骨下三分之一处(见图11)。

2)掌根用力向下(脊背方向)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见图1-11a)。

对成人应压陷3~4厘米。

以每秒钟挤压一次,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3)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廓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

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廓(见图1-11b)。

触电者如系儿童,可以只用一只手挤压,用力要轻一些,以免损伤胸骨。

而且每分钟宜挤压100次左右。

应当指出,心脏跳动和呼吸是互相联系的:

心脏跳动停止了,呼吸很快就会停止;呼吸停止了,心脏跳动也维持不了多久。

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则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如果现场仅一个人抢救,则两种方法应交替进行:

每吹气2~3次,再挤压10~15次。

图1-11胸外心脏挤压法

上述各种紧急救护方法,不管采用哪种,都必须争夺每一秒钟的时间,不得稍有耽误。

要注意保持空气流通。

天冷时要注意保温。

进行人工氧合施救,贵在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中止。

即使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必须继续。

人工氧合过程中,如果发现触电者皮肤由紫变红,瞳孔由大变小,则说明人工氧合收到了效果;如果发现触电者嘴唇稍有开合,或眼皮活动,或喉嗓间有咽东西的动作,则应注意其是否已经恢复心脏跳动和已能自行呼吸。

触电者自己开始呼吸时,即可停止人工氧合。

如果人工氧合停止后,触电者又不能自己呼吸了,则应立即再作人工氧合。

急救过程中,只有经医生作出无法救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人工氧合。

 

第二节电气火灾

1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原因

发生电气火灾和爆炸要具备2个条件:

1.1可燃易爆物

在各种生产和生活场所中,广泛存在可燃易爆物质,如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粉尘和纤维等。

当这些可燃易爆物在空气中含量超过其危险的浓度,接触火源就会着火燃烧或爆炸。

固体可燃材料达到一定高的温度时,不须外来明火引点就可发生燃烧。

许多绝缘材料本身就是可燃物。

1.2电气火源

有些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就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高温。

例如各种电器开关、继电器和接触器的触点之间、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之间以及直流电动饥的电刷与换向器之间,工作时总有或大或小的火花、电弧产生。

电炉和照明灯的工作温度常高于易燃物质的引燃温度。

但是电气火灾主要还是由电气线路或设备的故障和不合理用电引起的。

例如导线连接点接触不良造成局部电阻增大,电动机严重过载或断相运行,某些电气设备应有的散热、通风设施堵塞、损坏或失修等原因使线路和设备的绝缘过热碳化甚至燃烧,或者因接线错误、违章操作造成短路,产生巨大电流,而电路中保护电器又失灵或额定值选用不当,从而引起高温、火花和电弧,这些都是常见的电气火源。

2电气火灾的扑救

2.1断电灭火

发生电气火灾时应尽可能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扑救,以防人身触电。

在火灾现场,由于开关设备受潮或受烟熏、火烤,其绝缘性能会下降,因此切断电源时应使用绝缘工具操作,以免触电。

2.2必要时带电灭火

如果发生电气火灾时火势迅猛,情况危急,来不及断电,或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断电,为了争取灭火时机,防止火灾扩大,就要带电灭火。

带电灭火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带电灭火时,应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剂,例如二氧化碳、四氯化碳、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简称1211)和化学干粉等。

泡沫灭火机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机,但由于泡沫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所以在带电灭火时禁止使用。

水具有较高的导电性,一般也不能用来进行带电灭火。

(2)进行带电灭火时,人体以及所使用的金属消防器材与带电部分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站在上风向。

 

 

第二章导体的连接

第一节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1.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

对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是:

连接牢固可靠、接头电阻小、机械强度高、电气绝缘性能好。

2.常用连接方法

要连接的导线种类和连接形式不同,其连接的方法也不同。

常用的连接方法有绞合连接、紧压连接、焊接等。

连接前应小心地剥除导线连接部位的绝缘层,注意不可损伤其芯线。

2.1绞合连接

绞合连接是指将需连接导线的芯线直接紧密绞缠在一起。

铜导线常用绞合连接。

2.1.1单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

小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2-1所示,先将两导线的芯线线头作X形交叉,再将它们相互缠绕2~3圈后扳直两线头,然后将每个线头在另一芯线上紧贴密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2-1小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

 大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2-2所示,先在两导线的芯线重叠处填入一根相同直径的芯线,再用一根截面约1.5mm2的裸铜线在其上紧密缠绕,缠绕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左右,然后将被连接导线的芯线线头分别折回,再将两端的缠绕裸铜线继续缠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2-2大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

不同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2-3所示。

先将细导线的芯线在粗导线的

图2-3不同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图2-4单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方法

芯线上紧密缠绕5~6圈,然后将粗导线芯线的线头折回紧压在缠绕层上,再用细导线芯线在其上继续缠绕3~4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2.1.2单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

单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如图2-4所示,将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对于较小截面的芯线,可先将支路芯线的线头在干路芯线上打一个环绕结,再紧密缠绕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2.1.3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

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如图2-5所示,首先将剥去绝缘层的多股芯线拉直,将其靠近绝缘层的约1/3芯线绞合拧紧,而将其余2/3芯线成伞状散开,另一根需连接的导线芯线也如此处理。

接着将两伞状芯线相对着互相插入后捏平芯线,然后将每一边的芯线线头分作3组,先将某一边的第1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再将第2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最后将第3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

以同样方法缠绕另一边的线头。

图2-5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

2.1.4多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

多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如图2-6所示,将支路芯线90°折弯后与干路芯线并行[见图2-6(a)],然后将线头折回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即可[见图2-6(b)]。

图2-6多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法

另一种方法如图2-7所示,将支路芯线靠近绝缘层的约1/8芯线绞合拧紧,其余7/8芯线分为两组[见图2-7(a)],一组插入干路芯线当中,另一组放在干路芯线前面,并朝右边按图2-7(b)所示方向缠绕4~5圈。

再将插入干路芯线中的那一组朝左边按图2-7(c)所示方向缠绕4~5圈,连接好的导线如图2-7(d)所示。

图2-7多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法之二

2.2紧压连接

铜导线(一般是较粗的铜导线)和铝导线都可以采用紧压连接,铜导线的紧压连接应采用铜套管,铝导线的连接应采用铝套管。

紧压连接前应先清除导线芯线表面和压接套管内壁上的氧化层和粘污物,以确保接触良好。

2.2.1铜导线与铜导线或铝导线与铝导线的紧压连接。

压接套管截面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如图2-8所示。

圆截面套管内可以穿入一根导线,椭圆截面套管内可以并排穿入两根导线。

使用圆截面套管时,将需要连接的两根导线的芯线分别从左右两端插入套管相等长度,以保持两根芯线的线头的连接点位于套管内的中间,如2-8(c)所示。

然后用压接钳或压接模具压紧套管,一般情况下只要在每端压一个坑即可满足接触电阻的要求。

在对机械强度有要求的场合,可在每端压两个坑,如图2-8(c)所示。

对于较粗的导线或机械强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可适当增加压坑的数目。

图2-8导线的压接

椭圆截面套管使用时,将需要连接的两根导线的芯线分别从左右两端相对插入并穿出套管少许,如图2-9(a)所示,然后压紧套管即可,如图2-9(b)所示。

图2-9

圆截面套管不仅可用于导线的直线压接,而且可用于同一方向导线的压接,如图2-9(c)所示;还可用于导线的T字分支压接如图2-9(d)所示。

2.2.2铜导线与铝导线之间的紧压连接

当需要将铜导线与铝导线进行连接时,必须采取防止电化腐蚀的措施。

因为铜和铝的标准电极电位不一样,如果将铜导线与铝导线直接绞接或压接,在其接触面将发生电化腐蚀,引起接触电阻增大而过热,造成线路故障。

常用的防止电化腐蚀的连接方法是采用铜铝连接套管。

铜铝连接套管的一端是铜质,另一端是铝质,如图2-10(a)所示。

使用时将铜导线的芯线插入套管的铜端,将铝导线的芯线插入套管的铝端,然后压紧套管即可,如图2-10(b)所示。

图2-10铜铝压接套管

2.3焊接

焊接是指将金属(焊锡等焊料或导线本身)熔化融合而使导线连接。

电工技术中导线连接的焊接种类有锡焊、电阻焊、电弧焊、气焊等。

2.3.1铜导线接头的锡焊。

较细的铜导线接头可用大功率(例如150W)电烙铁进行焊接。

焊接前应先清除铜芯线接头部位的氧化层和污物。

为增加连接可靠性和机械强度,可将待连接的两根芯线先行绞合,再涂上无酸助焊剂,用电烙铁蘸焊锡进行焊接即可,如图2-11所示。

焊接中应使焊锡充分熔融渗入导线接头缝隙中,焊接完成的接点应牢固光滑。

图2-11锡焊

较粗(一般指截面16mm2以上)的铜导线接头可用浇焊法连接。

浇焊前同样应先清除铜芯线接头部位的氧化层和污物,涂上无酸助焊剂,并将线头绞合。

将焊锡放在化锡锅内加热熔化,当熔化的焊锡表面呈磷黄色说明锡液已达符合要求的高温,即可进行浇焊。

浇焊时将导线接头置于化锡锅上方,用耐高温勺子盛上锡液从导线接头上面浇下,如图2-12所示。

刚开始浇焊时因导线接头温度较低,锡液在接头部位不会很好渗入,应反复浇焊,直至完全焊牢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