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教案.docx
《电工技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技术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工技术教案
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电工技术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所属系部:
电气
任课教师:
陈建军
职称:
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
材料1623、通信1721
使用教材:
《电工与电子技术》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七年十月
章节或项目名称
概述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2
2
5-6
通信1721
B307
5
2
3-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学习态度的要求,
2、学习方法的介绍,
3、课程内容的介绍,
4、课程学习的要求。
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第
二
节
教学
小结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603
2
4
1-2
通信1721
B205
5
4
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描述简单电路的基本结构及电气定理图。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路的组成。
难点:
电路组成中辅助设备的说明。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堂讲解,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1.电路:
一个基本的电流回路。
2.电路组成:
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
第
二
节
3.电路的特性。
教学
小结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1.2 电路的常用物理量
1.3 欧姆定律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3
2
5-6
通信1721
B307
7
2
3-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2.欧姆定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电压的方向与参考方向;电位的概念;电功率的计算。
2.欧姆定律。
难点:
1.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电位的概念。
2.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选择不一致情况下的欧姆定律表达式的描述。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1.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1.2.1 电流
1.2.2 电压与电动势
1.2.3 电位
1.2.4 电能
1.2.5 电功率
第
二
节
欧姆定律。
1.部分欧姆定律。
2.全欧姆定律。
教学
小结
1.应用欧姆定律列式时,当电压和电流的正方向选得相反时,表达式须带负号。
2.全电路欧姆定律。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1.4 电阻的特性与应用
1.5 串连与并联电路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603
3
4
1-2
通信1721
B205
7
4
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解释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2.解释电阻负载的串联、并联的连接和计算。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2.电阻参数的标注。
3.等效的概念。
4.分压公式及分流公式。
难点:
1.电阻的色环标注(记忆)。
2.非线性电阻。
3.串联、并联等效电阻的计算。
4.分压公式及分流公式的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1.4.1 电阻元件的电流、电压关系
1.4.2 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
1.4.3 常用电阻元件
第
二
节
1.5.1 负载的串联
1.5.2 负载的并联
教学
小结
1.串联是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并通过同一电流。
电阻串联有分压的作用。
2.并联是将多个电阻连接在两个公共节点之间,承受同一电压。
电阻并联有分流作用。
3.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等效电阻,都是从电路的端口对外电路等效的,其内部是不能等效的。
4.在只要求估算时,阻值相差很大的两个电阻串联,小电阻的分压作用可以忽略不计;阻值相差很大的两个电阻并联,大电阻的分流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5.线性电阻元件电流、电压特性直线的斜率能反映电阻值的大小。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1.6 基尔霍夫定律
1.7 电流源、电压源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5
2
5-6
通信1721
B307
9
2
3-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描述基尔霍夫定律。
2.描述电压源与电流源的概念、简单等效变换。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基尔霍夫定律。
2.电路模型的概念。
电源模型中的电压源。
【教学难点】1.应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独立方程式。
2.电源模型(电流源、电压源)。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1.6.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电流定律(KCL)
1.6.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电压定律(KVL)
第
二
节
1.7.2 电源模型(电流源、电压源)
1.7.1 电路模型的概念
教学
小结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
?
E?
?
?
0反映了汇合到电路中任一结点的各支路电流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的闭合面。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
?
U?
?
?
0反映了一个回路中各段电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开路电路。
3.电路模型是将实际电路元件“理想化”,将它们看成是一种“理想元件”。
4.电压源模型是由理想电压源US和内阻R0串联而成,其外特性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
5.电流源模型是由理想电流源IS和内阻R0并联而成,其外特性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1.8 支路电流法
1.9 戴维宁定理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603
5
4
1-2
通信1721
B307
10
2
2-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支路电流法。
2.知道戴维宁定律的基本概念。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m个独立方程。
2.戴维宁定理。
【教学难点】
1.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m个独立方程。
2.戴维宁定理。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1.复杂电路:
2.支路电流法:
3.支路电流法解题步骤:
第
二
节
1.二端网络:
2.无源二端网络:
4.戴维宁定理:
3.有源二端网络:
教学
小结
1.支路电流法是基尔霍夫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
2.戴维宁定理解题步骤:
(1)先断开待求支路,使电路形成开路状态;
(2)求解形成开路状态电路的开路电压USO;
(3)将有源二端网络中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求得该网络入端电阻R0;
(4)用USO和R0串联组成等效电路;
(5)利用欧姆定律求解待求支路电流或电压。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1.10 叠加定理
1.11 电阻性负载的最大功率定理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7
2
5-6
通信1721
B205
10
4
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
2.描述电源的空载、有载、短路三种状态及其外特性。
知道电路中的功率平衡。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叠加定理的基本意义。
2.电源的外特性。
3.功率平衡。
【教学难点】
1.叠加定理的合成。
2.电源的外特性。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1.10叠加定理
1.叠加定理:
2.叠加定理不适用于计算功率。
第
二
节
1.11.1 电路的状态
1.通路
2.开路
3.短路
1.11.2 电源的外特性
教学
小结
利用叠加定理求解电路步骤如下:
1.分别画出只有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图,其他电源只保留其内阻(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
2.分别计算各电路图中各支路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方向;
3.求各电源在各个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求解时要注意各个电流(或电压)的正负。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实验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603
7
4
1-2
通信1721
B307
11
2
3-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了解部分欧姆定律,
2.分析全电路欧姆定律,
3.分析基尔霍夫定律的节点电流,
4.分析基尔霍夫定律的回路电位。
重点与难点
1.分析全电路欧姆定律,
2.分析基尔霍夫定律的回路电位。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第
二
节
教学
小结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2.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2.2 正弦交流电的向量表示法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8
2
5-6
通信1721
B205
11
4
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2描述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3知道正弦交流电的相加和相减。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交流电的三要素。
2.矢量表示法。
3.运算法。
【教学难点】
1.交流电的角频率、有效值、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
2解析式表示法与旋转矢量表示法相互转换。
3非特殊角二个正弦量运算(正交分解法)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2.1.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1.2 正弦交流电相关量
第
二
节
2.2.1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2.2.2 正弦交流电的相加和相减
1.波形合成法
2. 矢量运算法
教学
小结
1.正弦量的三要素:
频率、幅值和初相位。
2.初相位是确定正弦量初始值的,而且初相位因计时起点(?
t=0?
)取得不同而不同;
3.相位差是两个同频正弦交流电的初相位之差,它不随计时起点而变化;
4.初相位、相位差和相位都是电角度,但意义是不同的。
5正弦交流电可以用波形表示法、解析式表示法和矢量表示法来描述。
6用旋转矢量表示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2.3 纯电阻电路
2.4 纯电感电路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603
8
4
1-2
通信1721
B307
12
2
3-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纯电阻电路电压、电流大小及相位关系。
2.纯电感电路电压、电流大小及相位关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纯电阻电路电压与电流关系。
2.纯电阻电路的有功功率概念与数学表达式。
3.纯电感电路电压与电流关系。
4.纯电感电路的无功功率概念与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阻电路的瞬时功率。
2.功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2.3.1 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2.3.2 功率
1.瞬时功率:
每个瞬间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2.有功功率(平均功率)
第
二
节
2.4.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纯电感线圈:
2.纯电感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为:
3.电压和电流的矢量关系如图2.15(c)所示。
2.4.2 功率
1.瞬时功率
3.无功功率
2.有功功率
教学
小结
1.纯电阻电路电流和电压同相。
2.瞬时功率p?
?
?
2UIsin2?
t>0,说明纯电阻是耗能元件。
3.有功功率
?
?
?
UI。
4纯电感电路电流和电压相差90?
。
5瞬时功率p?
?
,纯电感不耗能。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2.5 纯电容电路
2.6R、L、C串联电路及谐振
2.7 功率因数的提高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9
2
5-6
通信1721
B205
12
4
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纯电容电路电压、电流大小及相位关系。
2.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电压、电流大小及关系。
描述串联谐振。
3.知道功率因数的概念。
描述电感性负载与适当的电容器并联,对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纯电容电路电压与电流关系。
2.纯电容电路的无功功率概念与数学表达式。
3.路呈现的三种性质的分析。
4.联谐振。
5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的分析。
【教学难点】
1.容电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易与纯电感电路混淆。
2电路呈现的三种性质。
3串联谐振时品质因数和谐振频率。
4提高功率因数的是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2.5.1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纯电容电路。
2.纯电容电路电流和电压关系。
3.电压和电流矢量关系。
2.5.2 功率
1.瞬时功率
2.有功功率
3.无功功率
第
二
节
2.6.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6.2 功率
1.有功功率
2.无功功率
3.视在功率
2.6.3 电路呈现的三种性质
(1)呈感性
(2)呈容性
(3)呈阻性
2.6.4 串联谐振
1.谐振时阻抗
2.品质因数
3.谐振频率
1.功率因数:
3.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教学
小结
1.纯电容电路电流和电压相差90o。
2.瞬时功率p=
,纯电容不耗能。
3.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呈阻性。
4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关系及功率.
5功率因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提高用电设备自身的功率因数,例如笼型异步电动机在轻载时降低加在定子绕组上的电压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二是利用其他设备进行补偿,例如并联电容器就是有效方法之一。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实验R、L、C串联实验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10
2
5-6
通信1721
B307
13
2
3-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第
二
节
教学
小结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3.1 三相交流电源
3.2 三相负载的连接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603
10
4
1-2
通信1721
B205
13
4
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三相电源的概念。
2.解释三相交流电路中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和中性线的作用。
描述三相交流电路中三相对称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三相交流电源的概念。
2.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
3.三相负载星形联结。
4.中性线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3.1 三相交流电源
1.三相交流电源:
2.三相交流电路
3.星形联结
4.中性点:
5.中性线
6.端线
7.三相三线制
8.相电压
9.线电压
10.相电压和线电压关系
第
二
节
3.2.1 三相负载星形联结及中性线作用
1.三相负载
2.三相对称负载
3.三相不对称负载
4.线电流
5.相电流:
3.2.2 对称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教学
小结
【四、小结】
1.三相交流电源是指三个频率相同、最大值相同、相位互差120o的单相交流电源按一定方式组合成的电源系统。
2.三相交流电源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可提供两种等级的电压:
线电压和相电压。
其关系为:
UL=
UP,各线电压超前对应的相电压30o。
3.三相负载星形联结时:
UL?
?
?
UP,IL?
?
?
IP。
4.中性线不能开路,更不允许安装熔断器和开关,同时负载应尽量平均分配在各相负载上。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3.3 三相电功率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11
2
5-6
通信1721
B307
14
2
3-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三相电电功率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三相电路电功率分析与计算。
【教学难点】
三相电路电功率分析与计算。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3.3三相电功率
(1)星形联结时
(2)若改为三角形联结,
第
二
节
习题
教学
小结
【四、小结】
无论星形联结或三角形联结,对称三相负载的功率均为
P?
?
?
3UPIPcos?
?
?
?
UL?
IL?
cos?
Q?
?
?
3UPIPsin?
?
?
?
?
ULILsin?
S?
?
?
3UPIP?
?
?
ULIL?
?
式中 ?
为每相负载的功率因数角。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4.1 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603
11
4
1-2
通信1721
B205
14
4
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铁磁材料的特性,知道磁路及磁路欧姆定律。
2.知道交流铁心线圈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
2.磁路与电路的区别。
3.磁滞现象。
4.电压与磁通之间的关系,即U?
?
?
4.44fNΦm。
【教学难点】
1.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
2.涡流。
3.电压与磁通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第
一
节
4.1.1 铁磁材料
4.1.2 磁路
4.1.3 磁滞现象
4.1.4 涡流
第
二
节
4.2 交流铁心线圈
图4.8为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电压和磁通之间有如下关系:
U?
?
?
4.44fNΦm
例题
教学
小结
【四、小结】
1.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可以用?
~?
I曲线描述。
2.磁路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
就像电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一样。
3.交流铁心线圈上施加交流电压,与铁心磁路中产生主磁通的关系为
U?
?
?
E?
?
?
4.44fN?
?
m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4.3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12
2
5-6
通信1721
B307
15
2
3-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解释变压器的用途、基本结构、变压比和变流比。
重点与难点